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_B类卷_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3 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B 卷(解析)
分类:行测/江苏1、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D、U、A、T,共 4 个。故正确答案为 D。2、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O、6,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3、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odot$ 、●,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4、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0”,共 1 个。故正确答案为 A。5、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6、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δ、△,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7、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1、7、Q、E,共 4 个。故正确答案为 C。8、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 $\textcircled{8}$ ,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9、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6、1,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10、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L、S、八,共 3 个。故正确答案为 B。11、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a、r、f,共 3 个。故正确答案为 C。12、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f、g、4、w,共 4 个。故正确答案为 D。13、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定、要,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14、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x、9、8,共 3 个。故正确答案为 C。15、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phi$ ,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C。16、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1、2、3,共 3 个。故正确答案为 C。17、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没有重复的字符。故正确答案为 A。18、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6、1,共 2 个。故正确答案为 B。
19、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 、-、2、5、6,共故正确答案为 D。
20、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炎,共 1 个。
故正确答案为 B。
21、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Ю、÷、Ω,共 3 个。
故正确答案为 B。
22、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e、a、r、s,共 4 个。
故正确答案为 D。
23、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i、o、l、y,共 4 个。
故正确答案为 D。
24、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a、u、h、g,共 4 个。
故正确答案为 D。
25、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c、i、a,共 3 个。
故正确答案为 C。
26、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T、E,共 2 个。
故正确答案为 C。
27、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和、丽,共 2 个。
故正确答案为 B。
28、题干给出的两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高、之、比,共 3 个。
故正确答案为 D。
29、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 、8,共 2 个。
故正确答案为 B。
30、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E、W,共 2 个。
故正确答案为 B。
31、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odot$ ,共 3 个。
故正确答案为 C。
32、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5”,共 1 个。
故正确答案为 A。
33、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D、A、Y,共 3 个。
故正确答案为 C。
34、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A、I、N,共 3 个。
故正确答案为 D。
35、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 N、G、I,共 3 个。
故正确答案为 D。
36、11202 在 10290—11245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A。
37、7310 在 7111—8988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D。
38、4209 在 3838—5002 区间。39、7899 在 7111—8988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D。
40、9988 在 9953—10209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B。
41、6789 在 5006—7110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D。
42、10001 在 9953—10209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B。
43、3992 在 3838—5002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C。
44、6011 在 5006—7110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D。
45、9494 在 8998—9943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C。
46、6110 在 5006—7110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D。
47、9954 在 9953—10209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B。
48、10292 在 10290—11245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A。
49、4526 在 3838—5002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C。
50、2987 在 1012—3829 区间。
故正确答案为 A。
51、数字表中第 2 行第 4 列的数字为 7,对应符号●。
故正确答案为 D。
52、数字表中第 7 列第 4 行的数字为 2,对应符号♀。
故正确答案为 B。
53、数字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为 2,对应符号♀。
故正确答案为 B。
54、数字表中只出现 1 次的数字为 9,对应符号㊣。
故正确答案为 C。
55、数字表中第 6 列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为 4,对应符号▲。
故正确答案为 C。
56、图例中△对应的数字为 3,在数字表中出现的次数为 4故正确答案为 D。
57、符号 $\diamondsuit$ 对应的数字为 1,第 3 行没有出现过。
故正确答案为 C。58、数字表中第 2 行 5、7、8 列的数字为 4、2、2,对应的符号依次为▲、 $\mathcal{G}$ 、♀。
故正确答案为 D。59、数字表中第 3 列数字有 1、2、4,对应符号为◇、♀、▲,不包括 $\odot$ 。
故正确答案为 C。60、第 3 列数字之和最小,第 4 行数字为 4,对应符号▲。
故正确答案为 B。
61、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前两句主要说明心胸狭隘的弊害,之后用转折词“而”转到材料重要部分,即心灵盛下世界时,阴风浊浪也会变为极为渺小,概括起来便是心胸要宽广。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C。
A 项宇宙和灵魂的关系只在文段第一句中提到,是作为引入语,非文段重心;
B 项狭隘与丑恶的关系是转折之前文段所论述的内容,同样非文段重心;
D 项“胸怀天下”指心胸宽广,有抱负,文段并没有涉及“有抱负”这层意思,D 项过度引申。故正确答案为 C。
62、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通览材料,可以发现整个文段用“一、二、三”串起来进行分点论述,构成分-分结构。第一点谈建立完善的住房信息系统,第二点谈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透明度,第三点谈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机制,这三点都围绕同一话题,如何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公平。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A、B、C 都只谈到一部分,不够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 D。
63、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在‘病痛孤岛’方面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可知,老年人病痛孤岛指数比中青年大,A 项符合文意,D 项错误;
由“‘经济孤岛’和‘情感孤岛’检出率却是倒 U 型趋势,即中青年人的检出率高”可知,老年人经济孤岛指数比中青年小,中青年情感孤岛指数大于其他人群,B、C 均正确,不符合文意的只有 D 项。故正确答案为 D。
64、文段开篇指出,历史学家还原历史真相只能做到“尽可能准确”,接着进行了解释说明,通过与自然科学的对比,最终得出结论,即需要历史学家依据史料作出主观评判。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 项。A 项没有体现历史学家这一主体;B 项不是文段重点内容;C 项文段重点是在强调需要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而非依据史料。
故正确答案为 D。
65、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一、二两句引出论题,根据第三句中的转折词“但”可知文段的核心内容是“法治精神的作用”,后面媒体的报道和“如果……”一句则是进一步反证了“法治精神的作用”。本题考查的是隐含主旨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引申,即法治精神的具体作用,让规则活在民众的心中,使民众自觉守法,“法之必行”“动力”“活在心中”等措辞呼应“民众守法的内在动力”。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B。
A 项是对文段第二句的总结概括,并非文段的主旨,排除;
C 项谈的是“规则”,只涵盖了文段第四句的内容,没抓住文段的关键词“法治精神”,排除;D 项谈的是法治精神的内涵,没有引申到文段的中心内容“法治精神的作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66、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二段第三句“中医学不是公理论、原型论科学,而是模型论科学”,可直接得出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A。
67、本题为成语填空题。
“顾影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小看自己,形容自轻自贱;“自怨自艾”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自惭形秽”指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结合语境,该空与下文的“全盘否定”形成并列关系,语义相近。“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小看自己,强调不自信,符合语境;“顾影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自怨自艾”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均不符合语境,排除;“自惭形秽”指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侧重于“感到惭愧”,文段并没有体现这层意思,排除。
68、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第一段最后一句所引述的美国物理学家卡普的观点知,中医比古典的笛卡尔模式更加接近现代系统方法,A 项的说法正确;
从第二段第一句“从科学角度看,中医学虽然不是现代科学,但却是一种传统科学”可以推出,C 项的说法正确;
从第三段倒数第三句“中医……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巧妙结合”可知,D 项的说法正确;B 项时态出错,材料第三段最后一句指出“中医……为未来世界科学发展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B项的说法是“为当代科学的发展”,与材料不吻合。
故正确答案为 B。
69、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章中分析中医药能够发展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第三段,锁定该段材料。
A 项“中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科学范式的典型”可从倒数第二句得出;
B 项“中医注重整体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以治病救人”可从第一句推出;
C 项“中医重视人文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将治病与医人融合起来”可从第二句得出;
D 项强拉关系,“中医学突破了古代西方学者把人看做机器的观念”无依据,材料第一段提到“西方将人看成是机器”,但并没有说明中医学是否突破了该观念。
故正确答案为 D。
70、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为分总结构,前三段材料分别介绍了中西医学在科学范式和科学形态上的差别,并分析中医学发展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最后一段材料点明主旨,呼吁人们不要对中医学全盘否定,应该积极发掘其优秀成分。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 D,因为 D 项是对全文主旨的总结。
A、B、C 三项都只对材料某一部分进行总结,过于片面。
故正确答案为 D。
71、本题为成语填空题。
先看第一空。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万夫不当: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极为勇猛,无人匹敌;无所畏惧: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非常勇敢;威武不屈:权势武力不能使之屈服,形容有骨气,坚贞顽强。根据前文的“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可知,此处强调项羽的勇猛,排除 A 项和 D 项。再看第二空。由前文的表述和后文的“英雄”可知,此处是对项羽能力的肯定,不可能“虚有其表”,排除 C 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72、第一空,“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都是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而文段中的“网络监督”并无好与坏之分,故排除 C、D 两项。
后两空,根据后文“必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不安”可知,“网络监督”必定是对普通公民的“隐私领域”或者集体权益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或危害,“触及”和“影响”语义太轻,排除 A 项。验证 B 项,“真假难辨”指分不清真假,“践踏”和“危及”的词义与后文相呼应。
故正确答案为 B。
73、本题为考查实词和虚词的填空题。
先从第三空意思切入,“确保农民进城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享有市民待遇”是对前一空格语句“要让农民进城”的递进,应当填入递进关联词“不仅……还……”,故选 A。
回到第一空,“注重”有“重视”之意,后两空语句是对第一空语句的分说,选择“注重”与下文相呼应。故正确答案为 A。
74、先看第三空,该空与前面的“南辕北辙”用顿号隔开,表明两者为并列关系,因此应该选择语义与之相近的词语。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不可能达到目的;“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侧重于不懂得变通方法;“离题万里”指说话或写文章离开主题很远;“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天壤之别”形容差别巨大。由此,可排除 A、B、D 三项。
验证前两空,第一空填入“赞叹”与“最神奇”相呼应,第二空填入“磨合”与“博弈”相呼应。
故正确答案为 C。
75、本题考查词语填空。
前两空通过转折构成词语的对应关系,因此应填入词义相反的词语,“挑战”与“成功”都有积极意义,排除 D;
第三空,分析词义,周旋——和对方相持下去以等待有利时机;战斗——斗争,比喻艰苦的工作;斡旋——扭转,引申为调解争端。被生活刁难的“人”不能“扭转”与世界的关系,也不是“调节争端”,由此排除 C;
分析文段,后一句是对第一句的解释和扩展,因此前两空和后两空是对应关系。B 选项中的“机遇”与“坚守”不对应,排除 B;
“刁难”若是“伤害”,受到“伤害”的人就懂得怎样和世界“周旋”,以待有利时机,当“刁难”变成“成全”,生活就是一种“妥协”(相互的)。
故正确答案为 A。
76、后项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1、2、4、(8)、(16),成等比数列,所以未知项为 $9+8=17$ ,验证后项, $33-16=17$ ,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B。
77、后项除以前项得到新数列:3、9、27、81,成等比数列,所以未知项为 $\pm43\times81$ ,计算尾数为3,只有 A 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A。
78、相邻两项之和的 2 倍等于下一项,所以未知项为 。
故正确答案为 B。
479、1 变形为 ,分子项构成新数列:1、4、9、16、25、(36),为平方数列;分母项构成新数列:2、4、7、11、16、(22),为二级等差数列,后项减去前项得到一个等差数列:2、3、4、5、6。所以未知项为 ${\frac{36}{22}}={\frac{18}{11}}$ 。故正确答案为 $\mathsf{A}$ 。
80、数列中相邻两项,前项的平方加上 1 等于后项,所以未知项为 $677\approx677\div1$ ,计算尾数,,尾数为 0。
故正确答案为 B。
81、后项除以前项得到新数列:3、4、5、6、(7),为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 $360\times7=2520$ 。故正确答案为 D。
82、后项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 、 、 、 $-34$ 、 ,再次后项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 $-6,-12$ 、、 ,为等差数列,所以原数列未知项为 $-34-24-50=-108$ 。
故正确答案为 B。
83、后项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0、2、4、6、(8),成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 $\mathrm{{10+8=18}}$ 。故正确答案为 D。
84、后项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5、7、9、11、(13),成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 $35+13=45$ 。故正确答案为 C。
85、方法一:数字较多,拆分开,奇数项:7.1,14.2,28.4,是一个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偶数项:8.6,16.12,(32.24),小数点前后均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方法二:前一项小数点前后两数之和等于后一项整数部分,前一项小数点前后两数之差等于后一项小数部分,A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A。
86、设井深为 $^{n}$ ,则有 $(n+4)\times2=(n+1)\times3$ ,解得 $n=5$ 米。
故正确答案为 B。
87、 $\frac{1}{2}\Psi=\frac{1}{3}\bar{\bf\Psi}\bar{\bf\Psi}$ , , $\frac{3}{4}\bar{\Sigma}=\frac{4}{\bar{\tau}}\bar{\Sigma}$ , ,可得
$=32:48:63$ ,丙比甲多 93 元,则每份对应 $93\div(63-32)=33$ ,所以三人共花了$\vec{\bf\Phi}\times(\vec{\bf\Phi}\vec{\bf\Phi}+\vec{\bf48}+\vec{\bf63})=\vec{\bf429}\vec{\pi}_{\circ}$ 。
故正确答案为 C。
88、该题实际考察调和平均数问题。根据调和平均数公式可得成本为 $2\times20\times30\div(20+30)=243$ 。
故正确答案为 C。
89、由等比数列公式可知,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其第 项与前 $n-1$ 项的和的差即为该数列的首项,所以前 4 项依次为 3、6、12、24,前 4 项和为 $3+6+12+24=45$ 。
故正确答案为 B。
90、解析 1:
由题意可得混合后溶液中盐质量为 $(100+20)\times50%+80\times40%=60+32=92$ ,溶液为$100+20+80=200.$ ,所以混合后浓度为 $92\div200\times100%=46%$ 。
解析 2:
根据十字交叉法可得, $120:80=(n-40%):(50%-n)$ ,解得 $n=40%$ 。故正确答案为 D。91、最大三位数为 999, $445\div51=10$ ,即商最大为 19,所以取商为 18,余数应为 9,此时,为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 A。
92、 $=270\div6.75=40$ $=270\div9=30$ 千米/小时,水流速度 $=$ (顺水速度一逆水速度 $)\div2=(40-30)\div2=5$ 千米/小时。故正确答案为 C。
93、数字问题直接代入排除,依次代入发现只有 $\mathsf{D}$ 项满足, ${\frac{39+23}{61+32}}={\frac{62}{93}}={\frac{2}{3}}$ 。
故正确答案为 D。94、由题意可得, ${\frac{2002}{11}}<T\leqslant{\frac{2012}{11}}$ , $182<T<{\frac{2013}{11}}=183$ ,所以 $T$ 整数部分为 182。
故正确答案为 C。95、根据追及运动的规律。
第一次追上需要的时间为 $400\div(120-40)=5$ ;
$400\div(110-50)=\frac{20}{3}$ 分钟
第二次追上需要的时间为
第三次追上需要的时间为 $400\div(100-60)=10$ ;
第四次小张追上小李时速度相等,追上需要的时间为 $400\div(90-70)=20$ ,此时速度相当。总共需要 ${\bf{\bar{3}}}+\frac{{\bf{20}}}{{\bf{3}}}+10+20=\frac{{\bf{125}}}{{\bf{3}}}$ 分钟
故正确答案为 D。
9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题干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且成语的语法结构为主谓宾结构,“嫦娥”是主语,“奔”是谓语,“月”是宾语。
与之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 项,“后羿射日”来源于神话传说,“后羿”是主语,“射”是谓语,“日”是宾语。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B 中“鸡鸣起舞”来源于历史故事,是紧缩式结构;
C 中“欢呼雀跃”源自文学作品,是联合式结构;
D 中“海纳百川”是主谓式结构,但源自文学作品,与题干逻辑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 A。
9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因果关系,空气是人类存活的必要条件。与之关系相同的是 B 项,自由是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 项雾霾与风暴,C 项明月与人脑,D 项真空与灵活,这三项的词语间均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B。
9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后者是对前者的描述,用的是拟人手法。
与之关系相同的是 C 项,美国被称为“坐在车轮上的国家”,“坐在车轮上”的描述也是拟人手法。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是对应关系,但“盛产石油”是事实描述;
B 项是对应关系,但“人口最多”也是事实描述,没运用拟人手法;
D 项是对应关系,但“世界加油站”用的比喻手法。
故正确答案为 C。
99、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是主体和用途的对应关系,休息室是供人休息的场所,阅览室是供人阅读的场所。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 项,阅览室和图书是主体和客体的对应关系,阅览室里有图书,但休息室和图画不是;
B 项,阅览室和桌椅是主体和客体的对应关系,阅览室里放有桌椅,但休息室和房间不是;
C 项,客厅和休息室,阅览室和书店之间都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D。
10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是主体和地点的对应关系,工人在工厂工作,农民在农田干活。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 项工人和建设是主体和行为的对应关系,农民和园圃是主体和对象的对应关系;
C 项工人和砖瓦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农民和昆虫是主体和客体的对应关系,农民可能消灭昆虫;
D 项工人和工程师,农民和教授之间都不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B。
10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是近义词关系,聘请的近义词是雇佣,推动的近义词是促进。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A 项聘请和工作是行为和对象的对应关系,聘请他人来工作,但是推动和现象不是;
C 项推动和积极是对应关系,积极形容推动的状态,但是聘请和程序不是;
D 项推动和扩大是对应关系,扩大可能是推动的一种结果,但是聘请和请求不是。
故正确答案为 B。102、题干中字符串的规律为: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相同,第三个和第五个符号相同,第四个和第六个符号相同。只有 A 项与题干规律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A。103、题干中字符串的规律为:第一、三、六个符号相同,第二个和第七个符号相同,第四个和第五个符号相同。只有 A 项与题干规律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A。104、题干中字符串的规律为:第四个和第五个符号相同,第六个和第七个符号相同,其他符号均不相同,只有 A 项与题干规律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A。105、题干中的字符串规律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符号相同,第二个和倒数第二个符号相同,中间的三个符号均不相同。只有 C 项与题干规律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C。106、本题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本题数封闭空间的数量,已知图形的封闭空间均为 4 个,A 项的封闭空间为 4 个,B 项为 7 个,C 项为 3 个,D 项为 2 个。
故正确答案为 A。
107、特殊考点,观察图形内容,本题考查人物构成特点。已知图形都包含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只有 C 项符合。
A、B、D 描述的场景都只有大人,没有小孩。
故正确答案为 C。
108、本题考察拼图。将左侧各部分拼起来,形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故正确答案为 C。
109、本题考查拼图。将左侧各部分拼接起来,形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故正确答案为 A。
110、本题考查拼图。将左侧各部分拼起来,形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故正确答案为 D。
111、本题考查空间重构能力,通常采用排除法。A 项错误,假设左侧面是对的,右侧面的箭头应该是从顶点垂直指向底边;B 项错误,假设左侧面是对的,右侧面的箭头应该是从底边左顶点指向另一腰;同理,D 项也是错误的。
故正确答案为 C。
112、本题考查空间重构能力,通常采用排除法。A 项可由左侧图形折成,正确; B 项错误,假设左侧面是对的,右侧图的小竖线应该位于小三角形内;C 项错误,假设左侧面是对的,右侧面带阴影的三角形应位于右下侧;D 项错误,假设左侧面是对的,右侧面带竖线的小三角形应与上顶点相连。
故正确答案为 A。
113、本题考查空间重构能力,通常采用排除的思想。
A 项可以由左侧图形折成;
B、D 项,如下图所示,第 1 面和第 5 面为相对面,根据相对面不相邻的原则,排除 B、D;C 项错误,假设左侧面和右侧面是对的,那么顶面应该是第 5 面而非第 1 面。
故正确答案为 A。114、本题考查空间重构能力,通常采用排除的思想。由平面展开图可知,相同图案的两面是相对面,根据相对面不相邻的原则,可迅速排除 A、C、D 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 B。115、本题考查空间重构能力,通常采用排除的思想。观察展开图可发现,含阴影三角形的面中的直线与相邻面的直线相接,因此在折成的立体图形中,与含阴影三角形的面中的直线应与其中一个相邻面中的直线相接,可迅速排除 A、C、D。
B 项可由展开图折成。
故正确答案为 B。
116、本题属于加强题型。
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
论点:汽车增加造成生活质量的迅速下降。本题没有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加剧大气污染,C 项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没有说明是否直接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无法加强论点;
B 项汽车过多造成道路拥堵和大气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了论点,是答案;
D 项开车人的环保意识跟生活质量的迅速下降无关,属于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117、本题属于关联词推导题型。
题干第一句等价于“有的工程师是研究生”,根据直言命题的换位推理规则,可得出“有的研究生是工程师”,第二句是“所有的工程师都是男性”。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题干两句构成一个三段论,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可得出“有的研究生是男性”,即 C 项。A、B、D 均不能从题干关系中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 C。
118、本题为排列组合题型。
本题根据题干已知信息难以推理,故采用假设法。
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假设甲、丙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乙、丁分别去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由(1)知,甲去清华,丙去北大;
由(4)知,丁去东南大学,乙去南京大学,与题干已知信息不矛盾。假设甲、丙分别去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乙、丁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由(3)知,丙去了东南大学,甲去了南京大学;
由(2)知,乙去了北京大学,丁去了清华大学,也与题干信息没有矛盾。因此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若是第一种情况,则 A 项错误;
若是第二种情况,则 B、C 项错误。
两种情况下丁都没有上北京大学,D 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D。
119、本题属于关联词推导题型。
第一步:翻译题干。
题干第一句翻译为:物质生活的简单∧人际关系的简单 $\Rightarrow$ 拥有广阔的空间∧美好的宁静。
第二句翻译为:﹣物质生活的简单∧﹣人际关系的简单 $\Rightarrow$ 产生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C 项,﹣产生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 $\Rightarrow$ 物质生活的简单 $\bigvee$ 人际关系的简单,这是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可以推出,是正确答案;
A 项,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灵:﹣广阔的空间∨﹣美好的宁静;题干的推导关系没有谈及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灵与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宁静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B 项,题干推导关系只涉及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些现代人生活很复杂”不在翻译的推导关系中,无法得出结论;
D 项,物质生活的简单∧人际关系的简单 $\Rightarrow$ ﹣产生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物质生活的简单∧人际关系的简单”是对第二句翻译前件的否定,否定前件不能得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即无法推出“﹣产生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
故正确答案为 C。
120、本题为日常结论题型。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即处里最终确定的推荐人选是小张和小李。
第二步:分析各选项。“优秀员工”的评选是从推荐人选中产生的,处里最终确定的推荐人选只有小张和小李两人,人事处“优秀员工”只从这两人中产生,因此至多只有两人获得“优秀员工”的称号,B 正确。
B 正确,A、C、D 就都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B。
121、本题为翻译推理题型 。
第一步:翻译题干。
被猫狗抓伤、咬伤 $\Rightarrow$ 要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A 项,被猫狗抓伤且﹣出血 $\Rightarrow$ ﹣要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题干说明无论是否出血,被猫狗抓伤、咬伤 $\Rightarrow$ 要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A 项推导关系与题干不一致,错误;
B 项,被不带狂犬病毒的狗咬伤 $\Rightarrow$ ﹣要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由题干推导关系可知,无论是否带狂犬病毒,被猫狗抓伤、咬伤 $\Rightarrow$ 要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B 项推导关系与题干不一致,错误;C 项,﹣要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Rightarrow$ ﹣被猫狗抓伤、咬伤,是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规则,是正确答案;D 项,“没有去过医院注射狂犬疫苗”不在翻译的推导关系中,无法推出结论。
故正确答案为 C。
122、本题为日常结论题型。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杨某的说法:我砍的是一棵树又不是森林,你不应该罚我的款。
第二步:分析各选项。
杨某的说法,砍的是一棵树,跟森林无关,所以不该罚款,即杨某认为树和森林是全异关系。要对杨某的话进行合乎逻辑的反驳,就要说明一棵树的概念包含在森林的概念中,破坏一棵树就等于破坏森林,然后再指出破坏森林的行为就要罚款, B 项正确。
A 项的反驳颠倒了先后顺序。C 项和 D 项的表述跟张某的话的逻辑无关,属于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123、本题为排列组合题型。
第一步:找突破口。
一周有 7 天,由“(4)做蛋炒饭与第一次做面条那天在一周内相隔 4 天”可知,第一次做面条只能是在周一或周二;
又知(5),可知第一次面条是在周二,B 正确。
第二步:分析其他选项。
由(2)和(5)可知,周一做的是煎饼,周三做稀饭,A 项和 D 项错误;
由上述推论可知,周一煎饼、周二面条、周三稀饭,结合(1)和(3)可知,周六做面条,做水饺可选在周四或周五,所以 C 项无法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 B。
124、本题为翻译推理题型。
第一步:翻译题干。
(1)既要有女性(小王、小李、小孙),也要有男性(小张、小金、小吴、小孟,小余);(2)小张/小王;(3)小李/小孙;(4)小金 $\Rightarrow-$ 小吴;(5)小张一定入选(事实信息)。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并得出结论。
根据事实信息“小张一定入选”,由(2)可知,小王不入选;再由(1)可知,小李和小孙至少有一人入选;又知“(3)小李和小孙不能都入选”,可推出要么选小李,要么选小孙,D 项正确。第三步:分析其他选项。
A 项,小吴 $\Rightarrow$ 小余;小吴和小余都为男性,由(1)可知,小吴和小余不可能同时入选,故 A 项错误;
B 项,小金 $\Rightarrow$ 小孟;小金和小孟都为男性,由(1)可知,小金和小孟不可能同时入选,故 B 项错误;
C 项,小余/小孟;小余和小孟均为男性,选择其中之一不能保证另一个入选的是女性,也就是不能保证能够满足条件(1),因此 C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D。125、本题为关联词推导题型。
第一步:翻译题干。
(1)既要有女性(小王、小李、小孙),也要有男性(小张、小金、小吴、小孟,小余);(2)小张/小王;(3)小李/小孙;(4)小金 $\Rightarrow-$ 小吴;(5)小王,小吴(事实信息)。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并得出结论。
根据事实信息小王入选,由(2)可知,小张不入选;根据事实信息小吴入选,由(4)的逆否规则可知,小金不入选;因为参加谈判的总共有 4 人,又知(3)小李和小孙不能同时入选,要确保两人不同时入选,则需要从小余和小孟中选出一人,要么选小余,要么选小孟,A 项正确。
第三步:分析其他选项。
B 项是题干的已知条件,无需推出,故不选;由第二步推论可知,小张不入选,小金不入选,C 项和 D 项均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A。
126、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关键词为“正常环境下”、“植物”、“内在因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白蛇不是植物;
B 项向日葵叶子变白是建化工厂之后发现的:
C 项“某地是世代玉米主产区,每年都发现”说明是正常环境下,“玉米”是植物,“遗传”是内在因素,满足定义关键词,是本题答案;
D 项某人不是植物。
A、B、D 均不满足定义关键词。
故正确答案为 C。
127、第一步:分析题干关键词。
“诸多要素相互作用”、“整体性机制”、“不完全或缺点部分减到最低程度”、“甚至消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第二步:逐一验证选项关键词。
A 项,并没有体现出缺点、问题得到解决。文字只是对中国网民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没有提出问题。本选项为正确答案;
B 项,发展绿色生态文明体现了现有环境状况不佳的“缺点”,集中智慧、成立监督委员会和环境保护组织等体现了“诸多要素相互作用”、“整体性机制”;
C 项,回扣、看病贵体现了“缺点”,加大监督力度、开设热线、公布举报电话等措施体现了“诸多要素相互作用”、“整体性机制”;
D 项,公车私用体现了“缺点”,监督员、抓拍、网络、解释等反应了 “诸多要素相互作用”、“整体性机制”。虽然 B、C、D 都没有体现出“问题最终解决”,但是相比较 A 选项,更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A。
128、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习惯性地”、“束缚住自己”。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各种网络商品堆满了一房间,满足“习惯性地”、“束缚住自己”,符合定义,排除。
B 项无论走到哪里,满足“习惯性地”、“束缚住自己”,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小徐利用网络搜寻和交换学习和娱乐资料是对网络的正常利用,并非习惯性地被兴趣所引导,不满足定义关键词,当选。
D 项晚上的时间基本都泡在天涯社区,满足“习惯性地”、“束缚住自己”,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29、第一步:分析题干关键词。
“幽默情趣”、“淡化功利性”、“减少逆反心理”、“快乐中接受”、“商业或文化信息”。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关键词。
A 项,没有体现出任何题干中的关键词,纯属商业广告;
B 项,也没有体现出任何题干中的关键词,也是商业广告;
C 项,虽然体现出了“幽默情趣”,但并不属于广告,只是杂志的专题栏目,目的是让读者轻松愉快;
D 项,行文风格充分体现出了“幽默情趣”、行文内容体现出了“淡化功利性”、行文效果体现出了“减少逆反心理”、“快乐中接受”。要注意这里是一则公益广告,传达的是“文化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 D。
130、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人们对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固定看法”。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同事们认为小李是湖南人,所以一定能吃辣,这是对湖南人的一种固定看法,满足定义关键词,是答案。
B、C、D 都没有体现对不同社会团体的人的固定看法,不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 A。
131、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好奇的兴趣持续不减”、“造成对所着迷事物摧毁的行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B 项小南对小航模越来越喜爱,满足“兴趣持续不减”,4 个不同类型的小航模散了架,满足“造成对所着迷事物摧毁的行为”,符合定义,是答案。
A、C 都没有造成对所着迷事物摧毁的行为,D 不满足好奇的兴趣持续不减。
故正确答案为 B。
132、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小范围”、“传媒”、“较大社会反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D 项,航母舰载机顺利实现起降是一个公共事件,并非小范围,不符合定义要件。是答案。
A、B、C 项的叙述结构均对应三个定义要件,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 D。
133、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直接的”、“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满足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
B 项是请小蔡代小文解释,满足“不是直接的”;
C 项是小李和小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对问题进行不同方式的转化,非直接求解,满足定义关键词;
D 项小赵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没有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不满足定义关键词,是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D。
134、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不同地区”、“联动效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欧洲居民不满足“城市现代化”;
B 项:只涉及某县级市自身,没有与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不同地区产生联动效应;
C 项:导致有些地区发展不平衡不满足联动效应;
D 项:某市政府发挥区位优势,使本地区融入省会经济圈,满足定义关键词,是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D。
135、第一步:分析题干关键词。
“微生物病原体”、“被感染”、“工作人员”、“危害或伤害”。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关键词。
A 项,并未体现出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或危害,只是影响了水体环境;
B 项,并未体现出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或危害,只是说老鼠泛滥成灾;
C 项,耐药细菌体现出“微生物病原体”,参与救治的医生被挤到体现出“被感染”、“工作人员”、“危害或伤害”,是正确答案;
D 项,并未体现出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或危害,只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 C。
136、2012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rangle],$ ,股份制企业为 $11.8%$ ,后者高于前者。
故正确答案为 D。
137、钢材增长 $7.7%$ ,集成电路增长 $9.3%$ ,汽车增长 $6.3%$ ,集成电路 $\Bumpeq$ 钢材 $>$ ,即 $V_{\Delta}>V_{1}>V_{3}$ 。
故正确答案为 A。
138、由资料中数据可得比值为 。 $\frac{52377}{235319}\approx\frac{52}{235}=\frac{47}{235}+\frac{1}{47}\approx0.2+0.02=0.22_{\circ}$
故正确答案为 C。
139、2012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 $98.05$ ,比 2011 年下降 0.5 个百分点。故可得${\frac{98}{98.5}}{=}{\frac{196}{197}}$ 。
故正确答案为 B。
140、①错误,1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并非 ;
$\textcircled{2}$ 错误,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235319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231626 亿元;
$\textcircled{3}$ 错误,资料中并没有提到全部工业产品的种类,故不能确定平板玻璃为最低。
综上,没有正确的说法。
故正确答案为 A。
141、观察表中数据,增减反复变化超过两次。
故正确答案为 D。
142、1990 年的出生率为 $\bar{\bar{\Omega}}1.\bar{0}\bar{\Gamma}^{-1}\bar{\Gamma}^{s^{\prime}}$ ,2012 年为 $12.10%$ ,下降了 $\frac{21.06%-12.10%}{21.06%}<\frac{9}{21}=\frac{3}{7}$ ,A 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A。
143、全年出生人口为 1635 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7.20 $=100$ ,所以 2012 年我国新出生女性人口是 $\frac{1635\times100}{117.20+100}\approx\frac{1650\times100}{220}=750.$ ,A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A。
144、我国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有所回升的年份有:2005 年、2007 年、2008 年、2011 年、2012 年,共 5 个。
故正确答案为 C。
145、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1)错误,(2)正确;
2012 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52.65$ ,比上年末提高 1.3 个百分点,则 2011 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100%-(52.6%-1.3%)=48.7%$ ,(3)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C。
146、简单计算:
2007 年的增量是 $1054.3-653.3=400$ ;
2009 年的增量 ;
2010 年的增量 $\mathrm{2105.9-1597.0>500}$ ;
2011 年的增量 。
2010 年增量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 D。
147、观察可知,2011 年江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大,$\frac{20842.2}{49110.3}>\frac{20800}{50000}=41.6%$
故正确答案为 D。
148、从表格中得到数据,与 2003 年相比,2011 年江苏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的倍数是$\frac{2600}{392.1}-1\approx\frac{2600}{400}-1=5.5%$ 。A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mathsf{A}$ 。
653.3149、2006 年的比值为 ;492.42005 年比值为 ;440.52004 年比值为 ;392.12003 年比值为 。直除首位依次为 8、7、8、8,2005 年最小。故正确答案为 B。
150、比较三者大小,只需要比较三个参数 2011 年与 2002 年比值的大小,各自如下:
2600.1 20842.2 49110.3金融业: ,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 ,直除首位依次为 7、5、4,即$V_{L}>V_{S}>V_{G_{0}}$ 。故正确答案为 C。151、2011 年死亡人数 245 人,2010 年死亡人数 2246 人,下降了 $\frac{2246-245}{2246}\approx\frac{2000}{2250}=\frac{8}{9}\approx89%$ A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A。
152、五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
故正确答案为 C。
153、根据“2011 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5664 起,其中滑坡 11490 起、崩塌 2319 起、泥石流 1380起、地面塌陷 360 起、地裂缝 86 起、地面沉降 29 起”可知,将各类灾害的数据乘以 10 以后,大于 15664 的即满足条件,显然只有滑坡和崩塌两类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 B。154、2011 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15664 起,与上年相比,发生数量下降 $48.9%$ 。故可得 2011 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数量比 2010 年少 ${\frac{15664}{1-48.9%}}-15664={\frac{15664\times0.489}{0.511}}<15664$ ,且数值很接近,显然 D 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 D。
155、(1)错误,2007—2011 年五年,死亡人数趋势为升降升降,失踪人数趋势为升升升降,显然二者变动趋势不同;
(2)错误,2010 年死亡人数为 2246 人, $2005\sim2011$ 年六年死亡总人数为
663+598+656+331+2246+245,故可得
$\frac{2246}{663+598+656+331+2246+245}\approx\frac{2250}{650+600+650+350+2250+250}=\frac{2250}{4750}<50%$ ,没有超过一半;
(3)正确,2011 年直接经济损失为 40.1 亿元,2010 年为 63.9 亿元,故可得下降了
$\frac{63.9-40.1}{63.9}\approx\frac{24}{64}=37.5%$ ,很接近 。
综上,只有(3)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B。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