2009 年 0322 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 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观点:科学精神是怀疑、批判和不断自我扬弃的精神。然后通过“科学思维的长处在于具有纠错机制”“人类的认识史是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需要清除库存赝品的智慧和勇气”详细论证。文段属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总—分”结构,重点是首句,即科学精神是什么。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C 项和 D 项:都没有提到文段主体“科学精神”。

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2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述不同利益群体根据受体制束缚与保护的程度不同而确定是否要求改革。然后说明不同群体根据转轨过程中受束缚与保护的比例决定是否拥护改革。文段结构为“分—分”,主要讲的是束缚与保障的程度不同导致群体对改革的态度不同。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文段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只涉及到改革可能产生的一种结果,片面。B 项:“改革对所有群体公平一致”文段未提及。D 项:“相关”表述过于笼统。

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阐述,人类的未知领域可能是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接着说到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这个无限空间延伸的过程。最后一句指出文段的中心,强调知识增长意味着所知更多,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即人类永远面临探索未知的挑战。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困境”文段未提及。B 项:“应该”文段并未提及,且丰富知识宝库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人类永远面临探索未知的挑战。D 项:“敬畏”文段未提及。

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Ref-1 蛋白质”出现在文段首句和尾句。根据“能够阻止……的形成”可知,Ref-1 蛋白质可阻断内膜增生和动脉硬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通过“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纯艺术的‘艺术性’”相较,强调建筑的艺术性不可替代。接着通过“但”表明纯艺术性的建筑极少,更多的是实用功能。由此可知,文段重在强调建筑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功能。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和 D 项:主体为“建筑艺术”,而文段主体为“建筑”。C 项:非文段重点,未阐述建筑的实用性。

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占土面积不足千分之一”对应“占国土面积的 $0.134%^{99}$ 超过了千分之一,与文意不符,错误。B 项对应“工业用地的价值为农业用地的 100 倍,商业用地的价值又为工业用地的 100 倍”,符合文意,正确。C 项,文段并未对比城市居民点用地和工业用地,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 项对应“据估计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土地提供产值 70 万元”,属于偷换概念,错误。

因此,选择 B 选项。

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禀赋”出现在文段首句。分析“禀赋”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文段首句“每个国家的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禀赋是给定的”可知“禀赋”包括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后文介绍了不同国家的禀赋存在差异且禀赋不同发展不同。由此可知,禀赋指与国家发展相关的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C 项:均概括不全面。

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强调旱情与气候、灌溉能力弱有关系。接着通过“以色列”举例论证,说明增强以灌溉为主的抗旱能力可以缓解旱情。文段属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总—分”结构,重点强调气候不是决定旱情的唯一因素。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与文意相反。C 项和 D 项:均对应举例论证部分,非重点。

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只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则要丰富得多”,与文意不符,错误。B 项“不是常用词”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C 项对应“对……的统计,其中双音节词占 $71%$ ,单音节词占 $26%$ ”,与文意不符,错误。D 项对应“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仍然大大高于双音节词”,符合文意,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1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卵细胞变得很小”出现在“当……时,它排出的卵细胞会变得很小”。根据“被精子发现的几率小”及“过多精子与同一个卵子结合会导致卵子死亡”可知,排除变小的卵子是为了避免卵子死亡。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保护受精卵存活”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1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研究人员的研究”出现在第二段至第五段。根据第二段“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所发表了与癌症转移早期相关的研究结果。”可知研究主要围绕“侵犯与内渗”。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信息。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C 项和 D 项:“繁衍”“外渗循环”“形成”都不是“早期相关的研究”。

1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三段第二句“肩负着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符合文意。B 项“抑制”对应第四段第一句“使……失效”,符合文意。C 项“降低”对应第三段第二句“肩负着引发细胞移动的任务”,属于曲解文意。D 项对应第四段第一句“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符合文意。因此,选择 C 选项。

1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出现在第一段。分析“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的上下文语境。根据“二是‘内渗’:……;三是‘外渗’:……”可知癌细胞在内渗阶段进入循环系统,经由循环系统的洗礼进入外渗阶段,则“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对应经过内渗的癌细胞。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C 项:文段说的是“癌细胞”,而并非“淋巴组织”和“血管组织”。D 项:并非完成“外渗”,而是完成“内渗”之后的癌细胞参与“外渗”的过程。

1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1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五段“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转移,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型态发育的基因……”属于偷换语气,错误。B 项对应第六段“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 Twist 这类基因的表现,避免肿瘤转移;或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阻止”表述过于绝对,偷换语气,错误。C 项“表现相似”文中未涉及,属于无中生有。D 项对应第六段“或者可以藉由筛检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1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篇章。文章分别讲述了癌细胞转移的几个阶段、发现 Twist 及 Twist 作用和展望。文章主要是对Twist 因子进行描述,主体为“Twist 因子”。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与文段主体一致。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最新研究结果”表述不够具体明确。B 项:文段并未具体阐述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途径,不符合文意。C项:癌症是否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并非文段重点。

1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272347119(167)
幂次数22325272112(132)
修正项-2-2-2-2-2(—2)

底数数列是连续的质数数列,下一项为 13,指数数列和修正数列分别是 2 和-2 的常数数列,则所求项为 $13^{2}-$ $2=167$ (也可用尾数法,尾数为 7)。

因此,选择 B 选项。

1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

第二步,隔项做差如图所示:

隔项做差

差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 $3+1=4$ ,则所求项为 $10+4=14$ 。
因此,选择 C 选项。

1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46%,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图推理。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2{=}1^{3}+1$ , $11{=}3^{2}+2$ , $68=2^{6}+4$ ,规律为$=$ $^+$ ,则所求项为 $4^{2}+3=19$ 。
因此,选择 D 选项。

1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为幂次数,考虑幂次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3612525624364(1)
幂次数6253443526(17)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2+(-1)=1$ ,指数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6+1$ =7,则所求项为 。

因此,选择 B 选项。

2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观察数列,发现该数列各项均由 2,0 相间构成,只有 B 选项 20202,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B 选项。解法二:位数变化为 2,3,4,(5),6,7,则所求项为一个 5 位数,排除 C 选项,观察相邻两项“20,202”后一项为前一项数字后面加一个“2”,“202, $2020^{,}$ 后一项为前一项数字后加一个 $^{66}0^{,9}$ ,猜测规律为奇数项则在前一项的数字上加一个 $^{\acute{\iota}\acute{\left(\right.}}0^{,\prime}$ 得到,偶数项则在前一项的数字上加一个“2”得到,所求项为偶数项,前一项为 2020,则所求项为 20202,验证,下一项为奇数项,为 202020,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B 选项。解法三: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观察数列 $202{=}20{\times}10{+}2$ , $2020=202\times10+0$ ,( ),202020$=20202\times10\substack{+0}$ , $2020202=202020\times10+2$ ,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10+$ 修正项,修正数列是以 2,0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求项的修正项为 2,则所求项为 $20202=2020\times10+2$ 。
因此,选择 B 选项。

2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5{=}1\times2+3$ , $11{=}3{\times}2{+}5$ , $21=5\times2+11$ ,猜测规律为第三项 $=$ 第一项 $\times2+$ 第二项,则所求项为 $11\times2+21=43$ ,验证 $21\times2+43=85$ ,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观察数列发现 $3{=}1\times2+1$ , $5{=}3\times2{-}1$ , $11=5\times2+1$ , $21=11\times2-1$ ,猜测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 $2+$ 修正项,修正项是以 $+1$ , $-1$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下一项为 1,则所求项为 $21\times2+1{=}43$ ,验证 $43\times2-1$ $=85$ ,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三:考虑做和,做和如图所示:

做一次和

和数列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下两项分别为 $32\times2{=}64$ , $64\times2{=}128$ ,则所求项为 $64-21=43$ ,验证 128-43$=85$ ,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C 选项。

2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100 $\frac{100}{8}$ $\frac{100}{6}$ $\frac{100}{4}$ $\frac{100}{2}$ 第二步,考虑反约分,原数列转化为 100, $\overline{{10}}$ , , ,( ), ,用第一项除以后面各项,得到的商分别为 10,8,6,(4),2,猜测是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6+(-2)=4$ ,验证 $4+$ (-2)$=2$ ,满足规律,则所求项为 $100\div4=25$ 。因此,选择 D 选项。

2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分子分母整体趋势递增,考虑反约分,原数列转化为 , , , , ,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 $\frac{1}{2}$ $\frac{4}{4}$
分子数列:1,4,7,10,13,是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分子为 $13+3=16$ ;
分母数列:2,4,8,16,32,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所求项分母为 $32\times2{=}64$ 。
则所求项为 ${\frac{16}{64}}={\frac{1}{4}}$ 因此,选择 A 选项。

2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组合拆分,拆分成两个部分,如图所示:各项内部前后做差(前减后)得到差数列为 11,9,7,5,3,是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 3+(-2$=1$ ,选项中只有 D 选项( $14-13=1$ ),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D 选项。

2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

分母数列:1,3,5,7,9,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分母为 $9+2{=}11$ ;分子数列:0,7,22,45,76,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 8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31+8=39$ ,则所求项分子为 $76+39=115$ 。115
则所求项为 。
因此,选择 D 选项。

2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由题意可得 $1{}x{}2=1^{x}-x^{2}+2^{1}=2$ ,化简得 $1-x^{2}=0$ ,解得 $\mathrm{{x}}{=}{\pm}1$ 。因此,选择 D 选项。

2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根据裂项公式 $\displaystyle,\frac{1}{n(n+1)}=\frac{1}{n}-\frac{1}{n+1}:{,:\sharp{1}^{\sharp}:\overline{{x}}\backslash=}1-\frac{1}{2}+\frac{1}{2}-\frac{1}{3}+\frac{1}{3}-\frac{1}{4}+\ldots+\frac{1}{n}-\frac{1}{n+1}+\ldots=1$ 因此,选择 C 选项。

2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几何特殊性质类。
第二步,棱长增加 $20%$ ,即棱长变为原来的 1.2 倍,则表面积变为原来的 $1,2^{2}=1,44$ 倍,即增长 $44%$ 。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一个几何图形,若长度变为原来的 n 倍,则面积变为原来的 $\mathrm{n}^{2}$ 倍,体积变为原来的 $\mathrm{n}^{3}$ 倍。

2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4%$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方阵问题。
第二步,已知方阵相邻两层人数相差 8 人,且每层人数为一个等差数列,中间一层与最外层相差(68-44)÷8$=3$ (层),则一共有 $3+3+1=7$ (层),所以总人数一共有 $44\times7{=}308$ (人)。
因此,选择 B 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方阵问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题目可以得出:总人数 $=$ 总层数 $\times$ 中间一层的人数,已知中间一层人数为 44 人,所以总人数为 44的倍数,只有 B 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3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多位数问题,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在 $12^{\sim}50$ 之间满足题意的整数有:12、15、22、24、33、36、44、48,共 8 个。
因此,选择 A 选项。

3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D。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设乙店进价为 $\mathrm{X}$ ,则甲店进价为 $0,9\mathrm{x}$ ,乙店定价 $1,15\mathrm{{x}}$ ,甲店定价 $1,08\mathrm{x}$ ,由乙店定价比甲店高 28 元,列式 $1.15x{-}1.08x{=}28$ ,解得 $\mathrm{\Delta}_{\mathrm{X}}=400$ ,则甲店进价为 $400\times0.9{=}360$ (元)。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赋值乙店进价为 10 元,则甲店进价为 9 元,乙店定价 11.5 元,甲店定价 10.8 元,故乙店定价比甲店高 $11.5\mathrm{-}10.8\mathrm{=}0.7$ (元),而实际高 28 元,则甲店进价 $=$ ${\mathrm{
\displaystyle
9~}\times\frac{28}{0.7}=360}$ (元)。
因此,选择 B 选项。解法三: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甲店进价比乙店便宜 $10%$ ,可知甲店进价:乙店进价 $=9:10$ ,优先考虑甲店进价是 9 的倍数,观察只有B 选项满足。
因此,选择 B 选项。

3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
第二步,依据题意设大客车有 $\mathrm{X}$ 辆,小客车有 y 辆, $37{\mathrm{x}}+20{\mathrm{y}}=271$ ,因为 20y 的尾数只能为 0,所以 $37{\mathrm{x}}$ 的尾数为 1,结合选项当 $\mathrm{{x}=3}$ 时满足条件。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对于此题解不定方程也可以直接把选项代入快速的选出答案。

3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牛吃草问题。
第二步,代入公式 $\mathrm{y}=\mathrm{(N}{-}\mathrm{x}{})\times\mathrm{T}$ ,可得 $\mathrm{y}{}=\mathrm{(}8{-}\mathrm{x}{})\times{}10{}.$ 、 $\mathrm{y=\left(12-x\right)\times6}$ ,解得 $\mathrm{{x}=2}$ , $\mathrm{y}{=}60$ 。
第三步,若用 14 台抽水机,需要的时间为 ${\frac{60}{14-2}}=5$ (小时)。
因此,选择 A 选项。

3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基本概率。满足条件情况数概率 $=$
第二步,根据 ,摸两次球,总的情况数为 10×10=100。而两次摸出球有三种情况,分别
为第一次摸出球的数字比第二次大,第二次摸出球的数字比第一次大和两次摸出的球的数字相同,前两种情况数
相同,后一种有 10 种情况,故抽奖顾客获奖概率= $\frac{\frac{100-10}{2}}{100}=45%$
因此,选择 C 选项。

3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不等式。

第二步,设预定每组人数为 $\mathrm{X}$ 人,依据题意列出两个不等式 $8(x+1)>100$ , $8(x-1)<90$ 。解得${\frac{23}{2}}<x<{\frac{49}{4}}$ ,因为预定每组人数为整数,得出 x=12。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此题也可以直接用代入排除法,把选项代入题干,发现 A、B、C 三个选项每组人数比预定人数少 1 人时,学员总数均大于 90 人,不符合题意。

3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奇妙”的“体验”,二者属于偏正关系,“深刻”的“体验”,二者属于偏正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惊讶”和“惊人”均表示令人吃惊,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B 项:“最终”的“理想”,二者属于偏正关系,“崇高”的“理想”,二者属于偏正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成熟”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事物或行为发展到完善的程度,“熟虑”指细致、认真地考虑,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 项:“海底”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陆地的接触面,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海狮”生活在“海洋”里,二者属于场所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3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三者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行星,三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国家”分布在“地球”上,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国家”由不同的“地区”组成,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C 项:“总统”与“总理”都属于“官员”,二者与“官员”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D 项: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3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教师”与“公务员”都属于“公民”,“教师”与“公务员”属于并列关系,且二者都与“公民”构成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民工”属于“工人”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民工”可能来自“农村”,“民工”与“农村”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 项:“企业家”属于“商人”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商人”可以在“商场”赚钱,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冰箱”和“彩电”都属于“电器”,“冰箱”和“彩电”属于并列关系,且二者都与“电器”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农村”是“农民”的聚居地,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3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失败”与“成功”属于反义关系,“成功”与“功成名就”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忧伤”和“喜悦”属于反义关系,“喜悦”与“喜气洋洋”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上岗”和“下岗”属于反义关系,“艰苦奋斗”的近义词是奋发图强,而非“下岗”排除;
C 项: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 项:“失业”和“就业”属于反义关系,“兴高采烈”的近义词是欣喜若狂,而非“就业”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玫瑰”是“植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玫瑰”象征“爱情”,二者属于象征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黑暗”与“光明”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B 项:“牡丹”与“富强”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 项:“珠宝”是“石头”的一种,但“珠宝”不象征“价值”,排除;D 项:“仙鹤”是“动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仙鹤”象征“长寿”,二者属于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刘备”字玄德,与“刘玄德”指同一人,二者属于全同关系,且“刘备”是“桃园结义”这一典故的主人公,二者属于人物与其所在典故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二者属对应关系,排除;
B 项:“诸葛亮”字“孔明”,与“孔明”指同一人,二者属于全同关系,且“诸葛亮”是“草船借箭”这一典故的主人公,二者属于人物与其所在典故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公安”是“警察”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D 项:“侦查员”是对刑事案件进行专门侦查工作的专业人员,“侦察兵”是在军事战斗中深入敌后,对敌军进行侦察工作的士兵,二者不属于人物与其所在典故的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4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手机”和“座机”都具有“联络”的功能,前二者与“联络”属于功能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导弹”不是“飞船”与“火箭”的功能,排除;
B 项:“空调”和“冰箱”都具有调节“温度”的功能,但“温度”并非其功能,排除;
C 项:“广告”和“标语”都具有“宣传”的功能,前二者与“宣传”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原子弹”和“氢弹”都是“科学家”发明的,“科学家”并非其功能,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4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北京”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且“北京”举办过“奥运会”,二者属于发生地与事件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南京”是“江苏”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且“南京”举办过“全运会”,二者属于发生地与事件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国务卿”是“美国”的官职,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北京”有“电影院”,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 项:“伦敦”与“巴黎”分别是英国与法国的首都,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表扬”“赞扬”与“颂扬”属于近义关系,且程度逐渐加深。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军事”指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的各种事项的统称,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军人”组成“军队”,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B 项:“地图”可以通过“图表”与“图像”呈现,“地图”“图表”与“图像”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特点”与“特征”属于近义关系,但与“特殊”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D 项:“计划”“谋划”与“筹划”属于近义关系,且程度逐渐加深,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火”象征“热情”,二者属于象征关系,“热情”是一种“态度”,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急速”是“水”流动的状态,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 项:“木”不能象征“温柔”,排除;
C 项:“土”可能是“肥沃”的,二者属于或然属性关系,排除;
D 项:“松”象征“高洁”,二者属于象征关系,“高洁”是一种“品质”,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均只有 1 个面,依此规律,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规律二:题干图形均可一笔画成,因此,选择 B 选项。

4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没有明显数量特征,考虑属性类曲直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均由曲线 $+$ 直线组成,依此规律,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4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6%$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封闭性开放性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封闭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依次为开放、封闭交替出现,所以下一个图形应为封闭图形,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每个图形均由 3 个部分组成,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5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元素个数依次为 6、5、4、3、2,呈等差数列,所以下一个图形应为只有 1 个元素的图形,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5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要求将题干图形进行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寻找平行等长边进行拼合,如下图所示:

因此,选择 A 选项。

5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要求将题干图形进行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将题干图形进行适当旋转后拼合,如下图所示:

因此,选择 B 选项。

5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要求将题干图形进行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将题干图形进行适当旋转后拼合,如下图所示:

1234

因此,选择 A 选项。

5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要求将题干图形进行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将题干图形进行适当旋转后拼合,如下图所示:

134

因此,选择 C 选项。

5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要求将题干图形进行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将题干图形进行适当旋转后拼合,如下图所示:

1234

因此,选择 B 选项。

5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不可能”,确定为模态推理。
第二步,进行推理。
“不可能”等价于“必然不”,由“不可能所有的考生都不能通过考试”可以得到“必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不能通过考试”;
“不是所有”等价于“有的不是”,即“必然有的考生能通过考试”。
因此,选择 B 选项。

5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题干指出少数人在“口头上”主张“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但实际上追求特权,因此无法推出“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排除;
B 项:题干中并未涉及一切人是否“应该”是平等的,排除;
C 项:“少数人……仍然追求特权”不必然推出其余的多数人追求的就是平等,排除;
D 项:题干指出少数人在“口头上”主张“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但实际上追求特权,可以推出有些人口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 D 选项。5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事先征询气象预报 $\twoheadrightarrow$ ¬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企业事先征询气象预报”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 项;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twoheadrightarrow$ 事先征询气象预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事先征询气象预报”,可以推出;
C 项:题干未提及事先征询气象预报后产生的效果,排除;
D 项:题干未提及目前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是否达到较高水平,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战士丙称赞 3 班战士发挥得好”,可知丙不是 3 班战士;
根据“3 班战士的成绩比战士乙的成绩差”,可知乙不是 3 班战士;
一共三个人,所以甲是 3 班战士;

通过表格整理题干:

成绩从高到低
Z
3班2班

由表格可知,剩余信息分别为乙是 1 班战士,丙是 2 班战士。
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乙、甲、丙。
因此,选择 D 选项。
6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旱情仍持续且抗旱不力 $\twoheadrightarrow$ 减产且收入降低
$\textcircled{2}$ ¬收入降低
第三步,进行推理。
$\textcircled{2}$ “¬收入降低”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后”(且关系一假即假),根据“否后必否前”,得到“¬旱情扔持续或¬抗旱不力”。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1)摩根定律: $\neg$ (A 或 B) $=\neg\mathrm{A}$ 且¬B; $\neg$ (A 且 B) $=\neg\mathrm{A}$ 或¬B;
(2)假言命题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未必否后,肯后未必肯前”。

6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甲中 $\rightarrow\mathrm{A}$ 投注站摸彩
$\textcircled{2}\mathrm{A}$ 投注站摸彩 $\twoheadrightarrow$ 彩票号码随机
$\textcircled{3}$ 乙中 $\twoheadrightarrow$ 上午 10 点后进行
$\textcircled{4}$ 上午 8 点 30 开始的,只进行了 20 分钟,且彩票号码自编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4 人中有一人中了特等奖”,可以得知 B、D 项错误,排除;
由 $\textcircled{4}$ 知,“上午 8 点 30 开始的,只进行了 20 分钟”即“¬上午 10 点后进行”,“彩票号码自编”即“¬彩票号码随机”;
“¬上午 10 点后进行”是对 $\textcircled{3}$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乙中”;
“¬彩票号码随机”是对 $\textcircled{2}$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 $\neg\mathrm{A}$ 投注站摸彩”;
“ $\neg\mathrm{A}$ 投注站摸彩”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甲中”;
“¬甲中”且 $^{66}\neg\angle$ 中”,可以得知 A 项错误,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6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青莲乡 $\twoheadrightarrow$ 夏荷乡且芙蓉镇
乙:青莲乡且夏荷乡 $\twoheadrightarrow$ ¬芙蓉镇
丙:¬(夏荷乡且芙蓉镇),即¬夏荷乡或¬芙蓉镇
丁:青莲乡且(夏荷乡 $\twoheadrightarrow$ ¬芙蓉镇),利用“鲁宾逊定律”可得:青莲乡且(¬夏荷乡或¬芙蓉镇)
丁和甲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只有一真”的真假限定,真话在甲和丁中,则乙和丙的预测一定不成立;
由乙的话“青莲乡且夏荷乡 $\twoheadrightarrow$ ¬芙蓉镇”为假,则其矛盾命题“青莲乡且夏荷乡且芙蓉镇”一定为真,即三个乡镇都获称号。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1) $\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的矛盾命题:A 且¬B;
(2) $\mathrm{}^{66}\mathrm{A}{\rightarrow}\mathrm{B}^{9}$ 与 $^{66}\mathrm{-}\mathrm{\nabla\vec{A}}$ 或 $\mathrm{B}^{,}$ 是等价关系。
6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或者……或者……”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赵
$\textcircled{2}$ 孙或¬钱
$\textcircled{3}$ 李 $\twoheadrightarrow$ 周
$\textcircled{4}$ 赵或钱或周
$\textcircled{5}$ ¬赵 $\twoheadrightarrow$ 李
$\textcircled{6}$ 孙或吴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 $\textcircled{3}\textcircled{5}$ 递推可得: $\textcircled{7}$ ¬赵 $\twoheadrightarrow$ ¬周,根据 $\textcircled{1}$ “¬赵”是对 $\textcircled{7}$ 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则选拔李,不选拔周;$\textcircled{4}$ 为“或关系”,根据“或关系”的特性“一真则真,全假才假”,不选拔赵,不选拔周,则必定选拔钱;再结合 $\textcircled{2}$ ,根据否定肯定式,选拔钱,则选拔孙;
结合 $\textcircled{6}$ 可知:吴不能确定;
综上,选拔:钱、孙、李;不选拔:赵、周;吴不确定。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否定肯定式:对于 A 或 B,若否定其中一个条件,则必然得到另一个条件的肯定形式;

6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相对确定,优先选择排除法。
由(3)“F 星和 C 星相邻”,则可以直接得到 C 项顺序不可以。
因此,选择 C 选项。6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F 星”提到最多,利用最大信息优先原则,所以从“F 星”入手。
由(2)(3)可得从北至南: $\textcircled{1}$ B、F、C 或 $\textcircled{2}\textcircled{2}\textcircled{2}$ 、F、B;
结合(1)可得从北至南: $\textcircled{1}$ B、F、C、E 或 $\textcircled{2}$ E、C、F、B;
结合(4)可知,A 在北侧;
由“G 不与 B 相邻但与最南侧的某星相邻”,可知 B、C、E、F 四颗星从北到南到排列顺序只能是“B、F、C、E”,才能保证 G 和 B 不相邻,又因为 G 与最南侧的某星相邻,因此可知 G 位于最南侧倒数第二的位置,则剩下的 D 星就是最南边的星星;
综上,可得七颗星从北至南:A、B、F、C、E、G、D,因此,最中间的星星是 C 星。
因此,选择 A 选项。
6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同一种才能的人才连续出现;
$\textcircled{2}$ 师徒型人才链;
$\textcircled{3}$ 血缘型人才链。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任职关键岗位的某些亲属,不具有专业才能,并非人才,不符合定义;
B 项: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并非“同一种才能的人才”,不符合定义;
C 项:70 余名青年才俊,不属于“师徒型人才链”,也不属于“血缘型人才链”,不符合定义;
D 项:张氏家族,属于“血缘型人才链”,连续几代出现的文学家,属于“同一种才能的人才连续出现”,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6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为了改善现代企业的重大运营基准;
$\textcircled{2}$ 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
$\textcircled{3}$ 重新设计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体现“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不符合定义;B 项:跨国公司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未涉及“工作流程的改革、企业运营方式的设计”,不符合定义;C 项:要求从成本、效益、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估,体现了“改善现代企业的重大运营基准”,提出多个流程

改进方案,给予职工参与决策的权力,体现了“彻底改革工作流程和重新设计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式”,符合定义;
D 项: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未明确体现“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与“重新设计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式”,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6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以军旅生活或边塞生活经历为题材;

$\textcircled{2}$ 要表现边塞风光、边疆战士艰苦生活、将士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情思等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频年不解兵、汉家营”这些有边塞特色的词语,说明本诗是“以边塞生活经历为题材”,符合定义;
B 项:这是一首怀古诗,以赤壁之战这个历史故事为题材,并非“以军旅生活或边塞生活经历为题材”,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并未表现边塞风光和边塞将士,不符合定义;
C 项:“沙似雪、受降城外、芦管”这些有边塞特色的词语,说明本诗是“以边塞生活经历为题材”,符合定义;
D 项:借助“都护行营、角声、胡”这些有边塞特色的词语,说明本诗是“以边塞生活经历为题材”,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6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55%,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利用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
$\textcircled{2}$ 进行相关教育。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小王有吸毒和成功戒毒的经历,让他以戒毒中心义务辅导员的身份来教育其他戒毒者,戒毒者更容易接受他给的意见或建议,符合定义;
B 项:邀请艺人参加晚会,但没有利用他的意见和建议对青年人进行相关教育,不符合定义;
C 项:韩寒书的销量好,但没有利用他的意见和建议对校园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不符合定义;
D 项:“粉丝”对偶像言听计从,但没有利用偶像的意见和建议对粉丝进行相关教育,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7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1%$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资方代表和员工代表;
$\textcircled{2}$ 工资、劳动时间以及劳动条件;
$\textcircled{3}$ 面对面的谈判。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地铁司机是通过罢工游行来提要求,并非“资方代表和员工代表进行的面对面的谈判”,不符合定义;
B 项:领导听取工会主席的建议,没有体现“资方代表和员工代表进行的面对面的谈判”,不符合定义;
C 项:工厂老板和工人代表,就改善工作条件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谈判,符合定义;
D 项:住户要求物业公司降低物业管理费的方式是写信,并非“资方代表和员工代表进行的面对面的谈判”,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流转课税: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2)所得课税: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3)财产课税: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例证(1),缴纳物业管理费,不属于课税,不符合定义;例证(2),为抽奖中的汽车缴纳税费,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符合定义所得课税;例证(3),为服务行业销售货物缴纳税费,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符合定义流转课税。因此,选择 C 选项。

7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抽象:从许多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2)限制: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内涵增加,外延减少;
(3)概括: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内涵减少,外延增加。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从不同水果中抽出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符合定义抽象;
例证(2),从人过渡到女人,再过渡到名女人,内涵增加,外延减少,体现了“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符合定义限制;
例证(3),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从鲸过渡到哺乳动物,内涵减少,外延增加,体现了“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符合定义概括。
因此,选择 D 选项。
7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2)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3)意会:不须明说而领会。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国歌响起后,观众受其影响,神情激动地跟着音乐一起唱,体现出“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符合定义感动;
例证(2),出自于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出诗人早晨起来后突然看到雪景时的喜悦和惊奇,属于“有所感触而叹息”,符合定义感叹;
例证(3),做人一定要诚实,是老师明确郑重告知的,无需意会,未体现“思想感情激动、有所感触而叹息”,不符合以上任何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1)级差地租:租佃较好土地的生产者,缴纳超额利润;
(2)绝对地租: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3)垄断地租:一种特殊的地租形态,只存在于少量自然条件特别有利的土地上。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稀有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和地租无关,不符合以上任何定义;
例证(2),距市场远近不同,其租赁费用会有所差异,此差异就是超额利润,符合定义级差地租;
例证(3),不论是优等地还是劣等地,总要取得一定的地租,体现了“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符合定义绝对地租。
因此,选择 C 选项。

7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1)爬山法:增加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总目标;
(2)降维法:降低维数,化繁为简,化面为点,使求解过程更为简捷;
(3)陡度法:选几个点,对差异悬殊的进行比照,看哪一个最“陡”,使研究对象的特点更为显著。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用爬山代替游泳治好了颈椎病,并非通过增加与目标状态的差异,迂回前进以解决问题,且整个过程没有降低维度、化繁为简,也没有选取最有差异的点,不符合以上任何定义;
例证(2),从整个过程都需要关注的过程管理到只关注目标的目标管理,从关注过程的“面”到关注目标的“点”,化繁为简,使管理更为简单明确,符合定义降维法;
例证(3),选不同的两个角度各做了两次实验,从四个实验中选择最好的和最差的,体现了“对差异悬殊的进行比照”,综合两者的特点再做一次实验,发现问题所在,体现了“使研究对象的特点更为显著”,符合定义陡度法。
因此,选择 C 选项。

7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08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 16342 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4503 万户”。第三步,观察选项首两位相同,数据较为接近不再处理数据,精确计算,得 2008 年末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4503
与有线电视用户数之比是 ,直除首两位商 27。
因此,选择 A 选项。

7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08 年全年生产故事影片 406 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 73 部”。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2008 年我国故事片的产量比科教、记录、动画和特种影片的总产量多 ${\frac{406-73}{73}}={\frac{333}{73}}$ ,首位商 4。
因此,选择 C 选项。

7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计算中单平均数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08 年出版各类期刊 30 亿册”。
第三步,根据平均数 $=$ 总数÷总个数,选项量级一致且单位相同,无需考虑量级影响,可得 2008 年(366 天)30
我国平均每天出版各类期刊的册数表示为 ,首两位商 81。
因此,选择 B 选项。

7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二步,(1),直接读数,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08 年末我国拥有博物馆的数量是 1798 个”,错误。(2),直接读数,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7,0%$ ,正确。(3),现期平均数计算,定位文字材料第二段,“乡镇卫生院 3.9 万个,床位 82 万张”,根据平均数 $=$ 总数÷
总个数,得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 $\frac{82}{3.9}\approx21$ (床),正确。(4)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定位文字材料第二段,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2008 年末我国乡镇卫生院卫87.4
生技术人员占全国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比重为 ,首两位商 17,错误。共有两个正确的。
因此,选择 B 选项。

8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的简单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三段,“在北京奥运会上,奖牌总数 100 枚,在北京残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得 89枚金牌,70 枚银牌,52 枚铜牌”。
第三步,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上获得的奖牌总数是 $100+89+70+52=311$ (枚)。
因此,选择 D 选项。

8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和差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格“招生数”所在的两列数据。
第三步,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比较可知不同教育类型招生数的增长率差别较小,“ $1+$ 增长率”差别更小,根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原则,可直接比较现期量的大小,故 2006 年招生最多的是普通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者现期差值为 $94.66-65.19=29.47$ (万人),排除 A 选项。增长率小于 $5%$ ,利用化除为乘公式,95 65分子取整,得 2006 年普通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分别约为 $\overline{{1-4.4%}}\approx95+95\times4.4%\approx99$ (万人)、 $\overline{{1+1.44%}}\approx$ $65-65\times1,4%\approx64$ (万人),两者之差是 $99-64=35$ (万人)。
因此,选择 B 选项。

8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读数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增长率”所在的三列数据。
第三步,2007 年普通初中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的增长率分别为- $4,4%$ 、 $-20.52%$ 、 $-9.83%$ ,均为负值,则均比上年减少。
因此,选择 C 选项。

8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增长率”所在的三列数据。
第三步,数据间差异大,取整计算即可,2007 年 4 个指标增长率分别相差约:招生数 $6%-(-4%)=10%.$ 、在校生数 $17%-(-27%)=44%$ 、毕业生数 $6%-(-10%)=16%$ 、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 $6%-(-27%)=33%$ ,故招生数的增长率差异最小。
因此,选择 A 选项。

8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招生数绝对数”和“毕业生数绝对数”所在列。
第三步,数据间差异大,取整计算即可,2007 年 4 种教育类型招生数与毕业生数差额分别约为:普通高等教育,$45-33=12$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 $52-35=17$ (万人);普通初中教育, $112-95=17$ (万人);小学教育,$94-65=29$ (万人)。故小学教育招生数与毕业生数差额最大。
因此,选择 D 选项。

8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在校生数绝对数”和“毕业生数绝对数”所在列。第三步,5 种教育类型毕业生数与在校生数的比值分别为:研究生教育, $\frac{2.4}{9.65}\approx24.9%$ ;普通高等教育,${\frac{33.36}{156.88}}\approx{\frac{33.36}{157}}\approx21.2%$ ;中等职业教育, $\frac{35.00}{153.53}\approx\frac{35.00}{154}\approx22.7%$ ;普通高中教育,
${\frac{47.58}{153.13}}\approx{\frac{47.58}{153}}\approx31.1%$ ;小学教育, $\frac{93.60}{429.18}\approx\frac{93.60}{429}\approx21.8%$ 。比较可知普通高等教育( $21,2%$ )和小学教育( $21,8%$ )最接近。
因此,选择 D 选项。

8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格“全国”所在列,2008 年我国食品价格涨幅为 $14,3%$ ,衣着价格涨幅为- $1,5%$ 。
第三步,2008 年我国食品价格涨幅与衣着价格涨幅之差是 $14.3%-(-1.5%)=15.8%$ 。
因此,选择 B 选项。

8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读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城市”和“农村”所在列。
第三步,观察可知,交通和通信的城市( $(-1.6%$ )、农村( $0.7%$ )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因此,选择 C 选项。

8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所在行,其在全国、城市、农村的涨跌幅分别为- $0.7%$ 、 $-0,9%$ 、$-0.1%$ 。
第二步,全国包括城市和农村,全国的增速( $\zeta-0.7%$ )更靠近城市的增速 $(-0.9%$ ),根据混合增速性质,混合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且偏向基数较大的部分的增长率,可知城市的基期量大于农村的基期量。由于增长率非常接近,故城市的现期量大于农村的现期量。

因此,选择 A 选项。

8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城市”和“农村”所在列,在我国城市、农村价格涨跌幅度分别为:烟酒及用品 $3.1%,2.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3,0%$ 、 $2,4%$ ,医疗保障及个人用品 $2,8%$ 、 $3,2%$ ,居住 $4,3%$ 、 $8,2%$ 。
第三步,选项 4 个指标的城市、农村价格涨跌幅度差距分别为:烟酒及用品 $3.1%{-2.6%}{=0.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3,0%-2.4%=0.6%$ ,医疗保障及个人用品 $3,2%{-}2,8%{=}0.4%$ ,居住 $8.2%-4.3%=3.9%$ ,所以“居住”差距最大。
因此,选择 D 选项。

9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读数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全国”所在列。
第三步,观察选项在表格中的数据,油脂只是食品中的一种,并不是消费大类,排除 B 选项;食品( $14.3%$ )、烟酒及用品( $2.9%$ )、居住( $5,5%$ ),故食品 2008 年价格涨跌幅度最大。
因此,选择 A 选项。

9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图 1,2003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135823 亿元,2008 年为 300670 亿元。第三步,根据年均增长量 $=$ (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份(江苏省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多需要“翻旧账”),分子数据较长且减法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可得 $2003\sim200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量约是${\frac{3007-1358}{5}}={\frac{1649}{5}}$ ,首两位商 32。

因此,选择 B 选项。

9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图 1,2003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52516 亿元,2008 年为 108488 亿元。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选项首位不同,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分子减法计算截位舍相同,可得 $2003\sim2008$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增长速度约是 ${\frac{108-53}{53}}={\frac{55}{53}}$ ,略大于 100% 。
因此,选择 C 选项。

9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比较。
第二步,定位图 1 数据。
第三步,分数比较,分母量级一致,均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四个年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52516 59503 76410 89210
比依次约为:2003 年, ;2004 年, ;2006 年, ;2007 年, ,直除,首两位分别商38,37,36,34,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大的是 2003 年。
因此,选择 A 选项。

9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
第二步,定位图 1 中 $2003\sim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第三步,数据较长,加法计算截位舍相同处理, $2003\sim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是 $136+160+184+211+257+301$ $=1249$ ,首三位接近 D 选项。
因此,选择 D 选项。9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二步,(1),读数比较,定位图 1, $2004\sim200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逐年递增态势,正确。
(2)读数比较,定位图 2,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 $(9,0%$ )低于 2007 年( $13%$ ),并非呈递增态势,错误。
(3)读数比较,定位图 1, $2004\sim2008$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逐年递增态势,正确。
(4)读数比较,200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增长率( $12,9%$ )低于 2004 年( $13,3%$ ),并非呈递增态势,错误。一共有两个正确的。
因此,选择 C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