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23江苏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_B卷_参考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4 年 0323 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 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到“立案案件均应在网上公示”,再用“同时”引出“还应告知案件审理期限”,最后解释这么做的目的。文段结构为“总—分”,重点是“应当”之后的对策,重点强调的是立案公开性的措施。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加强立案公开制度的措施”是对“同时”前后的概括。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和 D 项:提高效率”与“社会监督”均是“立案强制性措施”的目的之一,概括不全面。C 项:“告知方式”阐述不严谨,文段只是说“网上公示”,同时属于文段片面阐述,概括不全面。
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符合文意,正确。B 项对应“填埋也不是废物处理的唯一方式”“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可知填埋、焚烧和循环利用是废物处理的常用方式,符合文意,正确。C 项对应“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仍然发挥较大作用”,可知传统的循环利用方式包括可再生物资的回收,符合文意,正确。D 项“不久将取代”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因此,选择 D 选项。
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提出语言国际影响力的两方面表现,紧接着提出了“汉语热”这一现象,最后通过“但是”引出文段的重点,即世界上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数相对较少,换言之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但是”之后,强调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弱。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文段未提及。B 项和 C 项:“孔子学院”“汉语热”均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
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畏法度而能自律”,符合文意。B 项对应“重民生”“重情操”,符合文意。C项“学识渊博,乐善好施”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无中生有。D 项对应“崇节俭”“能自律”,符合文意。因此,选择 C 选项。
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以房养老”的前提是“手里有房”,之后指出中青年更容易接受“以房养老”,最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指出“手里有房”很难实现,“以房养老”实施遇到困难。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但”之后,强调“以房养老”实施遇到的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对应文段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B 项和 D 项:“60 岁以下的人不会考虑‘以房养老’”“推迟退休年龄”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
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汽车产业”这一话题,然后通过递进关联词“不仅……而且”强调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提升社会福利的正面作用,即汽车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最后一个分句中代词“这”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会反过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文段结构为“分—分”,对两部分的概括为“汽车工业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两部分概括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C 项:均为片面阐述,不够全面。
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2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一湾浅浅的海峡”出现在文段末尾。“海峡”原意指两个水域之间狭窄的水上通道。文段中用“一湾浅浅的海峡”比喻西方法治文明与传统内发秩序之间既有联系,又矛盾的状态。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隔膜”能体现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矛盾的状态,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鸿沟”强调事物之间明显的“界限”,不能体现联系。C 项:“距离”侧重有差距,文段并无此意。D项:“难题”指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海峡”无关。
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本题为变型的主旨题,需在理解文意基础上推断预设信息。文段首句指出抗氧化物质对心血管系统起不到改善作用,之后举例说明抗氧化物质也起不到抵抗癌症的作用,概括可知文段阐述的是抗氧化物质不一定对身体健康有利。据此可知文段预设信息是“人们认为抗氧化物质对身体健康是有利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符合上述预设信息的是 B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和 D 项:分别是根据文段中的部分信息进行的预设,表述片面。C 项:“研究不足”文段未提及。
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阐述某些国家的公司开始收购农田这一现象,之后指出其深层的目的是争夺水资源,最后通过“因为”具体解释说明。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点句为购买土地深层目的是为了水。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和 C 项:对应文段“分”的部分,非文段重点。D 项:文段未提及。
1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大学生就业的规律是教育程度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成正比,最后通过“因此”引出文段重点,即“就业率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C 项和 D 项:均未提及“就业率统计”这个话题。
1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文章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由“在加拿大广播公司文学节目制作人罗伯特•韦佛的推荐下,门罗的作品终于有机会被更多读者关注”可知,应是“被更多读者关注”而不是“得以公开出版”,与文意不符,错误。B 项由“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获得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高荣誉”可知,为门罗赢得荣誉的是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而非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影子的维度》,属于偷换概念,错误。C 项对应“爱丽丝•门罗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温格姆镇”“门罗还在安大略大学攻读新闻学学士学位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影子的维度》”,可知门罗第一篇短篇小说是在自己家乡读大学本科时写作和发表的,符合文意,正确。D 项,原文是“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而不是“预知生命中即将发生的事件”。而且评价针对的是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而非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与文意不符,错误。
1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真是绝望的赛跑”出现在第四段第一句。分析上下文语境。“真是绝望的赛跑”这一叹息是门罗在回忆“在小说、孩子、书店和琐碎的家务事之间繁忙周旋的情景”这段时光时发出的,据此可知“真是绝望的赛跑”指的是在小说写作和家庭主妇事务之间争分夺秒。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C 项:均没有体现“在小说、孩子、书店和琐碎的家务事之间周旋”之意。
解析
第一步,根据文段“而立之年,门罗的文学事业逐渐走向辉煌。1968 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获得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总督奖”可知,1968 年门罗应在 30 岁或稍大于 30 岁,据此推断她应该出生于 1930—1940 年之间,应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信息。
因此,选择 A 选项。
1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文章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父亲酷爱写作,母亲身为教师”,符合文意,正确。B 项对应第四段“罗伯特•韦佛的推荐下,门罗的作品终于有机会被更多读者关注”,可知“伯乐”的推荐使得门罗的作品得到更多关注,但获奖是她自身努力的结果而非是“伯乐”的推荐所致,与文意不符,错误。C 项对应第六段“在经历了少女、人妻、人母,走向老年的历程中,门罗已经纯熟于这种处变不惊的节奏”,符合文意,正确。D 项由第五段“带着远离自己生活的讽刺态度,来描述人生的重大‘坍塌时刻’”“门罗擅长‘打岔’,擅长用旁敲侧击的回旋笔法,为小说中的人物,也为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隙。”可知,符合文意,正确。
因此,选择 B 选项。
1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空隙”出现在第五段结尾部分和第六段开始部分,第五段引出“空隙”,第六段进行解释。根据“只要读过门罗的人生经历,便会体会到空隙中流露的恻隐之情”可知,“空隙”中流露着恻隐之情,“恻隐”指对人寄予同情。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悲天悯人的情怀”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均没有体现“恻隐之情”。
1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要……不……不……允许……”可知,“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对应‘不搞“一刀切”’和“差异性”,所以,横线处所填成语要与“不追求一步到位”和“过渡性”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B 项“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D 项“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A 项、B项和 D 项。C 项“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能够与“不追求一步到位”和“过渡性”对应,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1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文字是……最生动的……”可知,该空做“文字”的宾语,句子主干为“文字是且所填词语应和“最生动的”搭配。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工具”与“最生动的”搭配不当,排除 A 项。B 项“形式”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C 项“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用在这里指文字可以传递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符合语境。D 项“记录”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可以说文字有记录功能,但文字本身不是记录,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1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搭配“憧憬和理想”。C 项“肩负”通常与“使命”“任务”搭配,D 项“承担”通常搭配“责任”,两者均与“憧憬”“理想”不搭,排除 C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 项“遴选”多指用高标准选拔人才。B 项“挑选”指从一些人或事物中选出合乎要求的。
根据“建立以职业品德……法官培养”可知,文段强调选拔人才,“遴选”比“挑选”更恰当。
因此,选择 A 选项。
1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最大程度地”可知,网络谣言不可能被铲除,只能一定程度上控制。C 项“根除”指彻底铲除、消灭,语义过重,排除 C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横线处表达的是“需要网民‘有’高度理性和负责的精神”,且所填词语与“理念”和“精神”搭配,A 项“秉持”指执持,持有具有,侧重人的精神思想,符合语境。B 项“把持”和D 项“操持”侧重于动作,不能与“精神”“理念”搭配,排除 B 项和 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把持: $\textcircled{1}$ 独占位置、权利等,不让别人参与(含贬义)。 $\textcircled{2}$ 控制(感情等)。操持: $\textcircled{1}$ 料理;处理。 $\textcircled{2}$ 筹划;筹办。
2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广泛应用”“与”可知,第一空填入成语有广泛的含义,且感情倾向偏积极。A 项“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强调花样多;D 项“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二者均侧重多,不能体现应用“广泛”,排除 A 项和 D 项。B 项“无孔不入”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B 项。C 项“无所不在”指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应用广泛”,符合语境。答案锁定 C 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用在此处指信息技术的发展快,应用广泛,让人看不过来,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瞠目结舌:意思是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猝不及防:形容事情 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2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未来”可知,“纳米技术的风险和二次影响”尚未发生,而 D 项“既有”表示已经发生,不符合语境,因此排除 D 项。“风险”和“二次影响”为名词,前面应用形容词修饰。A 项“潜在”为形容词,符合语境,B 项“潜藏”和 C 项“隐含”均为动词,若修饰名词,后应加“的”字,排除 B 项和 C 项。答案锁定 A 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审慎”指周密而谨慎,因为有潜在的风险,所以需要以更谨慎的态度面对未来,“审慎”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2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为第二空。根据“主人和客人均彬彬有礼,但常因观点相异而激烈争论”可知,主人与客人关系和谐友善,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各抒己见,这体现的传统精神是“君子和而不同”。B 项“君子喻于义”强调君子注重道义;C 项“君子成人之美”说的是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D 项“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C 项和 D 项。答案锁定 A 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根据“因观点相异而激烈争论”可知,大家都在发表自己对同一问题的看法,A 项“各抒己见”指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2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所填词语搭配“批评”,A 项“关心”和 C 项“注目”均不能搭配“批评”,排除 A项和 C 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无边无际的谩骂”并非是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D 项“自娱自乐”不符合语境,排除 D项。“无边无际的谩骂”只能降低自己的修养,此处填“自我贬低”,符合语境。锁定答案为 B 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学识”可与“修养”构成并列,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
2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未来中国人口均衡发展”与“长期潜在增长率”之间应为递进关系。B 项“以及”和 D 项“抑或”均表并列,排除 B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人口红利”我们现阶段本来就有,并非是生育政策带来的,A 项“带来”不符合语境,排除A 项。根据“人口红利终究要消失”可知生育政策调整应该是对这一趋势的转变,即让人口红利由消失到增长,这是一种方向相反的转变,C 项“逆转”符合语境。答案锁定 C 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对于未来”可知,此处应表示提前做好准备,提前调整政策,“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不失时机: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2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也不是所有社会责任都得……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可知,此空要体现的意思为政府不必包揽所有工作。A 项“大包大揽”指把工作或事情全部兜揽、承担起来;B 项“一包到底”指一切都包括进去,二者均符合语境。C 项“恪尽职守”强调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D 项“鼎力相助”指大力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两词均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 C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 项“事必躬亲”指无论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做,用在这里指不是所有的责任都得政府去承担,符合语境。B 项“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他人,与前文“责任”语义重复,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答案锁定 A 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2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3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6+(-3)=3$ ,则所求项为 $44+3=47$ 。
因此,选择 C 选项。
2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数列相邻项之间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做商。第二步,做商再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3+1=4$ ,商数列下一项为 $8+4{=}12$ ,所求项为 $120\times12{=}1440.$ 。
因此,选择 D 选项。
2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幂次数明显,考虑幂次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底数数列是公差为 10 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底数为 $41+10{=}51$ ,指数数列是 2 的常数数列,则所求项为 $51^{2}=2601$ 。
因此,选择 B 选项。
1 | 121 | 441 | 961 | 1681 | (2601) | |
幂次数 | 12 | 112 | 212 | 312 | 412 | (512) |
解法二: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 200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720+200=920$ ,则所求项为 $1681+920=2601$ 。
因此,选择 B 选项。
2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3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均出现递增趋势,考虑反约分,原数列转化为 , , , $\overline{{11}}$ , ,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
分子数列:2,4,8,16,32,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所求项分子为 $32\times2{=}64$ ;分母数列:2,4,7,11,16,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做一次差
差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5+1=6$ ,所求项分母为 $16+6=22$ 。
则所求项为 。 ${\frac{64}{22}}={\frac{32}{11}}$
因此,选择 C 选项。
3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设甲成本为 $\mathrm{X}$ 元,乙成本 y 元,依据题意可得 $\mathrm{x}+\mathrm{y}=200$ ;( $(1.2\mathrm{x}+1.3\mathrm{y})\times0.9\mathrm{-}200{=}27.7$ ;联立两个方程,解得 $\mathrm{y}=130$ 。
因此,选择 C 选项。
3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得: $a_{3}={\frac{a_{1}+a_{2}}{2}}={\frac{1959+1995}{2}}=1977$ ,同理可得 , , ,lim a,$a_{7}=1982$ , $a_{8}=1982$ 、 $a_{9}=1982$ ……,可以发现从第 7 项开始以后每项的值均为 1982,因此 $n\rightarrow+\infty=1982$ 。因此,选择 D 选项。
3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与追及类。
第二步,如图可知甲距离乙 $20+12=32$ (米),并且甲速度比乙速度快 0.5 米/秒,因此甲追上乙需要的时间为$32\div0.5{=}64$ (秒),且长方形跑道周长为 $2\times(12+20)=64$ (米),则甲跑过的圈数为 ${\frac{64\times5}{64}}=5$ (圈)。因此,选择 C 选项。
3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基础溶液。
第二步,根据题意设加入甲、乙的水量都为 $\mathrm{X}$ 。可得 ${\frac{600\times16%}{600+x}}={\frac{240\times25%}{240+x}}$ ,解得 x=360。
因此,选择 B 选项。
3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设男生有 $\mathrm{X}$ 名,可得女生有( $50\mathrm{-}\mathrm{x},$ )名。根据题意可知 $\mathrm{X}$ 名男生认识女生的人数分别为 15、16、17、18、…、50-x。
第三步,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_{n}=a_{1}+(n-1)d$ ,可得 $50\mathrm{-x}{=}15\mathrm{+}(\mathrm{x}{-}1)\times1$ ,解得 $\mathrm{{x}=18}$ 。
因此,选择 C 选项。
3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第二步,百位取值范围是 $1^{\sim}9$ ,十位、个位取值范围是 $\overset\sim{()}\overset\sim{()}$ 。分类讨论:
$\textcircled{1}$ 只有百位与十位相同时:有 $9\times1\times9{=}81$ (个);
$\textcircled{2}$ 只有百位与个位相同时:有 $9\times9\times1{=}81$ (个);
$\textcircled{3}$ 只有十位与个位相同时:有 $9\times9\times1{=}81$ (个)。
第三步,一共 $81+81+81=243$ (个)。
因此,选择 A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用逆向思维法解题。
第二步,三位数一共有 900 个( $100^{\sim}999$ ),其中三位数字都相同的有 111、222、333…999,共 9 个;三位数字都不同的有 $9\times9\times8{=}648$ (个)(百位不能为 0)。则恰有两位数字相同的三位数一共有 $900-9-648=243$ (个)。因此,选择 A 选项。
3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
第二步,已知 AB 与 CD 平行,则△AOB 和 $\bigtriangleup C0\mathrm{D}$ 相似,且 $\mathrm{C0=2A0}$ ,可得相似比为 $1:2$ ,所以 AB: $\mathrm{{CD}=1:2}$ 。设AB 长为 x ,△AOB 的高为 $\mathrm{h}$ ,由 $\triangle\mathrm{A0B}$ 和 $\bigtriangleup C0\mathrm{D}$ 相似比为 $1:2$ ,可得梯形的高为 3h ,则梯形面积为${\frac{1}{2}}\times(x+2x)\times3h={\frac{9}{2}}x h$ ${\frac{1}{2}}x h $
9ch: xh = 9:1第三步,梯形 ABCD 与△AOB 的面积之比 2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平面几何类。
第二步,因为△AOB 和△COD 相似,且相似比为 1:2,赋值△AOB 的面积为 1,则△COD 面积为 4,因为△ABD 与△AOB 底边都为 AB,则△ABD 与△AOB 面积之比等于它们高之比,所以△ABD 面积为 3,△ $\mathrm{AOD}{=}\triangle\mathrm{ABD}{-}\triangle\mathrm{AOB}$ $=3$ $-1=2$ ,同理可得△COB 面积也为 2。
第三步,梯形 ABCD 与△AOB 的面积之比( $1+2+2+4$ )∶ $1{=}9:1$ 。
因此,选择 D 选项。
3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钟表问题。
第二步,已知小张的手表每天快 30 分钟,要使两人的手表再次同时显示标准时间,则要快 12 小时,即经过${\frac{12\times60}{30}}=24$ (天);同理,小李的手表每天慢 20 分钟,则小李经过 $\frac{12\times60}{20}=36$ (天)显示标准时间。
第三步,因为 24 和 36 的最小公倍数为 72,所以两人的手表再次同时显示标准时间最少需要 72 天。
因此,选择 C 选项。
3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已知 $76^{2}=5776$ 的最后两位数字是 76, $76^{3}=5776\times76=(5700+76)$ ) $\times76=5700\times76+76\times76$ ,只需要计算 $76\times76$ 即可得出最后两位数字,则最后两位数字仍为 76,因此, $76^{2013}$ 的最后两位数字是 76。同理,25$^2=625$ 的最后两位数字是 25, $25^{3}=625\times25=(600+25$ ) $\times25=600\times25+25\times25$ ,所以 $25^{2014}$ 的最后两位数字也是 25。
第三步,76+25=101,故 的最后两位数字是 01。
因此,选择 A 选项。
4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
第二步,赋值工程总量为 60(10、15、12 的公倍数),则甲、乙、丙的效率分别为 6、4、5。
第三步,设最后完成的天数为 $\mathrm{X}$ ,则 $6\mathrm{x}+4::\left(\mathrm{x}{-}5\right):+5::\left(\mathrm{x}{-}2\right)=60$ ,解得 $\mathrm{\Delta}_{\mathrm{X}}=6$ 。
因此,选择 A 选项。
4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木材”可以用来制作“木雕”,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且“木雕”需要专业的雕刻技术,经多道工序才可完成。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硅藻”可以生活在“海水”里,二者属于场所对应关系,排除;
B 项:“水果”经过简单的加工搭配得到“果盘”,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但“果盘”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工序较少,甚至可以不经过加工,排除;
C 项:“春天”是“香椿”上市的季节,二者属于时间与物品的对应关系,排除;
D 项:“大米”可以用来制作“米线”,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且“米线”需要专业的制作技术,经多道工序才可完成,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湖水”是名词,“荡漾”是动词,二者属于主谓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春雨”是名词,“连绵”是动词,二者属于主谓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水草”和“小溪”均是名词,排除;C 项:“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 项:“闪耀”是动词,“群星”是名词,二者属于主谓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相反,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种子”象征“经得住埋没的考验”,二者属于象征关系,“经得住埋没的考验”属于抽象的描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一种草本植物”是对“蔬菜”种类的说明,“一种草本植物”属于具体的描述,排除;
B 项:“叶子羽状分裂”是对“萝卜”性状的说明,“叶子羽状分裂”属于具体的描述,排除;
C 项:“青苗”象征“未来希望所在”,二者属于象征关系,“未来希望所在”属于抽象的描述,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可用来制作淀粉”是对“木薯”功能的说明,“可用来制作淀粉”属于具体的描述,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4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B。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民生”指“民众”的日常生活事项,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法律”有“惩治”罪恶的功能,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但前后对应方式不一致,排除;
B 项:“民生”与“诉求”属于偏正关系,“惩治”是“治理”的一种手段,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关注”与“民生”属于动宾关系,“惩治”与“腐败”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提高”与“民生”无明显逻辑关系,“惩治”与“环境”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4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A。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自我”是自我意识,“自信”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二者属于对应关系,“谨慎”与“小心”属于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自信”与“自卑”属于反义关系,“谨慎”与“粗俗”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项:“自信”表示对自己的“信心”,是“信心”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谨慎”与“束缚”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自信”与“自大”都表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二者属于近义关系,其中“自信”是褒义词,“自大”是贬义词,“谨慎”与“怯懦”都表示不轻易做决定,二者属于近义关系,其中“谨慎”是褒义词,“怯懦”是贬义词,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C。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通过“劳动”可以获得“收入”,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削减”与“节俭”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丰厚”与“收入”属于偏正关系,“削减”与“幅度”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项:“收入”是一种“收获”,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削减”与“截断”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增加”与“收入”属于动宾关系,“削减”与“开支”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C。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衣领”是“衣服”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车座”是“汽车”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衣领”可以通过“手工”缝制,二者属于制作方式对应关系,“驾驶”时需要坐在“车座”上,二者属于场所对应关系,前后对应方式不一致,排除;
C 项:“服装”是衣服、鞋包、玩具、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衣领”是衣服的组成部分,有的“服装”有
“衣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或然组成关系,“车座”是一种“座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衣领”与“袖口”均为衣服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并列关系,“车座”是“车辆”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3 号和 9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7 号和 11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且字母和数字间隔排列,数字逐渐增大。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1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3 号和 9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7 号和 11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且字母和数字间隔排列,数字逐渐增大,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1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排除;
C 项:数字没有逐渐增大,排除;
D 项:数字没有逐渐增大,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A。
解析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10 号、2 号和 9 号、3 号和 8 号、4 号和 7 号、5 号和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1 号和 10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B 项:1 号和 10 号、2 号和 9 号、3 号和 8 号、4 号和 7 号、5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3 号和 8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D 项:1 号和 10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5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4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2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3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1 号和 2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排除;
B 项:1 号和 2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排除;
C 项:1 号、4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2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3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符合;
D 项:1 号和 2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5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均由两部分组成,下一幅图应选择由两部分组成的图形。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5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中所给图形均由直线组成,并且直线的数量均为 6,第六个图也应该为 6 条直线,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题干图形均由若干个封闭空间拼接而成,优先考虑封闭空间的个数或图形的连接方式。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已知图形面个数分别为 2、3、2、4、3,无规律。观察图形连接方式,已知图形均为点连接,第六个图应选择点连接的图形。A 项未连接,B 项线连接,C 项点连接,D 项既有点连接也有线连接。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5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中要求各图形通过上、下、左、右平移后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寻找等长的平行边,将其拼合后如下图所示:
1 | 2 | 3 | 4 |
因此,选择 D 选项。
5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中要求各图平移后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寻找平行边,将其拼合后如下图所示:
1 | 2 | 3 | 4 |
因此,选择 A 选项。
5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观察发现,A、C、D 项均有面 1,选取面 1 画箭头,以箭头所指方向为正方向,如下图所示:A 项:题干和选项中,面 4 均位于箭头的右边,暂时保留;
C 项:题干中面 4 位于箭头的右边,而选项中位于箭头的左边,排除;
D 项:题干中面 3 位于箭头的下边,而选项中面 2 位于箭头的下边,排除;
B 项:选取面 2 画箭头如下图所示,题干中面 3 位于箭头下边,而选项中位于箭头右边,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5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如下图所示,对平面展开图进行编号,观察选项 A、D 项均出现面 2、3,根据图 1 分析 A、D 项;观察选项 B、C项均出现面 1、4,根据图 2 分析 B、C 项。
根据图 1 分析 A、D 项:
A 项:面 2 和面 3 公共边中点引出一条虚线和一条实线,而题干中引出两条虚线,排除;D 项:面 2 和面 3 上的两条虚线不相交于公共边中点,而题干中相交于公共边中点,排除
根据图 2 分析 B、C 项:
B 项:面 1 与面 4 的公共边中点引出一条实线,题干中此公共边中点也只引出一条实线,暂时保留;
C 项:面 1 与面 4 的公共边中点没有引出线条,而题干中此公共边中点引出一条实线,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5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由题干展开图可知,下图中面 1 与面 3 为相对面,面 2 与面 4 为相对面,面 5 与面 6 为相对面。A 项:三个面为面 1、4、5,三个面之间的相邻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B 项:面 5 和面 6 在题干中处于 Z 字型两端,是一组相对面,而在 B 项中却呈相邻面关系,排除;
C 项:面 2 和面 4 在题干中相间排列,是一组相对面,而在 B 项中却呈相邻面关系,排除;
D 项:面 1 和面 3 在题干中相间排列,是一组相对面,而在 B 项中却呈相邻面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由题干展开图可知,下图中面 1 与面 3 为相对面,面 2 与面 5 为相对面,面 4 与面 6 为相对面。A 项:题干中面 4 与面 6 是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而选项中这两个面同时出现,排除;
B 项:题干中面 1 与面 3 是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而选项中这两个面同时出现,排除;
C 项:题干中面 2 与面 5 是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而选项中这两个面同时出现,排除;
D 项:三个面为面 1、2、6,三个面之间的相邻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6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八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观察发现,A、C、D 项均出现菱形面,选取该面画箭头,如下图所示,A 项:题干和选项中,菱形面箭头左边均为实线面,箭头上边均为虚线面,正确;
B 项:选取面画 箭头如下图所示,题干中箭头下边为深色三角形面,而选项中箭头下边为实线面,排除。C 项:题干菱形面箭头上边为虚线面,而选项中箭头上边为空白面,排除;
D 项:题干菱形面箭头左边为实线面,而选项箭头右边为实线面,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6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选项关联词“唯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从严治党 $\twoheadrightarrow$ 从严治吏
$\textcircled{2}$ 干部作风存在问题 $\twoheadrightarrow$ 腐败的温床
$\textcircled{3}$ 永葆纯洁,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twoheadrightarrow$ 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从严治吏”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 项:“干部作风没有问题”是对 $\textcircled{2}$ 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C 项:“不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是对 $\textcircled{3}$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我们的党就不能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推出;
D 项:“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是对 $\textcircled{3}$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6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有些”以及设问中的“得不出”,确定为集合推理选非题。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 $\twoheadrightarrow$ ¬才干出众
$\textcircled{2}$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 $\twoheadrightarrow$ 善于把握机遇努力奋斗的人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最有希望的成功者”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
B 项:“才干出众的人”,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
C 项:根据 $\textcircled{1}$ 和 $\textcircled{2}$ 无法确定“才干出众”和“把握机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推出;
D 项:根据“所有可以推有的”,由 $\textcircled{2}$ 可得“有的成功者善于把握机遇”,再将其换位可得“有的善于把握机遇的是成功者”,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集合推理中存在三个换位规则:(1)所有 S 是 $\mathrm{P}\to$ 有的 P 是 S;(2)有的 S 是 $\mathrm{P}\longleftrightarrow$ 有的 P 是 S;(3)所有 S都不是 $\mathrm{P}\longleftrightarrow$ 所有 P 都不是 S。( $\longleftrightarrow$ :代表可互换)
6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不走自己的路而去挤别人的路,会发生磕碰和碰撞。
论据:星球都走自己的路,不发生磕碰和碰撞。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每个人的路都不应该交叉重叠,即应该有轨迹,但并未提及每个人是否沿各自的轨迹行走而不去挤别人的路,无法质疑专家的言论,论题不一致,排除。
B 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每个人的路会有交叉重叠,说明不管走什么路总会有磕碰和碰撞,具有加强作用。
C 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磕碰和冲撞是正常的,说明就是会发生磕碰和碰撞,具有加强作用。
D 项:切断联系。该项说明人和星球并不相同,两者不具有可比性,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而且星球也会发生磕碰和冲撞,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 D 选项。
6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弃婴安全岛”的设置助长了父母遗弃婴儿的行为。
论据:广州“弃婴安全岛”在开放两周内就收到弃婴 51 名,南京市“弃婴安全岛”一经启用 2 周内收到 26 名弃婴,全国“弃婴安全岛”接收婴儿基本男女各半,但大多数弃婴都残疾或重病。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弃婴安全岛”是对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充,与“父母遗弃行为”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 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弃婴安全岛”给弃婴带来的益处,与“父母遗弃行为”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 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父母遗弃婴儿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救治,说明“弃婴安全岛”并未助长父母的遗弃行为,具有削弱作用;
D 项:不明确项。“有待进一步观察”说明弃婴安全岛的设置对父母遗弃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 C 选项。
6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1)中奖号码从长远看是随机产生的,但在短期内却有规律。比如前面连续多期出现的数字,这期出现的可能性就要小一点;
(2)某些数字对于自己意味深长,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幸运数字,选择它们应该更可能中奖。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中奖率没有显著提高,代表有提高只是不够明显,说明研究规律是有用的,具有加强作用。
B 项:削弱论点。该项指出每一期中奖号码的产生都是独立事件,没有规律,具有削弱作用。
C 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人们对于中奖号码有无规律的看法,与中奖号码是否真的有规律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 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电脑选号随机,与论据表达一致,且自己选号有特定的意向,表明人们确实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数字,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 B 选项。
6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85%,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凡……都……”,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叫出大刚的人 $\twoheadrightarrow$ 叫出大刚朋友名字
$\textcircled{2}$ 叫不出小芳的人 $\twoheadrightarrow$ 叫不出小芳朋友名字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题干可知“小芳能叫出大刚”,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小芳能叫出大刚朋友的名字,再由题干条件“大刚与大勇是好朋友”,所以小芳能叫出大勇的名字。
因此,选择 C 选项。
6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1)(3),可知乙反对 2 号提案;根据(1)(5),可知庚赞成 3 号提案,
将所有信息列表如下:
甲 | Z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
1 | X | ||||||
2 | × | X | X | X | |||
3 | √ | √ |
观察表格发现:2 号已有四人反对,赞成票数不到一半,一定不能通过。
因此,选择 C 选项。
6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已知每行每列都要有金、木、水、火、土 5 个汉字,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由图可知:第三行第一列是信息量最大的空格,根据第三行和第一列已有:水、火、土、金,则这个空格只能是木;
第三行第四列是接下来信息量最大的空格,根据第三行第四列已有:金、木、水、土,则这个空格只能是火;由上述结论可知,第三行第二列只能是土,根据现有信息可知,第一行第一个格不能是土,第二个格不能是土,第三格是木而不是土,第四格也不能是土,所以第五格必须是土。
因此,选择 D 选项。
6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由(3)可知丁被录用,结合(5)可知,戊也被录用,且两人都在围棋协会,所以戊在围棋协会。
因此,选择 D 选项。
7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由(3)可知,同时被两社团录用的不是甲,不是丁(因为若是其中一个的话,则这两人就可看成同时被某个社团录用);
由(4)可知,同时被两社团录用的不是乙,不是丙;
由(5)可知,同时被两社团录用的不是丁,不是戊;
综合上述信息,同时被两社团录用的不是甲、丁、乙、丙、戊,再结合(2)可知,同时被两个社团录用的只有己;
由(3)丁被录用,结合(5)可知,戊也被录用,且两人都在围棋协会,则围棋协会的三名成员是丁、戊、己;由上述信息可以推出辩论协会的成员为甲、己、乙或丙;再根据设问中“乙没有被两社团录用”,可得:辩论协会的成员是甲、己、丙。
因此,选择 D 选项。
7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为了表达特殊的需要;
$\textcircled{2}$ 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鸿儒”指的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白丁”指的是知识浅薄的人,未体现“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
不符合定义;
B 项:“宇”指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宙”指的是过去和当今还有未来,只是在分别解释“宇”和“宙”的内涵,未体现“为了表达特殊的需要”,不符合定义;
C 项:分别将“疏导”和“启发”进行拆分,体现了“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用来解释教学应避免的事情,体现了“为了表达特殊的需要”,符合定义;
D 项:未体现“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科学文献;
$\textcircled{2}$ 时间的推移;
$\textcircled{3}$ 有效性或有益性逐渐降低;
$\textcircled{4}$ 失去作为科学情报源存在的价值。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管理不善不属于“时间的推移”,虽然破损不堪,但不一定“失去作为科学情报源存在的价值”,不符合定义;
B 项:科技辞典一般是对科学名词的意义、用法等的解释,新版辞典一般会加入随着时代发展新出现的科技词汇,但旧版辞典仍可对当时的科技词汇进行解释,虽然第 1 版几乎无人查阅,但不能说明其“有效性或有益性逐渐降低”,不符合定义;
C 项:科技论文属于“科学文献”,1950 年至今,属于“时间的推移”,其测量数据误差很大,那么利用价值就会变小,属于“有效性或有益性逐渐降低”,符合定义;
D 项:至今仍然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不属于“有效性或有益性逐渐降低”,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两个城市之间交通便捷,物价高低不一;
$\textcircled{2}$ 到对方城市购物。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未体现市民小汪有消费行为,不属于“到对方城市购物”,不符合定义;
B 项:珠海和深圳“两个城市交通便捷”,珠海有商场搞促销,体出现了“物价高低不一”,家里满是战利品,体现深圳的李女士有消费行为,属于“到对方城市购物”,符合定义;
C 项:韩国和中国是两个国家,并非“两个城市”,不符合定义;
D 项:黄先生和妻子从南方回到北方老家养老,未体现消费行为,不属于“到对方城市购物”,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农村留守儿童被父母接到城市后;
$\textcircled{2}$ 由于父母每天忙于工作;
$\textcircled{3}$ 没有朋友和玩伴。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农民工把孩子接到城里过暑假,天天有操各地口音的小孩一起玩耍,并非“没有朋友和玩伴”,不符合定义;
B 项:小英属于“农村留守儿童”,蹲在地上翻看连环画,符合“没有朋友和玩伴”,符合定义;
C 项:教育部门组织留守儿童进城参加夏令营,并非“被父母接到城市”,不符合定义;
D 项:智障儿童小明被父母带在身边,并没有体现小明经历过“留守儿童”的阶段,进入康复中心也不存在“由于父母每天忙于工作”而周围都是陌生人的情况,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某地或某人曝出某个丑闻;
$\textcircled{2}$ 连续牵出的其他丑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艳照门符合“某人曝出某个丑闻”,接着牵出来该市的其他领导视察照片造假的,符合“连续牵出的其他丑闻”,符合定义;
B 项:天价烟事件符合“某人曝出某个丑闻”,接着牵出多套来源不明的房产,符合“连续牵出的其他丑闻”,符合定义;
C 项:梳理官谣案例,不涉及“某地或某人曝出某个丑闻”,也没有体现出“连续牵出的其他丑闻”,不符合定义;
D 项:故宫失窃门被曝光,符合“某地或某人曝出某个丑闻”,又牵出了错字门、会所门、瞒报门,符合“连续牵出的其他丑闻”,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对特定群体的歧视性认识。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戴墨镜的人属于“特定群体”,更容易被保安拦住盘问,属于保安的“歧视性认识”,符合定义;
B 项:被看成艺术家,不属于“歧视性认识”,不符合定义;
C 项:被认为是成功人士,不属于“歧视性认识”,不符合定义;
D 项:能讨到更多的钱,不属于“歧视性认识”,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7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将要建在居民自家附近、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公共设施;
$\textcircled{2}$ 出于对健康安全的担心;
$\textcircled{3}$ 高度情绪化的集体抵制甚至抗争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110 千伏变电站可能会给居民安全带来危险,当地居民拒绝参加建设座谈会并且多次上访,属于“抗争行为”,符合定义;
B 项:大型垃圾中转站“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某村居民上访,属于“集体抵制甚至抗争行为”,符合定义;
C 项: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当地居民强烈反对,属于“抗争行为”,符合定义;
D 项:某酒店准备扩建自己的停车场,不属于“公共设施”,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7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企业;
$\textcircled{2}$ 为防备原材料运达误期或计划外增加需要量而建立的原材料储备。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张大妈不属于“企业”,不符合定义;
B 项:扩大销售渠道,并非“原材料储备”,不符合定义;
C 项:道路受阻,可能会导致“原材料运达误期”,备足原料,属于“原材料储备”,符合定义;
D 项:追债收款、准备开工资金,不属于“原材料储备”,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textcircled{2}$ 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实惠服务。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冰箱生产企业出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的目的,向客户发送食品贮存、保鲜新信息,属于“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实惠服务”,符合定义;
B 项:公司发布产品研发销售情况,不属于“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实惠服务”,不符合定义;
C 项:地震灾区的灾民不属于“消费者”,不符合定义;
D 项:消费者自建 QQ 群,不属于“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实惠服务”,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8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对某种禁令的逆反心理而产生的强烈的探求欲望。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少数游客基于对禁止拍摄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偷偷拍摄的“欲望”,符合定义;
B 项:侍女基于对不能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强烈的打开盒子的“欲望”,符合定义;
C 项:很多人基于对禁书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强烈的读这部禁书的“欲望”,符合定义;
D 项:商场推出的先到先得活动,目的是为了促销,人们疯抢,并未体现“禁令”和“逆反心理”,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8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一段,“2013 年上半年全国入出境 2.19 亿人次,其中港澳台居民 1.03 亿”。1.03
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可得港澳台居民“占”全国的比重为 ,直除商首两位 47。
因此,选择 B 选项。
8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一、二段,“定位第一、二段,2013 年上半年,内地居民入出境 9091.83 万人次,内地居民出境 4564.43 万人次”。
第三步,内地居民入境 9091.83-4564.43(万人次),故出、入境人次相差 4564.43-(9091.83-4564.43),选项精确度与材料一致,且尾数各不相同,可以选择尾数法求解,计算尾数为 3。
因此,选择 C 选项。
8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直接读数。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二、四段,“内地居民出境前往国家或地区居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韩国、中国台湾;外国人来华居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越南”。
第三步,故均居前五位的是韩国。
因此,选择 B 选项。
8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计算。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三段,“港居民入出境 7697.27 万人次,澳门居民 2069.99 万人次,台湾居民 486.82 万人次”。
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整体量相同(均为全国出入境人次),直接求部分量之比即可,故三者之比为 7697.27:2069.99:486.82,约分取整与选项量级相同可得 77.0:20.7:4.9。
因此,选择 B 选项。
8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第二步,A 选项,和差类简单计算。定位最后一段,2013 年上半年,外国人来华观光休闲与访问的人次相差 494.01
$-248.35{\approx}494-248{=}246$ (万人次),错误。
B 选项,增长量比较公式类。定位第三段,根据增长量比较技巧(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乘积),香港居民入出境减少量大于台湾居民减少量( $(7697.27\times1.25%>486.82\times6.36%)$ ),错误。
C 选项,混合增长率计算。定位第四段,利用混合增速性质(整体增速介于各部分增速之间),外国人入出境下降速度( $5.22%$ )居于入境( $5,15%$ )和出境之间,故出境下降的更快,高于入境,错误。
D 选项,现期平均数计算中单平均数计算。定位最后一段,2013 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机场口岸外国人月平均入境人次是 ${\frac{230.28}{6}}=38.38$ (万人次),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8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2013 年出口增长 $7,9%$ ,进口增长 $7,3%$ ”。
第三步,两者相差 0.6 个百分点( $?.9%-7.3%=0.6%$ )。
因此,选择 B 选项。
8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计算中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第二步,定位文段和表格第二行,“2013 年进出口总额 41600 亿美元,2005 年为 14221 亿美元”。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可得 2013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比 2005 年增加了为 41600-14221(亿美元),选项精确度与材料一致,且后两位尾数各不相同,考虑用末两位尾数法解题,末两位为 79。
因此,选择 D 选项。
8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文段和表格,“2012 年”所占行,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38668 亿美元,其中,进口 18178 亿美元。38668 - 18178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2012 年中国货物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38668 ,选项中出现首位相同但第二位不同的情况,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分子做减法截位处理,得 ${\frac{387-182}{387}}={\frac{205}{387}}$ ,直除首两位商 52。
因此,选择 C 选项。
8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期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三列。
第三步,根据两期比重比较原则,“分子增速大于分母增速,比重上升;反之,比重下降”。观察表中数据, $2006^{\sim}2011$ 年中国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均上升,即这 6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年增长速度。
因此,选择 D 选项。
9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不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直接读数问题。定位表格最后一列, $2006^{\sim}2012$ 年,比重数据逐年减少,正确。(2),和差类简单计算。定位表格第四列,2011 年与 2005 年的比重之差为 $17.1%-21.4%=-4.3%$ ,正确。(3),年均增长速度比较,因为间隔年份 $\boldsymbol{\mathrm n}$ 相同(江苏省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多数需要“翻旧账”),所以比
较现期量/基期量大小即可。 $2009^{\sim}2013$ 年: $\frac{41600}{25616}<2$ ,“十一五”时期(2006 年~2010 年): ,
则 $2009^{\sim}2013$ 年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长速度,正确。故不正确的有 0 个。
因此,选择 A 选项。
9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铁路”所在行,铁路客运量比上年增长 $14,3%$ ,旅客周转量增长 $13,3%$ 。第三步,两者相差 $14.3%-13.3%=1%.$ 。
因此,选择 B 选项。
9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期比重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格“旅客周转量”所在列,公路旅客周转量 1461.2 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3,0%$ ;总旅客周转量2061.9 亿人公里,增长 $5,7%$ 。
第三步,根据两期比重比较口诀“部分增长率高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下降”, $3.0%{<}5.7%$ ,比重下降,排除 B、D 选项;两期比重差小于 $|\mathrm{a-b}|=2.7%$ ,排除 C 选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9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货运量”所在列。
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当整体量相同时,部分量越大,比重越大。由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6806.26.76364812617可得 2012 年铁路、民航、水路、管道货运量分别为: $\overline{{1-5.8%}}$ 、 $\overline{{1-0.3%}}$ 、 $1+8.5%$ 、 $1+7.6%$ ,分母接近,但水路的分子远大于其他运输方式,则水路货运量最大,即所占比重也最大。
因此,选择 B 选项。
9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段,“2013 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 21.4 亿吨,比上年增长 $9,7%$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3.5 亿吨,增长 $12,9%$ ”。第三步,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得 2012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 $\frac{21.4}{1+9.7%}\approx\frac{21.4}{1.1}<20$ (亿吨),排除 A、B;外贸货物吞吐量 $\frac{3.5}{1+12.9%}<3.5$ (亿吨),排除 C 选项。
因此,选择 D 选项。
9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文段,私人汽车净增量增速( $15,0%$ )高于私人轿车净增量增速( $14.4%$ ),错误。
B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文段,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速( $17.4%$ )低于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速( $20.2%$ ),错误。C 选项,增长率计算比较。定位文段,公路里程增速 ${\frac{0.1976}{15.6-0.1976}}\approx{\frac{0.2}{15.4}}\approx1.3%$ ,低于高速公路里程增速${\frac{71.5}{4443-71.5}}\approx{\frac{70}{4400-70}}={\frac{70}{4330}}\approx1.6%$ ,正确。
D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货运量增速( $8,8%$ )高于客运量增速( $4,0%$ ),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9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民间投资”所在行,“2013 年 $1^{\sim}10$ 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9727 亿元, $1^{\sim}9$ 月 17288亿元, $1^{\sim}4$ 月 7560 亿元, $1^{\sim_{3}}$ 月 5418 亿元”。
第三步,选项精确度与材料一致,且尾数各不相同,可以选择尾数法求解,可得 10 月江苏民间固定投资完成额为 19727-17288,尾数为 9,4 月为 7560-5418 尾数为 2,只看尾数,则 10 月比 4 月多 $9-2=7$ 。
因此,选择 A 选项。
9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一产业”所在行。第三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各月完成额分别是:3 月 $54-34{=}20$ (亿元),4 月 $76-54=22$ (亿元),5 月$95-76=19$ (亿元),6 月 $94-95=-1$ (亿元),7 月 $112-94=18$ (亿元),8 月 $130-112=18$ (亿元),9月 $150-130=20$ (亿元),10 月 $168-150=18$ (亿元),11 月 $185-168=17$ (亿元),12 月 $199-185=14$ (亿元),即超过 19 亿元的月份有 3 月、4 月、9 月共 3 个。
因此,选择 B 选项。
9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计算问题。第二步,定位表格最后一行,2013 年 $1^{\sim}12$ 月第三产业投资 17358 亿元,同比增长 $22,3%$ 。三步,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选项中出现首两位相同,精确计算,2012 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固17358
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 $\overline{{1+22.3%}}$ ,直除首两位为 14。
因此,选择 C 选项。
9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港澳台及外资”所在行,2013 年 $1^{\sim_{3}}$ 月累计完成投资 927 亿元, $1^{\sim}6$ 月 1902 亿元, $1^{\sim}9$ 月2897 亿元, $1^{\sim}12$ 月 3911 亿元。
第三步,观察数据,计算量较大,截位舍相同,可得第一季度港澳台及外商固定资产投资额 93,第二季度为 190-93$=97$ ,第三季度为 $290-190=100$ ,第四季度为 $391-290=101$ ,故投资额“最少的季度”是第一季度。因此,选择 A 选项。
10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简单计算比较类。定位材料“第一产业”一行,1—2 月完成额是 34 亿元,3 月完成额 20 亿元,不可能逐月减少,错误;
(2),基期量比较问题。定位材料“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最后两列”,2012 年江苏省第二产业固定投资额为18426 17358
$\overline{{1+17.2%}}$ ,2012 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固定投资额 $\overline{{1+22.3%}}$ ,根据分数性质(分子大且分母小的分数大),可得第二产业固定投资额多于第三产业,正确;
(3),和差类简单计算。2013 年下半年,江苏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 7456-3340=4116(亿元),下半年比上半年多 $4116-3340{=}776$ (亿元),错误,只有 1 个正确。
因此,选择 B 选项。
10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天然气”柱状图,“2011 年消费 9374 百万立方米,2005 年消费 1362 百万立方米”。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选项首位不同,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分子做减法截位相同,可得 ,直除首位商 5。 ${\frac{94-14}{14}}={\frac{80}{14}}$
因此,选择 B 选项。
10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做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煤炭”柱状图。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2007 年煤炭增长量为 $20237-18692\approx1500$ (万吨),2008 年为 20737$-20237=500$ (万吨),2009 年为 $21003-20737\approx300$ (万吨),2010 年为 $23100-21003\approx2000$ (万吨),故增长量最小的是 2009 年。(或者可以直接观察柱形图,2009 年与 2008 年柱高差最小,所以 2009 年增长量最小)。因此,选择 C 选项。
10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原油”柱状图,“2011 年消费 2981 万吨,2005 年消费 2265 万吨”。第三步,根据年均增长量 $=$ (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份(江苏省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多数需要“翻旧账”),可得 ${\frac{2981-2265}{6}}={\frac{716}{6}}\approx119$ (万吨)。(选项出现首两位相同第三位不同,所以精算)
因此,选择 C 选项。
10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四个选项均为年均增长率比较,根据末期量÷初期量 $\left[=\right]$ ( $1+$ 年均增长率) ,由于 n 相同,只需要比较9374 27346 2981
末期量÷初期量即可,天然气、煤炭、原油的比值为 、 、 ,量级相同,直除首两位分别为 68、15、13,天然气 $>$ 煤炭 $>$ 原油,只有 A 正确。
因此,选择 A 选项。
10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不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现期倍数计算问题。定位“天然气”柱状图,2011 年江苏省天然气消费量是 2007 年 $\frac{9374}{4458}>2$ (倍),翻了一番多,正确。
(2),增长量做差比较。定位“煤炭”柱状图,2011 年煤炭消费增长量 $27346-23100=4246$ (万吨),小于前四年消费增量总和 $23100-18692\approx4400$ (万吨),错误。
(3),读数比较类问题。2008 年原油消费量(2313 万吨)小于 2007 年(2454 万吨),错误。不正确的有 2 个。因此,选择 C 选项。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