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323 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C 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到“立案案件均应在网上公示”,再用“同时”引出“还应告知案件审理期限”,最后解释这么做的目的。文段结构为“总—分”,重点是“应当”之后的对策,重点强调的是立案公开性的措施。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加强立案公开制度的措施”是对“同时”前后的概括。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和 D 项:提高效率”与“社会监督”均是“立案强制性措施”的目的之一,概括不全面。C 项:“告知方式”阐述不严谨,文段只是说“网上公示”,同时属于文段片面阐述,概括不全面。

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的“土地价格”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无中生有。B 项“工资水平较沿海低”及 C 项“劳动力相当丰富”对应文中“劳动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体现了产业转移的原因,符合文意。D 项“与沿海地区距离不遥远”对应“国内的中部省份和沿海地区,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A 选项。

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畏法度而能自律”,符合文意。B 项对应“重民生”“重情操”,符合文意。C项“学识渊博,乐善好施”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无中生有。D 项对应“崇节俭”“能自律”,符合文意。因此,选择 C 选项。

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社区词”出现在文段开头,下文介绍了“社区词”的立论基础。

第二步,辨析选项。根据文段的描述“……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就会有一些社区词在不同的社区使用。”可知,A 项“社会制度”、C 项“经济体制”和 D 项“文化背景”均与社会背景有关,而 B 项“地理条件”指一定地点或地区的山川土地形势、位置、气候等自然环境,文段并未涉及自然层面,故排除 B 项。因此,选择 B 选项。

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1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和 B 项对应文段前两句,根据“……未来 20 年再要让 20 亿人脱贫便要困难得多。因为作为未来脱贫目标的相关国家,当地政府在管理上的低效,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复制中国等国的脱贫经验。”可知A 项和 B 项均符合文意,正确。C 项对应“全球有 10 亿人口脱贫,其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出现增速”,可知 C 项符合文意,正确。D 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减少贫困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开放市场,即国际上推行自由贸易,国内则推动有效竞争”,可知“推动竞争”范围有误,应是在国内推动有效竞争。

因此,选择 D 选项。

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横线后的“;”可知,横线前后的两个句子为并列关系,都是围绕“建制镇数量”这一话题进行论述的。所填的内容需对应横线前“2002 年,我国建制镇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乡的数量”。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的“拐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置于此处,与“第一次超过”相对应,符合语境。A 项,建制镇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乡的数量并没有体现出小城镇发展出现“关键性变化”,不符合语境,排除。B 项,“革命性转变”置于此处,语义过重,文段仅强调建制镇数量发生转变,排除。C 项,“全局性发展”用在此处形容小城镇发展,不符合语境,排除。

因此,选择 D 选项。

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从 1979 年到 2012 年,中国城市化率从 $17.9%$ 提高到 $52,6%$ ”,符合文意,正确。B 项对应第一段“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 5.3 亿人以上”,属于偷换概念,错误。C 选项对应第二段,“全国市辖区的数量从 1998 年的 737 个增加到 2011 年的 857 个”,根据公式,平均增长量 $=$ ,代入数据得, ,未达到 10 个以上,错误。D 项对应第二段,“12 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 4.6 个新城新区”。根据公式,总数 $=$ 平均数 $\times$ 总个数,代入数据得, $4.6\times12{=}55.2{<}60$ ,未超过 60 个,错误。
因此,选择 A 选项。

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城市化”出现在文章第二段。

第二步,辨析选项。通过文章第二段可知,城市化沿着两条路径同步前进,分别为“农村城镇化”和“城市郊区化”。“农村城镇化”的特点为镇的数量增加以及居住人口的增多,可知 A 项和 D 项正确。“城市郊区化”的特点为市辖区的数量增加,C 项正确。B 项“农民工人数的增加”在文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因此,选择 B 选择。

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相关信息出现在文章第三段。第三段首先说明了“农村城镇化”和“城市郊区化”的目标一致,但是过程和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之后分别说明了“农村城镇化”和“城市郊区化”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论述哪一种路径更加易于实施或者更贴近国情,也没有探讨其他的城市化路径,A 项、B 项和 D 项均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 项“面临复杂问题”可以从中得出,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1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有关“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难点”出现在文章第三段。

第二步,对比选项。根据文章第三段,“农村城镇化”的问题为空间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以及治理的城市化需要同步进行,但城市化的各个主体自身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有限;“城市郊区化”的问题为这些城市面临着如何将现有的治理框架扩展到更大区域、更多居民的问题。通过以上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城市化进程的难点在于要在空间、人及治理方面均实现城市化。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C 项:均不是城市化进程的难点。

1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前后内容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与“差异性”相对应,横线处所填的词语应与“循序渐进”“不追求一步到位”相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A 项“过渡”指事情或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对应“循序渐进”,符合语境。而 B 项“地域性”、C 项“权宜性”和 D项“临时性”均无法对应“循序渐进”排除 B 项、C 项和 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1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文字是……最生动的……”可知,该空做“文字”的宾语,句子主干为“文字是且所填词语应和“最生动的”搭配。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工具”与“最生动的”搭配不当,排除 A 项。B 项“形式”指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C 项“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用在这里指文字可以传递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符合语境。D 项“记录”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可以说文字有记录功能,但文字本身不是记录,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1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成语用来形容数学的作用。A 项“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主语通常为人,文段的主语为数学,排除 A 项。B 项“润物无声”本意指初春的毛毛小雨落下时无声无息,引申为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侧重于感染的过程,置于此处,不能体现数学对于人们所起到的作用,排除 B 项。C 项“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文段未体现“逐渐深入或提高”的意思,排除 C 项。D 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置于此处,能够体现数学对全社会的成员的作用,符合语境。锁定答案为 D 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修养”指人的综合素质,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符合语境。

文化修养。

因此,选择 D 选项。

1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理论需要从实践中去 去升华”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与“升华”语义相近的词语,且与“理论”搭配。A 项“锤炼”指磨炼,刻苦钻研,常与人、技术搭配;C 项“锻炼”指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二者均不能与“理论”搭配,排除 A 项和 C 项。B 项“提炼”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D 项“凝练”指紧凑简练,与“凝炼”同义,指凝结提炼,二者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去检验去 ”可知,横线处需要填入词语与“检验”意思相近。B 项“补正”指补充、修正之意,侧重对文字的疏漏和错误进行补充修正,文段强调的是“理论”,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D 项“校正”指进行校对,加以改正,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矫正:改正,纠正。比如矫正发音、矫正错误、矫正偏差。修正:修改使正确。

1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教育发展”搭配。D 项“管制”指强制管理,与“教育发展”搭配不恰当,排除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无异于”一词可知,所填的内容对应前文,即通过约束教育发展来解决就业问题。B 项“因噎废食”指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置于此处,意思是不能因为大学生就业难而不发展高等教育,符合语境。A 项“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C 项“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两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A 项和 C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1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搭配“憧憬和理想”。C 项“肩负”通常与“使命”“任务”搭配,D 项“承担”通常搭配“责任”,两者均与“憧憬”“理想”不搭,排除 C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 项“遴选”多指用高标准选拔人才。B 项“挑选”指从一些人或事物中选出合乎要求的根据“建立以职业品德……法官培养”可知,文段强调选拔人才,“遴选”比“挑选”更恰当。因此,选择 A 选项。

1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词语用来形容公共空间。A 项“公开”指不加隐蔽,面向大家,置于此处与“公共空间”语义重复,排除 A 项。B 项“宏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C 项“开放”指敞开,允许入内,解除限制;D 项“露天”指在户外、上方无遮盖物的。三项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段可知,公共艺术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与不同的观众会面。C 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符合语境。B 项“意想不到”指料想不到,没有料到;D 项“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两项均指在意料之外,而文段强调的是在这个空间可能遇到任何人,任何情境,意料之外表述较为狭窄,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和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1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可知此处所填词语与“志向”有关。A 项“意志强弱”和 C 项“胸怀宽窄”不符合语境,排除 A 项和 C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强者愈挫愈勇,弱者逢败弥伤”。可知此处所填词语与“意志”有关,D 项“胸怀宽窄”不符合语境,排除 D 项。答案锁定 B 项。

第三空,验证第三空。根据“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可知此处所填词语与“胸怀”有关。
因此,选择 B 选项。

1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几年”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时间长,且搭配“努力”。B 项“锲而不舍”指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置于此处,语意符合。A 项“卧薪尝胆”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语义过重,排除 A 项。C 项“不离不弃”指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一般搭配人,与“努力”搭配不当,排除 C 项。D 项“日夜兼程”指白天黑夜不停地走,文段没有“赶路”的意思,且不能搭配“努力”,排除 D 项。答案锁定 B 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三空。第一空“不负厚望”搭配恰当;第三空“名扬一方”指名气大,用来形容女婿所取得的成就,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2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洗刷”一词。A 项“积年沉冤”指沉积很久的冤情。C 项“不白之冤”指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冤情”“冤屈”与“洗刷”搭配恰当,符合语境。B 项“不实之词”指没有事实根据的话;D 项“奇耻大辱”指极大的耻辱。两者与“洗刷”搭配不恰当,排除 B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A 项“头面人物”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多含有贬义,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A 项。C 项“标杆人物”指学习的榜样,符合语境。答案锁定 C 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一举成名”指一下子就出了名,置于此处,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崭露头角: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步步高升:指职位不断上升。名声大振:通过某件事情,使知名度大大提高。

2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做一次差

差数列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 $54\times3{=}162$ ,则所求项为 $84+162=246$ 。
因此,选择 D 选项。解法二:考虑倍数递推,观察数列发现 $6{=}4\times3{-}6$ , $12{=}6{\times}3{-}6$ , $30{=}12{\times}3{-}6$ , $84{=}30\times3$ -6,规律为第二项 $=$ 第一项 $\times3-6$ ,所求项为 $84\times3{-}6{=}246$ 。
因此,选择 D 选项。

2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D。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相邻项之间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做商。

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

商数列是一个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 $8\times2{=}16$ ,则所求项为 $32\times16{=}512$ 。
因此,选择 A 选项。
解法二:数列出现 $n$ ,考虑负幂次。幂次的分析, $2^{-1}$ , $2^{-1}$ , $2^{0}$ , $2^{2}$ , $2^{5}$ ,底数是 2 的常数数列,指数为-1,-1,0,2,5,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3+1=4$ ,所求项指数为 $5+4=9$ ,所求项为 $2^{9}=512$ 。
因此,选择 A 选项。

2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根式数列。
第二步,原数列转化为 $1+{\sqrt{0}}$ , $1+{\sqrt{1}}$ , $1+{\sqrt{2}}$ , $1+{\sqrt{3}}$ , $1+{\sqrt{4}}$ ,则所求项为 $1+{\sqrt{5}}$ 。因此,选择 A 选项

2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 1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45+11=56$ ,则所求项为 $125+56=181$ 。
因此,选择 C 选项。

2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第二步,单独看分子分母无明显规律,且相邻项分子及相邻项分母呈明显倍数关系,考虑做商,做商如图所示:

8 7 6 5 4 ${\frac{140}{27}}\times{\frac{4}{3}}={\frac{560}{81}}$ 商数列为 , , , ,下一项为 ,则所求项为因此,选择 D 选项。

2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2第二步,设原价为 $\mathrm{X}$ 元,第一种方案售价为 $0.7\mathrm{x}$ ,第二种方案售价为 ${\overline{{3}}}^{x}$ 。已知两种方案每件商品利润相差 0.1元,由于售价 $=$ 成本 $+$ 利润,成本相同,可知售价相差 0.1 元,即 $0.7x-\frac{2}{3}x=0.1$ ,解得 $\mathrm{{x}=3}$ 。第三步,按照第一种方案促销,100 元可买 $\frac{100}{3\times0.7}\approx47.6$ (件),故最大值为 47 件。因此,选择 B 选项。

2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根据定义 $\boldsymbol{\mathbf{\rho}}_{\mathrm{{X}}\otimes\mathrm{y}}=\boldsymbol{y}^{x}$ ,可得 $2\otimes3{=}3^{2}{=}9$ ,通过 $\mathrm{x}\oplus\mathrm{y}{=}2\mathrm{x}+\mathrm{y}$ ,可得 $1\oplus9{=}2\times1{+}9{=}11$ 。

因此,选择 B 选项。

2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小王给小李和小周每人 6 本后,小周现有图画书是 $\mathrm{X}$ 本,那么小王现有图画书为 3x 本,小李现有图画书为 $1,5\mathrm{X}$ 本,根据小王和小李现有图画书倍数关系可得: $_{\mathrm{x}}+3\mathrm{x}+1.5\mathrm{x}=121$ ,解得 $\mathrm{x=22}$ ,那么小周原有图画书为 $22-6=16$ (本)。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小王现有的图画书的本数是小周的 3 倍,是小李的 2 倍,可得小王、小周、小李图画书的本数比为 6∶$2:3$ ,因此,小周现有的图画书本数为 $121\times\frac{2}{6+2+3}=22$ (本),那么小周原有图画书为 $22-6=16$ (本)。
因此,选择 C 选项。

2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8%$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根据题干可知 a 是首项为 $1$ ,公比 的等比数列加和构成,已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 $q=\frac13$ $S_{n}=\frac{a_{1}(1-q^{n})}{1-q}$

第三步,代入公式得: $a={\frac{1\times\left[1-\left({\frac{1}{3}}\right)^{2015}\right]}{1-{\frac{1}{3}}}}={\frac{3}{2}}\left[1-({\frac{1}{3}})^{2015}\right]={\frac{3}{2}}-{\frac{1}{2}}\times{\frac{1}{3^{2014}}}$ 则 $100a=150-50\times{\frac{1}{3^{2014}}}$ ,又因为 $0<50\times\frac{1}{3^{2014}}<1$ ,所以 $150-50\times{\frac{1}{3^{2014}}}$ 整数部分为 149。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 二 步 , 已 知 等 式 $\textcircled{1}$ 为 : $a=1+{\frac{1}{3}}+{\frac{1}{9}}+…….+{\frac{1}{3^{2014}}}$ 等 式 $\textcircled{1}\times3$ 得 到 等 式 $\textcircled{2}$ :
$3a=3+1+{\frac{1}{3}}+{\frac{1}{9}}+…….+{\frac{1}{3^{2013}}}$ 等 式 $\textcircled{2}$ $\textcircled{1}$ 可 得
$3a-a=2a=3+(1-1)+(\frac{1}{3}-\frac{1}{3})+(\frac{1}{9}-\frac{1}{9})+…..+(\frac{1}{3^{2013}}-\frac{1}{3^{2013}})-\frac{1}{3^{2014}}=3$ 132014 解 得$100a=150-50\times{\frac{1}{3^{2014}}}$ $0<50\times\frac{1}{3^{2014}}<1$ 1
第三步, ,因为 ,所以 的整数部分为 149。
因此,选择 B 选项。

3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D。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
第二步,已知密码可以选择的范围为 $\overset\sim{()}\overset\sim{()}$ 。由题意可知:所求的密码个数 $=$ 全部密码个数-后两位没有 6 的密码个数 $=5\times10\times10-5\times9\times9=95$ (个)。
因此,选择 C 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
第二步,已知密码可以选择的范围为 $\overset\sim{()}\overset\sim{()}$ ,第一位为偶数有 5 种情况。后两位数字中至少有一个是 6,分为二种情况: $\textcircled{1}$ 当第二、三位均为 6,有 1 种情况; $\textcircled{2}$ 当第二、三位一个为 6 时,有 $2\times9{=}18$ 种情况;则后两位共有 1$+18{=}19$ (种)情况。故可选择的密码数为 $5\times19{=}95$ (个)。
因此,选择 C 选项。
3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
第二步,已知甲、乙、丙 5 天后完成工程的一半,则甲、乙、丙完成工程需 10 天,甲、乙合作 3 天完成工作总量一半的一半,即为工作总量的 ,甲、乙完成工程需 12 天,甲独自工作 5 天后完成工作总量 ,甲完成工程需 20 天,赋值工作总量为 60(10、12 和 20 的公倍数)。
第三步,甲的效率为 , 乙的效率为 ,所以乙单独完成该工程需要 ( 天)。因此,选择 B 选项。

3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
第二步,依据题意设两瓶溶液分别取 x、y 千克。可得等式 $\mathrm{x}+\mathrm{y}=1\textcircled{1}$ ; $70%x+45%y{=}1\times50%\textcircled{2}$ ,解得 $\mathrm{{x}=0,2}$ ,y$=0.8$ 。
第三步,剩下两瓶溶液分别取 0.8 和 0.2 千克,则剩下溶液混合后浓度为 $\frac{0.8\times70%+0.2\times45%}{0.8+0.2}=65%$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第二步,十字交叉法。设两瓶溶液分别取 $\mathrm{X}$ 、y 千克。

又因为 x+y=1,可得 x=0.2, $\mathrm{y}{=}0,8$ 。

第三步,两瓶溶液分别剩 0.8 和 0.2 千克,则溶液混合后浓度为 $\frac{0.8\times70%+0.2\times45%}{0.8+0.2}=65%$ 因此,选择 D 选项。

3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流水行船类。第二步,根据题意甲、乙两船分别从上游和下游同时出发,相遇时行驶的路程比为 $3:1$ ,则时间相同速度与路
程成正比 $\frac{\nu_{\oplus}+\nu_{\varkappa}}{\nu_{\ Z}-\nu_{\varkappa}}=\frac{3}{1}$ ,得等式 $\textcircled{1}$ ① 5∶1 3∶1 ,返回时所用的时间比为 ,且路程比为 ,可得速度比为 $\frac{\nu_{\perp}{-}\nu_{\varkappa}}{\nu_{\Xi}{+}\nu_{\varkappa}}=\frac{3}{1}\div\frac{5}{1}=\frac{3}{5},$
化简得到等式 $\ensuremath{\mathcal{Q}}^{51^{\circ}}\equiv\ensuremath{\mathcal{3}}\ensuremath{\boldsymbol{\mathbb{P}}}=\ensuremath{+}81_{\mathrm{{A}}}$ 。$\nu_{\perp}=3\nu_{;}$ 水 $\nu_{\Xi}=\frac{7}{3}\nu_{\mathrm{sf}}$ $3\nu_{\pi^{\underline{{{\kappa}}}}}:\frac{7}{3}\nu_{\pi^{\underline{{{\kappa}}}}}:\l_{\infty}:\l_{7}\l_{\circ}$ 第三步,由等式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解得 。则甲、乙的速度比为因此,选择 C 选项。
3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易错项:B。

$48%$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星期日期问题。

第二步,已知 3 月有 31 天, $31\div7=4\cdots3$ ,因为有 5 个星期三,可得 29 号、30 号、31 号有一天是星期三。根据第一天不是星期一,可推出 29 号也不是星期一,则 31 号不是星期三;已知最后一天不是星期五,则 29 号不是星期三,因此 30 号为星期三,29 号为星期二,29 号和 15 号相差两周,所以可得 15 号为星期二。因此,选择 A 选项。

3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

第二步,通过图形可得三棱锥 $C-A B_{1}D_{1}$ 的棱长相等,都是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为 $\sqrt{2}{\mathrm{~cm}}$ ,即这个三棱椎是个正四面体,可直接用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 $V={\frac{\sqrt{2}a^{3}}{12}}={\frac{({\sqrt{2}})^{4}}{12}}={\frac{1}{3}}c m^{3}$
因此,选择 A 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
第 二 步 , 根 据 图 形 可 知 , $C-A B
{1}D_{1}$ 的 体 积 $=$ 正 方 体 的 体 积,已知四个小三棱锥体积相等,因此的体积= $1-4\times{\frac{1}{3}}\times{\frac{1}{2}}\times1\times1\times1={\frac{1}{3}}c m^{3}$
因此,选择 A 选项。

3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油菜花”和“海棠花”都是花,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水稻田”产出的是大米,与“小米粥”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 项:“玉米油”和“橄榄油”都是食用油,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农家乐”是以“农家院”为娱乐地点的一种旅游休闲方式,二者为场所对应关系,排除;
D 项:有的“青菜园”以“竹栏杆”为围墙,二者属于或然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3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动车”与“飞驰”属于主谓关系,也可以理解为“飞驰的动车”,其中“飞驰”形容“动车”的运行速度快。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蝴蝶”与“起舞”属于主谓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起舞的蝴蝶”,但“起舞”并未涉及“蝴蝶”的速度,排除;
B 项:“骏马”与“奔跑”属于主谓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奔跑的骏马”,其中“奔跑”形容“骏马”的奔跑速度快,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蚂蚁”与“搬家”属于主谓宾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搬家的蚂蚁”,但“搬家”并未涉及“蚂蚁”的速度,排除;
D 项:“苍鹰”与“盘旋”属于主谓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盘旋的苍鹰”,但“盘旋”并未涉及“苍鹰”的速度,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3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计划”指工作或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二者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成绩”指成功的业绩或某项能力的测试结果,“成就”指事业上的成绩或完成某项事业,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气度”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 项:“特长”指擅长的技艺或兴趣、研究领域,“特别”是十分、非常、特地的意思,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 项:“专著”指就某方面加以研究论述的专门著作,“论文”指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有的“专著”是“论文”,有的“论文”是“专著”,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3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沐浴”与“方案”无明显逻辑关系,“观赏”与“负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 项:“沐浴”与“阳光”属于动宾关系,“观赏”与“梅花”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 项:“沐浴”与“游泳”无明显逻辑关系,“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二者属于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沐浴”与“洗澡”属于全同关系,“观赏”是观看欣赏,“挑剔”是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找毛病,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4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C。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通过“劳动”可以获得“收入”,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削减”与“节俭”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丰厚”与“收入”属于偏正关系,“削减”与“幅度”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项:“收入”是一种“收获”,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削减”与“截断”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增加”与“收入”属于动宾关系,“削减”与“开支”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 D 选项。

4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C。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 项:“衣领”是“衣服”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车座”是“汽车”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衣领”可以通过“手工”缝制,二者属于制作方式对应关系,“驾驶”时需要坐在“车座”上,二者属于场所对应关系,前后对应方式不一致,排除;

C 项:“服装”是衣服、鞋包、玩具、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衣领”是衣服的组成部分,有的“服装”有“衣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或然组成关系,“车座”是一种“座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衣领”与“袖口”均为衣服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并列关系,“车座”是“车辆”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8 号、2 号和 7 号、3 号和 6 号、4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3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B 项:1 号和 8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C 项:1 号和 8 号、2 号和 7 号、3 号和 6 号、4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1 号和 8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4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7 号、2 号和 6 号、3 号和 5 号、4 号和 8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1 号和 7 号、2 号和 6 号、3 号和 5 号、4 号和 8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1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C 项:3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D 项:3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 1 号和 7 号、2 号和 8 号、3 号和 5 号、4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1 号和 7 号、2 号和 8 号、3 号和 5 号、4 号和 6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1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C 项:3 号和 5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D 项:1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4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
从左往右数,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位于 1 号和 2 号、3 号和 7 号、4 号和 5 号、6 号和 9 号、8 号和 10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3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B 项:3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C 项:1 号和 2 号、3 号和 7 号、4 号和 5 号、6 号和 9 号、8 号和 10 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3 号和 7 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4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且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面的个数依次为:7、6、5、4、3,呈等差数列,应选择 2 个面的图形,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4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中所给图形均由直线组成,并且直线的数量均为 6,第六个图也应该为 6 条直线,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4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此题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中的 5 个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六个图也应为中心对称图形,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4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中要求各图平移后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寻找等长的平行边,将其拼合后得到如下图所示

2V34

因此,选择 B 选项。

5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中要求各图平移后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寻找等长的平行边,将其拼合后得到如下图所示:

7#34

因此,选择 C 选项。

5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对题干中各面标注,如下图所示:

A 项:在面 2 上画箭头,选项中箭头右侧是面 1,而在题干中,箭头左侧是面 1,排除;
B 项:面 3 上黑色图形与面 4 公共边有两个交点,而在题干中,面 3 黑色图形的一条边与面 4 公共边重合,排除;
C 项:面 2 和面 4 的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D 项:面 1 上黑色三角形与面 3 公共边有一个交点,而在题干中,面 1 黑色三角形的一条边与面 3 公共边重合,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5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四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对题干中各面标注,并画箭头,如下图所示:

A B C D

A 项:在面 1 上画箭头,箭头右侧是面 4,而在题干中,箭头左侧是面 4,排除;
B 项:箭头左侧为面 3,而在题干中,箭头右侧是面 3,排除;
C 项:面 1 与面 4 的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D 项:箭头左侧是面 4,而在题干中,箭头右侧是面 4,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5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第二步,分析选项。对题干及选项中各面标注,如下图所示:

A 项、C 项:题干中面 2 和面 4 为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排除;
B 项:3 号面和 5 号面为相对面,不可能在立体图形中相交,排除;
D 项: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5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对题干及选项中各面标注,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分析选项。

A 项:位置关系及图案与题干一致,正确;
B 项:面 1 和面 6 是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排除;
C 项:面 3 和面 5 是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排除;
D 项:面 2 和面 4 是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5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对题干及选项中各面标注,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分析选项。

A 项:面 2 和面 4 是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排除;
B 项:位置关系与题干一致,正确;
C 项:面 1 和面 5 是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排除;
D 项:面 3 和面 6 是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5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选项关联词“唯有……才……”,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从严治党 $\twoheadrightarrow$ 从严治吏
$\textcircled{2}$ 干部作风存在问题 $\twoheadrightarrow$ 腐败的温床
$\textcircled{3}$ 永葆纯洁,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twoheadrightarrow$ 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从严治吏”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 项:“干部作风没有问题”是对 $\textcircled{2}$ 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C 项:“不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是对 $\textcircled{3}$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我们的党就不能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推出;
D 项:“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是对 $\textcircled{3}$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5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1)中奖号码从长远看是随机产生的,但在短期内却有规律。比如前面连续多期出现的数字,这期出现的可能性就要小一点;
(2)某些数字对于自己意味深长,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幸运数字,选择它们应该更可能中奖。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中奖率没有显著提高,代表有提高只是不够明显,说明研究规律是有用的,具有加强作用。
B 项:削弱论点。该项指出每一期中奖号码的产生都是独立事件,没有规律,具有削弱作用。
C 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人们对于中奖号码有无规律的看法,与中奖号码是否真的有规律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 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电脑选号随机,与论据表达一致,且自己选号有特定的意向,表明人们确实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数字,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 B 选项。
5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29%$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则……”,确定为翻译推理选非题。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政策正确且执行有力 $\twoheadrightarrow$ ¬上访
$\textcircled{2}$ 上访 $\twoheadrightarrow$ ¬关心群众
$\textcircled{3}$ 政策正确且关心群众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上访”是对 $\textcircled{2}$ 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知“¬关心群众”,可以推出;
B 项:“上访”是对 $\textcircled{1}$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政策正确或¬执行有力”,又由 $\textcircled{3}$ “政策正确”,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执行有力”,可以推出;
C 项:“¬上访”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D 项:该项翻译为:¬上访 $\twoheadrightarrow$ 政策正确。根据鲁宾逊定律其等价于“上访或政策正确”,由 $\textcircled{3}$ 可知“政策正确”,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 C 选项。

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解释”,确定为原因解释选非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
需要解释“剩女”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该项说明女性择偶的观念,可能成为“剩女”产生的原因,可以解释;
B 项:该项说明女性坚持有了爱情再结婚,可能成为“剩女”产生的原因,可以解释;
C 项:该项说明男性不愿找与自己年龄相当或比自己大的女性,造成大龄女性被选择的可能性降低,可能成为“剩女”产生的原因,可以解释;
D 项:该项说明的是女性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并未说明女性的择偶观,不能确定是否是“剩女”产生的原因,无法解释。
因此,选择 D 选项。

6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原因”,确定为原因解释选非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
需要解释“勇敢者”雾霾天不带口罩的原因。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雾霾危害的宣传夸张,言外之意是雾霾危害不大,所以可以不带口罩,可以解释;
B 项:身体好,说明雾霾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不带口罩,可以解释;
C 项:雾霾危害是长期的、严重的,肯定了雾霾的危害,那么雾霾天就得戴口罩,无法解释;
D 项:戴口罩没有用处,也就是戴不戴口罩效果一样,所以可以不带口罩,可以解释。
因此,选择 C 选项。6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选项关联词“只要……就……”,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缴纳关税 $\twoheadrightarrow$ 代购不违法
$\textcircled{2}$ 缴纳关税 $\twoheadrightarrow$ 代购失去意义
第三步,进行推理。
A 项:“代购不违法”是对 $\textcircled{1}$ 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 项:该项可翻译为:代购有意义 $\twoheadrightarrow$ 不缴纳关税,“代购有意义”是对 $\textcircled{2}$ 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不缴纳关税”,可以推出;
C 项:题干提到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中大约 $60%$ 的人曾使用过代购,并未明确说明购买了什么,无法推出,排除;D 项:“都购买”文中并没有提到,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6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1)(3),可知乙反对 2 号提案;
根据(1)(5),可知庚赞成 3 号提案,

将所有信息列表如下:

1X
×XXX
3

观察表格发现:2 号已有四人反对,赞成票数不到一半,一定不能通过。
因此,选择 C 选项。

6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已知每行每列都要有金、木、水、火、土 5 个汉字,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第三行第一列是信息量最大的空格,根据第三行和第一列已有金、水、火、土,则只能是木;
2.第三行第四列是接下来信息量最大的空格,根据第三行和第四列已有金、木、水、土,则只能是火;
3.由上述结论可知知,第三行第二列只能是土,根据现有信息可知,第一行第一个格不能是土,第二个格不能是土,第三格是木而不是土,第四格也不能是土,所以第五格必须是土。
因此,选择 D 选项。

6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7 个人分成两组,而甲与乙、戊不同组,则乙、戊只能在同一组;又根据丙、丁不同组,可知丙、丁分别在两组;而第一组只有两个人,不可能是乙、戊所在的组,因为若加上丙、丁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此组就会超过两个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甲所在的组。
因此,选择 D 选项。

6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 7 个人分成两组。
甲与乙、戊不同组,则乙、戊在同一个组;
又根据丙、丁不同组,可知丙、丁分别在两组;
根据本题条件可知,第二组由己与另外两人组成,确定第二组有三个人;
那么,第二组不可能是乙、戊所在的组,因为己加上乙、戊两人,再加上丙、丁中的任何一个,第二组就会超过三个人,所以乙和戊不是第二组,排除 D 项;
那么,第二组只能是甲所在的组,排除 B 项;
第二组此外还要加上丙、丁当中的一个,正好满足三个人,则其他人均在第一组,此时仅剩下庚,故庚在第一组。
因此,选择 A 选项。

6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对某种禁令的逆反心理而产生的强烈的探求欲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少数游客基于对禁止拍摄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偷偷拍摄的“欲望”,符合定义;
B 项:侍女基于对不能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强烈的打开盒子的“欲望”,符合定义;
C 项:很多人基于对禁书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强烈的读这部禁书的“欲望”,符合定义;
D 项:商场推出的先到先得活动,目的是为了促销,人们疯抢,并未体现“禁令”和“逆反心理”,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6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企业;
$\textcircled{2}$ 为防备原材料运达误期或计划外增加需要量而建立的原材料储备。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张大妈不属于“企业”,不符合定义;
B 项:扩大销售渠道,并非“原材料储备”,不符合定义;
C 项:道路受阻,可能会导致“原材料运达误期”,备足原料,属于“原材料储备”,符合定义;
D 项:追债收款、准备开工资金,不属于“原材料储备”,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6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热爱生活,崇尚健康,酷爱户外运动,既善待自己又善待环境的人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抽不开空来锻炼,未体现“酷爱户外运动,既善待自己又善待环境”,不符合定义;
B 项:熬夜复习,甚至通宵达旦,未体现“善待自己”,不符合定义;
C 项:不将单位的事带回家,并常外出摄影采风,体现其“热爱生活,崇尚健康,酷爱户外运动,善待自己”,携带塑料袋捡垃圾,体现了“善待环境”,符合定义;
D 项:平时很忙,节假日也难得约朋友打球,未体现“善待自己”,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6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对特定群体的歧视性认识。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戴墨镜的人属于“特定群体”,更容易被保安拦住盘问,属于保安的“歧视性认识”,符合定义;
B 项:被看成艺术家,不属于“歧视性认识”,不符合定义;
C 项:被认为是成功人士,不属于“歧视性认识”,不符合定义;
D 项:能讨到更多的钱,不属于“歧视性认识”,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7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textcircled{2}$ 造成了损害后果;

$\textcircled{3}$ 但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三人轮换开车,但是开车时只有一人,并非“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且未明确体现“实施了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B 项:小明、小军和小刚三人掷出的石子砸中小红,体现了“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实施了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但并不能确定是谁掷的石子砸中的,体现了“不能确定实际加害行为人”,符合定义;
C 项:老李喝得酩酊大醉,未体现“危及他人安全”,且未“造成损害后果”,不符合定义;
项:王某和赵某合伙盗窃,不满足“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并且可确定王某和赵某为“实际加害行为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1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结婚后未生育子女,也没有领养过子女;

$\textcircled{2}$ 老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丁大爷一直未娶,后来找了老伴,老伴又先他而去,属于“结婚后未生育子女,也没有领养过子女的老人”,符合定义;

B 项:赵大爷孩子车祸身亡,并非“未生育子女”,不符合定义;

C 项:年近不惑是指将近 40 岁,并非“老人”,不符合定义;

D 项:李某一生未婚,不符合“婚后”,有一个干女儿,说明可能领养过子女,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A 选项。

7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许多方面的能力和表现都在同龄男性之上的年轻女性。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文笔优美,写得一手好字,还擅长组织各种活动,号召全体同学向其学习,小乐属于“许多方面的能力和表现都在同龄男性之上的年轻女性”,符合定义;
B 项:王女士的办事能力在许多年轻人之上,未体现“在同龄男性之上”,不符合定义;
C 项:小红总是第一名,体现“在同龄男性之上”,符合定义;
D 项:小梅唱歌跳舞全校知名,能够做专业指导,体现“许多方面能力和表现在同龄男性之上”,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引起的;

$\textcircled{2}$ 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排放工业废水是“人类活动”,水生生物受到危害,说明水体“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符合定义;
B 项:沿海滩涂面积增长是“自然过程”,动植物品种变化,说明“环境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符合定义;
C 项:使用化石燃料是“人类活动”,气温明显较高,说明“环境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符合定义;
D 项:填海造岛是“人类活动”,但没有体现出“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项 D 选项。

7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承受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

$\textcircled{2}$ 年轻人心态消极、体力明显下降。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小袁喜欢跷二郎腿导致看起来像 50 岁,并非由于“承受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不符合定义;
B 项:公司副总,说明“承受工作压力”,常说泄气话,体现“心态消极”,吃提神药品,体现“体力明显下降”,符合定义;
C 项:由于患上便秘症而引起各种症状,没有体现是否由于“承受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造成,不符合定义;
D 项:吴先生没有表现出“心态消极、体力下降”的症状,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7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textcircled{1}$ 大前提 A;
$\textcircled{2}$ 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C;
$\textcircled{3}$ 特殊化陈述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B。
即: $\mathrm{A}{\rightarrow}\mathrm{B}$ , $\mathrm{C}{\rightarrow}\mathrm{A}$ ,则 $\mathrm{C}{\rightarrow}\mathrm{B}$ 。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骄兵 $\twoheadrightarrow$ 必败,“我们胜利”不是骄兵的“特殊化陈述”,不能推出我们是骄兵,推理过程错误;
B 项:勇者 $\twoheadrightarrow$ 无畏,“我无畏”不是勇者的“特殊化陈述”,不能推出我是勇者,推理过程错误;
C 项:英雄 $\twoheadrightarrow$ 难过美人关, “我是英雄”是英雄的“特殊化陈述”,可以得到我 $\twoheadrightarrow$ 难过美人关,推理过程正确;
D 项:狭路相逢 $\twoheadrightarrow$ 勇者胜,“我们胜利”不是狭路相逢的“特殊化陈述”,不能推出勇者胜,推理过程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可使用翻译推理的技巧进行推理。

7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和差类问题。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一段,“2013 年江苏省贸易出口 3288.5 亿美元……;进口 2219.9 亿美元”。
第三步,减法计算截位舍相同,并保持量级不变,可得 2013 年出口与进口的差额约为 $3290-2220{=}1070$ (亿美元),最为接近的是 B 选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7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二段第一句话,“2013 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额 1455.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3%$ ;加工贸易出口额 1500.6 亿美元,下降 $6,4%$ ”。

1455.3第三步,根据基期量 $\because$ 现期量÷( $1+$ 增长率),可得2012 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额为 $1+4.3%$ ,结果略小于1455.3,1500.6排除 A 项和 C 项,加工贸易出口额为 $\overline{{1-6.4%}}$ ,结果略大于 1500.6,排除 D 项。因此,选择 B 选项。

7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和差类问题。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二段中间部分,“2013 年江苏省私营企业出口额 996.8 亿美元,增长 $11,9%$ ,占出口总额的$30,3%$ ,比重较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
第三步,2012 年江苏省私营企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 $30.3%-3.2%=27.1%$ 。
因此,选择 C 选项。

7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二段后半部分,“对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出口额分别为 571.2 亿美元、654.3 亿美元、312.4 亿美元和 368.3 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9,7%$ 、 $2,6%$ 、 $1,3%$ 和 $9,2%$ ”。
第三步,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可得 2012 年对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出口额分别571.2654.3312.4 368.3
为: $\overline{{1-9.7%}}$ , $1+2.6%$ , $1+1.3%$ , $\overline{{1+9.2%}}$ ,由于计算结果量级相同,数据比较接近,欧盟与美国直除首三位分别为 632、637,美国 $>$ 欧盟,排除 C、D 选项,日本与中国香港直除首两位分别为 30、33,中国香港 日本,排除 B 选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8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类-混合增长率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二段找出相关数据“对东盟出口额为 334.4 亿美元,增长 $9,0%$ ;对非洲、俄罗斯出口额分别为 93.0 亿美元和 49.3 亿美元,分别下降 $6,0%$ 和 $9,9%$ ”。

第三步,根据混合增长率口诀“整体增速介于各部分增速之间,且偏向于基数较大的一侧”,则 2013 年江苏省对东盟、非洲、俄罗斯出口总额和同比增长一定介于-9 $.9%^{\sim}9.0%$ 之间。排除 A、D 选项。又因东盟出口额基数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地区,所以增长率偏向 $9,0%$ ,排除 B 选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8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民间投资”所在行,“2013 年 $1^{\sim}10$ 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9727 亿元, $1^{\sim}9$ 月 17288亿元, $1^{\sim}4$ 月 7560 亿元, $1^{\sim_{3}}$ 月 5418 亿元”。
第三步,选项精确度与材料一致,且尾数各不相同,可以选择尾数法求解,可得 10 月江苏民间固定投资完成额为 19727-17288,尾数为 9,4 月为 7560-5418 尾数为 2,只看尾数,则 10 月比 4 月多 $9-2=7$ 。
因此,选择 A 选项。

8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一产业”所在行。第三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各月完成额分别是:3 月 $54-34{=}20$ (亿元),4 月 $76-54=22$ (亿元),5 月$95-76=19$ (亿元),6 月 $94-95=-1$ (亿元),7 月 $112-94=18$ (亿元),8 月 $130-112=18$ (亿元),9月 $150-130=20$ (亿元),10 月 $168-150=18$ (亿元),11 月 $185-168=17$ (亿元),12 月 $199-185=14$ (亿元),即超过 19 亿元的月份有 3 月、4 月、9 月共 3 个。
因此,选择 B 选项。

8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最后一行,2013 年 $1^{\sim}12$ 月第三产业投资 17358 亿元,同比增长 $22,3%$ 。
第三步,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选项中出现首两位相同,精确计算,2012 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固17358
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 $\overline{{1+22.3%}}$ ,直除首两位为 14。
因此,选择 C 选项。

8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港澳台及外资”所在行,2013 年 $1^{\sim_{3}}$ 月累计完成投资 927 亿元, $1^{\sim}6$ 月 1902 亿元, $1^{\sim}9$ 月2897 亿元, $1^{\sim}12$ 月 3911 亿元。
第三步,观察数据,计算量较大,截位舍相同,可得第一季度港澳台及外商固定资产投资额 93,第二季度为 190-93$=97$ ,第三季度为 $290-190=100$ ,第四季度为 $391-290=101$ ,故投资额“最少的季度”是第一季度。因此,选择 A 选项。

8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简单计算比较类。定位材料“第一产业”一行,1—2 月完成额是 34 亿元,3 月完成额 20 亿元,不可能逐月减少,错误;
(2),基期量比较问题。定位材料“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最后两列”,2012 年江苏省第二产业固定投资额为18426 17358
$\overline{{1+17.2%}}$ ,2012 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固定投资额 $\overline{{1+22.3%}}$ ,根据分数性质(分子大且分母小的分数大),可得第二产业固定投资额多于第三产业,正确;
(3),和差类简单计算。2013 年下半年,江苏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 $7456-3340=4116$ (亿元),下半年比上半年多 $4116-3340{=}776$ (亿元),错误,只有 1 个正确。
因此,选择 B 选项。

8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形图材料“计算机”相关数据,“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量为 87 台,1999 年数量为 5.9 台”。
第三步,根据年均增长量 $=$ (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份(江苏省省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多需要“翻旧账”),代入数据可得 ${\frac{87-5.9}{13}}\approx6.2$ (台)。
因此,选择 B 选项。

8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2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年均增长率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相关数据。

第三步,根据末期量÷初期量 $=$ ( $1+$ 年均增长率) ,由于 $\boldsymbol{\mathrm n}$ 相同,只需要比较末期量÷初期量即可(江苏省省136 98 99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多需要“翻旧账”),分子统一取整,彩电 ,洗衣机 ,电冰箱 。根据分数特性(分子小且分母大的分数小),洗衣机的结果最小,排除 A、B,彩电与电冰箱的商量级相同,直除首位分别为 2、4,所以电冰箱 彩电。

因此,选择 D 选项。

8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读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材料,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分别为彩电 136.1 台,洗衣机 98.0 台,空调 126.8 台,电冰箱 98.5 台。
第三步,简单比较,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最多的耐用消费品是彩电(136.1 台)。
因此,选择 A 选项。

8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增长率计算问题,定位材料“2012 年与 2000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量分别为212.6、19.5”,增长了 ${\frac{212.6-19.5}{19.5}}={\frac{193.1}{19.5}}<10$ (倍),错误。

B 选项,增长率计算问题,定位材料“2012 年与 1981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数量分别为 98.0、6.3”,增长了 $\frac{98-6.3}{6.3}=\frac{91.7}{6.3}<20$ (倍),错误。

C 选项,增长率计算问题,定位材料“2012 年与 1999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量分别为 21.5、0.3”,增长了 ${\frac{21.5-0.3}{0.3}}={\frac{21.2}{0.3}}\approx70.7$ (倍),正确。

D 选项,材料中没有给出能反映出 1985-2012 年之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数量前期、后期增长速度的相关数据,无法判定前期与后期的增速大小,错误。
因此,选择 C 选项。

9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的移动电话数为 212.6,彩电数为 136.1,分子分母分别取整,$\frac{213}{136}<2$ (倍),错误;

(2)定位柱状图 1981 年数据,1981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数量分别为 0.6、6.3、0.2,其中最少的为电冰箱,但材料并未给出 1981 年其他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因此无法推出 1981 年每百户拥有最少的耐用品是否为电冰箱,错误。

(3)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与家用汽车数量分别为 87.0、21.5;1999 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与家用汽车数量分别为 5.9、0.3。二者在 2012 年数量均多于 1999 年,呈增长趋势,正确。正确的有 1 个。

因此,选择 B 选项。

9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找出相关数据“在 2013 年 $1^{\sim}8$ 月期间,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机构的诊疗人次分别为 174472.5、274098.1、15253.8 万人次”。
第三步,总诊疗人次为此 3 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之和,观察选项出现尾数相同,加法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174+274+15=463$ ,与 C 选项前三位最接近。
因此,选择 C 选项。

9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做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结合选项定位表格“诊疗人次”所在列。第三步,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数据单位一致,截位舍相同后,再做差比较,可得三级医院同比增加$766-645=121$ 、二级医院 $720-703=17$ 、一级医院 $109-106=3$ 、未定级医院 $151-144=7$ ,所以增加最多的为三级医院。
因此,选择 A 选项。

9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计算-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2013 年 $1^{\sim}8$ 月,村卫生室诊疗人次 128960.1 万人次,2012 年 $1^{\sim}8$ 月为 119820.0 万人次”。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减法截位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2013 年 $1^{\sim}8$ 月全国村卫生室诊疗人次同比增加 $1290-1198=92$ ,与 B 选项前两位最为接近。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问题。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全国公立医院在 2013 年 $1^{\sim}8$ 月与 2012 年 $1^{\sim}8$ 月出院人数分别为 7876.8 与 7060.0 万人,全国民营医院在 2013 年 $1^{\sim}8$ 月与 2012 年 $1^{\sim}8$ 月出院人数分别为 985.6 与 782.8 万人”。

$$ \frac{986-783}{783}\approx26% $$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民营医院出院人数同比增速取整计算,公立医院出院人数同比增速 $\frac{7877-7060}{7060}\approx11.6%$ ,取两者之差 $26%-11.6%=14.4%$ 。因此,选择 D 选项。

9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本题考查读数比较,定位表格中数据,2013 年 $1^{\sim}8$ 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机构的诊疗人次均超过 2012 年 $1^{\sim}8$ 月,正确。

(2)现期比重计算问题,定位表格中数据,2013 年 $1^{\sim}8$ 月的全国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 92970.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 274098.1。根据比重 $=$ 部分量 $\div$ 整体量,分子分母截位舍相同,所求为 ,大于 $\frac{93}{274}>\frac{1}{4}$ $25%$ ,错误。

(3)基期比重计算问题,定位表格中数据,2012年 $1^{\sim}8$ 月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医院的诊疗人次分别为 70296.5、64521.5、159816.2 万人次,考虑截位舍相同后再进行比较: $70+65>160\times80%$ 。2013 年 $1^{\sim}8$ 月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医院的诊疗人次分别为 71952.5、76550.8、174472.5 万人次,同理, $72+77>174\times80%$ 。均超过,正确。

共有 2 个正确。
因此,选择 C 选项。

9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做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形图。
第三步,2011 年全国福利彩票销售额比上年增加了 300 多亿元,其他年份增加额均小于 300 亿元。
因此,选择 C 选项。

9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形图材料“2010 年全国福利彩票销售额为 968 亿元,2009 年为 756 亿元”。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可得 ${\frac{968-756}{756}}={\frac{212}{756}}\approx28%$ 因此,选择 D 选项。

98、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和差类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形图材料“2005—2012 年间,全国福利彩票销售额增长率最大的是 2005 年的 $81.6%$ ,最小的是2008 年的-4.4%”。

第三步,最大增长率与最小增长率二者相差 81.6-(-4.4)个百分点,观察选项精确度与材料一致,可考虑利用尾数法计算,尾数为 0。

因此,选择 D 选项。
9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计算-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问题。
第二步,定位材料“2005 年全国福利彩票销售额为 4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6%$ ”。
1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 $\mathrel{\mathop:}=$ 现期量 $\times$ 增长率÷( $1+$ 增长率),其中 $81.6%\approx1.2$ ,利用增长量计算 $\mathfrak{n+1}$ 原则,可得 2005年全国福利彩票销售额比 2004 年增加 $\frac{411}{1.2+1}\approx187$
因此,选择 A 选项。
10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不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1),本题属于简单计算中读数比较类问题,定位柱状图中数据,2008 年全国福利彩票的销售额(604亿元)低于 2007 年销售额(632 亿元),错误。
(2),本题属于年均增长量计算,定位柱形图中数据,2006—2012 年(江苏省省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多需要“翻旧账”,初期为 2005 年),根据年均增长量 $=$ (末期量-初期量)÷相差年份,可得全国福利彩票销售额年平均增加额 ${\frac{1410-411}{7}}\approx143$ ,错误。
(3)年均增长率比较,定位柱形图,根据末期量÷初期量 $\left[=\right]$ ( $1+:$ 年均增长率) ,由于 n 相同,只需要比较末期量÷初期量即可(江苏省省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多需要“翻旧账”), $2008^{\sim}2012$ 年 $\frac{1410}{632}\approx2.2$ ,“十一五”时期(2006~2010 年) $\frac{968}{411}\approx2.4$ ,前者慢于后者,错误。
3 项均错误。
因此,选择 D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