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_A类卷_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2 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A 卷(解析)
分类:行测/江苏
1、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本题的关键字眼是“遗憾的是”,这个短语表达了转折的意味,后边的内容是文段强调的重点,即微博营销中出现不好的现象是因为缺少相对应的法律条文,言下之意也就是呼吁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故 C 项符合题意。
A 项偷换了概念,文段侧重的是规范微博营销的监管制度离不开法律,重点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并不是要强调加强制度监管,故排除;B 项也没有指出应通过法律法规来制止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D 项说法片面且过于绝对,不能概括文段主旨。故不选 A、B、D 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 C。
2、文段通过讲述文学批评中的“知人论世”引出接受美学的“视野融合”的原则,关键字眼“故”对文段起到了总结作用,即“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也就是“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故 A 项符合文意。
D 项是干扰项,文段强调的是读者讨论作品时要考虑到读者所处时代,而不是“作者所处的时代”,故排除;
B、C 两项主要谈论的是对作品的理解这一话题,而文段的重点在“作品的接受”这一话题,故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3、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
材料阐述了全球变暖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对于预测,文段提到“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并未提到“今后几年全球气温将越来越高”,B 项内容不能从原文中推出。
A 项对应原文的“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 13 位都出现在过去 15 年中”;C 项对应原文的“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D 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4、“这个问题”出现在文段首句,从下文的句子中寻找答案。第二句话,“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即是说市场和技术不一样,同义替换得出 B 项。
A 项表述不明确,排除;
C 项是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证的内容,不是问题本身,排除;
D 项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5、A 选项正确,文段是“分-总”结构。前两句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实现对外转移,需要克服文化、年龄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即需要客服哪些条件的限制,A 项符合;B 选项错误,“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与文段中的“实现地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同一概念,主体不同;
C 选项错误,文段中说的是劳动力向外转移条件,不是劳动力留守的缘由,概念不同;
D 选项错误,“实现经济状况改善”在文段中没有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 A。
6、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根据横线处的句子可知,原文是在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什么叫做“衰老”,此处填入“定义”最符合语境。A、C、D 都不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 B。
7、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衰老”的定义可知,衰老是“随机损伤大量累积达到机体自我修复的极限”的状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患病都代表机体的衰老,而且“人体患病说明机体已有衰老的特征”的表述也与常识不符,所以 A 项表述不合文意。B、C、D 都能从衰老的定义中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 A。
8、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文中“这种活性分子(自由基)所造成的大多数损伤都能得到修复”可知 A 项描述错误。因为自由基是产生在“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将食物转化为可被我们使用的能量的过程”中,故 B 项正确;由“在线粒体(将糖转化为能量的细胞器)工作的时候,它们会同时制造出具有破坏性的氧化分子——自由基”可知 C、D 两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A。
9、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材料最后一段说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卫生系统以及疫苗、抗生素等等,成功地消除了造成很多人早夭的因素”,可知 B 项正确。
题干要求选择根本原因,B 项可推出 A、C、D 的内容,故不选这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10、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概括主旨题。
文段通过介绍衰老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衰老不可控制、不可治愈的的观点。所以 D 项正确。
A、B、C 三项的内容都是为了说明衰老的无法控制及改变,不能概括文章大意,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11、第一空,客观陈述市场竞争的情况,“刀光剑影”形容处境险恶,表意过重,排除;C 项“此起彼伏”形容事物发展变化不断,常常描述“声音、斗争、浪潮”等,D项的“此消彼长”,指的是这个下降,那个上升,二者均用来表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而文段只是在说市场竞争这一主体,排除C、D 两项。
第二空验证,“竞争”结果就是胜负,“稳操胜券”的意思是有把握赢得胜利,与文段中“竞争”一词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 B。
12、第一空,作为专业人士的科学家在向相关领导介绍专业知识时,应尽量使自己的介绍使对方容易理解。“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符合文意。“郑重其事”和“不遗余力”侧重于态度的认真和努力,不合符语境,排除 B、C 两项;“语重心长”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与语境不符,排除 D 项;
第二空验证,“茅塞顿开”形容思想突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 C。
13、【解析】第一空,“漂泊”比喻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苏州古城作为一个地点,不能漂泊,故排除 B 项。
第二空,横线处填入的词应和“繁华”词义相对,“落魄”只能指人,故排除 C 项。
第三空,“淡泊”侧重于强调恬淡寡欲,与后文“不动声色”、“从容”对应恰当;“淡雅”侧重于强调高雅、雅致,文段并无此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4、从第二空入手,“但”表转折,“平抑药价”和“推高药价”构成语义相反,横线处表达的意思为药品招标制度帮助了药价的提升。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用来形容药品招标制度在“芦苇片事件”中对推高物价起到的作用很合适。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主语一般为人;“出尔反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适得其反”是指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B、C、D 三项均不符合语境。
第一空验证,“约束监管”填入横线表意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 A。
15、本题考查关联词选择。
第一空,由第二句话中的“并非”可知,文段在否定后会应接着指出“对敬畏感的褒扬”是什么,有转折意味,故排除 A。
对比第二、第三空,会发现从第三空入手比较容易,第三空内容是手段与结果的递进关系,“进而”符合语境。“并且”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况且”虽然也可表示递进,但多用于补充说明。故正确答案为 D。
16、
等比数列故正确答案为 B。
17、
故正确答案为 A。
18、原数列为递推数列 $f(n+2){=}f(n+1)+2f(n)$ , $19{=}9{+}2\times5$ , $37{=}19{+}2\times9$ , $75=37+2\times19$ ,故未知项为 。
故正确答案为 C。
19、原数列中间一项分别为:1、2、3、4、5、(6)。
且 第一项/ $^{\prime}2+$ 第二项 $=$ 第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20、原数列为递推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有 $a_{n}={\frac{(a_{n-2}+a_{n-1}\times2)}{2}}$
${\mathrm{\bf\S}}={\frac{8+4\times2}{2}},{\mathrm{\bf10}}={\frac{4+8\times2}{2}},{\mathrm{\bf14}}={\frac{8+10\times2}{2}}{\mathrm{\bf\Sigma}}_{\mathrm{\circ}}$
故未知项为 $\frac{10+14\times2}{2}=19$
故正确答案为 C。
21、
故正确答案为 D。
22、
故正确答案为 C。
23、
后项减去前项
, , , ,所以答案为 54。
故正确答案为 A。
24、因数分解数列, $6{=}1\times6$ , $10=2\times5$ , $16{=}4\times4$ , $24=8\times3$ , $32{=}16\times2$ ,左侧子列 1、2、4、8、16 为等比数列,右侧子列 6、5、4、3、2 为等差数列,因此下一项为 $32\times1=32$ 。故正确答案为 D。
2125、原数列可反约分为: , , , , , 。分子列为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分母列为递推数列, $=2\times$ 前项分数的分母-1。 $5=2\times3-1$ , $9=2\times5-1$ ,$17=2\times9-1,33=2\times17-1,65=2\times33-1,$ 。17所以答案为 。故正确答案为 A。
26、行程问题,小李站的路程是坐的路程的 $\overline{{\mathfrak{F}}}$ ,故站的路程占全程的 $\frac{1}{3}\div(1+\frac{1}{3})=\frac{1}{4}$ ,则有小李乘车全程为 $3\div(1-{\frac{1}{2}}-{\frac{1}{4}})=12$ 。
故正确答案为 B。
127、设总工程量为 1,小王的工作效率为 $\overline{{15}}$ ,小张的工作效率为 $\overline{{10}}$ ,两人合作中小王完成的工作量为 ${\frac{1}{15}}\times(11-5)={\frac{2}{5}}$ ,则小张实际工作的天数为 $(1-{\frac{2}{5}})\div{\frac{1}{10}}=6$ 天,因此小张休息的天数为天。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28、根据比例关系,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3\pi$ 、 $\Omega\pi$ 、 $a$ ,则有 $4\times(3a+2a+a)=48$ ,解得$\alpha=2$ ,长方体长、宽、高则分别为 6、4、2,有长方体体积为 $6\times4\times2=48$ 。故正确答案为 A。
29、令 $\bar{a}=1$ ,则 $x=0$ ,原式计算结果为 2,由此排除选项 A、B。令 $\alpha=4$ ,则 $x={\frac{\ddot{9}}{4}}$ ,原式计算结果为 8,由此排除选项 D。
故正确答案为 C。
30、达到平均月收入 4000 元需要三人总收入增加 $4000\times3-(6000+3000+1000)=2000$ 元,而三人增加收入的比例与原收入比例一致,故可知丙的收入需增加: $2000\times1\div(6+3+1)=200$ 元。故正确答案为 B。
31、设有 $15%$ 盐水 100 克,则含盐 15 克。加水前有盐水 $15\div20%=75$ 克,可知加水 25 克。第二次加水后有盐水 125 克,浓度为 $\mathrm{I5}\div\mathrm{125=12/6}$ 。
故正确答案为 A。32、2004 进行因数分解, $2004=1\times2004=1\times2\times1002=1\times2\times2\times501=1\times2\times2\times3\times167=1\times12\times167.$ 。
所以三个数之和为 。
故正确答案为 B。33、根据题意设小区的老人人数是 ,则 $40x+(40+20)\times(x-100)=14000$ ,解得 $x=2\bar{1}\bar{0}\bar{0}$ ,儿童人数为 $x-100=100$ 人,所以一共有 300 人。
故正确答案选 C。
34、如图做辅助线,最中心的矩形面积为 $1\times3=3$ ,剩余阴影的面积等于空白的面积,即剩余阴影的面积为 。故阴影的总面积为 $3+{\frac{1}{2}}\times(5\times8-3)=21.5,$ 。
故正确答案为 B。
35、分数从高到低排列,第 门分数之和为 $92.5\times6-99-76=380$ ,要令第三门成绩尽量小,则第二门成绩尽可能大,为 98 分,于是第 3-5 门总成绩为 $380-98=282$ 分。总分一定,要令第三门尽量小,则第三、四、五门的成绩呈等差数列,可知第 4 门成绩为中位数 $282\div3=94$ 分,据此构造三门成绩依次为 95、94、93 符合题意,因此第三门课至少为 95 分。故正确答案为 A。
36、注意到题目给出的数列是二级等差数列,据此可将数列各项拆分为 $\pmb{\mathrm{2}}=\pmb{\mathrm{2}}+\mathbb{0},\pmb{\mathrm{3}}=\pmb{\mathrm{2}}+\mathbb{1}_{|}$ ,$+2,8=2+1+2+3,12=2+1+2+3+4$ , $17=2+1+2+3+4+5$ ,据此可知第2012 个数可以写成 $2+1+2+3+\cdots+2011$ ,而连续 5 个整数之和必能被 5 整除,因此$1+2+\cdots+2010$ 能被 5 整除,第 2012 个整数除以 5 的余数即等于 $\bar{z}+\bar{2}01$ 除以 5 的余数,此余数为 3。
故正确答案为 B。37、设第一次进价为 100,售价为 ,则 $({\frac{x}{90}}-1)-({\frac{x}{100}}-1)=15%$ ,解得 $x=135$ ,即第一次进货的利润率为 。
故正确答案为 A。
38、如图展开, $P Q$ 为最短距离。 $\therefore A P M$ 与 $\Delta C\sim M$ 相似, $M C:M A=C Q:A P=3:4$ 。
故正确答案为 C。
39、用“1”、“5”、“6”组成的三位数分别是 156、165、516、561、615、651;
数字“6”倒过来即为“9”,用“1”、“5”、“9”组成的三位数分别是 159、195、519、591、915、951。
因此“1”、“5”在个位、十位、百位分别出现 6 次,“6”、“9”在个位、十位、百位分别出现 3 次,所有这些三位数的和为 。故正确答案为 D。
40、此题采用排除法,第一轮灭灯偶数号灯全熄,排除 A 和 B,熄灭第 54 号灯后隔过 55 号灯灭掉 1 号灯,排除 D。
故正确答案选 C。
4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前者包含后者,节俭是一种美德。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选项批发是一种出售行为;
B 选项产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权力,两者没有包容关系;
C、D 选项都是包容关系,但后者包含前者。
故正确答案为 A。
42、题干:手表和怀表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表,都用于提示时间,且从时间概念上,怀表相对古老,手表相对现代。
A 项,抹布和台布是并列关系,但二者的使用目的不同,抹布用于除污,台布用于防污和增加美观;
B 项,钢笔和毛笔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笔,都用于书写文字,且从时间概念上,毛笔相对古老,钢笔相对现代;
C 项,屏风和窗帘是并列关系,屏风用于挡风、阻断视线,窗帘用于遮蔽和调节室内光照,虽然都有遮蔽的功能,但从时间概念上,屏风相对古老,窗帘相对现代,与题干顺序相反;
D 项,门廊和门柱是并列关系,但二者的使用目的不同。门廊是门前供人走路的长长的路,门柱是固定和支持大门的柱子。
故正确答案为 B。
4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反义词,且前者为褒义词,后者为贬义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B、C 选项的两个成语都能构成反义关系,但“默默无闻”、“多如牛毛”、“不知所措”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
D 选项“锦上添花”是褒义词,“落井下石”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与题干成语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D。
4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一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第一个词语与后两个词语是包含关系,且是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之相同逻辑关系的是C、D 两项;A、B 两项前者与后两者的关系是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因此排除 A、B 两项。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二重逻辑关系。
题干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一起组成“进出口商品”这个整体,二者是并列关系当中的矛盾关系。
C 项“哲学教授”和“非哲学教授”一起组成“教授”这个整体,两词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一致;
D 项“环保型汽车”和“节能型汽车”两者不能组成“汽车”这个整体,两词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全同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C。
45、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A 选项,昆虫之于蜜蜂是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花草之于兰花是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B 选项,蜂蜜之于蜜蜂是结果与主体的对应关系,花草之于草木是包容关系;
C 选项,前者无明显逻辑关系,花草之于园艺是客体与主体的对应关系;D 选项,花粉之于蜜蜂是客体与主体的对应关系,后者无明显逻辑关系。
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
综合以上分析,仅 A 项前后两组词语逻辑关系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 A。
46、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A 选项,菱形之于四面体是平面与立体的对应关系;
B 选项,棱柱之于空间是属性关系;
C 选项,点之于直线是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D 选项,曲线之于椭圆是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即为答案。
题干中三角形之于平面是属性关系。综合以上分析,仅 B 选项前后两组词语逻辑关系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 B。
47、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A 选项,光辉之于太阳是属性关系,正义之于法制是属性关系;
B 选项,光辉之于恒星是属性关系,正义之于民生是包容关系;
D 选项,光辉光明是全同关系,正义之于圣人是属性关系。
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
综合以上分析,仅 A 项前后两组词语逻辑关系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 A。
48、题干中第 1 个和第 4 个字母相同,第 2 个、第 3 个和第 5 个字母相同。
A 选项与题干规律一致;
B、C 选项第 5 个字母与第 2 个字母不同;
D 选项第 2 个字母和第 3 个字母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 A。
49、观察题干,可以发现题干由数学符号、箭头和数字组成,且最后一项是数字。
A、C 选项最后一项是箭头,不是数字,排除;
继续观察,可发现,倒数第二、三项都是箭头,D 选项倒数第二、三项都是数学符号,不是箭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50、题干由希腊字母和数字组成,且第二、六项都是数字。四个选项中只有 B 选项第二、六项都是数字。
故正确答案为 B。
51、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观察可知,前五图中的线条数依次为 10、9、8、7、6,因此接下来的图形应该有 5 条线段。
故正确答案为 A。52、元素整体凌乱, 都由两个元素组合而成,考察图形内部结构特征,题干图形均由两个几何图形构成,重叠部分均小于组成图形的一半。A、B、C 三项图形的重叠部分均超过组成图形的一半,只有 D 符合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 D。
53、本题考查凹凸性。题干图形外围轮廓均是凹图形,观察选项,只有 C 选项图形外围轮廓是凹图形与题干图形保持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C。
54、特殊考点,图形内部属性的考查。
观察题干可知,题干中的图形都是非竞技性职业,选项中只有 C 项和题干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C。
55、元素组成凌乱,考虑图形属性。观察可知,题干中的图形均为封闭图形,只有 C 项为封闭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 C。
56、从每行来看,第一个图形的后半部分与第三个图形的后半部分相同,第二个图形的后半部分左右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的前半部分。根据此种规律,“?”处应该是 A 项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 A。
57、规则图形集合,考察元素种类。
观察题干可知,每一个图片均由相同的图形组成,根据此种规律,“?”处应该是元素种类唯一。故正确答案为 B。
58、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
观察题干可知,题干图形均由两笔画成,选项中 AB 项 3 笔构成,D 项 1 笔画成。只有 C 项图形是两笔画成的。
故正确答案为 C。
59、本题考查折纸盒。
平面展开图中,1、2、3 三个面的平分线交于一点,折叠后顶点也应相交。四个选项中,A、B、D三项均不符合这一条件,只有 C 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C。
60、本题考查折纸盒。四个选项中,只有 B 项能够根据左边的展开图折出来,A、C、D 三项均有误(如下图所示)。假如 A 项的正面和右侧面是对的,顶面对应的是第 2 面;假如 C 项的正面和右侧面是对的,顶面对应的是第 3 面,但 C 项中顶面线条的方向反了;假如 D 项的正面和右侧面是对的,顶面对应的是第 4 面。因此,只有 B 项三个面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B。
61、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说明人类给世界的某些自然法则带来了挑战;第二句说明植物的果实味道鲜美是因为它需要吸引动物前来将它的果实附赠的种子带往更远的地方,同时也将富含大量营养物的果实作为对传播种子的动物的报酬;第三句说明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干脆集中种植成果园。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 项:人类违背自然法则是为了改造自然,题干中并未涉及“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因此 A中说法无法推断;
B 项:动植物之间的公平交易“总能”完美地实现,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只是给出一个完美实现的例子,并没有提及其他动植物之间的公平交易能够完美实现,因此 B 中说法无法推断;
C 项:人类有时对植物果实中的种子展开科学研究,“展开科学研究”,题干并未提及,属无关选项,因此 C 中说法无法推断;
D 项:由题干中“这是一桩完美的公平交易。可是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干脆集中种植成果园”,可以得出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完美的公平交易,因此 D 中说法可以推断。
故正确答案为 D。
62、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论据是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吃菠菜用沸水,论据强调菠菜含草酸较多,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中草酸容易溶解于沸水之中说明吃菠菜时用沸水可以减少草酸,即在吃菠菜和菠菜含草酸较多间搭桥,加强论证,是答案;
B 中在炒菠菜时加少许白酒,C 中食用含草酸较多的食物的坏处,D 中菠菜的可口,均与吃菠菜用沸水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63、第一步:翻译题干
“社会应该等到科学家能绝对肯定时再采取行动”即科学家的绝对肯定是采取行动的前提条件:
$\textcircled{1}$ 采取行动 $\vec{\mathbf{\nabla}}$ 科学家绝对肯定
不采取行动就是让我们的星球冒险: $\textcircled{2}$ -采取行动 冒险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采取行动 -冒险,对 $\textcircled{2}$ 的否前推否后,否前得不出任何肯定性结论,排除;
B 项:-冒险 采取行动,是 $\textcircled{2}$ 的逆否命题,正确;
C 项:采取行动 $\Rightarrow$ 科学家完全确信, $\textcircled{1}$ 的等价命题,但题干中专家对 $\textcircled{1}$ 的态度是否定的,排除;D 项:-科学家完全确信 $\vec{\mathbf{\nabla}}$ -采取行动, $\textcircled{1}$ 的逆否命题,同理,也是专家不同意的态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64、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 LSECtin 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肝脏炎性疾病的特效药物,论据是从动物机体内完全去掉 LSECtin,发现机体内的炎症细胞明显增多,炎症因子也会随之急剧增加。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治疗肝脏炎性疾病,论据强调 LSECtin 影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 中患有急性肝炎的动物注入 LSECtin 后其肝脏内的炎症因子明显减少,从正面说明 LSECtin 对于治疗肝脏炎性疾病是有作用的,即在治疗肝脏炎性疾病和 LSECtin 影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间搭桥,加强论证,是答案;
B 中肝脏清除炎症细胞,C 中 LSECtin 是免疫调控分子,D 中研究成果的影响,均与 LSECtin 治疗肝脏炎性疾病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65、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能够轻易地分辨出地质年代是根据物种突然出现或消失的时期,第二点说明当三种变化因素大陆漂移、星系碰撞和诸如温室气体等气候变化强大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物种突然出现或消失,即物种突然出现或消失三种变化因素大陆漂移、星系碰撞和诸如温室气体等气候变化强大到一定程度。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 项中地质学家分辨地质年代“未曾”遭遇过“任何”挫折,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提及地质学家分辨地质年代时是否遭遇过挫折,因此无法推出;
B 项中气候的变化并不一定带来物种的变化,由第一步中第二点可知只有三种因素的变化才可能带来物种的变化,因此可以推出;C 项中“动物群演替”是划分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划分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这个概念题干并未提及,因此无法推出;
D 项中只有大陆漂移才能开启时间的关口,由第一步中第二点可知有三种因素的变化强大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开启时间的关口,因此无法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 B。
66、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处长和副处长话语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只有一句为假,故科长和小李的话均为真话。由科长和小李所说的话可知,该科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勤奋敬业,科长为人很勤奋敬业但不太诚实。
第三步: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 项:由第二步中结论“该科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勤奋敬业”说明有的年轻人很勤奋敬业,因此该项说法可以推出;
B 项:处级单位是包含科级的,因此由该科有的年轻人很勤奋敬业无法得到该处级单位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勤奋敬业,因此该项说法无法推出;
C 项和 D 项:由第二步中结论“科长为人很勤奋敬业但不太诚实”可知这两项的说法均不正确,无法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 A。
67、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贪腐者 $\twoheadrightarrow$ 智商有问题,第二句:清廉者 $\twoheadrightarrow$ 具有大智慧,第三句:甲:智商有问题,乙:具有大智慧,该句为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到结论。
根据题意明显有“智商有问题 $\twoheadrightarrow$ -具有大智慧,具有大智慧 $\twoheadrightarrow$ -智商有问题”两个关系式成立。由“智商有问题 $\twoheadrightarrow$ -具有大智慧”和第一步中第三句的事实信息“甲:智商有问题”得到“甲:-具有大智慧”,又知第一步中第二句的“清廉者 $\twoheadrightarrow$ 具有大智慧”,利用逆否规则再得到“甲:-清廉者”,即甲不是清廉者;由“具有大智慧 $\twoheadrightarrow$ -智商有问题”和第一步中第三句的事实信息“乙:具有大智慧”得到“乙:-智商有问题”,又知第一步中第一句的“贪腐者→智商有问题”,利用逆否规则再得到“乙:-贪腐者”,即乙不是贪腐者。
综上,甲不是清廉者,乙不是贪腐者。通过分析,只有 D 中说法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D。
68、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1)不干事 $>$ 干事,(2)干事低工资 $>$ 不干事低工资,(3)不干事高工资 $<$ 不干事低工资,(4)存在干事高工资。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第一步中(2)和(3)得到干事低工资 $>$ 不干事低工资 $>$ 不干事高工资;又知(1)不干事 $>$ 干事,可得到干事高工资最少,即干事低工资 $>$ 不干事低工资 $>$ 不干事高工资 $>$ 干事高工资;
由于总计有 18 人,结合(1)可知,干事的最多有 8 人,不干事的最少有 10 人,从而不干事低工资最少有 6 人,所以干事低工资最少有 7 人;
结合(4)可知干事低工资为 7 人,干事高工资为 1 人,不干事低工资为 6,不干事高工资为 4。
综上,小张或小王不可能是干事高工资。通过分析,只有 C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C。69、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1)四种花的颜色和她们的四个姓恰好相同,但每个人手里花的颜色与自己的姓并不相同,(2)小白与小黄交换或小白与小蓝交换后,小白都不会拿白花,小黄都不会拿黄花,小蓝都不会拿蓝花,(3)小蓝与小紫交换后,小蓝不会拿蓝花,小紫不会拿紫花。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第一步中(2)的“小白与小黄交换或小白与小蓝交换后,小白都不会拿白花,小黄都不会拿黄花,小蓝都不会拿蓝花”可知,小白拿的既不是黄花也不是蓝花,因此小白拿的只能是紫花;同时可知小黄和小蓝拿的都不是白花,因此白花只能是小紫拿。现在只剩小黄和小蓝两人,黄花和蓝花两花,因此只能是小黄拿蓝花,小蓝拿黄花。
综上,小白、小黄、小蓝和小紫最初手里花的颜色分别是紫、蓝、黄和白。
故正确答案为 A。
70、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1)小王 $\Rightarrow$ 小张,(2)-小王 $\Rightarrow$ 小李,(3)小张 $\Rightarrow$ 小李,(4)-(小王∧小李),该句为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第一步中(4)的事实信息-(小王∧小李)利用摩根规则得到(-小王) $\bigvee$ (-小李)。由第一步中(1)和(3)得到小王 $\Rightarrow$ 小张 $\Rightarrow$ 小李,又知(2)-小王 $\Rightarrow$ 小李,即无论是否选小王,都一定有小李,又知事实信息(-小王) $\bigvee$ (-小李),利用选言命题规则得到-小王。
综上,小李会被挑选上,而小王不会,小张不确定。通过分析,只有 D 中说法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D。
71、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中“时刻保持着装整洁”、认为“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B 选项中“觉得有责任帮助公司走出困境”“达成转产共识”、D 选项中“觉得公司的目标实现之时,就是他个人的价值实现之日”均符合定义;
C 选项中“对工作有利的,对自己也有利”主要是与个人的关系,不符合“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
故正确答案为 C。
72、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相似”。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大雪”与“柳絮”外形、颜色都相似;B 选项中不存在相似的事物;
C 选项“梅”与“雪”颜色相似;
D 选项“白发”与“秋霜”颜色相似。
故正确答案为 B。73、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行政组织内部”、“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行政事务”。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中市政府是上级机关,市卫生局是下级机关,市政府授权市卫生局处理疫情,属于行政授权;
B 选项中将矿泉水列为指定饮用水,不符合“行政事务”;
C 选项不符合“行政组织内部”;
D 选项中没有出现上级机关,只有相关人员,不符合“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
故正确答案为 A。
74、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语包括“环境问题”、“公众形象”、“预先”。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中“向当地居民解释,赔偿经济损失”是造成环境污染后的措施,不符合关键词“预先”;
B 选项“筹集善款赈灾”不符合关键词“环境问题”;
C 选项符合定义;
D 选项“厂区景观和绿林工作”不符合关键词“公众形象”。
故正确答案为 C。
75、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的过程。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从一个人抬头望天到后面的人都跟着抬头望天,符合定义;
B、C、D 选项都不符合“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的过程。
故正确答案为 A。
76、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固定的思维模式”。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是固定的认为,纨绔子弟中一定少见英伟之人,符合定义;
B 选项是固定的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最有用,其他一定没用,符合定义;
C 选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说明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说螳螂捕蝉,黄雀一定在后,不符合定义;
D 选项是固定地认为只要汉字读一半就不会错得离谱,符合定义。本题为选非题,A、B、D 都是一种思维定势。
故正确答案为 C。
77、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补贴的对象是“发展滞后地区”,不符合“社会成员”。
B 选项“给公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属于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障,符合定义。
C 选项“向生活有困难者提供物质补助”属于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障,符合定义。
D 选项“给退休职工提供生活保障”属于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障,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 A。
78、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受过一定教育”、“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中李教授、B 选项中律师老冯、D 选项中大学生小邵都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短信”、“音响”、“自动取款机”都属于现代化生活设施,故 A、B、D 符合定义;
C 选项中白领小丹不是不会使用小汽车,而是对小汽车陷入泥坑这一问题没有解决办法,与“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 C。
79、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为“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中“向经理表示歉意,并做出适当的解释”、B 选项中“私下告诉老板,自己曾经反对这一计划”、C 选项中“上级视察时,总是与组员一起讨论问题”都是为了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都符合定义;
D 选项中崔经理与员工交流是为了“判定公司是否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不符合“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
故正确答案为 D。
80、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同一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 选项中老人票、儿童票、学生票、一般顾客全票价格不同;
B 选项中批发价、零售价不同;
C 选项中不同时段电价不同,都符合“同一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
D 选项中不同的价格对应的是不同内存的产品,不符合“同一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
故正确答案为 D。81、B 选项和 C 选项很接近,所以题目要用较为精确的计算,由资料第 1 句“2011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 23980 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 21810 元,比上年增长 ”可得,2010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frac{21810}{1+14.1%}\approx19114.8_{\pm}$ 元。
故正确答案为 C。
82、由资料第 3 句“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15412 元,增长 $\mathbb{L}\hat{\mathbf{\Pi}}.4\hat{\mathbf{\Pi}}_{i\in}^{s}$ ;人均经营净收入 2210元,增长 ;人均财产性收入 649 元,增长 $\bar{2}4.7%$ ;人均转移性收入 5709 元,增长 $\mathbb{L}\mathbb{Z}.1%$ ”可知,四者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人均经营净收入,即 $R B$ ,最小的是人均转移性收入,即 $R D$ 。故正确答案为 A。
83、资料中提到“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 702 元,增加 101 元,增长 ”。
故正确答案为 B。84、第二年相对于第一年的消费价格指数(第一年为 100) $=$ 第二年相对于第一年的的收入发展速度÷第二年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速度。由“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 21810 元,比上年增长 。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8.4%$ ”可知,第二年相对于第一年的消费价格指数(第一年为 100)=114.1%÷108. $4%{=}105.26%$ ,因此 2011 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5,26%$ 。
故正确答案为 D。
85、(1)错误,2011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 2963 元,人均纯收入为 6977 元,比重显然低于 ;
(2)错误,2011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幅为 $\frac{2279}{19118-2279}=\frac{2279}{16839}<\frac{1}{7}$ ;
(3)正确,根据材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可知(3)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A。
86、由表格第 2、3 列的 3、4、5、7 四行对应的数据,与 2010 年 12 月相比,2011 年 5 月江苏轻70.10-69.07114.05-11.832工业、城市居民、重工业、乡村居民用电量分别为 69.07 11.83 、$\frac{22^{\pi}{}.33-221.25}{221.25}\approx\frac{6}{240},\frac{14.51-13.07}{13.07}\approx\frac{1.5}{13}$ ,可见城市居民用电量增速最快。
故正确答案为 B。
87、比较 2011 年 $1^{\sim}5$ 月月均增速,只需要比较 2011 年 5 月相对于 2010 年 12 月用电量的增长率即可,根据表中数据代入如下:
苏南: ${\frac{184.42-179.11}{179.11}}={\frac{5.31}{179.11}}$ ;
苏中: ${\frac{42.75-42.18}{42.18}}={\frac{0.57}{42.18}}$ ;
苏北: ${\frac{51.20-50.21}{50.21}}={\frac{0.09}{50.21}},$ 。
观察发现 5.31 约是 0.57 的 10 倍、是 0.99 的 5 倍,但 179.11 小于 42.18 的 10 倍、小于 50.21的 5 倍,故可判断苏南增长率最大。同理 0.99 约是 0.57 的 2 倍,而 42.18 和 50.21 相近,故可判断苏北的增长率大于苏中。综合以上可得: 。
故正确答案为 D。
88、由表格第 6 列的 2、4、5、7 行数据,2011 年前 5 个月,江苏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1+19.5%$ $1+19.90$
比重、乡村居民用电量占城乡居民用电量的比重分别是去年同期的 $\overline{{{\bf1}+{\bf1}{\bf3}.{\bf5}}}\vec{\psi_{0}}$ 、 $1+12.6%$ 倍,可
见都有所增长。
故正确答案为 A。89、月平均增量为负值实际就是看 2011 年 5 月用电量小于 2010 年 12 月用电量的市有几个,由表可知这样的市有南京、南通、连云港、扬州共 4 个市。
故正确答案为 C。90、综合选项,只需比较无锡和苏州、常州和南京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无锡: ${\frac{190.23}{1+7.8%}}-{\frac{42.52}{1+6.8%}}\approx{\frac{150}{1.07}}$ ;
苏州: $\frac{364.85}{1+11.9%}-\frac{81.01}{1+11.7%}\approx\frac{280}{1.12}$ ;
常州: $\frac{106.62}{1+18.7%}-\frac{24.42}{1+17.7%}\approx\frac{80}{1.2}$ ;
103.84 23.02 80南京: $\frac{\mathrm{av.sf.}}{1+8.3%}-\frac{\mathrm{av.}}{1+11.7%}{\approx}\frac{\mathrm{av.}}{1.1}$ 。
对于苏州与无锡两地,分母近似相等,而苏州分子明显较大,故苏州数值更大,苏州 $>$ 无锡;其次对比南京与常州两地,分子相等,而南京分母更小,故南京数值更大,南京 $>$ 常州。故正确答案为 B。
91、根据表格最后一行可知,增长率为:
故正确答案为 C。
3584-2031 27159-21938 2041-1277 3590214592、四个选项对应的 2011 年增速分别为 2031 、 21938 1277 3590明显可以看出第二个分数小于其余三个分数,故排除之;第一个分数明显大于第四个分数,故第
2四个分数被排除。只需比较第一个分数与第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前者接近 $75%$ ,而后者接近于 ,故第一个分数最大。故正确答案为 A。93、直接查找表格,可知美国、瑞士、法国三者比重没有提高。故正确答案为 C。94、比重的高低顺序取决于实际值的大小顺序,因此只需计算出加拿大、韩国、法国在 2012 年到该市旅游的人次即可,此三者分别为 ${\frac{2764}{1730}}\approx2764$ $\frac{1740}{1468}\approx1740$ $\frac{1432}{1577}\times1432$ ,显然可以看出自左至右依次降低,故比重排序为 $d c>d k>d f$ 。故正确答案为 A。95、(1)错误,直接查找图表可知,法国游客人次有所降低;(2)正确,题目要求该市主要客源国游客人次占接待主要客源国游客总人次的比重,考察现期比重。若比重大于 $5%$ ,则该市接待各主要客源国游客人次应大于 $61935\times5%\approx620\times5=3100$ 。观察图表发现,日本、美国、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共 5 个国家满足条件,表述正确;(3)正确,若保持增速不变,2012 年俄罗斯游客、德国游客人次${\frac{2041}{1277}}\times2041-{\frac{2382}{2050}}\times2382\approx3262-2768=494$ 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B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