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河南省招警考试行测之判断推理答案及解析

  1. D 可首先排除 A、C 项;而 B 项与 D 项相比,语气稍弱了些,因此,从场合等因素考虑,D 项较为恰当。
  2. A 可首先排除 B、C 项;而 D 项不论是困境与否都可以用,不很准确;因此,A 项较为恰当。
  3. A B 项“交待”主要指交际接待或吩咐、说明等,而 C 项意思是指指交际往来或接触等,因此都不恰当;D 项明显不符合。因此,只有 A 项既符合题意,又符合习惯。
  4. D 首先排除 A、C 项;句中强调“一味”,因此。
  5. C 根据习惯可以立刻排除其他选项,答案很明显选 C。
  6. B 第一空选项只能为“反映”,可首先排除 A、C 项;而 D 项中的“需要”只是一种心理倾向,不见得人们会去这样做,而“需求”既有意愿偏向而且还会去做。因此,答案就是 B 项了。
  7. D 可首先排除 A、B 项,因为第一空应为“富余、闲余”而不是“富裕”;第二个空“盈利”较为恰当。因此选 D。
  8. A 一般而言边疆地区只能成为文化传播的要地,不会发展成为中心,可首先排除 B、D 项;而 C项与 D 项相比,“前哨”更为恰当影响。因此,A 项较为准确。
  9. D 此项较为简单,我们可以凭习惯立刻判断只有 D 项最为恰当、准确。
  10. C A 项“去了一趟南方回来”明显表达有误;B 项应是“买卖书号等现象或行为”; D 项句尾“的现象”与前面的“不能”搭配不当,应去掉。
  11. C A 项中主语“这两起走私案件”与“长期作案”搭配不当;B 项有歧义,是“林莉本人”还是“她的同学”; D 项两个介词“由于”和“为此”重复。
  12. A B 项明显前后表达错误,“把”应该为“让”;C 项中“更加”和“矮墩墩”明显重复; D 项存在累赘冗杂。
  13. A B 项“既……,更……”搭配不当等;C 项中“否则不学习”搭配累赘有误; D 项关联词“尽管”运用不当。
  14. B A 项对“从长计议”望文生义,用词错误;C 项中“趋之若鹜”一般作贬义词用; D 项“屡试不爽”意为多次试验没有差错,理解错误。
  15. A A 项对“洛阳纸贵”望文生义,运用错误。
  16. D A 项对“阅读了……”等书籍或著作; B 项应改为“处在……的关键期”;C 项应该为“否认……的事实”。
  17. C 只有 C 项让人产生歧义,是“他在监狱服刑”,还是“他在监狱工作”等。
  18. D A 项是“两任省长”,还是“两个代理省长”; B 项是“我弄撒了一杯茶”,还是“倒进杯子里”;C 项是“这人是哑巴不会说话”,还是“这人说话不得体”。
  19. A 只有 A 项让人产生歧义,是“把花棉袄放在蓝上衣之上”还是“套在蓝上衣之上”。
  20. A 本文段主要是在说明媒体亟需改革,要放映真正的政治运和人民的社会心理;而不是 B 项的主要说明媒体的作用;文段并没有提及社会发展不足等,所以不选 C 项;D 项说“网络……的重要性”有点不恰当。
  21. B 本文段刚开始就很明确强调“不顺的遭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 A、C、D 项都表达有所偏离,只有 B 项较为正确。
  22. C 从本文段不能看出“一国两制”的动力或作用,而文段主要在强调“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是科学的、正确的;而 A 项也不能从文段得到较好的反映。
  23. B 从本文段主要不是在讲“自由”和“法治”的对立面,只是在强调两者是可以相互存在的方面,因此,A、D 项都是不正确的,而 C 项文章根本没有提及。
  24. A 仔细思考,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段主要在说明,颓废是一种宣泄方式,能正确表达自我,有助于人们寻找到新的希望;而 B、C、D 项表达本身就有错误。
  25. C A 项是在说“科技”使得人们交流淡化,暗藏感情危机,这与文段所表达的意思有出入。而

B、C、D 项表达本身就有错误。

  1. A B 项不是文段所主要阐述的;C 项夸大了“科学”在文中所表达的作用;而 D 项表达不准确,人们的信心所在,希望所托不在于科学,只是借助科学能消除我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给人以希望。

  2. D 整个文段都在阐述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应选择 D 项。

  3. D 文段中明确指出,“农民负担”是个中性词,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只有负担过重时才成为“问题”。因此,答案应是 D 项。

  4. C 标题要兼顾“能猫烧香”升级和“危害指数”飙升。因此,C 项比较准确。

3
31. D 后项除以前项依次为,3,12,(48),这是一个公比是4的等比数列。故空缺项应为 $36\times48$ 4$=1728$ 。故选 D。
32. A 后项减去前项得: $-2,~-1,~2,~7,~8,~11$ 。再做一次差得1,3,5,1,3,这是一个周期数列,下一项应为(5),所以 $(\cdot\cdot)=11+5+20=$
33. B 本题属于积数列。 $7\times1{=}7$ , $7\times2{=}14$ , $14\times3{=}42$ , $42\times5{=}210$ 。1,2,3,5,(8)为和数列。故空缺项应为 $210\times8=1680$ 。故选B。
34. C 本题属于幂数列。和项依次化为 $\mathrm{{^{4}}^{2}}$ $\therefore6^{2},8^{2},9^{2},10^{2}$ ,底数为合数数列。故空缺项应为 $12^{2}{=}144$ 。故选C。
35. C
36. D 本题属于和数列。相邻两项做和得到新数列:12,24,36,48,60,(72),为公差是12的等差数列。故空缺项应为 $72-35=37$ 。故选D。
37. B 本题属于小数数列。整数部分为偶数数列,小数部分为质数数列。故选B。
38. A 本题相邻三项分为一组。第一项 $\times$ 第二项 $=$ 第三项。 $1\times2{=}2$ , $3\times5{=}15$ 。故空缺项应为 $2\times6=$ 12。故选A。
39. C 本题属于纯数字数列。每项的各位数字是按照1,7,2,3,1,7,2,3顺序循环滚动,小数点也是按照上述顺序循环滚动。选项中只有C符合此规律。故选C。
40. B 本题属于分组数列。相邻三项分为一组。组内相加的和依次为1,4,9,(16),为自然数的平方。故故空缺项应为 $16-5-3{=}8$ 。故选B。
41. C 本题属于排列组合问题。四个小朋友共有三种分法。一、按2个、5个、5个、5个分,有C(4,$1)=4$ 种。二、按4个、3个、5个、5个分,有A( $(4,2)=12$ 种。三、按4个、4个、4个、5个分,有C(4, $1)=4$ 种。故共有 $4+12+4=20$ 种。故选C。
42. D 第一次跳到F有4种:1、AFED;2、AFAFED;3、AFEFED;4、AFABCD。同理第一次跳到B也有4种。所以共有 $4+4{=}8$ 种。故选D。
43.A 设这四个数从小到大依次为a、b、c、d。由题可知: $\mathrm{a+b+c=41\times3=123}$ ; $\mathrm{b}+\mathrm{c}+\mathrm{d}=60$ $\times3{=}180$ ; $\mathrm{a}+\mathrm{d}=95$ 。上面三个式子相加再除以2得到: $\mathrm{a+b+c+d=199}$ 。所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为 $199\div4=49.75$ 。故选A。
44. B 从l开始的连续的奇数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 $\mathrm{a_{n}{=}2n-1}$ 。小王家的店面是79号,由 $2{\mathfrak{n}}-1=79$ 得 $\mathrm{n}=40$ 。从这条街的另一端开始排号是l63号,由 $2{\mathrm{~n-1}}=163$ 得 $\mathrm{n}=82$ 。所以他家店面的街道这一侧共有 $40+82-1=121$ 个店面。故选B。45. C 由“25与一个三位数相乘个位是 $0^{,}$ 可知,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只能是0、2、4、6、8。分两类。第一类、个位数是0、2、4时:这个三位数与25相加时,个位不进位,所以只能是十位进位。且十位数只能是8或9,此时百位数可以是1到8八个数字。所以,这一类有 $3\times2\times8{=}48$ 个。第二类、个位数字是6、8时,个位进位,十位不能进位。所以十位数字可以是0到6七个数字,百位数字可以是1到9九个数字。所以,这一类有 $2\times7\times9{=}126$ 。综上,共有 $48+126=174$ 个三位数。故选C。
46.D 第一次烙三张饼,第二次烙前两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正面,第三次烙第一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反面,共需3次,故选D。
47. B 本题属于日期问题。连续七天的日期数为等差数列,故这七天的中间那一天的日期数 $98\div7$ $=14$ 号,即第四天的日期数为14号。所以第一天为11号。故选B。

  1. B 本题属于利息问题。这三年的利息为 $10284.8-8000=2284.8$ 元。设年利率为X,则由利息 $=$ 本金 $\times$ 利率 $\times$ 存期可得: $8000\times3\mathrm{X=2284.84}$ 。解得 $\mathrm{{X=9,52%}}$ 。故选B。

  2. C 本题属于基本运算。可用方程求解。设钢笔的价格为 x 元,圆珠笔的价格为 y 元,另设原来每盒笔的价格为 S 元。则由第一个条件“如果从大盒取出 8 支钢笔放入小盒,从小盒取出 10 支圆珠笔放入大盒,必须在大盒中再添两支同样的钢笔,两盒笔的总价才相等”可得方程: $\mathrm{S}+10\mathrm{y}-8\mathrm{x}$ $\scriptstyle+2{\mathrm{x}}=\mathrm{S}+8{\mathrm{x}}-10{\mathrm{y}}$ ;而由另一条件“如果从大盒取出 10 支钢笔放入小盒,从小盒取出 8 支圆珠笔放入大盒,那么大盒内笔的总价比小盒少 44 元”可得方程: $\mathrm{S}{-}10\mathrm{x}{+}8\mathrm{y}{+}44{=}\mathrm{S}{+}10\mathrm{x}{-}8\mathrm{y}$ ;解得:$\mathrm{\Deltax=5}$ 元, $\mathrm{y}{=}3,5$ 元。即每支钢笔为 5 元。故选 C。

  3. A 锯成5段需要锯4次,锯4次用8分钟,所以锯1次用2分钟。锯成20段需要锯19次,故所用时间为 $19\times2{=}38$ 分钟。故选A。

  4. C 此题为数量题。在第一个图的里层与外层分别加一条线段,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的里层与外层分别加一条线段得到第三个图形,因此,第三个图形里层与外层分别加一条线段所得的图形 C 就是答案,因此,答案为 C。

  5. C 此题考察元素的种类。每行的正方形都被分为 2、3、4 个区间,并且每一行的元素种类位置不同但数量都相同。由此可知,问号处应为四区间的图形,排除 A、D,对比前两行元素的各类,可以得到答案为 C。

  6. D 此题考察线段数量。第一组图的三个图形线段数量均为 5;第二组图的线段数量均为 6。因此,答案为 D。

  7. A 此题考察图形叠加。由第一组图可知,前两个图形叠加后去掉正方形的两条竖线,即得到第三个图形“王”;依此规律,第二组图中前面两个图形叠加后,去掉矩形的两条竖线所得图形 A 即为答案。因此,答案为 A。

  8. C 此题为空间重构类题目。此题不仅要考虑正方体每一面的位置,还要考虑字母的方向,可采用排除法:F 一定位于 E 的右面,因此排除答案 A 项;字母 F 与 A 不可能是相反方向,排除答案 B项;字母 B 和 C 应该为同方向,排除答案 D 项;字母 B 和 C 同方向,且字母 B 与字母 D 的直线笔画呈垂直状,因此,答案选 C。

  9. C 此题考察位置移动。黑点的移动呈顺时针依次移动一个区间,问号处图形的黑点应位于左下;斜线段的位置分别为右上、左下、右上,问号处图形的斜线段应位于左下。因此,答案为 C。

  10. C 此题考汉字的笔画。所知汉字的笔画分别为 8、6、7、5,貌似没有规律,但只要隔项看就能判断出,问号处笔画应为 6 画,数字规律为 8、7、6,选项中只有汉字“行”为 6 画。因此,答案为 C。

  11. D 此题考交点数量。图组中各图形的线段交点个数分别为 1、3、5、7、(9)。因此,答案为 D。

  12. A 此题考察图形旋转。第一组图的图形中,每个图形依次顺时针旋转 90 度得到下一个图形;第二组图中,每个图形依次顺时针旋转 45 度得到下一个图形。因此,答案为 A。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组图的旋转角度与第一组图的旋转角度不同。在第二组图中,可以选择尖细的那一小块图形为特殊处做为观察点,由第一个图到第二个图的变化可知,其旋转角度不够 90 度,为 45 度。

  13. B 此题考察图形的样式。隔项看规律,奇项的图形都是水平横线,且横线上方的白色三角形依次增加 1 个,因此,问号处的图形应为水平横线,上方三个白色三角形,下方一个黑色桃心。因此,答案为 B。

  14. A 此题为削弱观点类。题中观点为“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原因是私人轿车加剧了紧张的交通状况。此类题目对观点的直接反驳是力度最强的,答案 A 的意思是私人轿车不仅不会加剧交通紧张的状况,反而会“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最直接有力的反驳了题干中的观点。选项B,“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是加强题干中的观点,而非反驳;选项C,“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侧面说明私人轿车的增多对于交通紧张状况还是起了负面作用的,也不是反驳观点;选项 D,消极选项,直接排除。

  15. B 题干中“每一个同学都是体育达标的”,意思是说“所有的同学都体育达标”,如果此话是错误的,与之相矛盾的话即是正确的,“所有是……”的矛盾命题为“有些非……”,因此,正确的

说法是“我们班有些同学的体育没有达标”,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名同学的体育没有达标”,因此,答案选 B。

  1. C 此题考察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等值转换。题干前半句表述是“如果是世界高水平的电影演员,那么,每年接拍片约都不超过 3 个”,后半句这一句的逆否命题。对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否定前件;题干中,后半句即是对前半句表述的等值转换。对比四个选项,A 选项“好的学生每天都不开夜车”,换成充分条件命题为“如果每天晚上都不开夜车,就是好学生”,“刘勇每天都不开夜车,以他就是个好学生”,并不是逆否命题等值转换。B 项和 A 项属同一种表述;D 项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2. D 此题为削弱论证类。题干中的论点是“在运算加减乘除时,操作电脑还比不上使用算盘来得更快、更准确”,D 项意在说明,实验只是在数字较小的情况下,才能显现出算盘的优势。因此,是对题干论证的反驳。因此,答案为 D。

  3. D 此题可用排除法。如果甲得第一名,则甲、乙两人的话都正确,与题干矛盾,排除答案 A;如果乙得第一名,则甲、丁两人的话都正确,与题干矛盾,排除答案 B;如果丙得第一名,则乙、丁两人的话都正确,与题干矛盾,排除答案 C。所以,只有丁得第一名,才只有丙一个人预测正确。因此,答案为 D。

  4. C 此题为结论质疑类。题干中所得到的结论是“婚姻能使人变胖”,只要找出反例即可质疑该结论,选项 C,“与被调查者年纪相仿的独身者,妇女们 13 年里平均增长了 16 公斤,男人们平均增长了 25 公斤”说明不结婚也能使人变胖,正是对题干的质疑。因此,答案为 C。

  5. C 支持型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题干的论据不充分,需要我们补充论据,题干说的是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 3000 万到 4000 万,然后就推出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这就需要补充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早结婚,而且都晚婚,这样这些男性就不可能娶比他们年龄小的女性,所以很多人就将无妻可娶。

  6. A 题干中说明只有三张牌,并问最左边的是什么牌。由 $\textcircled{1}$ 可知,最左边的牌是 K;由 $\textcircled{4}$ 可知,最左边的牌是红桃,因此,三张牌最左边的牌是红桃 K。因此,答案选 A。

  7. D 题干问“不可推出”的结论,A、B、C 都可以由题干直接推出,只有 D 项里的“大都”,并不能从题干中推出。

  8. C 此题为削弱结论类。题干要求为“以下各句如果为真,都能消弱上述结论,除了”,因此,只要选不能削弱的一项即可。选项 C,“甲城居民普遍比乙城居民花更多的时间阅读报纸”这是一个加强项,不能选。因此,答案为 C。

  9. D 此题考察人物与其所处时代的对应。黄巢于唐朝领导起义,李闯王于明代领导起义。因此,答案为 D。

  10. A 佛教始于印度,道教始于中国。因此,答案为 A。

  11. B “事实”是“真实”的,“神话”是“虚构”的。因此,答案为 B。

  12. D “因循”对应“承袭”,“求新”对应“创造”。因此,答案为 D。

  13. A 此题考察事物与其作用的关系。邮箱是用来盛放信件的,杯子是用来盛水的。因此,答案为A。
    76.B此题考察对应关系。“长城”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A项中月亮和山脉属于此种对应关系,B 项中“白宫”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C 项中,“自由女神”是美国的,D 项中“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的。

  14. D 此题考察人物与其成就的关系。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A B、C 都不是发现或发明关系。

  15. B 此题考察必要条件。游泳必须更衣,手术必须麻醉。A、C、D 不具备这种必要条件关系。

  16. A 此题考察因果关系。可用造句法,“勤奋使人成功”,“骄傲使人失败”。

  17. B 此题考察事物的修饰关系。“笑脸”像“苹果”一样可爱喜人,“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迷人。A项,“地球”和“篮球”不具备修饰关系,C项“乌鸦”和“漆黑”词性不同,D项“杜鹃”和“映山红”是同一事物。

  18. C 题干不涉及比较,排除选项 A、B。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天然形成”,可推出“城市和乡镇不属于自然景观”。因此,答案为 C。

  19. D 关键信息“在时、空上比较接近的事物”,与其相对应的答案选项只有“看见闪电,想到雷鸣”,因此,答案选 D。

  20. A 关键信息“动物、植物、微生物”、“一物降一物”,因此不属于物链的只有 A 项。

  21. B 关键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与其对应的选项为 B。A 项中,商场促销的活动细则在活动时会公布;C 项中学校后勤集团的管理规定是公开的;D 项,动画制作方法也不是保密的。因此,答案为 B。

  22. B “员工自主决定”、“不包括员工正式工作要求当中”可以排除 A、D 两人个选项,“促进组织的有效性”,对应 B 项。因此,答案为 B。

  23. D 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消费者监督权范围”的一项,选项 D 是理发店的恶意竞争,与消费者监督无关。因此,答案为 D。

  24. B “出于商业目的”,排除 A、C 两项;“擅自使用已注册的商标”,排除 D 项。

  25. A “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B、C 都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习惯;D 项“少先队员在升旗时佩戴红领巾”是一种规定,不属于“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

  26. A 储蓄行为包括将钱存入银行、信用社、邮局等,只有 A 项符合定义,B、C、D 都不是储蓄行为。

  27. C 注意关键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A 项中的“遂起歹念”不符合定义;B 项“外人经过时偷走”也不符合定义;D 项属于意外状况。因此,答案为 C。
    91.B 《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92.C 司法机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司法机关仅指法院。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是指有权做出司法判决的机关,就是法院。但我国约定俗成称法院、检察院为司法机关,我国高等院校中的所有法学教材,一致认为中国法中的司法权既包括审判权,也包括检察权,我国的司法体制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狭义的司法机关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法院和检察院。公安局和司法局都属于政府机关。司法局是司法行政机关,是政府对司法工作进行行政管理的专门机关。
    93.D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因此,D 项正确。
    94.A 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可见,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道德正是以此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法律则不同,它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以国家机关为后盾,通过外在的强制(法律制裁)来强迫人们遵守。A 项正确。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而道德缺失约定俗成的,并非是出于统治阶级的需求。B 项错误。一般地说,法律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肯定、严谨,既规定人们的义务,也规定人们的权利,而且通常以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作为条件。道德的内容则不同,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也不要求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C 项错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法律也将不存在。而道德在无阶级社会中仍将存在。D项错误。
    95.D 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享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统治者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是完全合法的行为,必要时得

使用武力。宣言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是美国资产阶级主张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成为后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表的《人权宣言》的范本,马克思把它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96.C 《宪法》第五十九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97.C 《选举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 项、B 项、D 项并没有说明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因此都应该享有选举权,C 项正确。

98.B 《行政处罚法》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第十二条: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第十四条: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99.B 行政征用是临时性的,权属性质不变,用完后要归还原主,若不能归还或损坏征用单位要作价赔偿;行政征收是指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向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后转国家所有,权属性质由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

100.C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行政公署作为派出机关。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101.A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A 项正确,BCD 项都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现象。

102.B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三款分别规定: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B 项正确。

103.A 第二十八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第三十一条 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因此,A 项不属于回避的对象。

104.D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loss, no bad thing), 成语,出自 《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进行转化。这句话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D 项蕴含的哲理和题目相同。

105.B 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

106.C 铁路和管道运输时近代才产生的运输方式,因此 C 和 D 项不选,而公路运输受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限制,运量有限,而且投资巨大,成本高,B 项也不选。C 项水路运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集装箱运输的条件下,运量巨大,还不需要大量投入,B 项正确。

107.A 皖是安徽的古称,青是青海省的简称,鲁士山东的古称,湘和湖南省著名河流湘江有关。因此,A 项正确。

108.C 塑料与其它材料比较有如下的特性: $\textcircled{1}$ 耐化学侵蚀 塑料建材 $\textcircled{2}$ 重量轻且坚固 $\textcircled{3}$ 加工容易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 $\textcircled{4}$ 用途广泛、效用多、容易着色、部分耐高温 $\textcircled{5}$ 耐用、防水,但是正是由于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导致其很难被自然界分解,形成白色垃圾,污染非常严重。

109.D 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 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D 项正确。

110.B 蛇的舌头是它的嗅觉器官。当蛇把舌头伸出来时,得到了一些物质微粒,缩回去以后,舌头就伸到了口腔前上方的一对小腔里,这个部位叫助鼻器,它与外界不相通,不能直接产生嗅觉,但是它靠蛇舌头的帮助能实现嗅觉功能。助鼻器是由许多感觉细胞组成的,能够把化学物质这一信息通过嗅觉中枢的综合和分析,鉴别出微粒中的化学物质。经过判断,蛇就可以准确的捕获猎物了。

111.A 2008 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 $3388,47-344,27=3044,2$ 元,2008 年河南省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 $1220.36-54.55=1165.81$ 元,所求比重为 $1165.81/3044.2{=}38.2961%$ 。故选 A。
112.B 2009 年的比重为 $1220.36/3388.47{=}36.01%$ ,由上题可知,比重下降了约 $2,3%$ 。
113.C 本题由题干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114.D 2009 年的增长率为 $17.5%$ ,消费量为 9.84 公斤,设 2007 年消费量为 $\mathrm{X}$ ,则 $\mathrm{X}$ $(1+17.5%)$ )$2{=}9,84$ ,解得 $\mathrm{x}{=}7.13$ 公斤,故选 $\mathrm{D}$ 。
115.C 2008 年蛋类人均消费为 $10.57/::(1+1.06%)=10.4$ 公斤,所以 C 项误。
116.D $4616\mathrm{-}905.8\mathrm{=}3710.2$ ,故选 $\mathrm{D}$ 。
117.A $390.2/4616{=}8.45%$ ,故选 A。
118.B 2007 年 R&D 总支出为 $4616-905.8{=}3710.2$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1,44%$ ,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为 $3710.2/1.44%=257652.8$ 亿元。故选 B。
119.D $3820~(1-1/(1+25.5%))=776.1753$ 亿元。故选 D。
120.C 九大行业的 R&D 经费投入强度没有一个行业超过 $2%$ 。故选 C。
121.C 2009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为 31000 亿元,2008 年约为 29000,相差 2000,比值约为 2/29$=0.0689$ ,C 项最接近。故选 C。
122.D 由图可以直接看出答案。故选 $\mathrm{D}$ 。
123.A 由图可知,2009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一万,接近 15000,故选 A。
124.D 2009 年产值约为 31000 亿元,2001 年产值约为 9000 亿元, $31/9{=}3.444,\mathrm{D}$ 项最接近,故选D。
125.D 由图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D。
126.B 2008 年的增长幅度为(782-1197) $/1197=-34,6%$ ,2009 年排放量约为 782( $1-34.6%)=$ 511.428 万吨,故选 B。
127.C (190127-175632) $/175632{=}8.253%$ ,故选 C。
128.D 由图可以直接得出 D 项。
129.A $20/1302{=}1.5%.$ 。故选 D。
130.B 由图可以直接得出 B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