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C 卷)

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搭配“1993 年房产泡沫覆辙”。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延续”侧重延长下去,一般搭配“时间”;B 项“开启”侧重打开,开创,一般搭配“闸门”“新风”等;D 项“出现”侧重产生,一般搭配新事物。三者均不与“覆辙”搭配,排除 A 项、B 项和D 项。C 项“覆辙”指翻过车的道路。比喻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重蹈覆辙”为固定搭配。因此,选择 C 选项。

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要表达土星与地球在某一个属性方面的比较。A 项“体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符合文意。B 项“规模”侧重物质的格局、形式和范围,不与“行星”搭配,排除 B 项。C 项“质量”和 D 项“面积”也可以形容“行星”。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修饰该空的单位是“公里”。D 项“吸引力”的单位不能是“公里”,排除 D 项。根据“可达 1300 万公里”可知,超过这一范围就没有了,质量的数值是固定的,而不是某一范围,排除 C 项。“引力场”符合语境,搭配恰当。

因此,选择 A 选项。

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成为……主流文化”可知,网络文化对 80 后一代青年人是有作用的。A 项“影响”侧重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符合语境。B 项“支撑”侧重勉强维持局面,不符合“主流文化”的语境;C 项“控制”侧重掌控、管理,语气过重;D 项“支持”侧重给予鼓励或者是勉强维持,与“网络文化”“主流文化”的语境不符。故排除 B 项、C 项和 D 项。答案锁定 A 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此空填入“不得不”,强调不可忽视网络文化,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可知,这是一种对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的颠覆性变化。B项“纠正”指改正错误、不公正或对标准的偏离,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搭配不当,排除 B 项。C 项“打破”侧重突破原有的限制和拘束等;A 项和 D 项“突破”指超过、冲过,强调取得进展,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偏向”可知,这里出现了一些错误。C 项和 D 项“纠正”搭配得当。A 项“调整”通常搭配“物价”“时间”等,不与“偏向”搭配,排除 A 项。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根据“残留”可知,这些不良影响的主要成份之前已经除去,剩下的都是残余部分。D 项“铲除”侧重从根去除,彻底消灭,与“影响”搭配不当,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D 项“难免”形容事物的不可避免性。一般指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麻烦,而题干并未体现“困难”,排除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据“经验不足”“走一些弯路”可知,目前是存在一些困难的,A 项“未免”指实在是,不能不说是,表示对某种做法不以为然,含有否定意味,属于副词,而该空需要形容词,词性不符,排除 A 项。B 项“允许”强调许可,和“困难”没有必然关系,排除 B 项。而 C 项“难免”侧重强调遇到困难,符合语境。答案锁定 C 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不免”侧重免不了,与前文语境“刚刚接手”对应,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水知道答案”出现在首句。根据“《水知道答案》……被当做是……科普读物”“本书用122 张前所未见的水晶照片”“西方的主流则认为该书只是一本照片小品”可知,《水知道答案》是一本科普照片集。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 D 项符合文意。A 项“科普习题集”、B 项“科幻著作”和 C 项“科研著作”均与文段表述不符,属于偷换概念。

因此,选择 D 选项。

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信息传递未必要表现得很得体。你不发脾气,别人未必能感受到你的好意”,符合文意。B 项对应“大家可以预期他的反应模式,可以体会他‘有话直说’的急性子,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符合文意。C 项对应“有时候,一个脾气发得快也去得快的人,反而比一个处处压抑的人容易赢得友谊,因为……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符合文意。D 项对应“有话不说、有气就压的人以为自己忍辱负重,却很不讨好”,原文为“不讨好”,“伤害”说法过于绝对,属于偷换语气。

因此,选择 D 选项。

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蝶变”出现在第二行。分析“蝶变”的上下文语境。文段三个“究竟是……,还是……”并列,“是”之后内容带有消极色彩,“还是”之后内容带有积极色彩,故“蝶变”的含义也应该是积极的表述,结合“蝶变”本身的含义,指在蛰伏中向更好或更完美的方面极大蜕变,此处指中国保险业质的蜕变与升华。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语境。A 项“猛然崛起的力量”是一个原因,而“蝶变”是一个过程,排除 A项。C 项“飞速发展”语义程度过重,“蝶变”是耗费时间的过程,排除 C 项。D 项“市值泡沫”带有消极色彩,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提出靠自然人来选拔和管理干部会有隐患,接着举例论证,之后指出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具体实现措施。文段结构为“分—总”,总论是重点,强调在领导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据此可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点是减少人为因素。

第三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点的表述。A 项是减少人为因素的具体措施之一,非重点。C项和 D 项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 B 选项。

1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根据“速冻食品技术快速地把食物温度降低到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以及“‘速冻食品’更能保存食物的营养并保证它的安全性”可知,速冻对于保存食物的营养和保证食物的安全很重要,据此可推断速冻食品技术的关键在于速冻,A 项符合文意。B 项和 D 项对应“‘速冻食品’更能保存食物的营养并保证它的安全性”,符合文意。C 项对应“如果不是保存时间很短的真正的‘新鲜食品’,那么‘速冻食品’更能保存食物的营养并保证它的安全性”,选项去掉条件信息,属于曲解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1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潜水病出现过多个不同病名的原因”出现在最后一段。根据“不过在当时,连医生也没有意识到翘屁股病就是潜水病,威胁工人健康安全的就是氮气,为他们治病的医生还煞有介事地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沉箱病”,可知“潜水病”出现“翘屁股病”“沉箱病”这些病名是因为当时的医生并未意识到氮气是危害工人健康安全的病因,也就是说不同的病名来源于对病因的认识不清。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潜水病出现过多个不同病名的原因。
因此,选择 D 选项。

1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形成潜水病的真正原因”出现在第一段。根据“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说,潜水病就是‘氮过量病’”可知,形成潜水病的真正原因是体内氮气过量。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形成潜水病的真正原因。

因此,选择 C 选项。

1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这些极微小的气泡首先会出现在肌肉关节等部位,影响局部的组织健康,产生类似关节炎或者是肌肉发炎的一系列病痛。当气泡越来越多,血液系统中就会出现大量小气泡融合成的大气泡,形成气体堵塞血管”,A 项“形成气泡”是“潜水病”的病因而非症状。B 项对应“产生类似关节炎或者是肌肉发炎的一系列病痛”,C 项对应“形成气体堵塞血管”,D 项对应“不得不靠弯腰来缓解腰背部异常的酸痛”,B项、C 项和 D 项均是“潜水病”症状。

因此,选择 A 选项。

1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修饰“沉箱病”。由上文可知“沉箱病”因操作“沉箱法”的人易患这类病而得名,当时的医生并没有了解真正的病因,由此可知“沉箱病”这一名称很奇怪。A 项“不伦不类”形容人的着装不得体或说话没有道理,不能形容“沉箱病”,排除。C 项“不明不白”指说话含糊,不清楚,文段中时至今日,已经明确病因,不符合语境。B 项“稀奇古怪”形容不同一般的、稀少而怪诞的事物,D 项“荒诞可笑”指离奇引人发笑,两者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修饰“翘屁股病”,该名称的由来是:(人们)不得不靠弯腰来缓解腰背部异常的酸痛。这时他们的体态特别像当时一些女演员喜欢摆出的“翘屁股病”。据此可知该名称不够文雅,B 项“不甚文雅”符合语境。D 项“不堪入耳”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与“翘屁股病”搭配不当,可排除。因此,选择 B 选项。

1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通读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三段“只要注意减压速度就能有效预防这种情况”,符合文意。B 项对应原文尾句“时至今日……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减压病’”,符合文意。C 项对应第一段“产生类似关节炎或者是肌肉发炎的一系列病痛”“形成气体堵塞血管”和第二段“不得不靠弯腰来缓解腰背部异常的酸痛”,符合文意。D项对应原文尾句“及时吸氧和高压舱治疗已经能有效控制这种疾病”,“有效控制”而不是根治,文段未提及“根治”,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1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16+2{=}18$ ,则所求项为 $68+18=86$ 。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1626385268(86)
幂次数4252627282(9²)
修正项+0+1+2+3+4(+5)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 $8+1=9$ ,指数数列是 2 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4+1=5$ ,则所求项为 $9^{2}+5{=}86$ 。
因此,选择 C 选项。

1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递推和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9{=}3+5{+}1$ , $16{=}5{+}9{+}2$ , $28=9+16+3$ ,规律为第三项 $=$ 第一项 $+$ 第二项 $+$ 修正项,修正数列为 1,2,3,下一项为 4,所求项为 $16+28+4=48$ 。
因此,选择 B 选项。

1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32 5068 86 104第二步,观察数列分子及分母部分均呈现递增趋势,考虑反约分,数列转化为 , , , ,( ),122,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分子数列:32,50,68,86,(104),122,是公差为 18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分子为 $86+18=104$ ;3 $108\times{\frac{3}{2}}=162$ 分母数列:32,48,72,108,(162),243 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所求项分母为则所求项为 。 ${\frac{104}{162}}={\frac{52}{81}}$ 因此,选择 B 选项。

1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因式分解。原数列可分别分解为: $2\times2+1$ , $3\times2+1$ , $5\times2+1$ , $7\times2+1$ ,$11\times2+1$ ,( $13\times2+1;$ )。 $^{66}\times^{,9}$ 前 2,3,5,7,11,是质数数列,下一项为 13。则所求项为 $13\times2+1{=}27$ 。因此,选择 B 选项。

2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较小倍数递推。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1{=}2\times2{-}3$ , $5{=}1\times2+3$ , $7{=}5{\times}2{-}3$ , $17{=}7\times2{+}3$ , $31{=}17\times2{-}3$ ,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2+$ 修正项,修正项是以-3,3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下一项为 3,则所求项为 $31\times2+3=65$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较小倍数递推。观察数列发现 $5{=}2\times2+1$ , $7{=}1\times2+5$ , $17{=}5{\times}2{+}7$ , $31=$ $7\times2+17$ ,规律为第三项 $=$ 第一项 $\times2+$ 第二项,则所求项为 $17\times2+31=6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三: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和,做和如图所示:

和数列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 $48\times2{=}96$ ,则所求项为 $96-31=6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2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递推积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16=3\times5+1$ , $82=5\times16+2$ , $1315{=}16{\times}82{+}3$ ,规律为第三项 $=$ 第一项 $\times$ 第二项+修正项,修正数列为 1,2,3,下一项为 4,则所求项为 $82\times1315+4=107834$ (也可用尾数法,尾数为 4)。因此,选择 A 选项。

2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C。

解析

1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出现 $n$ ,优先考虑负幂次数列。

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2 1 4 1 256 2 16 1 22 21 22 28

1 $2^{-4}=\frac{1}{16}$ 底数数列是 2 的常数数列,指数数列为 ,-1,2,(-4),8,是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则所求项为 。因此,选择 B 选项。

${\frac{1}{2}}={\frac{1}{\sqrt{2}^{2}}}4={\frac{1}{({\frac{1}{2}})^{2}}}$ 第二项=-解法二:考虑平方递推,观察数列发现 ,规律为 ,则所求项为${\frac{1}{4^{2}}}={\frac{1}{16}}$ 。

因此,选择 B 选项。

2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30158(35)24
幂次数22124232(62)52
修正项-1-1-1-1(-1)-1

幂次数数列是平方数列,偶数项底数数列是 1,3,5,奇数项底数数列是 2,4,(6),修正数列是-1 的常数数列,则所求项为 $6^{2}-1{=}3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2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第二步,做两次差如图所示:

二次差数列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16+2=18$ ,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 $65+18{=}83$ ,则所求项为 $330+$ $83{=}413$ 。
因此,选择 B 选项。

2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1{=}0\times2+1$ , $5{=}1\times3+2$ , $23{=}5{\times}4{+}3$ , $119{=}23{\times}5{+}4$ ,规律为后一项 $=$ 前一项 $\times$ 倍数项 $+$ 修正项,倍数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5+1=6$ 。修正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

为 $4+1=5$ ,则所求项为 $119\times6+5=719$ 。

因此,选择 A 选项。

解法二:特殊规律。该数列是阶乘修正数列,阶乘修正如下图所示:

01523119(719)
阶乘数1!2!3!4!5!(6!)
修正项-1-1-1-1-1(—1)

阶乘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5+1=6$ ,修正项为-1 的常数数列,所求项为 $\mathrm{{3!}-1{=}719}$ 。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当 $\mathrm{n}{=}0$ 时, $\mathrm{n}!\mathrm{=}1$ ;当 $\mathrm{n}\in\mathrm{N}*$ ,则 $\mathrm{{\Omega}_{n}!=n{\times}{(n-1)}{\times}{(n-2)}{\times}{\cdots}{\times}~{2\times1}}$ 。例如: $4!=4\times3\times2\times1{=}24$ ;0!$=1$ 。

2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雨天的天数为 $\mathrm{X}$ ,则晴天的天数为 $9-\mathrm{{\ttX}}$ ,由题意列式 $25x+32\times(9-x)=274$ ,解得 $\mathrm{{x}=2}$ 。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若 9 天均为晴天,则共走 $32\times9{=}288$ (千米),而实际走了 274 千米,少走 $288-274=14$ (千米),已知每有一个雨天,少走 $32-25=7$ (千米),故雨天天数 $=14\div7=2$ 。
因此,选择 D 选项。

2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D。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
第二步,设小李的得分为 $\mathrm{X}$ ,根据总分相等可列式 $68+92+81+79+{\mathrm{x}}=5$ ( $\mathrm{\check{x}}-10\mathrm{\check{\Psi}}$ ),解得 $\mathrm{x=92,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

第二步,设 5 个人的平均分为 $\mathrm{X}$ ,则小李得分 $\mathrm{x}+10$ ,其余 4 个人平均分为 $\frac{68+92+81+79}{4}=80$ ,且由小李得分 $+4\times$ 其余 4 个人平均分 $=5\times5$ 个人的平均分,可利用十字交叉法:

$_{x+10}$ $\boldsymbol{x}-80$ $x$ $\frac{x-80}{10}=\frac{1}{4}$ 其余4个人80 10,解得 $\mathrm{{x}=82,5}$ 。

第三步,小李的得分为 $82.5\substack{+10=92.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2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由于是在连续奇数中选取数字且总和为奇数,故选取个数的最大值也应为奇数,排除 B、C 选项;题目问 N 的最大值,则优先代入 D 选项。
第三步,若最大值为 51,取前 51 个数,则从 1 开始取,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它们的和 $=$
$\frac{(1+101)\times51}{2}>2500$ ,不满足题意,排除 D 选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2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二集合容斥类。
第二步,设本省籍男性人数为 $\mathrm{X}$ ,根据二集合容斥公式列式 $62+42-\mathrm{x}{=}82{-}11$ ,解得 $\mathrm{x}=33$ 。
因此,选择 A 选项。

3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题目问最小值,观察选项最小为 0,即可以优先构造满足 $(m-n)^{2010}=0$ 的情况。令 ${\mathfrak{m}}{=}{\mathfrak{n}}{=}1$ ,代入不等式组有 ${\mathrm{x}}{\lesssim}2$ 、 $\mathrm{{x}\geqslant-1}$ ,故 $\mathrm{X}$ 的最大解区间为 $[-1,~2]$ ,可知 $a=\frac12$ ,满足 $\mathrm{a}>0$ 。
第三步, 。
因此,选择 A 选项。

3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
第二步,设原来杯中水的克数为 $\mathrm{X}$ ,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相等,列式 $10+200\times5%=\left(10+200+\mathrm{x}\right)\times2.~5%$ ,解得$\mathrm{_x}=590$ 。
因此,选择 C 选项。

3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0%$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
第二步,设小赵取走乒乓球的数量为 $\mathrm{X}$ ,小李取走乒乓球的数量为 $_\mathrm{y}$ ,则小钱、小孙取走乒乓球的数量均为 $2\mathrm{y}$ 。
由题意列式 $\mathrm{x+y+2y+2y=17+24+29+33+35+36+38+44}$ ,化简为 $\mathrm{x}+5\mathrm{y}=256$ 。
第三步,由于 5y 的尾数为 0 或 5,则 $\mathrm{X}$ 的尾数为 6 或 1,观察只有 D 选项满足。
因此,选择 D 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
第二步,由于小钱和小孙取走乒乓球数量相同且是小李的 2 倍,可知小钱、小孙和小李取走的总数应为 5 的倍数,即总数 $17+24+29+33+35+36+38+44=256$ 减去小赵取走乒乓球数量为 5 的倍数,观察选项只有 D 满足。因此,选择 D 选项。

3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

1
第二步,根据 B、C、D 三区的面积之和是 $\mathrm{A}$ 区的 14 倍,可知 A 区是四区总面积的 ,同理可得,B 区是四区总$\frac{1}{10}$ 1
面积的 、C 区是四区总面积的 。
第三步,赋值四个区总面积为 30(15、10、3 的公倍数),可得 A、B、C 的面积分别为 2、3、10,则 D 的面积为 $30{-}2{-}3{-}10{=}15$ 。
$2+3+10$
第四步,A、B、C 三区的面积之和是 D 区的 $15\ensuremath{\mathrm{\textrm{~~}~}}=1$ 倍。
因此,选择 A 选项。
3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由于打了两次 8 折,故面包原价为 $30.72\div0.8\div0.8=48$ (元)。
因此,选择 C 选项。
3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
第二步,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该直角三角形周长大于 24,面积大于 $24+18{=}42$ ,排除 A、B 选

项。

第三步,代入 C 选项,若直角三角形面积为 54 且另一条直角边为 a,则 ${\frac{1}{2}}\times a\times12=54$ ,得 $\mathrm{a}{=}9$ ,斜边长 $=$ ,周长=12+9+15=36,满足题干中周长比面积的数值小 18。
因此,选择 C 选项。

3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怜悯”指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二者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当然”指对某一行为的肯定,与“实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 项:“宽恕”指宽容“饶恕”,“饶恕”指不计较过错,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偶然”指意想不到,“必然”指事理上确定不移,二者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D 项:“所有”与“有些”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3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秒”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千克”是“质量”的计量单位,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公里”是长度的计量单位,而非“面积”,排除;
C 项:“千万”形容数目极多,不是计量单位,排除;
D 项:“伏特”是“电压”的计量单位,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3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指针”是“闹钟”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鸡蛋”是“蛋类”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B 项:“鸭子”产“鸭蛋”,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蛋壳”是“鸡蛋”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鸭子”是“家禽”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3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台灯”摆放在“书桌”上,二者属于物品与位置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蜡烛”摆放在“寺庙”里,二者属于物品与位置的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 项:有的“石像”是“菩萨”的样子,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与题干不同,排除;
C 项:“荷花”和“庙会”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 项:“地图”挂在“墙壁”上,二者属于物品与位置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剖析”与“结构”属于动宾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分享”与“快乐”属于动宾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 项:“利用”与“资源”属于动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秀美”的“景色”,二者属于偏正关系,排除;
D 项:“航运”是“交通”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航运表示透过水路运输和空中运输等方式来运送人或货物。
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
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信两方面内容。

4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有限”与“无限”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奇数”指不能被 2 整除的整数,“偶数”指能被 2 整除的整数,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地球的组成部分除了“陆地”“海洋”还有天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C 项:数字中除了“正数”和“负数”之外还有零,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 项:除了“远亲”和“近邻”之外,还有身边的其他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企鹅”是动物,“玛瑙”是矿物质,二者属于全异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电脑”和“手机”都是电子产品,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B 项:“秃鹫”是动物,“石墨”是矿物质,二者属于全异关系,且“秃鹫”与“企鹅”均为动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石墨”与“玛瑙”均为矿物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纵向比较最为相似,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苹果”和“木瓜”都是水果,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D 项:“蝴蝶”和“蚱蜢”都是昆虫,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4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琵琶”( pí pa)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p”,是双声连绵词,“浩淼”(hào miǎo)的拼音中都含有韵母“ao”,是叠韵连绵词。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荏苒”(rěn rǎn)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r”,“枇杷”(pí pá)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p”,二者均是双声连绵词,排除;

B 项:“谦虚”(qiān xū)不是连绵词,“违背”(wéi bèi)的拼音中都含有韵母“ei”,是叠韵连绵词,排除;

C 项:“拉拢”(lā lǒng)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l”,是双声连绵词,“苦修”(kǔ xiū)不是连绵词,排除;

D 项:“卑鄙”(bēi bǐ)的拼音中都含有声母“b”,是双声连绵词,“吵闹”(chǎo nào)的拼音中都含有韵母“ao”,是叠韵连绵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

双声连绵词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的词。

叠韵连绵词是指双音节连绵词的前后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

4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锐”和“任”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润”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但“采”是会意字,拆开是爪和木,表示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排除;B 项:“果”和“呆”都不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排除;
C 项:“壤”和“轮”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聪”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但“明”是会意字,拆开是日和月,表示日月齐照,大放光明,排除。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

4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师傅”中的“师”和“傅”都指教导之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雄师”指强有力的军队,“雄”与“师”属于偏正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修长”中的“修”指高,“长”指细长,二者属于并列关系,“自修”指修养自己的德性,“自”与“修”属于偏正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帝国”指君主统治的强大国家,“帝”和“国”属于偏正关系,“称帝”指改称号为皇帝,“称”与“帝”属于动宾关系,排除;
C 项:“目标”中的“目”指想要得到的结果,“标”指榜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夺目”指光彩耀眼,“夺”与“目”属于动宾关系,排除;
D 项:“点缀”中的“点”和“缀”均有连接、连缀的意思,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标点”中的“标”指标号,“点”指点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元素的个数和种类无规律,考虑元素换算,假设元素换算后成常数列,由图 $1=$ 图 4,可知 $1\leftrightarrow=3\leftrightarrow$ ,由图 $2{=}$ 图4,可知 $1\rightarrow=2\leftrightarrow$ ,代入题干换算可得图形均为 $8\textcircled{>}$ ,问号处应选择有 $8\textcircled{>}$ 的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4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均为物品,优先考虑实体信息。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所给图形中均存在封闭面,所以后面的图形中也应存在封闭面,观察选项,只有 A 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4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行图形组成元素相同,局部元素方向不同,考虑旋转和翻转。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在每个图形上画时针(如下图),判断图形位置变化规律。题干图形均为顺时针方向,即题干各图均能旋转一定角度得到,所以应选出顺时针的图形,只有 A 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4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图形中线条居多,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经观察样式类无规律,进一步观察,图 2、3、4、5 均在图 1 的基础上减少一条线(如下图虚线),A 项比图 1少两条线,B 项与图 1 相同,D 项比图 1 少两条线,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5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没有明显数量特征,考虑属性类曲直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线条依次为直实线、曲实线、曲虚线、直实线、曲实线,规律为每 3 个图形呈现周期循环,下一幅图应为曲虚线构成的图形,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规律二:题干图形线条依次为实线封闭、实线封闭、虚线封闭、实线封闭、实线封闭,规律为每 3 个图形呈现周期循环,下一个图形应为虚线封闭,只有 D 项符合

5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7%$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对称性特称明显,优先考虑对称性。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对称轴的条数为 1、0、4,共 5 条对称轴;第二行验证规律,对称轴的条数为 1、4、0,共 5 条对称轴;
第三行运用规律,前两图对称轴条数为 4、0,则问号处图形应有 1 条对称轴,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8%$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幅图都由小方块连接组成,考虑静态位置中图形的连接性。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形的小方块均为点连接,第二行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问号处图形也应是点连接,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出现十字交点,考虑数点。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已知图形交点数均为 4;第三行应用规律,问号处图形应有 4 个交点,只有 A 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5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形直线条数依次为 1、2、3,呈等差数列;第二行,图形直线条数依次为 4、5、6;第三行运用规律,前两幅图直线条数依次为 7、8,问号处图形应为 9 条直线,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5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对称性特称明显,优先考虑对称性。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形的对称性依次为:对称、不对称、对称,整体呈对称规律。第二行图形的对称性依次为:不对称、对称、不对称,第三行前两个图分别为:对称、不对称,则问号处应为对称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规律二:本题也可以 S 型看,S 线上对称、不对称图形交替出现(如下图),只有 B 项符合。

5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都……”,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匙球型菊花 $\twoheadrightarrow$ 菊科草本植物
$\textcircled{2}$ 西湖柳月 $\twoheadrightarrow$ 匙球型菊花
$\textcircled{3}$ 菊科草本植物 $\twoheadrightarrow$ 很高的观赏价值
$\textcircled{4}$ 牡丹 $\twoheadrightarrow$ 很高的观赏价值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3}$ 递推可得: $\textcircled{5}$ 西湖柳月 $\twoheadrightarrow$ 很高的观赏价值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题干未提及“墨荷”与“匙球菊花”的关系,排除;
B 项:题干未提及“作者最喜欢什么”,排除;
C 项:“西湖柳月”是对 $\textcircled{5}$ 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
D 项:由 $\textcircled{4}$ 可知,牡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对 $\textcircled{3}$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即推不出“属于菊科草本植物”,排除。因此,选择 C 选项。
5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及选项中的关键词“有些”,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进行推理。
题干的含义为“所有要外出打工的孩子没必要读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即该句的矛盾命题为真,故“有出打工的孩子有必要读书”。
因此,选择 B 选项。
5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心脏病史 $\twoheadrightarrow$ 挺过来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心脏病史”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
B 项:“心脏病史”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无法推出“没有挺过来”,排除;
C 项:没有心脏病史的人不需要防范,与题干逻辑无关,排除;
D 项:时刻防范与题干无关,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5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要……必须……”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改变 $\twoheadrightarrow$ 扩大差距且影响社会和谐
$\textcircled{2}$ 改变 $\twoheadrightarrow$ 提高劳动所得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递推可得: $\textcircled{3}$ ¬扩大差距或¬影响社会和谐 $\twoheadrightarrow$ 提高劳动所得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根据“或关系”的特性“一真则真”,故“¬影响社会和谐”是对 $\textcircled{3}$ “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得到“提高劳动所得”,可以推出;
B 项:“提高劳动所得”是对 $\textcircled{2}$ “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C 项:“改变”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D 项:“扩大差距且影响社会和谐”是对 $\textcircled{1}$ “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6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有的”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每位学生至少选修 2 门
$\textcircled{2}$ 有的学生选修 5 门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根据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可知,有的课程是被学生选修了的,因“有的是”为真,无法必然推出“有的不是”为真,所以无法得到“有的课程没有学生选修”,排除;
B 项:题干中只提及 $\textcircled{2}$ “有的学生选修 5 门”,不能推出一定有学生选修 3 门课程,排除;
C 项:题干中只提及 $\textcircled{1}$ “每位学生至少选修 2 门”,不能必然推出所有学生同时选修了某门课程,排除;D 项:由 $\textcircled{2}$ “有的学生选修 5 门”换位可得“5 门课程都有人选修”,即可以推出“所有课程都有学生选修”。因此,选择 D 选项。
6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富人不进行收入转移 $\twoheadrightarrow$ 社会动乱$\textcircled{2}$ 穷人社会福利要求过高 $\twoheadrightarrow$ 社会停滞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社会动乱或¬社会停滞 $\twoheadrightarrow$ 富人转移或穷人要求过高,该项前件否定了 $\textcircled{1}$ 或 $\textcircled{2}$ 的后件,但该项后件否定了 $\textcircled{1}$ 的前件、肯定了 $\textcircled{2}$ 的前件,不符合“否后必否前”的推理规则,排除;
B 项:¬社会动乱或¬社会停滞 $\twoheadrightarrow$ 富人转移或穷人要求不高,该项前件否定了 $\textcircled{1}$ 或 $\textcircled{2}$ 的后件,该项后件否定了 $\textcircled{1}$ 或$\textcircled{2}$ 的前件,符合“否后必否前”的推理规则,可以推出;
C 项:社会动乱且社会停滞 $\twoheadrightarrow$ 富人不转移且穷人要求过高,该项前件肯定了 $\textcircled{1}$ 和 $\textcircled{2}$ 的后件,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D 项:社会动乱或社会停滞 $\twoheadrightarrow$ 富人不转移或穷人要求过高,该项前件肯定了 $\textcircled{1}$ 或 $\textcircled{2}$ 的后件,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6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张 $\twoheadrightarrow$ 李或王
$\textcircled{2}$ 李 $\twoheadrightarrow$ 赵
$\textcircled{3}$ 要么王,要么田,即:王 $\twoheadrightarrow$ ¬田或田 $\twoheadrightarrow$ ¬王
$\textcircled{4}$ 赵 $\twoheadrightarrow$ ¬田
$\textcircled{5}$ 田一定上场
$\textcircled{4}$ 递推可得:即 $\textcircled{6}$ 李 $\twoheadrightarrow$ 田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 $\textcircled{5}\textcircled{3}$ 可知:王不上场,即¬王;
由 $\textcircled{5}$ 可知:李不上场,即¬李;
由 $\textcircled{1}$ 逆否等价推理可知:¬(李或王) $\twoheadrightarrow$ 张,等价于“¬李且¬王 $\twoheadrightarrow$ 张”;
结合“¬王”和“¬李”,可得小张上场。
因此,选择 A 选项。
6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甲或乙
$\textcircled{2}$ ¬乙或¬丙
$\textcircled{3}$ 丁 $\twoheadrightarrow$ 丙且戊
$\textcircled{4}$ 甲、乙、丙、丁、戊中选 4 人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 $\textcircled{4}$ 可知只有一个人不去,由 $\textcircled{2}$ 可知不去的人一定是乙或丙,可由此进行假设:
假设丙不去,根据“否后必否前”,则丁就一定不去,即有两个不去,与之前分析矛盾,所以丙去,乙不去。因此,选择 B 选项。
6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从甲入手:选 A 方案,得到利益为 5 或 4;选 B 方案,得到利益为 6 或 3,甲选择哪种方案得到的利益更多尚不清楚;
从乙入手:选 A 方案,得到利益为 2 或 1;选 B 方案,得到利益为 4 或 3,对于乙来说,选择 B 方案利益最大,所以肯定会选择 B 方案;
甲明白乙的利益得失情况,所以能够猜到乙一定会选择 B 方案,此时甲选择 A 方案时利益最大。则最后的情况一定是“甲 A 乙 B”。
因此,选择 B 选项。6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2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辨真假。
由于(5)和(6)中都有“丙不会得第三”的信息,由此入手进行假设。
假设“丙会得第三”,则(5)、(6)均为假,与“只有一位专家的话不符合评议结果”矛盾,所以该假设不成立,所以“丙不得第三”,排除 C 项;
由于(1)与确定信息“丙不得第三”有关,对此进行假设:
假设(1)为假,则可得“甲不得第一,丙不得第三”,此时其余论断均不与之矛盾,故假设成立,即第一位专家的话不符合评议结果;
由“甲不得第一”,排除 A 项;
再根据“丙不得第三”是对(3)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甲不得第一,乙不得第二。因此,选择 B 选项。
6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掌握现代科技、能创造大量财富因而收入较高;
$\textcircled{2}$ 高级科学技术人员。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公司老板,未体现是“高级科学技术人员”,不符合定义;
B 项:微软的编程师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现代科技”,同时能有较高的收入,是“高级科学技术人员”,符合定义;
C 项:博士生不是在职人员,也未体现“收入较高”,不符合定义;
D 项:企业会计,并非“高级科学技术人员”,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6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在对方提掉自己的数子后,自己再反过来叫吃,擒住对方数子。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表达的也是先出现失败,再扭转战机,获得成功,与倒脱靴表达同样的意思,符合定义;
B 项: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未涉及对方是否有“提掉自己数子”,不符合定义;
C 项:从危险的境况下逃了出来,未体现出“自己再反过来擒住对方数子”,不符合定义;
D 项:比喻不顾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未涉及对方是否有“提掉自己数子”,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6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textcircled{2}$ 通过生物反应(大脑信息处理)而实现某种欲望需要。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并没有“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不符合定义;
B 项:宠物狗并非“人们”,不符合定义;
C 项:一见到猫就吓得直哭,说明并非第一次见猫,体现了“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不住地喊妈妈而实现某种欲望需要,符合定义;
D 项:熊猫幼仔并非“人们”,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6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网络对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
$\textcircled{2}$ 触犯有关法律规范。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利用编程等技术掌握客户密码,监控其他商家,符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网络对系统进行攻击破坏”,触犯了相关法律,符合定义;
B 项:利用软件指令等技术控制虚拟交易,符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网络对系统进行攻击破坏”,触犯了相关法律,符合定义;
C 项:利用自身地位特权打开网友个人邮箱,符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网络对系统进行攻击破坏”,触犯了相关法律,符合定义;
D 项:小张用小李告知的密码登陆博客,并未触犯法律规范,改错别字也没有进行攻击破坏,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 D 选项。7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在进行工商登记之前;
$\textcircled{2}$ 首先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审定许可;
$\textcircled{3}$ 核准通过后才能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开办音乐茶座前需经文化局审定核准,符合“核准通过后才能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符合定义;B 项:开名烟专卖店前需经烟草专卖局审定核准,符合“核准通过后才能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符合定义;C 项:开办书报亭前需经城管局审定核准,符合“核准通过后才能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符合定义;D 项:小俞餐饮店食品卫生的确认,是开业后的卫生确认,并非“在进行工商登记之前”,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 D 选项。
7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集体冒险。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老夫妇冒着危险转移喷火煤气罐,老夫妇两人不属于“集体”,不符合定义;
B 项:到了海岸和海滩后许多燕子都会死去,即便如此,每年秋天依旧是一片燕子南迁的景象,体现出“集体冒险”,符合定义;
C 项:汶川大地震后的重灾区是危险地方,自发组织救援队运送物资,属于“集体冒险”,符合定义;D 项:在一些重大决策时往往采取集体决策方式,这是一种决策冒险,由集体去承担后果,体现出“组织管理学中的集体冒险”,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在现实中,冒险转移这种现象其实很明显,特别是个别领导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在一些重大决策时往往采取党组- 16 -

会议、行政领导小组会议等群体决策,其实并不是想让大家讨论和决策,而是基于法不责众的基本思路,通过这样的群体决策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而已。而小组成员一般基于一把手的权倾作用,大部分人也往往不假思索,点头认可,唯恐给一把手留下“政见不同”印象,群体决策成了支持大会,这种决策的冒险可想而知。

7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在操作过程中因口误、眼误、手误等技术性原因造成的差错。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主管暗示会计,会计心领神会,并未体现由于“技术性原因造成差错”,不符合定义;
B 项:由于有的作者或编者政治素养不高、学识水平有限而影响了稿件的整体质量,并非“技术性原因造成差错”,不符合定义;
C 项:网络抽签把排位搞错了,属于“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差错”,符合定义;
D 项:部分企业由于裁减关务人员,在管理上出现真空,并非“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差错”,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某一文化体系中相对于主文化的非从众的文化价值亚体系;
$\textcircled{2}$ 由社会少数成员发明或引进,对社会秩序和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不同风格的音乐,京剧和昆剧是有各自特色的戏曲,都属于“非从众的文化价值亚体系”,并且最初都是由少数人发明,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符合定义;
B 项:同性恋相对于异性恋的主文化而言是“文化价值亚体系”,是由社会中少数成员产生,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符合定义;
C 项:垮掉的一代相对于社会的主流大众文化来说,是“非从众的文化价值亚体系”,是由社会中少数成员产生,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符合定义;
D 项:俱乐部文化等企业内部职工的娱乐活动,不构成文化体系,也并未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作用,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 D 选项。

7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委托人在指定地区和一定期限内只委派一个代理人代理;
$\textcircled{2}$ 代理商只取佣金,不负盈亏,无权决定商品价格;
$\textcircled{3}$ 不得另外接受委托经营同样或类似商品。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量大时会主动让利给客户,相当于商品价格发生改变,不符合“无权决定商品价格”,不符合定义;
B 项:小张做起三四家皮鞋厂的经销业务,经营了同样或类似商品,不符合定义;
C 项:南京小范和武汉小邱接受某著名鞋企的代理业务,体现了“在指定地区只委派一个代理人代理”,每年拿到十来万的佣金,符合“代理商只取佣金”,符合定义;
D 项:小蔡自己创办了工艺瓷器厂,并非代理,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利用缺点从而做到“变害为利”的一种创造、管理方法。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住持利用每个和尚的缺点来安排适合的工作,是利用他们各自缺点做到“变害为利”,符合定义;B 项:日光灯的缺点是镇流器发出声音,但未体现如何利用这些缺点做到“变害为利”,不符合定义;C 项:测量仪器和控制系统正常工作中,晶体管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是缺点,利用晶体管的特性去测定温度,是利用缺点做到“变害为利”,符合定义;
D 项:找不着和请不动在之前的工作中是缺点,后期调整分工,走动多的安排新护士,需“坐功”的以老护士为主,是利用缺点做到“变害为利”,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2009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 10.5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加 9.6 万亿元”。
第三步,2009 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 2008 年末增加了 $10.5{-}9.6{=}0.9$ (万亿元),即 9000亿元。
因此,选择 D 选项。

7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最后一段,“2009 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11132 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 3126 亿元”。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选项出现首位相同情况,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可得 2009 年我国保3126
险公司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占其原保险费收入的比重约是 ,直除首两位商 28。
因此,选择 A 选项。

7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2009 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 60.6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7.7%$ ;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 22.0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32,4%$ ;流通中现金余额为 3.8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1,8%$ ”。第三步,共三个问题,观察第一问选项数据各不相同,只需计算第一问即可。2009 年我国流通中现金余额为 3.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1,8%$ ,增速为正,即 2008 年我国流通中现金余额应低于 3.8 万亿元,只有“3.4 万亿元”满足。

因此,选择 D 选项。

7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倍数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2009 年末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 0.6 万亿元(即 6000 亿元),增加 2455 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 4.9 万亿元(即 49000 亿元),增加 15511 亿元”。第三步,2008 年末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与个人短期消费余额之比为 $\frac{49000-15511}{6000-2455}=\frac{33489}{3545}\approx\frac{1}{0.106}$ ,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C 选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8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增长率比较,定位第二段,根据增长率 $=$ 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2009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率( $\frac{13.2}{61.2-13.2}=\frac{13.2}{48}<30%$ )小于贷款余额增长率
( $\frac{10.5}{42.6-10.5}=\frac{10.5}{32.1}>30%$ ),错误。

(2)读数比较,定位第四段,收入最高的是寿险(7457 亿元),赔款及给付最高是财产险(1576 亿元),错误。

(3)现期比重计算,定位第三段,分子分母整体截位舍相同,2009 首次公开发行 A 股筹资额(2060 亿元)占全21
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6658 亿元)的比重约为 ,直除首位商 3,远小于 $60%$ ,错误。
故有 0 个正确。

因此,选择 A 选项。

8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读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2007—单位 GDP 能耗—指标值”和“2008—单位 GDP 能耗—指标值”所在列。
第三步,简单比较,2007 年与 2008 年单位 GDP 能耗最大的均是徐州市(1.304 吨标准煤/万元,1.227 吨标准煤/万元),第二大的均是南京市(1.253 吨标准煤/万元,1.178 吨标准煤/万元),故 $2007^{\sim}2008$ 年单位 GDP 能耗最大的两市是徐州市、南京市。
因此,选择 C 选项。

8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读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2008—单位 GDP 电耗—上升或下降”和“2007—单位 GDP 电耗—指标值”所在列。第三步,“2008—单位 GDP 电耗—上升或下降”一列中下降最快的是南京市( $(-8.61%$ ),南京市(932.03 千瓦时/万元)在“2007—单位 GDP 电耗—指标值”一列中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名第五,前四名依次是:宿迁市(778.44千瓦时/万元)、盐城市(799.49 千瓦时/万元)、扬州市(886.33 千瓦时/万元)、连云港市(892.79 千瓦时/万元)。

因此,选择 D 选项。

8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间隔增长率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南京”所在行,2008 年南京市单位 GDP 能耗指标值增长率为- $5,99%$ ,2007 年其增长率为-4. $42%$ 。第三步,根据两期间隔增长率公式 $\mathrm{R}{=}^{r_{1}}{+}^{r_{2}}{+}^{r_{1}}{\times}^{r_{2}}$ ,可得 2008 年南京市单位 GDP 能耗比 2006 年增长- $5,99%$ $-4.42%+(-5.99%)\times~(-4.42%)\approx-10.41%+0.06\times4.~4%\approx-10.15%,$ ,即 2008 年比 2006 年下降了 $10,15%$ 。因此,选择 B 选项。

8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读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2008—单位 GDP 能耗—上升或下降”所在列。
第三步,2008 年江苏省单位 GDP 能耗平均增速为- $5,86%$ ,下降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2008 年南京市(-$5,99%$ )、徐州市( $-5.90%$ )、苏州市( $-5,92%$ )、扬州市( $-6.93%$ )、泰州市( $(-9.14%$ ),共 5 个地区。
因此,选择 A 选项。

8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增长量公式比较,定位表格右半部分,根据增长量比较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乘积”,可知 2008 年单位 GDP 能耗下降最多的是泰州市( $\therefore1.054\times9.14%$ ),而 2008 年单位 GDP 电耗下降最多的是常州市( $(1216.35\times8.41%)$ ),错误。

B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2007/2008—单位 GDP 电耗—上升或下降”所在列,其中存在正值(例如,2007年苏州市单位 GDP 电耗上升 $1,4%$ ),并非所有单位 GDP 电耗都下降,错误。

C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2007/2008—单位 GDP 能耗—上升或下降”所在列,均为负值,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正确。

D 选项,由 B、C 选项可知, $2007^{\sim}2008$ 年江苏省各省辖市单位 GDP 电耗增速中有正值有负值,而单位 GDP 能耗增速均为负值,可见并非所有省辖市单位 GDP 能耗和电耗同方向变化,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8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比较中的增长率计算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最右边两列。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数据数位较多,分子分母整体截位舍相同,可得各选项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依次为:国有企业, ${\frac{(208+83)-(177+73)}{177+73}}={\frac{41}{250}}$ ;集体企业,
$\frac{(710+429)-(488+312)}{488+312}=\frac{339}{800}{;}$ ;
中外合资企业, $\frac{(341+311)-(285+278)}{285+278}=\frac{89}{563}$ ;外商独资企业, $\frac{(139+96)-(126+95)}{126+95}=\frac{14}{221}$ ,根据量级排除 D 选项(前三个分数明显 $>
{10%}$ ,第四个分数明显 $<_{10%}.$ );前三个分数量级一致,首位分别为 $1,4,1$ ,故最大为集体企业。
因此,选择 B 选项。

8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做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下半部分 $^{66}2004^{,}$ 和“2008”所在列。
第三步,根据年均增长量 $=$ (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份(江苏省考大多数“年均增长”类计算需“翻旧账”,但由于此处缺乏 2003 年数据,故不需“翻旧账”),当相差年份相同,比较年均增长量只需比较“末期量-初期量”,单位相同,考虑截位舍相同后,再做差比较,故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作企业进口额的“末期量-初期量”分别为: $83-75=8$ 、 $43-22=21$ 、 $14-3=11$ ,故 $\mathsf{M}^{\mathrm{2}}{>}\mathsf{M}^{\mathrm{3}}{>}\mathsf{M}^{\mathrm{1}}$ 。
因此,选择 C 选项。

8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 $2008^{,}$ 所在列。
第三步,根据顺差 $=$ 出口额-进口额,单位一致,考虑截位舍相同后,再做差比较,故 2008 年国有企业贸易顺差约为 $208-83=125$ ,集体企业为 $71-43=28$ ,中外合资企业为 $341-311=30$ ,外商独资企业为 $1395-960=$ 435,故 2008 年贸易顺差最大的是外商独资企业。
因此,选择 D 选项。

8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上半部分“ $\mathrm{^{6}2004^{,}}$ 和“2008”所在列。第三步,数据较长,分子分母整体截位舍相同,2008 年国有企业出口额约是 2004 年的 $\frac{208}{128}<2$ (倍),不到一番;集体企业为 $\frac{710}{380}<2$ (倍),不到一番;中外合作企业为 ${\frac{142}{37}}=3^{+}$ (倍),已实现翻一番;中外合资企业为 154 ${\frac{341}{154}}=2^{+}$ (倍),已实现翻一番;外商独资企业为 ${\frac{139}{49}}=2^{+}$ (倍),已实现翻一番。故共有 3 个经济类型 2008 比 2004 年实现翻一番。
因此,选择 C 选项。

9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3%$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增长率计算比较,定位表格“出口—外商独资企业”所在行,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数据较多,分子分母整体截位舍相同,各年增长率依次为:2005 年, ${\frac{737-494}{494}}={\frac{243}{494}}$ ;2006 年,${\frac{987-737}{737}}={\frac{250}{737}}$ ;2007 年, ${\frac{126-99}{99}}={\frac{27}{99}}$ ;2008 年, ${\frac{139-126}{126}}={\frac{13}{126}}$ ,量级一致,首位分别为 5 、3、2、1,故 $2005^{\sim}2008$ 年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增长率依次下降,正确。

(2)读数比较,定位表格“ $^{\prime6}2008^{}’$ 所在列,中外合作企业 2008 年的出口额(141916 万美元)小于进口额(142576万美元),为贸易逆差,错误。

(3)读数比较,定位表格“进口—国有企业”所在行, $2004\sim2008$ 年江苏省国有企业进口额先下降后上升,且2004 年国有企业进口额(747453 万美元)小于 2008 年(832382 万美元),故整体呈上升趋势,错误。故共有 1 个正确。
因此,选择 B 选项。

9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比较中增长量做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折线图“泰州市”、“扬州市”、“苏州市”、“无锡市”。

第三步,解法一: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数据较小取整处理,可得泰州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量为 $99-$ $65{=}34$ (亿元);扬州市为 $95-71=24$ (亿元);苏州市为 $424-338{=}86$ (亿元);无锡市为 $224-192=32$ (亿元),故同比增量最多的是苏州市。
因此,选择 C 选项。解法二:观察折线图,同一城市两个小点间的距离代表同比增量,四个选项中,两个点高度差最大的明显是苏州市,故其同比增量最多。
因此,选择 C 选项。

9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折线图“泰州市”、“南京市”、“苏州市”、“宿迁市”。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数据取整,可得泰州市同比增速为 ${\frac{99-65}{65}}={\frac{34}{65}}$ ,南京
市约为 $\frac{137-105}{105}=\frac{32}{105}$ ,苏州市约为 ${\frac{424-338}{338}}={\frac{86}{338}}$ ,宿迁市为 ${\frac{20-14}{14}}={\frac{6}{14}}$ ,只有泰州市同比增速超1
过 ,其他均明显小于 ,故 2009 年 12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快的是泰州市。
因此,选择 A 选项。

9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折线图“2009 年 12 月”数值(即圆点折线图)。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虽然 C、D 选项首位相同,但 40、49 差距大可近似看为首位不同,分母多个数做加法考虑截位舍相同,分子取整,2009 年 12 月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工业增加值之和占江苏省工业增$424+224+139$ 787
加值的比重约为: $\overline{{14+22+8+14+42+15+4+4+6+9+7+10+2}}=\overline{{157}}$ ,首两位商 50,结合选项即 $49,91%$ 。
因此,选择 D 选项。

9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折线图。2008 年 12 月南京市工业增加值为 105.1 亿元,2009 年 12 月为 137.0 亿元。
第三步,根据末期量 $=$ 初期量 $\times$ ( $1^{+}.$ 月均增长率) (江苏省考大多数“年均增长”类计算需“翻旧账”,2009年月平均增长速度,初期为 2008 年 12 月),由月均增长率和 $\boldsymbol{\mathrm n}$ 相同,可得 2009 年 12 月 $\div2008$ 年 12 月 $=2010$ 137
年 12 月 $\div2009$ 年 12 月,故 2010 年 12 月南京市可望实现工业增加值 $=\overline{{105.1}}^{\times13/}\approx1.3\times137\approx178($ × 137 (亿元)。因此,选择 D 选项。

9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错误的项数。

第二步,(1)增长率计算,定位折线图“扬州市”,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2009 年 12月扬州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 $\frac{94.8-71.4}{71.4}=\frac{23.4}{71.4}\approx32.77%$ ,正确。

(2)现期量计算,定位折线图“南通市”,根据月均增长量 $=$ (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份(江苏省考大多数“年均增长”类计算需“翻旧账”),2009 年南通月平均增量为 $=$ $\frac{149.2-120.6}{12}=\frac{28.6}{12}$ ,故 2010 年 4 月南通市工业增加值可望达到 149.2+ $\frac{28.6}{149.2+}\stackrel{28.6}{12}\times4\approx158.7$ (亿元),正确。

(3)增长量计算,定位折线图“宿迁市”,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2009 年 12 月宿迁市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量为 $19.8-14.0{=}5.8$ (亿元),不到 8 亿元,错误。
故共有 1 个不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9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和表格“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所在列, $2004\sim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3340 亿元、4216 亿元、5123 亿元、6412 亿元、7600 亿元;2005 年 ${\sim}2008$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26,2%$ 、 $21,5%$ 、$25,2%$ 、 $18,5%$ 。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简单减法计考虑截位舍相同并保持量级不变,可得 2005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额( $4200-3300{=}900;$ )小于 2007 年( $6400-5100=1300)$ ),排除 A、B 选项;读数发现 2005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26,2%$ )大于 2008 年( $18,5%$ ),排除 D 选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9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和“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所在列。
第三步,2005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低 1.9 个百分点( $26.2%-28.1%=-1.9%)$ );2006年高 1.4 个百分点( $?21.5%{-}20.1%{=}1.4%)$ );2007 年高 7 个百分点( $(25.2%-18.2%=7%)$ );2008 年高 3.9 个百分点( $\stackrel{\triangledown}{\left(18.5%-14.6%=3.9%\right)}$ )。故增速最多高 7 个百分点。
因此,选择 A 选项。

9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折线图。
第三步, $\mathrm{A}$ 选项, $2003^{\sim}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差距最小在 2003 年(两点距离最小),约 $6.5%-6.0%=0.5%$ ,错误。
B 选项,观察可知,2005 年城乡比重差距比 2004 年小(两点距离相对变小),错误。
C 选项,2008 年城乡比重差距最大(两点距离最大),约为 $7.7%-4.2%=3.5%$ ,正确。
D 选项,同一年份两点间的高度差即代表该年比重差距,可直接估读出其差距,根据平均数 $=$ 总数÷总个数,$2003^{\sim}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差距的平均值约为
$\frac{0.5%+1%+0.7%+1.5%+2%+3.5%}{6}=\frac{9.2%}{6}<2%$ ,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9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第二步,(1)增长率计算比较,定位第二段中间部分,2004 年 ${\sim}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额分别为

3769.7 亿元、4061.4 亿元、4500.1 亿元、4912.1 亿元、5982.6 亿元。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
期量,分子分母整体截位舍相同,2005 年~2008 年增长率依次为:2005 年, ${\frac{406-377}{377}}={\frac{29}{377}}<10%$ ;2006
年 ${\frac{450-406}{406}}={\frac{44}{406}}<20%$ ;2007年, 450 ;2007 年, $\frac{491-450}{450}=\frac{41}{450}<10%$ ;2008 年, ${\frac{598-491}{491}}={\frac{107}{491}}>20%$
故 2008 年增长最快,正确。(2)读数比较,定位表格定位表格“2005”所在行,2005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26,2%$ )低于电子信息产业$(28.1%)$ ),错误。(3)读数比较,定位表格“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所在列,虽然 $2005^{\sim}2008$ 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
是逐年变小的,但增长率仍大于 0,说明其增加值逐年上升,错误。(4)定位折线图“城镇”, $2004^{\sim}2008$ 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正确。
故共有 2 个正确。
因此,选择 B 选项。
10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率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一、二段,“2004、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3340 亿元、7600 亿元,2004、2008 年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额分别为 3769.7 亿元、5982.6 亿元”。
第三步,根据末期量 $=$ 初期量 $\times$ ( $1+$ 年均增长率) (江苏省考大多数“年均增长”类计算需“翻旧账”),
设 $2005^{\sim}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r_{1}$ 、 $r_{2}$ ,分子分母760
整体截位舍相同,可得( $(1+^{r_{1}})^{4}=\overline{{334}}\approx2.28$ ,那么( $(1+^{r_{1}}$ ) ${\v O}^{2}=\sqrt[3]{2.28}\approx1.5$ , $1+{}^{r_{1}}=\sqrt[3]{1.5}\approx1.2$ ,则598
$r_{1}\approx20%$ ;同理 $(1+r_{2}){}^{4}=\overline{{377}}$ $\approx1,59$ ${\mathrm{,}}{\mathrm{}}(1+{r}_{2}{\mathrm{)}}^{2}={\sqrt[{\sqrt[{\sqrt[{\sqrt{1.59}}}]{\approx}1.26,{\mathrm{}}1+{r}{2}}}={\sqrt[{\sqrt[{\sqrt[{\sqrt{1.26}}}]{\approx}1.1{\mathrm{,~}}}}^{r{2}}\approx1{\mathrm{6}}^{r_{1}}$ ;
前者比后者快约 $20%-10%=10%$ 。
因此,选择 D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