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0311 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 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由“随着”引导背景铺垫,讲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发生变化及带来的影响,然后通过“需要”引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即政府需要改变处理网络舆情的方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文段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情处理方式”文中未提及。C 项和 D 项:“剖析……原因”“分析技术和舆情关系”均是背景铺垫部分的内容,非文段重点。

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B 项和 D 项均根据“在病种付费方式下……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推出,符合文意,正确。C 项“按病种付费”是“病人医疗费用逐年降低”的必要条件,文段中并没有表达此意,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订单农业是一种远期交易,农产品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接下来阐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双方会倾向于违约。最后详细解释,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户倾向违约,当市场价格低于协议价格时,龙头企业倾向于违约。所以,文段为“总—分”结构,强调的是订单农业为什么会违约。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表述错误,文段阐述的是“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非“农业订单”。C 项:导致违约的原因是市场价格的变动,而不是“利益冲突”。D 项:“违约金额低”文段未提及。

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阿喀琉斯之踵”出现在文末。分析“阿喀琉斯之踵”的前文语境,前文讲飞扬公司技术方面发展迅猛,但其他公司会在专利权方面向其发难,对专利问题的马虎态度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由此可知“对专利问题的马虎态度”就是“阿喀琉斯之踵”。

第二步,对比选项。“专利问题”涉及的是法律层面的专利权,并非是“技术”“设计”和“应用”。D 项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阐述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世界剪不断,理还乱。后文通过苏州园林、四合院、市集、庙会等举例说明这些传统的“因素”并没有那么混乱,且有其自身的“好处”。文段主体是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重点说明传统生活美好的一面。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的概括。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表述笼统,不具体。C 项和 D 项:“更好”“缺乏人情味”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

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新理论能否成立”出现在 $\textcircled{1}$ 段。根据“如果假设通过了检验,……确证;如果假设被实验证伪,……一个新理论所取代”可知,新理论能否成立要看能否通过检验。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 $\textcircled{2}$ 中“科学中有很多理论已经被充分证实并被确认过无数次”“公理”和空格后的“事实”可知,该空应体现“为大众所熟知”这一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千真万确”侧重真实性,与“事实”重复,排除 A 项。B 项“不言而喻”侧重道理明显;D 项“言之有理”侧重合乎情理,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和 D 项。C 项“众所周知”侧重大家都知道,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科学家的兴趣”出现在 $\textcircled{3}$ 段。根据“因为它们已经是确定无疑的”可知,原因是“公理已被确定”。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C 项和 D 项:均不符合文意。

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证明地球球形的过程是在 $\textcircled{1}$ 段,分析前后文,可知这是一个举例论证。根据举例论证的作用来看,它一般是为了证明观点。从举例论证之前寻找观点,观点出现在 $\textcircled{5}$ 两段,综合概括观点为“新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所有旧理论能解释的事实,还能够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事实”。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观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C 项:均与例子论证的观点不符。

1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段 $\textcircled{7}$ 属于例证的部分,其余部分为说理部分,首先可以从 $\textcircled{7}$ 句进行切分,排除 C 项和D 项。
第二步,对比 A 项和 B 项,就看 $\textcircled{3}$ 和 $\textcircled{4}$ 能否切分开,从文意来看,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形成一种因果逻辑关系,科学家关注知识范围外的内容,也就是未知的东西,那么他们需要站在科学前沿。因此 $\textcircled{3}$ 与 $\textcircled{4}$ 不能分开,排除 A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1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印章”搭配,C 项“承载”不能与“印章”搭配,排除 C 项。A 项“镌刻”、B 项“雕刻”和 D 项“铭刻”均含有“刻”的意思,但“铭刻”搭配的对象往往是金属器物,排除 D 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B 项“呈现”指展现、显现,让人看到,搭配的往往是具体的、可见的事物,如景象和画面。而“岁月和荣耀”为抽象事物,无法看到,无法呈现,故排除 B 项。A 项“承载”有内部含有的意思,通常搭配抽象事物,“图腾”承载抽象的“岁月”和“荣耀”,搭配恰当。
因此,选择 A 选项。

1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中国历史”搭配。A 项“发生”不能与“历史”搭配,排除 A 项。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是“有序”的,排除 B 项。C 项“发展演进”和 D 项“发展变化”均可搭配“历史”,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C 项“内在逻辑”指的是内部规律,即什么样的原因促成事物的发展,置于此处,说明“中国的政党制度是随着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符合语境。D 项“固有特色”跟前文的“自身特色”重复,排除 D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1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成语用来修饰“机遇”与“未来”之间的密切关系。A 项“休戚相关”和 C 项“休戚与共”虽然形容关系密切,但往往形容事物间“喜忧祸福”的关系,这里用来修饰“机遇”不恰当,排除 A 项和C 项。D 项“生死攸关”指关系到生死存亡,置于此处语义过重,排除 D 项。B 项“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符合文意。答案锁定 B 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如果你稍有不慎,如果你不懂珍惜,她将翩然离去”可知,人们失去机遇后可能会后悔惋惜。“扼腕叹息”有后悔之意,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捶胸顿足: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自怨自艾: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1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横线所填词语修饰“环境影响”。B 项“避免”指使某种情形不发生,而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避免”语义过重,排除 B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前文“如果没有……”可知,该空应体现“没有慎重考虑就实施新项目”的含义。A项“仓促开展”侧重匆忙,语义不符。C 项“避重就轻”指回避重要的,关注不重要的。强调的是态度,未涉及行动,不符合语境,排除 A 项和 C 项。D 项“轻率上马”强调行动不慎重,照应前文“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论证”,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1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比起”“接踵而起的高楼、林立的工厂以及家用电器”这些很明显的事物可知,第一空应表达“不那么明显”的含义。A 项“习焉不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C项“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两者均可以体现这一含义,符合语境。B 项“视若无睹”侧重指不关心或轻视。D 项“耳闻目睹”侧重听到看到。两项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B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段中“高楼”“工厂”“电器”“手机互联网”可知,它们之间存在递进关系。A项“乃至”表递进,符合语境。C 项“或者”表示选择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 C 项。因此,选择 A 选项。

1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D。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5{=}2\times3{-}1$ , $14{=}5{\times}3{-}1$ , $41=14\times3-1$ , $122{=}41{\times}3{-}1$ ,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3$ $-1$ ,则所求项为 $122\times3-1=36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做一次差

差数列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 $81\times3{=}243$ ,则所求项为 $122+243=36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1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组合拆分。
前半部分:2,4,6,8,10,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10+2=12$ ;
后半部分:1,3,5,7,9,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9+2{=}11$ 。
则所求项为 1211。
因此,选择 D 选项。

1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修正项 $+1$ —1 $+1$ -1底数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底数为 $5+1=6$ ,指数数列是 2 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以 1,-1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下一项为-1,则所求项为 $6^{2}-1=35$ 。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数列大小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隔项做差如图所示:

隔项做差

差数列是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16+4{=}20$ ,则所求项为 $15+20=35$ 。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三:数列大小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两次差如图所示:

猜测差数列是以 6, $-2$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二次差数列下一项为-2,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 $11+(-2)=9$ ,则所求项为 $26+9=35$ ,验证选项,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 B 选项。

1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递推积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3{=}1\times1+2$ , $5{=}1\times3+2$ , $17{=}3\times5{+}2$ , $87{=}5{\times}17{+}2$ ,规律为第三项 $=$ 第一项 $\times$ 第二项 $+2$ ,则所求项为 $17\times87+2=1481$ (也可用尾数法,尾数为 1)。
因此,选择 C 选项。

2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做商规律明显,考虑等比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递增趋势较快,各项之间都呈倍数关系,易发现数列是公比为 $\sqrt{2}$ 的等比数列,所求项为$2{\sqrt{2}}\times{\sqrt{2}}=4$ 。
因此,选择 A 选项。

2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因式分解。原数列可分别分解为: $2\times3+1$ , $3\times3+1$ , $5\times3+1$ , $7\times3+1$ ,$11\times3+1$ ,( $13\times3+1)$ )。“ $\times$ ”前为 2,3,5,7,11,是质数数列,下一项为 13。则所求项为 $13\times3+1=40$ 。因此,选择 D 选项。

2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5%$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048 1620第二步,观察数列,整体呈递增趋势。考虑反约分,原数列转化为 , , ,( ), , ,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分子数列:0,4,8,(12),16,20,是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分母数列:3,6,9,(12),15,18,是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为 ${\frac{12}{12}}=1$

2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1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阶乘数附近波动,考虑阶乘修正数列。阶乘修正形式如下:

3612(32)130732
阶乘数1!2!3!(4!)5!6!
修正项+2+4+6(+8)+10+12

阶乘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阶乘数为 $3+1=4$ ,修正数列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修正项为$6+2=8$ ,则所求项为 $4!+8{=}32$ 。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当 $\mathrm{n}\in\mathrm{N}*$ ,则 $\mathrm{{\sfn}!=\mathrm{{\sfn}}\times\mathrm{\sf\left(\mathrm{n-1}\right)}\times\mathrm{\sf\left(\mathrm{n-2}\right)}\times\cdots\mathrm{\sf\left[\mathrm{}\mathrm{}\mathrm{X}\mathrm{\W}\mathrm{\sf\left[\mathrm{}\mathrm{X}\mathrm{\sf\left[\mathrm{}\mathrm{X}\right]}}}}\mathrm{\times\mathrm{\sf\left[\mathrm{}\mathrm{X}\mathrm{\sf\left[\mathrm{n-1}\right]}}}}\mathrm{\times\mathrm{\sf\left[\mathrm{n-1}\right]}}}\mathrm{\times\mathrm{\sf\left[\mathrm{}\mathrm{X}\mathrm{\left[\mathrm{}\mathrm{X}\right]}}}}\mathrm{\times\mathrm{\sf\left[{\mathrm{}\Sigma}\right]}}}\mathrm{\times}$ 。例如: $4!=4\times3\times2\times1{=}24$ 。当 $\mathrm{n}{=}0$ , $\mathrm{n!=1}$ 。

2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做差、做和无明显规律,考虑做商。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

观察商数列,商数列的分子分母都是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下两项分别为 , ,则所求项为 $6\times{\frac{5}{4}}={\frac{15}{2}}=7{\frac{1}{2}}$

因此,选择 C 选项。

2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64%,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组合拆分,拆分成两部分。
前半部分:2,5,11,23,(47),95,是倍数递推数列,递推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2+1$ ,下一项为 $23\times2$ $+1{=}47$ ;
后半部分:1,9,17,25,(33),41,是公差为 8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25+8=33$ 。
则所求项为 4733。
因此,选择 B 选项。

2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
第二步,设全程为 $2\mathrm{x}$ 千米,根据他站的路程是坐的路程的三分之一,可列方程 $\mathrm{x}+3=3$ (x-3),解得 $\mathrm{\Deltax=6}$ ,则全程为 12 千米。
因此,选择 C 选项。2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
第二步,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3x、2x、x,根据表面积是 88,可得2 ×(3c×+3c× 2c+2c×α)= 88,解得 $\mathrm{{x}=2}$ 。
第三步,长方体的体积为 。
因此,选择 A 选项。

2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加工出合格品的件数为 $\mathrm{X}$ ,可得方程 $50\mathrm{x}-100(300-\mathrm{x})=14550$ ,解得 $\mathrm{x}{=}297$ 。因此,选择 D 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鸡兔同笼法解题。
第二步,如果加工零件全部合格应得 $300\times50{=}15000$ (元),每不合格一件将损失 $100+50=150$ (元),则不合格品的数量为 $\frac{15000-14550}{150}=3$ (件),故加工出合格品的件数为 $300-3{=}297$ (件)。
因此,选择 D 选项。

2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基础溶液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溶质为 60(2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可得加水前溶液的量为 ${\frac{60}{20%}}=300$ ,加水后溶液的量为${\frac{60}{15%}}=400$ ,故加入水 $400-300=100$ 。

第三步,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可知浓度变为 $\frac{60}{400+100}=12%$ 因此,选择 C 选项。

3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
第二步,问最小的三位数,将选项从小到大依次代入,分解质因数。 $\mathrm{A}$ 选项, $100{=}2\times2\times5\times5$ ,排除;B 选项,$102{=}2\times3\times17$ ,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D 选项, $105{=}3\times5\times7$ ,也可以分解为三个质数相乘,但不是最小的,不符合题意。

3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小区儿童为 $\mathrm{X}$ 人,则老人有( $\mathbf{\tilde{x}}+100\mathbf{\tilde{\eta}}$ )人,根据题意可得( $40+20$ ) $\mathrm{x}+40$ (x+100)=14000,解得$\mathrm{\Deltax=100}$ 。
第三步,该小区老人和儿童总数为 $100+:\left(100+100\right)=300$ (人)。
因此,选择 A 选项。

3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原来三人的月收入之和为 $5000+4000+1000=10000$ (元),其中丙占 ${\frac{1000}{10000}}=10%$ 。第三步,平均月收入达到 5000 元后,三人的收入之和为 $5000\times3=15000$ 元。若保持三人月收入比值不变,则丙的月收入增加了 $15000\times10%-1000=500$ (元)。
因此,选择 D 选项。

3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数列构造。
第二步,设第三的那门课成绩为 $\mathrm{X}$ ,在总分一定的情况下,要排第三的那门课成绩最少,则其他课的成绩应尽量高。第一名是 99 分,第二名最高为 98,第三名为 $\mathrm{X}$ ,第四名最高为 $\mathrm{x-1}$ ,第五名最高为 $\mathrm{x-2}$ ,第六名为 76。
第三步,根据平均分 92.5,可列方程 92.5×6=99+98+x+(x-1)+(x-2)+76,解得 $\mathrm{\Delta}\mathrm{=}95$ 。
因此,选择 B 选项。

3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

第二步,赋值工作总量为 30(15 和 10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乙合作效率为 ${\frac{30}{15}}=2$ 。设乙的效率为 $\mathrm{X}$ ,可得$10\times2+6x=30\times(1-{\frac{1}{10}})$ ,解得 $x=\frac{7}{6}$ 。
第三步,甲的效率为 $2-{\frac{7}{6}}={\frac{5}{6}}$ ,则甲单独完成所需时间为 $30\div\frac{5}{6}=36$ (天)。
因此,选择 C 选项。

3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把原式中每三个数分为一组, $50\div3=16\cdots2$ ,则一共可分为 17 组,最后一组二个数分别为 17、18。
第三步,原式 $=$ $(1+2+3)$ ) $+$ ( $2\div3+4$ ) $+$ ( $3+4+5$ )+…+(16+17+18)+(17+18)=1+2×2+3×3$-3\times4+\cdots+3\times17+2\times18=3\times(2+3+4+\cdots+17)+35=3\times{\frac{(2+17)\times16}{2}}+35=491.$
因此,选择 D 选项。

3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国画”和“油画”都是绘画种类,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香蕉”和“苹果”都是水果,二者属于并列关系的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生态”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森林”可以生长于“青山”上,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 项:“青年”是“年轻”的,二者属于属性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3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亚洲”和“欧洲”都属于七大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亚洲”和“欧洲”均属于个体概念。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开放”和“开发”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 项:“正数”和“负数”都是实数,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但“正数”和“负数”均属于集合,排除;
C 项:“红色”和“蓝色”都是颜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红色”和“蓝色”均属于个体概念,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正确”和“不正确”非此即彼,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3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守时”和“整洁”都是“习惯”,“守时”与“整洁”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二者与“习惯”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与“密集”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 项:“贿赂”和“偷盗”都是“违法”的行为,“贿赂”与“偷盗”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二者与“违法”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速记”和“速写”的目的是提升“速度”,二者与“速度”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 项:“谦虚”和“诚信”都是“品德”,“谦虚”与“诚信”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二者与“品德”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3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香港”和“澳门”都是特别行政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港澳”是前两者的统称。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广东”和“广西”都是省份,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两广”是前两者的统称,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岛屿”是散布在“海洋”的陆地,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上海”和“南京”都是城市,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但“沪宁高速”不是前两者的统称,排除;
D 项:“科技伦理”是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是“伦理”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C。

解析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大米”是“米粉”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小麦”是“面粉”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但词语前后顺序相反,排除;
B 项:“大米”是“农民”种植水稻的产物,“面粉”是“面点师”制作面食的原料,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大米”可做成“稀饭”,“面粉”可做成“早点”中的食物,而非“早点”,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稻谷”经过加工制成“大米”,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麦子”经过加工制成“面粉”,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C。

解析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技巧”不是“石匠”的工具,但“画笔”是“画师”的工具,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凿子”是“石匠”的工具,“画笔”是“画家”的工具,二者均属于工具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石匠”是“工匠”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画笔”和“颜料”都是绘画工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石匠”加工“玉石”,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画笔”和“宣纸”都是绘画工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4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B。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 确定逻辑关系。
A 项:“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二者属于对应关系,“航天飞机”最早由美国研发,而非“英国”,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长江”是“中国”的河流,二者属于河流与国家的对应关系,“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二者属于首都与国家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曹雪芹”是“中国”作家,二者属于人物与国家的对应关系,“莎士比亚”是“英国”作家,二者属于人物与国家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京剧”是“中国”的特色艺术之一,二者属于对应关系,“舞蹈”不是“英国”的特色艺术,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4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4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2 号、3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5 号位置上的字符和任意位置上的都不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1 号和 4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B 项:1 号和 4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2 号、3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5 号位置上的字符和任意位置上的都不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2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D 项:1 号和 4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4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2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3 号、4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1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2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3 号、4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2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C 项:1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D 项:2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相同字母大小写和数字大小比较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3 号、5 号和 7 号两组是相同字母的大小写,1 号和 5 号位置上是大写字母,3 号和 7 号位置上是相应的小写字母,且 2 号、4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数字逐渐变小。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5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是相同字母的大小写,排除;
B 项:1 号位置上的不是大写字母,排除;
C 项:7 号位置上的不是小写字母,排除;
D 项:1 号和 3 号、5 号和 7 号两组是相同字母的大小写,1 号和 5 号位置上是大写字母,3 号和 7 号位置上是相应的小写字母,且 2 号、4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数字逐渐变小,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4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出现十字交点,考虑数点。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交点数依次为 5、4、3、2、1,呈等差数列,下一个应选择没有交点的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4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形直线的条数依次为 8、7、6、5、4,呈等差数列,下一个应选择有 3 条直线的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4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且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线或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面和直线单独数都没有规律,继续观察图形,外框架线条数减去面的个数均为 1,如下图所示:依次规律,只有 A 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A?
外框线 条数454m6
面个数34m25
差值11L1

4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均为人物,优先考虑实体信息。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形人物均为左臂白色、右臂黑色,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5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形面个数分别为 2、1、3, $2+1{=}3$ ,第二行图形面个数分别为 2、2、4, $2{+}2{=}4$ ,符合规律,第三行面个数分别为 4、3、?, $4+3=7$ ,所以问号处应为 7 个面的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图形均由大圆小圆组成,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 1 小黑圆与大圆相交,图 2 小黑圆内切、小白圆与大圆相交,图 3 小白圆与大圆内切,第二行元素位置关系均与第一行一致,只是出现位置发生变化,属于位置关系遍历,第三行应用规律,问号处应为小黑圆内切、小白圆与大圆相交的图形,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5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形均为 1 部分,第二行图形符合规律,第三行运用规律,问号处应为 1 部分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观察题干图形,横向、竖向面的个数无规律,继续观察,每幅图中都出现了四边形,考虑数四边形的个数。横向观察无规律,考虑竖列观察。第一列四边形的个数依次为 1、2、3,第二列为 2、3、4,均呈等差数列;第三列为 3、4,?,故问号处需要四边形个数为 5 的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观察题干和选项图形特征,发现 A、B、D 项均有面 2,选取面 2 画箭头,以箭头指向为正方向,如下图所示:A 项:题干中面 1 位于箭头的左边,而选项中面 1 位于箭头的右边,排除;
B 项:题干中面 3 和选项中面 3 均位于箭头右边,但题干中面 3 内有一条线和箭头平行,选项中面 3 中没有线与箭头平行,排除;
C 项:选项中相邻面位置与题干一致,正确;
D 项:题干中面 3 位于箭头的右边,而选项中面 3 位于箭头的左边,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5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观察图形发现,每个面均含有一条对角线,不好辨别,因而采用将选项图形展开,与题干进行对比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题干相邻面的对角线均不平行,选项 A、B、D 中相邻面对角线平行,排除 A、B、D 项,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5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以及选项中的关联词 “不……不……”及设问中的“不包含”,确定为翻译推理选非题。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唱得好 $\twoheadrightarrow$ 南方人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唱得好 $\twoheadrightarrow$ 南方人,“唱得好”是对 $\textcircled{1}$ “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排除;B 项:南方人 $\rightarrow$ 唱得好,“南方人”是对 $\textcircled{1}$ “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不能推出;
C 项:“唱得好”是对 $\textcircled{1}$ “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排除;
D 项:唱得好 $\twoheadrightarrow$ 南方人,“唱得好”是对 $\textcircled{1}$ “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排除。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常见逻辑关联词的翻译: $\textcircled{1}$ 除非 $\mathrm{A}$ 否则不 B: $\mathrm{B}{\rightarrow}\mathrm{A}$ ; $\textcircled{2}$ 只要 $\mathrm{A}$ 就 B: $\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 $\textcircled{3}$ 不 A 不 B: $\mathrm{B}{\rightarrow}\mathrm{A}$ 。

5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不能解释”,确定为原因解释选非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
如果有外星人,他们早就造访地球了,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外星人。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还没达到能发现外星生命的水平”,说明即使存在外星人,我们也发现不了,可以解释,排除;
B 项:“无法直接观测到外星生命”,说明没有发现外星人,可以解释,排除;
C 项:“外星智慧生命已在地球上制造了很多神秘事件”,说明已经发现了外星人,无法解释;
D 项:“外星文明与星系背景巧妙地融为一体”,说明即使存在外星人,我们也发现不了,可以解释,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5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89%,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题干提到“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表现主要为将果实的种子集中处理成垃圾或种植成果园”,但没有涉及样做的目的,排除;
B 项:由题干最后两句可知动植物间的公平交易并非总能完美实现,该项中“总是”一词过于绝对,排除;
C 项:题干并未提到“勇气可敬可佩”,排除;
D 项:题干最后两句表明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完美的公平交易,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 D 选项。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所有……都……”,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乡镇企业 $\twoheadrightarrow$ 高新企业
$\textcircled{2}$ 招商局且与外资合作 $\twoheadrightarrow$ 高新企业$\textcircled{3}$ 某乡镇企业:由招商局联系且与托雷斯合作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 $\textcircled{1}$ 逆否可得: $\textcircled{4}$ 高新企业 $\twoheadrightarrow$ 乡镇企业;
$\textcircled{2}$ 与 $\textcircled{4}$ 递推可得: $\textcircled{5}$ 招商局且与外资合作 $\twoheadrightarrow$ 乡镇企业;
$\textcircled{3}$ 中的“乡镇企业”对 $\textcircled{5}$ “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得:¬招商局或¬外资合作;
结合 $\textcircled{3}$ 中“由招商局联系招商局”,利用否定肯定式,可得“没有与外资企业合作”,即说明合作的托雷斯公司不是外资企业。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1)摩根定律: $\neg$ (A 或 B) $=\neg\mathrm{A}$ 且¬B; $\neg$ (A 且 B) $=\neg\mathrm{A}$ 或 $\neg\mathrm{B}$ ;
(2)假言命题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未必否后,肯后未必肯前;
(3)递推规则: $\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 $\mathrm{B}{\rightarrow}\mathrm{C}$ ,则 $\mathrm{A}{\rightarrow}\mathrm{C}$ ;(4)否定肯定式:A 或 B 成立,则 $\neg\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 $\neg\mathrm{B}\rightarrow\mathrm{A}$ 。
6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论述所预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未来的火星探测将更深入地挖掘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些生命或许仍然在火星地底下避难。
论据:今天的火星与它的早期历史形成鲜明的对比,早期火星更温暖、更湿润,也许那时才更适合生命存在。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无关选项。论点讨论的是未来我们可以在火星地底下挖掘生命,而 A 项说的是早期地底下可能有生命,二者无必然关系,排除。
B 项:无关选项。“火星表面并不适宜任何生命存活”,与论点“生命或许仍然在地底下”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 项:补充前提。今天火星地下仍然可能存在着和地表不一样的生存环境,说明今天的火星地下可能和过去的火星是一样的,适合生命存在,是题干论述的预设,当选。
D 项:无关选项。“火星表面的冰可能是早期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遗留下来的”,与论点“生命或许仍然在地底下”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6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B。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不能解释”,确定为原因解释选非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
题干现象:当初选择“逃离北上广”的人,有一大部分又选择返回“北上广”等大城市。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部分大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松动”,说明购房压力减小了,所以有人选择返回“北上广”等大城市,可以解释,排除;
B 项:“工作生活上不适应”迫使有人选择返回“北上广”等大城市,可以解释,排除;
C 项:“在大城市中常会遇到比在中小城市更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在解释“逃离北上广”的原因,而不是解释“返回北上广”的原因,不能解释;
D 项:“大城市基础设施比小城市便利”,说明有人因大城市的便利性选择返回“北上广”等大城市,可以解释,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6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农产品价格稳定 $\twoheadrightarrow$ 保护农民积极性使农民不退出生产第三步,进行推理。A 项:“农民退出生产”,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农产品价格不能保持稳定,可以推出;
B 项:题干未提及“保护农民积极性”和“让农民不退出生产”之间的关联,排除;
C 项:题干未提及“关注生产经营”和“农民不退出生产”之间的关联,排除;
D 项:题干未提及“最有效”,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6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王老汉的话,要从排行入手进行推理,明确提到自己排行的只有:菊说:“我是大姐。”
假设菊的话为真,则与张老汉“大女儿撒谎”的话矛盾,所以,菊说假话,菊不是大姐;又知撒谎的只有大女儿和三女儿,所以菊只能是三女儿,据此,可排除 A、C、D 三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若要接着往下推理,得出全部排行:根据菊是三女儿可知,竹说的“兰不是三姐”是正确的,所以竹应该是小女儿,那么梅说的“兰比竹小”是假话,所以梅是大女儿,剩下的兰是二女儿。

6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紫色社区→¬黄色幸福$\textcircled{2}$ 紫色社区 $\twoheadrightarrow$ 绿色海港$\textcircled{3}$ ¬蓝色社区 $\twoheadrightarrow$ 蓝色环境$\textcircled{4}$ 紫色是社区或者海港$\textcircled{5}$ 黄色幸福。第三步,进行推理。$\textcircled{5}$ 是对 $\textcircled{1}$ 后件的否定,根据“否后必否前”得,紫色代表社区;“一种颜色只能代表一种”,由“紫色代表社区”可得“蓝色不代表社区”,结合 $\textcircled{3}$ 可知,蓝色代表环境。因此,选择 A 选项。

6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由题干,可知:

$\textcircled{1}$ 王
$\textcircled{2}$ 王 $\twoheadrightarrow$ ¬张
$\textcircled{3}$ 张 $\twoheadrightarrow$ 王
$\textcircled{4}$ 王且张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4}$ 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可得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4}$ 必定一真一假,又知“只有一句是真话”,则 $\textcircled{1}$ 和 $\textcircled{3}$ 都为假;

由 $\textcircled{3}$ 为假,可知,张 $\twoheadrightarrow$ 王的矛盾命题:张且¬王为真,即:小张会被挑选上,小王不会。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的矛盾命题:A 且-B。

6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由组织实施;
$\textcircled{2}$ 旨在开发员工潜力并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公司委派小赵去欧洲考察,属于“由组织实施”,目的在于提高小赵工作能力,属于“旨在开发员工潜力并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符合定义;
B 项:主管领导安排小王下井,是“由组织实施”,目的在于帮助小王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属于“旨在开发员工潜力并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符合定义;
C 项:企业采取岗位轮换制,是“由组织实施”,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属于“旨在开发员工潜力并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符合定义;
D 项:小蔡要求调到市场部,是自身的主动行为,不属于“由组织实施”,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6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组织公开承认或奖励员工贡献的礼仪活动;
$\textcircled{2}$ 激励、强化员工对组织的承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新领导班子就职大会,不是针对员工,不属于“公开承认或奖励员工贡献的礼仪活动”,不符合定义;
B 项:调整工作会议,是对于未来整体工作的部署,不属于“公开承认或奖励员工贡献的礼仪活动”,不符合定义;
C 项:先进事迹报告会,属于“公开承认或奖励了员工的贡献”,具有“激励、强化员工”的作用,符合定义;
D 项:上市揭幕仪式,是商业活动,不属于“公开承认或奖励员工贡献的礼仪活动”,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6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66%,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通过向经理道歉和解释的方式,证明自己不是故意不按时完成工作,属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经理对他的印象”,符合定义;
B 项:通过私下向老板反映的方式,证明自己立场和判断力,属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老板对他的印象”,符合定义;
C 项:上级来视察时,小刘总是与组员一起讨论问题,属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上级对他的印象”,符合定义;D 项:崔经理与员工交流的目的是判定公司发展方向,并非“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对他的印象”,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6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红灯笼可引起视觉感觉,但只有一种感觉,未体现“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不符合定义;
B 项:暖色调是一种视觉感觉,让人感到温暖是一种心理感受,体现了“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符合定义;C 项:迷彩服可引起视觉感觉,但只有一种感觉,未体现“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不符合定义;
D 项:职场套装可引起视觉感觉,但只有一种感觉,未体现“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个体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

$\textcircled{2}$ 或从事某职业后进行知识更新、技能再训练。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很多领域需求翻译人才,小张学习相关知识并取得资格证后转行,属于“个体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定义;
B 项:退役后自己开了一家修理厂,既未体现“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也未体现出“从事某职业后进行技能再训练”,不符合定义;
C 项:小李的本职工作是会计,根据个人喜好在业余时间参加烹饪培训班,既未体现“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也未体现出“从事某职业后进行技能再训练”,不符合定义;
D 项:开办幼儿园,是朋友的建议,不属于“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同时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在抚养孩子的时候积累的,未体现“从事某职业后进行知识更新、技能再训练”,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7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受过一定教育,会基本的读、写、算;
$\textcircled{2}$ 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李教授受过一定教育,但不会发短信,体现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符合定义;
B 项:冯律师受过一定教育,但不会使用自家的音响,体现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符合定义;
C 项:对自家小汽车陷入泥坑束手无策,是现实中面临某一困境的表现,未体现“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不符合定义;
D 项:大学生受过一定教育,但在取款机前不知如何操作,体现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个人或团体的行为;

$\textcircled{2}$ 使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遭受损失。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盗窃,属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并使人们财产遭受损失,符合定义;
B 项:抢劫,属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并使人们财产遭受损失,符合定义;
C 项:冻灾,是一种冬天常见的自然灾害,属于天灾,不属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D 项:玩忽职守,属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并使个人或单位财物遭受损失,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骑自行车出游,是有益健康的低碳行为,是“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消费方式”,符合定义;B 项:闲置物品交换使用,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避免浪费,是“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消费行为”,符合定义;
C 项:砍伐树木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不符合“环境保护”,且伐树也并非“消费方式”,不符合定义;D 项:使用低能耗的空调,有助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消费方式”,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人群中的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直至一群人一致行动起来。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一个人偶然抬头望天,后面的人都跟着抬头望天,体现出“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直至一群人一致行动”,符合定义;
B 项:大家一致鼓掌赞同,是对李董号召的回应,是大家一起进行的,未体现出“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直至一群人”,不符合定义;
C 项:纷纷前往劳动力市场寻机会,说明了当下大专生求职的状态,是很多人一起进行的,未体现出“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直至一群人”,不符合定义;
D 项:老李和老王均对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感到吃惊,这是他们本身对某个事件的反应,是两个人共同的感受,没有先后顺序,未体现出“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7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难题一直没有解决,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得到满意答案。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意思是正怀疑无路可走的时候,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体现了“难题一直没有解决,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得到满意答案”,符合定义;
B 项:意思是苦苦搜寻,几近绝望之时,忽然发现了要找的人,体现了“难题一直没有解决,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得到满意答案”,符合定义;
C 项:意思是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体现了“难题一直没有解决,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得到满意答案”,符合定义;
D 项:意思是花了三年时间才苦思而得,每次吟咏时总止不住热泪盈眶,表达的意思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奋斗才得到,并非“意外得到”,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7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上半部分。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1,若现期量÷基期量大,则增长率高。数据较多,分子分母整体截位70.1 14.1 227 14.5
舍相同,可得轻工业、城市居民、重工业、乡村居民用电量的现期量÷基期量分别为: 、 、 、 ,14.1
显然只有 明显高于 1,其他三个分数仅略大于 1,故增速最快的是城市居民用电量。
因此,选择 B 选项。7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率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中间部分,苏南、苏中、苏北 2010 年 12 月用电量分别为 179.11、42.18、50.21 亿千瓦时,2011 年 5 月分别为 184.42、42.75、51.20 亿千瓦时。
第三步,根据末期量 $\asymp$ 初期量 $\times$ ( $1^{+}.$ 月均增长率) ,当 $\boldsymbol{\mathrm n}$ 相等时,比较月均增长率只需比较 末期量÷初期量,184.42 42.75 51.2
各分数差异小,不再处理数据,则苏南 $\textrm{V s}$ 、苏中 $\textrm{V}m$ 、苏北 $\textrm{V n}$ 分别为: $179.11\approx1.03$ 、 $\overline{{42.18}}\approx1.01$ 、50.21
${\approx}1,02$ ,即 $\textsf{V}s\mathsf{>}\mathsf{V}n\mathsf{>}\mathsf{V}m$ 。
因此,选择 D 选项。

7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期比重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上半部分最后一列。
第三步,根据两期比重比较口诀“部分增长率高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下降”。重工业用电量: $13,8%$ $>13.5%$ ,比重上升;乡村居民用电量: $13,3%{>}12,6%$ ,比重上升。
因此,选择 A 选项。7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读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下半部分。
第三步,2011年前5个月月平均增量为负值,即2011年5月用电量低于2010年12月,直接读数可知南京市(23.02,24.78)、南通市(17.87,18.36)、连云港市(6.11,6.13)、扬州市(10.95,10.97)满足,共 4 个城市。因此,选择 C 选项。

8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下半部分。第三步,结合选项,只需对苏州、南京、无锡、常州这四个城市进行比较。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苏州与无锡相比, $1+$ 增长率差别不大,根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原则,现期量明显大的基期量大,故苏州(数据取整:365-81)高于无锡(数据取整:190-43),排除 C、D 选项,余下选项只需比较南京和常州即可;分数比较,分子取整,分母从左向右截位前三位并保持量级不变,可得 2010 年前 4 个月南京、常州用电量分别为${\frac{104}{1.08}}-{\frac{23}{1.12}}>{\frac{104-23}{1.08}}={\frac{82}{1.08}}=7$ 5(亿千瓦时)、 $\frac{107}{1.19}-\frac{24}{1.18}<\frac{107-24}{1.18}=\frac{83}{1.18}_{\approx}$ ≈70(亿千瓦时),南京多于常州,排除 $\mathrm{A}$ 选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8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期平均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一、二、三段,“2011 年全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1057 万公顷,比上年增加 70 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504 万公顷,增加 19 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增产 $4,5%$ 。全年棉花产量增产 $10.7%^{\prime}$ ”。
第三步,平均亩产量 $=$ 产量÷面积,根据两期平均数比较口诀,“分子增速大于分母增速,则平均数上升,反之降低”。粮食:分子增速(4.5%)大于分母增速( $\frac{70}{11057-70}<\frac{70}{10000}<1%$ ),平均数上升;
棉花:分子增速( $10.7%$ )大于分母增速( $\frac{19}{504-19}=\frac{19}{485}<10%$ ),平均数上升。
因此,选择 D 选项。

8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求增长量的问题。
第二步,定位第四段,“2011 年末生猪存栏 46767 万头,增长 $0,7%^{\pmb{\gamma}}$ 。
第三步,观察选项较为接近,需要精确计算,利用增长量 $=$ 现期量-现期量÷( $1+$ 增长率),可得 2011 年末全国46767
生猪存栏比 2010 年末多 $46767-{\overline{{1+0.7%}}}\approx46767-46442=325$ (万头)。

因此,选择 C 选项。

8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混合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2011 年夏粮产量 12627 万吨,增产 $2,5%$ ,秋粮产量 41218 万吨,增产 $5,1%$ ”。第三步,根据混合增长率性质“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且偏向基数较大部分的增长率”,可得平均增产应介于夏粮( $2,5%$ )与秋粮( $5.1%$ )的增长率之间,且偏向于量大的,故介于中间值( $2.5%+5.1%$ )÷ $2{=}3,8%$ 和 $5,1%$ 之间,只有 A 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8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公式比较。
第二步,定位第四段,“2011 年全年肉类总产量 7957 万吨,比上年增长 $0,4%$ 。其中,猪肉产量 5053 万吨,下降 $0,4%$ ;牛肉产量 648 万吨,下降 $0,9%$ ;羊肉产量 393 万吨,下降 $1,4%$ ”。
第三步,增量影响程度最小,即变化量大的影响较大。因为肉类总产量上升,猪肉、牛肉、羊肉产量下降,所以其他肉类产量的增加量大于三种肉类减少量之和,影响程度不是最小,排除 D 选项。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利用增长量比较技巧“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乘积”,猪肉的现期量与增长率乘积显然较大,则减少量较大,排除 A选项;牛肉为 $648\times~(-0.9%)\approx-5.8^{+}$ ,羊肉为 $393\times:(-1.4%)$ ) $\approx-5.5^{+}$ ,即羊肉的减少量最小,对总产量的增量影响最小。
因此,选择 C 选项。

8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不正确的选项。

第二步,(1),两期比重比较,定位第五段,部分(养殖水产品产量)增长率( $5,2%$ )大于整体(全年水产品产量)增长率( $4,2%$ ),则所占比重上升,正确。

(2),增长率计算,定位第四段,其他肉类的现期量为 $7957-5053-648-393=1863$ (万吨),基期量为$\frac{7957}{1+0.496}-\frac{5053}{1-0.496}-\frac{648}{1-0.996}-\frac{393}{1-1.496}}\approx_{(7957-7957\times0.4_{0}^{8})\mathrm{-}(5053+5053\times0.496)\mathrm{-}(7953+5053\times0.496)\mathrm{-}(79633\times0.425\times0.509)\mathrm{-}(79633+5053\times0.425\times0.509)\mathrm{-}(79633+5053\times0.425\times0.40)^{3}}$ $\times0.9%$ )-( $393^{+}393^{\times}1.4%)$ ) $\approx1800$ (万吨),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故其他肉类的增长率约为 $\frac{1863-1800}{1800}<4%$ ,错误。

(3),基期量计算,定位第四段,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代入数据得 2010 年牛奶产量为${\frac{3656}{1+2.2%}}\approx3577$ (万吨),正确。
故不正确的有 1 个。
因此,选择 B 选项。

8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中单平均数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2011 年第三季度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796 元。6796
第三步,根据平均数 $=$ 总数 $\div$ 总个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月平均数为 ,直除首两位商 22。
因此,选择 B 选项。

8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2010 年一、二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3775 元、1651 元,2011 年分别为 4460 元、1961 元。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观察选项出现首两位相同的情况,故不再处理数据,精确计算,代入数据得 2011 年上半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4460+1961=6421$ (元),2010 年上半年为 3775

$+1651=5426$ (元),则增长率为 ${\frac{6421-5426}{5426}}={\frac{995}{5426}}$ ,首三位商 183。
因此,选择 C 选项。

8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

3740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得2010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3350 3643二季度为 ,三季度为 ,根据分数性质比较,三个分数分子差不多,分母一季度最大,则一季度比重4211 3845 4370最小。2011 年一季度比重为 ,二季度为 ,三季度为 ,三个分数分子差不多,分母一季度最大,则一季度比重最小。故两年中比重都最低的是一季度。因此,选择 A 选项。

8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 2010 年二季度、2011 年二季度数据。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分子截位舍相同,代入数据得2011 年二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 ${\frac{196-165}{165}}={\frac{31}{165}}<20%$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frac{125-100}{100}}={\frac{25}{100}}>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frac{659-571}{571}=\frac{88}{571}<2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frac{385-335}{335}=\frac{50}{335}<20%$ ,即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因此,选项 B 选项。

90、正确答案: $\mathrm{D}$ ,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材料 2011 年前三季度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第三步,观察选项差距较小,不再处理数据,精确计算,得 2011 年前三季度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 ${\frac{4460+1961+3006}{1955+1250+1526}}={\frac{9427}{4731}}$ (倍),直除首三位商 199。
因此,选择 D 选项。

9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计算中求单平均数。
第二步,定位表格“合计”一列。
第三步,分子加法计算截位舍相同处理,2011 年一季度华东六省一市建筑业产值的平均值约为${\frac{74+177+238+63+58+33+84}{7}}={\frac{727}{7}}$ ,首两位商 10。

因此,选择 C 选项。

9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段和表格“江苏省”一行数据,2011 年一季度我国建筑业产值为 16096.4 亿元,江苏为 1773.2亿元。
第三步,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选项首位相同,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分子取整,可得江苏省建筑业产值

1773占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比重表示为 ,首两位商 11。因此,选择 C 选项。9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比较。第二步,定位表格“安装工程”一列。第三步,根据平均数 $=$ 总数÷总个数,分子数据取整,取中间值 100 计算,可得 2011 年一季度安装工程平均产5 + 39 + 72 - 47- 57- 80 + 29 $\frac{-39}{7}\approx9$ 值为 $100+$ 7 =100+ ≈94(亿元),故高于平均产值的有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共 4 个。因此,选择 D 选项。9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比较。第二步,定位表格“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两列数据。第三步,定位六省一市的建筑工程产值与安装工程产值数据,观察量级,发现上海、山东比值显然远 $<{10}$ ,而其2134他均 $>{10}$ ,故上海、山东比值相对较小,排除 B、D 选项;余下选项只需比较浙江和安徽,数据取整,浙江545远大于 10,而安徽 仅略大于 10,排除 C 选项。因此,选择 A 选项。9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错误条数的选项。第二步,(1),读数比较,江西省其他产值(12.4 亿元)高于福建省其他产值(6.9 亿元),错误。(2),增长率计算,定位表格数据,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2011 年一季度,江苏建筑业产值比上海高约 ≈139.9%,正确。 ${\frac{1773-739}{739}}={\frac{1034}{739}}_{\approx139.9}$ (3),比重比较,定位表格数据,数据取整,华东六省一市建筑工程产值占其建筑业产值的比重依次为:上海$\frac{610}{739}>80%$ ,江苏 $\frac{1621}{1773}>80%$ ,浙江 $\frac{2134}{2381}>80%$ ,安徽 $\frac{545}{626}>80%$ ,福建 , 江西334 $\frac{302}{334}>80%$ ,山东839 ,山东 $\frac{683}{839}>80%$ ,正确。故不正确的有 1 个。因此,选择 B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