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16浙江公务员考试_行测_真题_B卷_参考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3 年 0316 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 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而”“‘多渠道地……在多元的信息和声音的’竞争’……”可知,该空应和“多渠道”构成反义关系。A 项“主导”指决定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不能和“多渠道”构成反义关系,排除 A 项。B 项“垄断”指把持和独占;C 项“操纵”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D 项“控制”指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三者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政府可能被假象所 ”可知,该空与“假象”搭配,“假象”指跟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B 项“蒙蔽”指隐瞒真相,使人上当;C 项“瞒骗”指隐瞒,欺蒙。二者均可与“假象”搭配。D 项“遮掩”指遮蔽、遮盖,与“假象”搭配不当,排除 D 项。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根据“政府可能瞒报虚报、掩盖事实……从而在信息的竞争和交叉中逼出真相”可知,媒体的报道应与政府的调查互相证实,从而得到真相。B 项“印证”指证明与事实相符,符合文意。C 项“检验”指检查验看,检查验证,不符合文意,排除 C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垄断: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蒙蔽: $\textcircled{1}$ 欺骗隐瞒; $\textcircled{2}$ 隐瞒真相,欺骗人。遮掩: $\textcircled{1}$ 掩饰; $\textcircled{2}$ 隐瞒。迷糊:思想的混乱、变化不定或模糊状态。操纵: $\textcircled{1}$ 控制或开动机械、仪器等; $\textcircled{2}$ 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控制: $\textcircled{1}$ 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 $\textcircled{2}$ 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证明:用一定的材料来表明事物的真实性。验证:通过实验使得到证实;检验证实。
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古人……”“而今天有些人则不然”可知,第一空与第二空应填入一对相反含义的成语。另外,根据第一空前的“三省吾身”可知,该空要体现“反省自己”这一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修身养性”侧重身心健康,“瑕不掩瑜”侧重缺点掩盖不住优点,不构成反义,排除 A 项。B 项“兢兢业业”侧重做事很认真,“好大喜功”侧重做事浮夸,含义不相反且不能体现反省含义,排除 B 项。C 项“闻过则喜”指虚心接受意见,“闻过则喜”侧重强调喜欢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讳疾忌医”侧重掩盖自身的缺点等,符合文意。D 项“博采众长”侧重吸收别人的长处,“刚愎自用”侧重听不进别人意见等,不体现反省错误的含义,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允许,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
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搭配“道德领域”。A 项“景象”指现象,状况;B 项“图景”指描述的或想象中的景象;D 项“景况”指情况,境况。三者均与“道德领域”搭配得当。C 项“景观”指自然景观,与“道德领域”搭配不当,排除 C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疑虑中”可知,该空应该体现人们在行善时有所犹豫的含义。A 项“迟钝”指人反应很慢,不能体现犹豫之意,排除 A 项。B 项“迟疑”指拿不定主意,犹豫,符合文意。D 项“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语义过重,社会上的负面事件会影响到人们行善,但不会让行善行为消失,排除 D 项。答案锁定 B 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延宕”指拖延,符合文中现在的人们在行善时诸多考虑的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生疑:引起怀疑或疑心。拖延:把时间延长,不迅速办理。延缓:延迟,推迟。延误:迟延耽误。
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似乎没有什么……”可知,此空所填词语应该与“流动、轮流”词义相反,体现“一种思想能够贯穿、延续始终”的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脱颖而出”侧重能力突出,不能体现“贯穿、延续”的含义,排除 A 项。B 项“一以贯之”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符合文意。C 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 项“鹤立鸡群”侧重一个人仪表或才能比较突出。二者均与“思想观念”搭配不当,排除 C 项和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真正的虚拟博物馆应该是能模拟人们的观展体验的,强调观众是展览的核心,为他们营造出更富想象力与互动性的空间”可知,这句话是对该空的解释,所以此空应体现“更富想象力和互动性”的含义。
第二空,辨析选项。A 项“生动性”符合语境。B 项“及时性”指正赶上时候或立刻,侧重于时间方面;C 项“丰富性”侧重多种多样;D 项“便捷性”侧重便利、快捷。三者均不能体现“想象力和互动性”的含义,排除 B项、C 项和 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生动:有活力,有生气,能感动人。
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搭配“重要精神”。A 项“宣扬”指广泛宣传,使大家知道,一般不用于“为人所……”句式,排除 A 项。B 项“珍重”指爱惜,珍爱,通常搭配“人才”“友情”等;C 项“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二者均与“精神”搭配不当,排除 B 项和 C 项。D 项“推崇”指十分推重,与“精神”搭配得当。答案锁定 D 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根据“精神品格有着丰富内涵”可知,“忧乐情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源泉: $\textcircled{1}$ 泉水的源头,也泛指水源; $\textcircled{2}$ 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前提: $\textcircled{1}$ 在推理上可以推出另一个判断来的判断,如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 $\textcircled{2}$ 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保证: $\textcircled{1}$ 担保; $\textcircled{2}$ 起决定性作用或作为担保的事物; $\textcircled{3}$ 法律上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担保行为。根基: $\textcircled{1}$ 基础; $\textcircled{2}$ 比喻家底。
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知识分子独立发表见解的 ”可知,这句话表达了知识分子有发表见解的权利或自由。A 项“权力”侧重权位,势力,文中并未体现“权位”等含义,排除 A 项。B 项“自由”和 C 项“权利”均符合文意。D 项“权益”指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文中未体现利益含义,排除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抛开中产阶级而欲求民主、自由,无异于 ,这大概是胡适的局限”可知,该空应体现离开中产阶级这个方向去追求民主、自由是不可能达到的。B 项“南辕北辙”侧重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文中并没有讲到相反的含义,排除 B 项。C 项“缘木求鱼”指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自由: $\textcircled{1}$ 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textcircled{2}$ 政治上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权利; $\textcircled{3}$ 哲学范畴。指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支配自己和改造世界,不再处于盲目地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地位。
权利:指公民或法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和演员争夺观众的眼球,舞蹈彻底沦为了配角”可知,该空应体现“次要事物占据主要事物位置”的含义。A 项“哗众取宠”侧重以浮夸的言论来迎合骗取群众;D“避重就轻”侧重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二者均不能体现上述语境,排除 A 项和 D 项。B 项“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C 项“主次颠倒”指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二者均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多媒体……有一种独立于表达之外的野心”可知,应体现“多媒体与舞蹈配合不协调”之意。B 项“貌合神离”侧重两条心不一样,表示灯光效果与演员不能相协调,符合语境。C 项“亦步亦趋”侧重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文中未体现“模仿”含义,排除 C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避重就轻: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失枝脱节:比喻因关照呼应不周而造成失误。貌合神离: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格格不入:有抵触,不相投合。
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可知,该空应体现作品在时间上的对比。A 项“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B 项“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D 项“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B 项和 D 项。C 项“同日而语”指把不同时期的事物放在同一时间谈论,符合文意。答案锁定 C 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根据“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可知,该空应体现“没有将两者区分清楚”这一含义。C 项“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符合文意。因此,选择 C 选项。
1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绝不是……超越时空,焕发出 的永恒的价值”可知,该空应体现历史人物“超越之前,更有价值”的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B 项“日新月异”侧重出现新事物;C 项“亘古不变”侧重不会改变;D 项“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三者均不能体现“超越之前,更有价值”之意,排除 B 项、C 项和 D 项。A 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1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欧债危机在 2012 年继续恶化”可知,第一空应体现“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好影响”的含义,填入一个消极感情的词语。A 项“阻碍”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符合文意。B 项“影响”属于中性词,排除 B 项。C 项“拖累”指牵累,使受牵累,符合文意。D 项“逆转”指形势或情况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文中并未体现“经济向相反方向发展”这一含义,排除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搭配“经济增长”。A 项“脆弱”侧重不坚强,与“经济增长”搭配不当,排除 A项。C 项“疲软”侧重经济状态差,“经济增长疲软”是常见搭配。答案锁定 C 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引发”指引起,触发,“引发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影响: $\textcircled{1}$ 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 $\textcircled{2}$ 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textcircled{3}$ 传闻的;无根据的。缓慢:不迅速;慢。乏力: $\textcircled{1}$ 身体疲倦,没有力气; $\textcircled{2}$ 没有能力;能力不足。诱发: $\textcircled{1}$ 诱导启发; $\textcircled{2}$ 导致发生(多指疾病)。导致:引起。催生:催产。
1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权利的边界也很难 ”“滥用个人权利”可知,权利的边界很难弄清楚,该空应与“边界”搭配。A 项“确定”指明确而肯定;B 项“廓清”指澄清,肃清,清除;C 项“确认”指明确承认;确定认可。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B 项和 C 项。D 项“厘清”指梳理清楚,“厘清边界”为常用搭配。答案锁定 D 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惩罚:处罚。声讨:公开谴责。
1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等意识形态作祟产生了一系列伤亡惨重的战争”“对这一现象,哲学家班达不以为然,认为知识分子假借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可知,此空应填入一个消极色彩的词语。A 项“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C 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二者均符合文意。B 项“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D 项“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B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他们或打扮成青年导师和精神领袖, 种族差异、民族至上和阶级对立,或投笔从戎,直接参与战争”可知,知识分子是在宣扬“种族差异、民族至上和阶级对立”。A 项“膜拜”侧重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一般与人搭配,与“种族差异”等搭配不当,排除 A 项。C 项“鼓吹”指吹嘘,宣传提倡,符合文意。答案锁定 C 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根据“认为知识分子假借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可知,“背叛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批判: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抨击:用言语或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展现:显现出;展示。彰显: $\textcircled{1}$ 明显;显著; $\textcircled{2}$ 鲜明地显示。
14、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和第二空。根据后文“固然与问题表达水平有关,但本质上反映的却是对待读者、对待群众的态度”可知,文段重点强调思想、感情存在问题,那么第一句话也应该重点强调感情思想,因此第一句话为递进关系。A 项和 B 项“既……又……”为并列关系,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和 B 项。C 项和 D 项“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和第四空。根据第二句话的两个分号可知,三个分句表并列关系且每个分句都在强调后者,说明第三、四空应该侧重强调后半部分。C 项“要么……要么……”是二者选其一,不符合文意,排除 C 项。D项“与其说……不如说”强调后者,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1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可知,此空应体现“无一例外、全面包含”的含义。A项“前赴后继”侧重一个接一个,不断投入战斗;C 项“无一幸免”侧重全部遇难;D 项“百喙如一”侧重看法或意见一致。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C 项和 D 项。B 项“概莫能外”指一概不能例外,符合文意。答案锁定 B 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讲求”指重视某一方面,并设法使它实现,满足要求,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讲究: $\textcircled{1}$ 讲求;重视; $\textcircled{2}$ 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 $\textcircled{3}$ 精美。寻求:寻找追求。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16、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是因为受史料的局限,有些人物和事件无法核实,难以恢复事实真相”“对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对动机和起因的推论,对结果和影响的分析,都需要作出主观的评判”可知,史料不够充足,该空应体现依据史料“推理”的含义。A 项“推断”侧重对某些事实进行推论,符合文意。B 项“假设”表示对既定事实提出假定,不符合文意,排除 B 项。C 项“判断”指对事物或某种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结论,无“推理”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 C 项。D 项“猜测”指凭想象估计,通常侧重于没有依据,而文中强调“只能根据掌握的史料做出”,表明历史学家是有一定依据的,排除 D 项。答案锁定 A 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为了推倒他人的成论,也挖掘史料以 自己的观点”可知,该空应体现“让自己的观点更站得住脚”这一含义。A 项“支撑”更多侧重于用数据材料提供佐证,符合文意。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假设: $\textcircled{1}$ 姑且认定; $\textcircled{2}$ 虚构; $\textcircled{3}$ 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证实:证明其确实。支撑: $\textcircled{1}$ 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 $\textcircled{2}$ 勉强维持。支持: $\textcircled{1}$ 勉强维持;支撑; $\textcircled{2}$ 给以鼓励或赞助。
1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A 项没有错别字。
第二步,B 项“箭”改为“剑”。
第三步,C 项“忧”改为“优”。
第四步,D 项“踏”改为“沓”。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逸闻轶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剑拔弩张:指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优柔寡断:犹疑;不果断。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1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A 项“蹊跷”中的“蹊”读音应为 qī。
第二步,B 项读音全部正确。
第三步,C 项“追溯”中“溯”读音应为 sù。
第四步,D 项“万马齐喑”中“喑”读音应为 yīn。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蹊跷:奇怪;可疑。对峙:两相对立。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市侩:原指买卖的中间人。后指唯利是图、庸俗可厌的人。卖官鬻爵:形容掌权者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财富。模棱两可: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户枢不蠹:门的转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着的东西不易被腐蚀。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不发表意见,气氛沉闷。
1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A 项中缺少谓语,应添加“保持”,改为“必须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第二步,B 项没有语病。
第三步,C 项中“贻笑大方”本身包含被人笑话的意思,和“被人”语义重复,应去掉“被人”。
第四步,D 项中缺少宾语,应添加“方法”,改为“实行……的方法”。
因此,选择 B 选项。
2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 $\textcircled{2}$ 句“即如”是举例说明不适合做首句,排除 B 项。 $\textcircled{1}$ 句、 $\textcircled{3}$ 句和 $\textcircled{5}$ 句都可以做首句,不好排除,并且 $\textcircled{3}$ 句为援引老子的观点。
第二步, $\textcircled{2}$ 句中提到“分别的见解”; $\textcircled{1}$ 句中“以知识为主导所得出的美丑的概念”就是见解之一,所以 $\textcircled{2}$ 句在 $\textcircled{1}$ 句前,排除 C 项。 $\textcircled{4}$ 句“这种追求美的方式”指代 $\textcircled{1}$ 句中的“以知识为主导所得出的美丑的概念”, $\textcircled{4}$ 句是对 $\textcircled{1}$ 句进一步的解释,所以 $\textcircled{1}\textcircled{4}$ 捆绑; $\textcircled{2}$ 句是 $\textcircled{5}$ 句的举例说明,所以 $\textcircled{5}\textcircled{2}$ 捆绑。
因此,选择 A 选项。
2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 $\textcircled{1}$ 句讲表情对容貌的影响; $\textcircled{2}$ 句讲面容是天生的; $\textcircled{5}$ 句比较“少年美”和“成年美”。根据逻辑关系,应先引出“容貌是天生的”,然后讲述表情改变容貌, $\textcircled{2}$ 句应该在 $\textcircled{1}$ 句之前论述,排除 A 项和 B 项。
第二步, $\textcircled{3}$ 句讲“老年夫妻经过多年的磨合,表情越来越相同”, $\textcircled{1}$ 句讲“表情经过长时间可以改变容貌”,根据话题一致原则,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 捆绑。 $\textcircled{4}$ 句中代词“这种美”指代 $\textcircled{5}$ 句“成年美”的内容,所以 $\textcircled{5}\textcircled{4}$ 捆绑,排除 C 项。因此,选择 D 选项。
22、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观察 $\textcircled{5}\textcircled{2}\textcircled{3}$ ,无法确定首句。
第二步, $\textcircled{5}\textcircled{4}$ 两句都是围绕“才能和学识”这一话题进行论述的,话题一致, $\textcircled{4}$ 句以“之所以这样”开头,代词“这样”指的是 $\textcircled{5}$ 句中陈述的内容,所以 $\textcircled{5}\textcircled{4}$ 捆绑,排除 B 项、C 项。再看 $\textcircled{5}\textcircled{4}$ 后面接 $\textcircled{2}$ 还是 $\textcircled{3}$ 。 $\textcircled{2}$ 句说才学外露的危害; $\textcircled{3}$ 句说才学的错误应用。 $\textcircled{4}\textcircled{3}$ 两句话题一致,所以 $\textcircled{5}\textcircled{4}\textcircled{3}$ 合适,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2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 $\textcircled{3}$ 句“各界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中认识的对象指代不明,不适合做首句,排除 B 项、D 项。
第二步,观察 $\textcircled{4}$ 后面是接 $\textcircled{2}$ 还是 $\textcircled{3}$ 。 $\textcircled{2}$ 句以“但”开头,应与前句形成反义关系, $\textcircled{4}$ 都讲述“公开”这一话题,话题一致且语义相反, $\textcircled{4}$ 捆绑,排除 A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2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全文叙述了罗尔斯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先讲了读前人著作时假定别人比自己聪明得多,最后由“总之”引出重点,主要论述了前人的著作中没有简单的错误,即使发现错误,也会接受这种处理过的“错误”,不轻易进行否定。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体现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的精神。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C 项和 D 项:“怀疑精神”“不求甚解”“不能人云亦云”文段中均未提及。
2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表明“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接着以“城管”为例进行论证。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为主旨句,主要论述批评政府应以事实为依据。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合理批评”“只有走正规的渠道,批评政府才能奏效”“煽动民众情绪”均属于无中生有。
2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经典的不同命运,并指出经典的命运与读者息息相关,然后通过对策引导词“必须”引出文段主旨句“它必须等到一个好的读者才能复活,这个读者有多好,它就能够复活的多好”。文段为“分—总”结构,主要讲的是经典等到一个好的读者才能复活。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C 项和 D 项:均为文段前半部分引出话题的内容,偏离文段重点。
2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典型,然后说明“隋唐型”是由“秦汉型”经过魏晋南北朝发展而来的,最后通过关联词“故”引出结论,并用转折词“然”强调想要知道“秦汉制度如何没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则“必当于此一纷乱时代求之”,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研究秦汉制度如何演化成隋唐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文段为“分—总”结构,主要强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非常有意义。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发展脉络模糊”为无中生有。C 项和 D 项:均为结论词“故”之前的内容,偏离文段重点。
2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引用了孟子的两句话,首先讲了“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重要,国君为轻”,然后讲了“得到民心的能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能做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能做大夫”。主要强调了“民”的重要性,是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民主”强调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B 项:“民粹思想”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D 项:“民生”指人民、居民的日常生活事项,例如衣、食、住、行、就业、娱乐、家庭、社团、公司、旅游等。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2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不断提高。然后通过“而同期”引导并列,指出企业或资本收入占 GDP 比重也大幅度提高,接着通过“佐证”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论证。文段为“分—分”结构,全面概括其内容,主要论述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占 GDP 比重越来越高。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D 项:“应降低税收”“成为企业的负担”均为无中生有。C 项:“我国经济增长”概念过于宽泛,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
3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农村年轻人一拨一拨到城市打工”,接着通过结论词“因此”指出由于年轻的高素质移民对冲大城市老龄人口,大城市就会保持活力,最后通过转折词“而”强调农村老龄化甚至可能成为常态,并以日本农村为例进行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要论述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凸显。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和 C 项:“与日本同样严重”“直接决定地区发展”均为无中生有。D 项:“人口流动”为首句引出话题的部分,偏离文段重点。
3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寓意”出现在最后一句。分析“寓意”的上文语境。前文讲高僧经年累月砌成曼荼罗图案,整个过程屏息凝视、一丝不苟,最后功行圆满时,毫不留恋地抹掉,这是一种态度,寓意深远。由此可知,“寓意”就是高僧的“态度”,即做事时认真专注,最后不在意失去。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认真庄严地投入”对应“做事时的认真专注”,“不为得失所累”对应“毫不留恋地抹掉”,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无常”“敬畏感”“精神上的安顿”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投入”“得失”。
3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指出“我们都是成功者,成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接着以“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进行解释说明。文段为“总—分”结构,主要论述了成功是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失败者”“挫折和失败”均为无中生有。C 项:文段中强调的是“主观感受”,“与现实的物质无关”为无中生有。
3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通过埃及医师的“依成法处方”的故事论证了“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统治的政体不会是最优良的政体”,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强调“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尾句以法律和人性的特点进行补充说明。文段为“分—总”结构,主要论述了靠法律治事的总比靠感情的人治事更好。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D 项:“人性决定”“最优良的政体”均为无中生有。C 项:“过滤了情感”为补充说明的内容,偏离文段重点。
3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前论述改革者遭遇的困境是民众的不理解和利益相关方的围攻。横线后通过“所以”引导出结论“改革者成了悲壮的先驱”,体现出改革者都是寂寞的。由此可知填入的句子应是论述改革的人,且应是横线之后结论的原因。因此填入的语句应表示“改革的人是不被理解的,是寂寞的”。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伟大的人”对应“改革者”,“孤独”对应“寂寞”,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B 项和 D 项:“改革”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改革者”。A 项:“弥足珍贵”为无中生有。
3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进行背景铺垫,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状况。接着通过“尽管如此”肯定了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并指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后文以与发达国家的对比,论证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空间很大。尾句补充说明了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要论述了我国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D 项:“推动经济增长”“统筹城乡发展”均为城镇化的作用之一,表述片面,且属于补充说明的内容,偏离文段重点。C 项:“最迅速”为无中生有。
3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数列有增有减且变化趋势平缓,做和无明显规律,考虑做差。第二步,做三次差如图所示:
三次差数列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7+2=9$ ,二次差数列下一项为 $18+9{=}27$ ,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37+27=64$ ,所求项为 $66+64=130$ 。
因此,选择 D 选项。
37、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做差无明显规律,考虑递推和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39{=}11+12+16$ , $67{=}12{+}16{+}39$ , $122=16+39+67$ ,规律为第四项 $=$ 第一项+第二项 $+$ 第三项,所求项为 $39+67+122=228$ 。
因此,选择 A 选项。
3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观察数列,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145 | 120 | 101 | 80 | 65 | (48) | |
幂次数 | 122 | 112 | 102 | 92 | 82 | (72) |
修正项 | +1 | -1 | +1 | -1 | +1 | (-1) |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 $8-1=7$ ,指数数列为 2 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以 1,-1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求项为 $7^{2}-1=48$ 。
因此,选择 A 选项。
解法二:数列变化趋势平缓,直接做差无明显规律,考虑做和后做差,做和后做差(前减后)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 4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36-4=32$ ,和数列下一项为 $142-32=113$ ,所求项为 $113-65=48$ 。
因此,选择 A 选项。
3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有增有减,做和做差无明显规律,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12=(7-3)\times3$ , $15=$ (12-7) $\times3$ , $9=$ (15-12) $\times3$ , $-18=(9-15)\times3$ ,规律为第三项 $=$ (第二项-第一项) $\times3$ ,所求项为 $(-18-9)\times3{=}-81$ 。
因此,选择 C 选项。
4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做商。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
做一次商
商数列为 2,3,5,7,是质数数列,下一项为 11,所求项为 $210\times11=2310$ 。
因此,选择 B 选项。
4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和。第二步,做一次和,做和如图所示:
和数列是基础幂次数列,底数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6+1=7$ ,指数数列为 2 的常数数列,和数列下一项为 $7^{2}=49$ ,所求项为 $49-20=29$ 。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做两次差如图所示:
二次差数列是以 5,-3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则下一项为 5,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 $4+5{=}9$ ,所求项为 $20+9=$ 29。
因此,选择 B 选项。
4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数列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做商。
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
做一次商
商数列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 $3+2=5$ ,所求项 $=9\times5=45$ 。
因此,选择 C 选项。
4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倍数关系明显,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5{=}2\times2+1$ , $9{=}5\times2{-}1$ , $19{=}9\times2+1$ , $37=19\times2-1$ , $75=37\times2+1$ ,规律为偶数项 $=$ 前一项 $\times2+1$ ,奇数项 $=$ 前一项 $\times2{-}1$ ,所求项是奇数项,则为 $75\times2-1=149$ 。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数列变化趋势平缓,做差无明显规律,考虑做和。做和如图所示:
做一次和
和数列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 $112\times2{=}224$ ,所求项为 $224-75=149$ 。
因此,选择 D 选项。
4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 $13{=}6\times3{-}5$ , $2{=}3{\times}5{-}13$ , $63{=}5{\times}13{-}2$ ,规律为第四项 $=$ 第一项 $\times$ 第二项-第三项,所求项为 $13\times2-63=-37.$ 。
因此,选择 B 选项。
4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分子只出现 1 和 3,考虑反约分,分子全部化为 3。原数列转化为 , , , , ,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
分子数列是 3 的常数数列;
分母数列:2,6,12,20,30,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10+2{=}12$ ,所求项分母为 $30+12=42$ ,所求项为 。 ${\frac{3}{42}}={\frac{1}{14}}$
因此,选择 A 选项。
4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5%$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
第二步,6 个数字可组成 $A_{6}^{6}=720$ 个不同的六位数,6 个数字在每个位数上出现的次数都为 $A_{5}^{5}$ 次,故总和为$1+2+3+4+5+6)\times A_{5}^{5}\times{\Big(}10^{5}+10^{4}+10^{3}+10^{2}+10^{1}+1{\Big)}=21\times120\times11111.$
平均值为
$$ {\frac{21\times120\times111111}{720}}=388888.5 $$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
第二步,6 个数字组成任意一个六位数,必然存在对应的另一个与其之和为 777777(如: $123456+654321=$ 777777),所以所有六位数的平均值为 ${\frac{777777}{2}}=388888.5$
因此,选择 D 选项。
4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设三个质数从小到大分别为 a、b、c,根据倒数和为 ,可得 $\frac{671}{1022}$ ${\frac{1}{a}}+{\frac{1}{b}}+{\frac{1}{c}}={\frac{b\times c+a\times c+a\times b}{a\times b\times c}},$ ;
则 $\mathrm{a}\times\mathrm{b}\times\mathrm{c}=1022\mathrm{n}$ ,一定是 1022 的整数倍,则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
第三步,既为质数又为偶数可知 $\mathrm{a}{=}2$ ,则 $\mathrm{b}\times\mathrm{c}=511$ ,代入上式求得 $\mathrm{b}+\mathrm{c}=80$ ,从而 $\mathrm{a+b+c=82}$ 。
因此,选择 B 选项。
4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约数倍数问题。
第二步,任意两个奇数的积一定不能被 4 整除,任意两个偶数的积一定能被 4 整除。先从 30 个数中取 15 个奇数,再从剩余的 15 个偶数中取 1 个不能被 4 整除的偶数即可。
第三步,最多可取 $15+1=16$ (个)数。
因此,选择 C 选项。
4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由成本价相同,可赋值两件商品的成本价都为 100;第一件加价 $25%$ 售价为 $100\times~(1+25%)~=125$ 、第二件降价 $13%$ 售价为 $100\times(1-13%)=87.$ 。
第三步,各售出一件时盈利为 $\frac{125+87-200}{200}=6%$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若忽略“各售出一件”,易误选 D。
5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一共运来水果 $\mathrm{X}$ 吨,苹果+柚子 $=30$ ,香蕉 $+$ 柚子 $+$ 梨 $=50$ ,两式相加得: $\mathrm{x+}$ 柚子 $=80$ 。第三步,柚子占水果总数的 $\frac14$ , $x+{\frac{1}{4}}x=80$ ,解得 $\mathrm{\Deltax=64}$ 吨。
因此,选择 B 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苹果和柚子共 30 吨,香蕉、柚子和梨共 50 吨,水果总量少于 80 吨,排除 C、D 选项。第三步,代入 A 选项:柚子 $56\times{\frac{1}{4}}=14$ (吨),香蕉 $+$ 梨 $=50-14{=}36$ (吨),水果总量 $=36+30>56$ ,不符合,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51、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A 浓度是 B 的 2 倍,设 B 的浓度为 $\mathrm{X}$ ,则 $\mathrm{A}$ 浓度为 $2\mathrm{x}$ ;根据倒入两种溶液浓度变为 $15%$ ,列方程:$\frac{1000\times20%+200\times2x+400x}{1000+200+400}=15%$ ,解得 $\mathrm{{x}=5%}$ 。
第三步,A 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5%\times2{=}10%$ 。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问题求 A 溶液浓度,出题人可能将 B 溶液浓度设为干扰项,观察选项,D 是 A 的 2 倍,优先猜测 D 为答案。
5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钟表问题。
第二步,3 点时,分针落后时针 $90^{\circ}$ ,经过 19 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 $19\times$ $3\times~(6^{\circ}-0.5^{\circ})=104.5^{\circ}$ ,故 3 点19 分所构成的锐角为 $104.5^{\circ}-90^{\circ}=14.5^{\circ}$ 。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分针每分钟走 $6^{\circ}$ °,时针每分钟走 $0.5^{\circ}$
5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
第二步,根据相向出发并连续往返于两地,可知为两端出发多次相遇问题。根据第 2 次从甲地出发后与 b 汽车相遇,实际是两车第 3 次相遇,可得( $(2\times3-1)\times210=(90+120)\times\mathrm{t}.$ ,解得 $\mathrm{t}=5$ 小时。
第三步,b 车共行驶 $120\times5{=}600$ (公里)。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第 1 次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第 1 次相遇,从乙地返回甲地过程中第 2 次相遇,第二次从甲地出发后第 3 次相遇54、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二集合容斥类,用公式法解题。
第二步,设既不近视又不超重的人数为 $\mathrm{X}$ ,可得 $50-\mathrm{x}{=}20{+}12{-}4$ ,解得 $\mathrm{\Delta}\mathrm{=}22$ 。因此,选择 A 选项。
55、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
第二步,每天多生产 $10%$ 才能按时完成工作,可得工作总量为 $100\times~(1+10%)~\times12{=}1320$ (个)。前两天已经生产了 200 个,则剩余每天要生产 $\frac{1320-200}{10}=112$ (个)。
第三步,以后 10 天每天多生产 $\frac{112-100}{100}=12%$
因此,选择 A 选项。
5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反向构造。
第二步,喜欢乒乓球中喜欢羽毛球的人数“至少”,即两者都喜欢的人最少,题目为反向构造。
反向:不喜欢打羽毛球的学生有 $1-70%{=}30%$ ,不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有 $1-75%{=}25%$ ;
加和:不喜欢任意一项的学生至多有 $30%+25%=55%$ ;作差:两项都喜欢的学生至少有 $1-55%{=}45%$ 。
第三步,在喜欢打乒乓球学生中至少有 $\frac{45%}{75%}=60%$ 喜欢打羽毛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45%$ 表示所有人中两种球类都喜欢的最少比例,易误选 B。
5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根据比例为 ${\frac{1}{2}}:{\frac{1}{3}}:{\frac{1}{4}}:{\frac{1}{6}}$ ,通分可得甲∶乙∶丙∶丁 $=6:4:3:2$ 。甲分到的项目额为$100\times\frac{6}{6+4+3+2}=40$ (万)。
因此,选择 B 选项。
5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0%$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基本概率。
第二步,随机取出 4 张卡片,其先后排列顺序有 种;4 张卡片呈增序的情况只有 1 种,故几率为 。 $\frac{1}{A_{4}^{4}}=\frac{1}{24}$
因此,选择 B 选项。
5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蜡烛的长度为 3(1 和 3 的公倍数),则粗、细蜡烛每小时燃烧长度分别为 1 和 3;第三步,设燃烧了 x 小时,由粗蜡烛长度是细蜡烛的 3 倍得: $3{\mathrm{-x}}{=}3\times~\left(3{\mathrm{-}}3\times\right)$ ,解得 小时,即 45 $x={\frac{3}{4}}$ 分钟。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
2第二步,两根蜡烛长度相同,要使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 3 倍,则细蜡烛燃烧超过其总长的 ,即燃烧时间大于 40 分钟。因此,选择 D 选项。
6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第二步,甲 4 小时抽完,乙 6 小时抽完,赋值工作总量为 12(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可知甲、乙的效率分别为 3 和 2;设渗水效率为 $\mathrm{X}$ ,由于渗水用 3 小时抽完,可得( $(3+2-\mathrm{x})\times3=12$ ,解得 $\mathrm{{x}=1}$ 。
第三步,乙在渗水时单独抽,需要 ${\frac{12}{2-1}}=12$ (小时)抽完。
因此,选择 A 选项。
61、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柴火”指的是能燃烧以提供热量的“树枝”、秸秆、杂草等,“树枝”是“柴火”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 项:“活性炭”是“除臭剂”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用“电脑”浏览“信息”,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 项:“海洛因”是一种“毒品”,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6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精湛”与“手艺”属于偏正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暧昧”与“关系”属于偏正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 项:“视野”与“差异”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 项:“温柔”与“抒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 项:“深邃”与“思想”属于偏正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6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杭州”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匹兹堡”是“美国”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法兰克福”是德国的组成部分,并非“法国”,排除;
C 项:“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的组成部分,并非“美国”,排除;
D 项:“阿联酋”与“沙特”是不同的国家,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6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解放”与“束缚”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犯罪”会导致“惩罚”,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排除;
B 项:“蜕变”泛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堕落”是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 项:“伶俐”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做事干脆利落,“笨拙”形容人物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黎明”指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拂晓”指天快亮的时候,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65、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雕塑”与“绘画”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民主”制是“政体”的一种,但“政体”与“民主”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 项:“政治”与“信仰”属于偏正关系,排除;
C 项:“力学”与“光学”是不同的科学学科,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样本”指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或指出版物的作为样品的本子,“范例”指可以当做典范的事例,二者都有典范示例的意思,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6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岳父”与“丈人”均指妻子的父亲,二者属于全同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舅舅”与“外甥”不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B 项:“姨母”指母亲的姐妹,“婶婶”指父亲弟弟的妻子,二者不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C 项:“伯父”与“侄子”不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D 项:“祖母”与“奶奶”均指父亲的母亲,二者属于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6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救助站”的作用是救助“乞丐”,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救助站”是机构,“乞丐”是对象。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护工”在“敬老院”里工作,二者属于工作场所对应关系,排除;
B 项:“监狱”的作用是关押“罪犯”,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且“监狱”是机构,“罪犯”是对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业务员”指在组织中担负具体专项业务的工作人员,与“加油站”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 项:“研究员”在“研究所”里工作,二者属于工作场所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6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笛”是“管乐器”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鲸鱼”是“哺乳动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大雪”一般在“寒冬”出现,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 项:“国庆节”是一个“纪念日”,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 项:“草药”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药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6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本分”与“职责”都可指本该做的事情,二者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羁绊”与“障碍”都可指束缚牵制,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奇葩”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与“宝库”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 项:“蓝图”比喻规划、计划,与“想象”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 项:“傲慢”指自高自大,“偏见”指片面的见解,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70、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程门立雪”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与“尊师敬道”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二者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B 项:“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 项:“扑朔迷离”形容事物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与“错综复杂”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情有独钟”指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强调专注,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7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短时间内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
$\textcircled{2}$ 人类却无法察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同一场戏演员穿了不同的衣服,体现出“短时间内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观众却“无法察觉”,符合定义;
B 项:前后是两个学生,体现出“短时间内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小李却“无法察觉”,符合定义;C 项:小王听了朋友的冒险经历,并回想这件事,未体现“短时间内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不符合定义;D 项:走进房子的是男子,走出来的是女人,体现出“短时间内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小张却“无法察觉”,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2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textcircled{2}$ 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
$\textcircled{3}$ 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刑事诉讼并非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不符合定义;
B 项:西瓜本不该出现在高速路上,清理高速公路上的西瓜属于正常的疏导,而不是“强制措施”,不符合定义;
C 项:公安消防部门属于“行政机关”,为“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拆除与着火处相连的房屋,体现出“对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符合定义;D 项:医疗机构不属于“行政机关”,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73、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和差异;
$\textcircled{2}$ 平等获得就业机会。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小刘因为是女性而落聘,体现了因“性别不同”而没有“平等获得就业机会”,符合定义;
B 项:优先录用本公司员工的亲属,体现了因“家庭背景不同”而侵犯求职者的就业平等权,符合定义;C 项:因父亲是县政府领导,未考试就被录用,体现了因“家庭背景不同”而侵犯求职者的就业平等权,符合定义;
D 项:乙肝是传染性疾病,拒绝录用乙肝患者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不属于“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和差异”,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D 选项。
7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
$\textcircled{2}$ 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墙上的涂鸦“被放任存在”,很快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体现了“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符合定义;
B 项:垃圾“被放任存在”,人们毫不犹豫地跟着丢,体现了“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符合定义;C 项:传染性疾病,并非“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整个村落的人都染上传染病,并非“人们仿效”的结果,不符合定义;
D 项:偷偷讲话的学生“被放任存在”,很快大半个班级的学生都在聊天,体现了“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C 选项。
7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C。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textcircled{1}$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textcircled{2}$ 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textcircled{3}$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甲的行为是盗窃,不属于“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不符合定义;
B 项:在计价器上动手脚,属于“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获取大笔收益,体现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符合定义;
C 项:甲是为了卖出别墅而隐瞒凶杀案事实,并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符合定义;
D 项:售楼小姐称楼盘的升值空间很大,并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且未体现“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 $\twoheadrightarrow$ 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twoheadrightarrow$ 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twoheadrightarrow$ 行为人取得财产 $\twoheadrightarrow$ 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7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每个图中均有黑色区域,且其形状和其中一个图形相似,考虑样式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每个图形中的两个元素的相交部分(黑色区域)和其中的一个图形相似,依次规律,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图形相交出的黑色部分常见考查方式:(1)与其中一个相交图形相似;(2)在整个图形中面积占比等。
77、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前四个图形中每个图形都包含三种元素,从第二个图开始,每个图形均会在前边所有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新元素,A 项没有增加新的元素,C 项有两种元素,D 项增加两种新的元素,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7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前四个图形中面的个数均为 6,所以问号处应选择面的个数为 6 的图形,只有 A 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数面注意:(1)封闭空间个数和形状,如:三角形或四边形;(2)面的面积大小。
79、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前四个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所以问号处应选择轴对称图形,只有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8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六面体折纸盒。对题干平面展开图的各面进行编号,如图所示:
第二步,分析选项。
项:面 2、面 5 和面 6 的相对位置关系和题干图中一致,正确;B 项:面 1 和面 2 的公共边应是面 1 左侧的边,但选项中是面 1 的底边,排除;
C 项:面 1 和面 5 是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面,排除;
D 项:面 3 和面 6 是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有且只能看见一个面,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8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均由内外两部分组成,且线条特征明显,内外分开数线。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分类。
图形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3}$ 内外直线条数相等,图形 $\textcircled{4}\textcircled{5}\textcircled{6}$ 外部直线比内部多 1 条线,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1.规律二:题干图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3}$ 直线条数分别为 6、8、10,均为偶数;图 $\textcircled{4}\textcircled{5}\textcircled{6}$ 直线条数分别为 7、9、11,均为奇数,因而选 A。
2.图形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可以考查图形外部或内部元素分别呈现的数字规律;也可以考查图形内部与外部元素数量运算后呈现的数字规律。
8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部分图形中心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分类。
图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textcircled{6}$ 为中心对称图形,图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5}$ 为非中心对称图形,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1.规律二:图 $\textcircled{6}$ 为典型的两笔画,考虑笔画数,图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5}$ 均可一笔画成,图形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textcircled{6}$ 均不能一笔画成,选择 B选项。
2.(1)出现粗线条、生活化图形时常考查对称性;(2)对称性常以分组分类命题形式出现;(3)在不能找到两组均有各自规律的情况下,才选择一组有规律,另外一组没有规律的答案。
8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田字格内均有两个白方块,两者相对位置不同,考虑静态位置。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图 $\textcircled{1}\textcircled{4}\textcircled{5}$ 中两个白方块对角线排列,图 $\textcircled{2}\textcircled{3}\textcircled{6}$ 中两个白方块相邻,分为两组。
因此,选择 C 选项。
8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个图形均由三角形组成,数量特征明显,考虑三角形个数。
第二步,九宫格,中间图形数量较为特殊,考虑“O”型和“米”字型规律。
观察三角形个数特征,可得“米”字型两端数字相加等于中间数值 9,如下图所示:所以问号处的图形中应包含 5 个三角形,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8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并且每一行图形外部轮廓相同,内部填充阴影不同,优先考虑定义叠加。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边框一致,优先考虑。
第一行图形相同位置相加,可得运算规则:黑 $^+$ 白 $=$ 白,白 $^+$ 黑 $\cdot=$ 白,黑 $+$ 黑 $=$ 黑,白 $+$ 白 $=$ 黑;第二行验证规律成立;
第三行应用规律,可得 D 项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86、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有的”“所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品学兼优的学生不都读研究生”等价于 $\textcircled{1}$ “有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读研究生”。tt L分工
Ⅰ.根据“有的……不是……”推不出“有的……是……”的情况,可知 I 真假不定;
Ⅱ.表述与 $\textcircled{1}$ 一致,故Ⅱ为真;
Ⅲ.“有的……不是……”与“所有……都是……”为矛盾关系,故Ⅲ为假;
Ⅳ.“有的……不是……”推不出“所有……都不是……”的情况,故Ⅳ真假不定。
因此,选择 B 选项。
8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充分的外界刺激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能力。
论据:摆满各种玩具的小组的小鼠大脑体积更大,认知能力也显著高于空无一物的小组。
第三步,辨析选项。A 项:否定前提。实验中两组小鼠食物营养不一致,则可能因营养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具有削弱作用。
B 项:不明确项。论点中大脑的结构和能力是否包括运动能力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
C 项:无关选项。小鼠后来的平均寿命,与实验结果无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D 项:补充前提。实验前小鼠差异不大,排除了其它干扰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 D 选项。
88、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论述逻辑与此最为不同”,确定为平行结构选非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推理形式。
越过停止线 $\twoheadrightarrow$ 继续通行,¬越过停止线 $\twoheadrightarrow$ ¬继续通行,题干的推理形式为“否前推否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twoheadrightarrow$ 负刑事责任,¬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负刑事责任,否前推否后,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排除;
B 项:尚未制定法律 $\twoheadrightarrow$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 $\twoheadrightarrow$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否前推否后,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排除;
C 项:申请驾驶证 $\rightarrow18^{\sim}70$ 周岁,¬( $18^{\sim}70$ )周岁 $\twoheadrightarrow$ 申请驾驶证,否后推否前,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符合;
D 项:18 周岁以上 $\twoheadrightarrow$ 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neg18$ 周岁以上→¬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否前推否后,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8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9%,易错项:C。 $89%$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高血压可能是一种遗传病。
论据:亲生父母双方都有高血压的人,得高血压的几率是亲生父母都没有高血压的人的 5 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增加论据。该项排除了生活方式这一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强调高血压是遗传病,具有加强作用。
B 项:增加反向论据。与养父母生活后,患高血压几率增加,说明生活环境影响患高血压的几率,具有削弱作用。
C 项:增加反向论据。压力影响患高血压的几率,具有削弱作用。
D 项:无关选项。如何预防高血压,与高血压是不是遗传病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90、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用方形柱子是为了防止蛇攀爬进入竹楼。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无关选项。傣族人的喜好与方形柱子是否防止蛇爬进竹楼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 项:不明确项。蛇喜欢攀爬圆形柱子,不代表蛇不能攀爬方形柱子,并非必要假设,不具有加强作用。
C 项:无关选项。西双版纳是否有很多蛇,与方形柱子是否能防止蛇爬进竹楼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 项:补充前提。如果蛇能缠绕方形柱子爬行,说明使用方柱子也不能防止蛇进入竹楼,该项补充了蛇不能缠绕方形柱子爬行作为前提,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 D 选项。
9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的话“有些抽屉中没有书本”和乙的话“所有抽屉中都有书本”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只有一句话是真的”,真话在甲和乙之中,确定丙、丁为假,则第二个抽屉中有钢笔;第三个抽屉中没有信件。
因此,选择 A 选项。
9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A。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解决 MRSA 等超级细菌给人类带来的疾病困扰。
论据: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不仅能追踪 MRSA 的源头,而且能追踪到其他耐药细菌的源头。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不明确项。即使超级细菌变异,也不能说明该技术不能解决变异细菌带来的疾病困扰,效果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B 项:无关选项。费用高与该技术是否可以解决超级细菌带来的疾病困扰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 项:增加论据。该技术可提供寻找抑制药物的线索,说明其有助于消灭细菌,具有加强作用。
D 项:削弱论点。该技术无法杀灭超级细菌,说明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 D 选项。
93、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由“浙江人比李聪年龄小,张红和浙江人不同岁”,可知李聪和张红都不是浙江人,由此推出王敏是浙江人。
因此,选择 B 选项。
94、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班长喜欢打乒乓球
论据: $\textcircled{1}$ 篮球或羽毛球, $\textcircled{2}$ 排球 $\twoheadrightarrow$ ¬羽毛球。 $\textcircled{3}$ 班长喜欢打排球
第三步,辨析选项。
由 $\textcircled{1}$ 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 $\textcircled{3}$ “¬羽毛球 $\twoheadrightarrow$ 篮球”, $\textcircled{2}$ 与 $\textcircled{3}$ 递推可知“排球 $\twoheadrightarrow$ ¬羽毛球 $\twoheadrightarrow$ 篮球”,若加上“篮球$\twoheadrightarrow$ 乒乓球”,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联系,则可得到“排球 $\twoheadrightarrow$ 乒乓球”,C 项符合要求。
因此,选择 C 选项。
95、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要想以后的婚姻更稳固,必须延长恋爱时间。
论据:恋爱时间较长的夫妻,婚后闹分手的几率会比那些恋爱时间较短的夫妻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无关选项。题干强调恋爱时长对离婚率的影响,而该项强调对结婚概率的影响,论题不一致,排除。
B 项:增加反向论据。选项强调是否深入了解彼此比恋爱时长更重要,说明恋爱时长并非婚姻稳定所必须的条件,具有削弱作用。
C 项:增加论据。速成婚姻容易破碎,说明婚姻的稳定性与恋爱时长密切相关,具有加强作用。
D 项:无关选项。恋爱时间长而忘记目的是结婚,与婚后离婚率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9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1}$ 中选择。
应先去看房,才能达成买房的协议,即首句是 $\textcircled{4}$ ,排除 A、B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 $\textcircled{1}$ 中选择。
看完房之后,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才会交定金,即第二句是 $\textcircled{1}$ ,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9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1}$ 中选择。
观察题干可知,本题讲述的是大学生从开始工作到成为经理的过程,只有先毕业,开始工作,才会有优秀的业绩,即首句是 $\textcircled{2}$ ,排除 A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 中选择。
只有成功应聘上工作,才会有优秀的业绩,即第二句是 $\textcircled{3}$ ,排除 B 项。
第三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三句应从 $\textcircled{1}$ 中选择。
应先有优秀的业绩,再被“评为先进”,即第三句是 $\textcircled{1}$ ,排除 C 项。
因此,选择 D 选项。
9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1}$ 中选择。
应先有“到书店买书”,再发生“收银员少收一本书的价钱”,即首句是 $\textcircled{2}$ ,排除 A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 $\textcircled{1}\textcircled{5}$ 中选择。
观察题干可知,本题讲述的是书店少收买书钱,主动去书店补付的过程,应先出现“收银员少收一本书的价钱”,再发生“到书店付了书钱”,即第二句是 $\textcircled{1}$ ,排除 D 项。
第三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三句应从 $\textcircled{3}$ 中选择。
只有先“回到家中发现少付书钱”,再回“到书店付了书钱”,即第三句是 $\textcircled{3}$ ,排除 C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9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首句为 $\textcircled{1}$ ,尾句为 $\textcircled{4}$ ,主要确定 $\textcircled{2}\textcircled{3}\textcircled{5}$ 的顺序。
只有先“感情出现问题”,才会需要“调解矛盾”,所以 $\textcircled{5}$ 一定在 $\textcircled{2}$ 前面,排除 B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
如果“感情出现问题”,不会紧接着“登记结婚”,即 $\textcircled{5}$ 后面不会紧跟着 $\textcircled{3}$ ,排除 D 项。
第三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调解矛盾”后应出现感情“和好如初”的结果,不应直接“登记结婚”,即 $\textcircled{2}$ 后面紧跟着 $\textcircled{4}$ ,排除 A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100、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 $\textcircled{1}$ 中选择。
应先有“商场店铺起火”,再发生“路人电话报警”,即首句是 $\textcircled{1}$ ,排除 C 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中选择。
应先出现“路人电话报警”,再发生“消防人员及时救火”,即第二句是 $\textcircled{4}$ ,排除 B、D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101、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和差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 1,“进口额”和“出口额”所在行。
第三步,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将分子取整,代入公式,得 2010 年该省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值 $\underbrace{2164}_{\times}-{\frac{930}{1+19.996}}-{\frac{930}{1+27.397}}\approx{\frac{2164}{1.2}}-{\frac{930}{1.27}}\approx1800-730=1070$ (亿美元)。因此,选择 A 选项。
102、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表 2,“欧盟”所在行。
第三步,加法运算,考虑将数据截位处理,8 个主要市场出口总额之和 $\approx560+150+350+130+70+50+60+$ $20{=}1390$ (亿元),根据公式,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代入公式,得欧盟所占比重= ${\frac{557}{1390}}\approx40%$ 。观察饼状图,与 D 选项最接近。
因此,选择 D 选项。
103、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第二步,定位表 1,“出口额”、“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在行。921
第三步,根据公式,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代入公式,得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 Z 省出口额的比重 $=\overline{{2163.6}}$ ,
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2163.6$ 155.2 ,两者的比重差值 $={\frac{921-155.2}{2163.6}}\approx{\frac{766}{2164}}$ 。直除首两位商 35。
因此,选择 C 选项。10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的和差类。第二步,定位表 2,进口额和增长率所在列。第三步,直接读数可知,进口额增速最快的三个国家或地区是东盟( $55,0%$ )、俄罗斯( $49,5%$ )、韩国( $37.3%$ ),
其出口额分别为 106.5 亿美元、18.3 亿美元、87.2 亿美元。加法运算,数据取整处理,则三个国家或地区进口
额之和 $=107+18+87=212$ (亿美元)。
因此,选择 B 选项。
10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项数。
第二步,Ⅰ,基期量计算,定位表格 1“一般贸易”所在行,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分子取整,654
代入公式,可得 2010 年一般贸易进口额 $=\overline{{1.32}}$ ,直除首两位商 49,不足 500 美元,正确。Ⅱ,基期量和差计算,定位表格 2“韩国”所在行,根据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代入公式,得 2010
年 Z 省对韩国的进出口总 ${\frac{54.5}{5!!}}={\frac{87.2}{1+20.1{%}}}+{\frac{87.2}{1+37.3{%}}}>{\frac{54.5}{1+37.3{%}}}+{\frac{87.2}{1+37.3{%}}}={\frac{141.7}{1.373}}>100$ (亿美
元),正确。
Ⅲ,基期量计算,定位表格 2“中国香港”所在行,利用增长量比较技巧(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乘积),2011年 Z 省对中国香港的进口额增长量( $(3.3\times30.8%$ ) $<$ 出口额的减少量( $59.4\times7.8%$ )。所以整体上看进出口总
额是下降的,故 Z 省对中国香港的进出口总额比 2010 年下降了,正确。
$\mathrm{IV}$ ,读数比较,定位表格 2,进口额和出口额最接近,即进出口额的差值绝对值最小,减法运算考虑截位舍相同,则 2006 年 Z 省对 8 个地区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差值分别为:欧盟 $\mathrm{\sharp=|\omega558-112\omega|=446}$ ,东盟 $=\mid\mathbf{\mu}148$
$-107\mid=41$ ,美国 $=\mid349-78\mid=271$ ,日本 $=|133-119|=14$ ,俄罗斯 $=\mid70-18\mid=52$ ,韩国 $=1$
$55-87\mid=32$ ,中国香港 $=\mid59-3\mid=56$ ,中国台湾 $=|24-112|=88$ , Z 省对日本的出口额与进口
额的差值最小,故日本最接近,正确。共 4 个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106、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
第二步,定位表格“全省”所在行,GDP 为 34606.30 亿元,第一产业为 1669.49 亿元。
第三步,根据公式,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选项首位出现相同,分子取整,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代入公1669
式,得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 $\mathrm{GDP=~346}$ ,直除首两位商 48。
因此,选择 C 选项。
107、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重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湖州市”、“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所在行。
第三步,根据公式,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分子分母截位处理,代入公式,得湖州市、宁波市、嘉兴市、绍兴89號352 162 195
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 、 、 、 ,直除首两位商分别商 53、53、56、53。故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嘉兴市。
因此,选择 C 选项。
108、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三产业所在列。
第三步,直接读数,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多的是宁波(2738.00 亿元),最少的是丽水(359.73 亿元)。数据取整处理,宁波第三产业是丽水的 $\frac{2738}{360}\approx7.6$ 倍。
因此,选择 A 选项。
109、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的和差类。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一产业的“绝对值”和“可比价增长速度”所在列。
第三步,直接读数,第一产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舟山( $5,5%$ ),其增加值为 83.05 亿元;最慢的是嘉兴(1. $1%$ ),其增加值为 150.05 亿元。数据取整处理,舟山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嘉兴 $=83-150=-67$ (亿元),即少 67 亿元。
因此,选择 C 选项。
11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右半部分,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速度小于 $9%$ 的有:温州( $8,0%$ )和台州( $\phantom{-}.8.6%$ ),并非均大于 $9%$ ,错误。
B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左半部分,宁波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269.97 亿元)最多,正确。
C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左半部分,第二产业增加值大于第三产业的有: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共 10 个,错误。
D 选项,求比重,定位表格“全省”和“杭州”所在行,根据公式,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数据取整处理,代入公式,得 ( $\frac{7803}{34606}>\frac{1}{5}$ $\overline{B}$ 与 $n$ 的关系,若 $\mathrm{An}{>}\mathrm{B}$ ,则 ),错误。 ${\frac{A}{B}}>{\frac{1}{n}}$
因此,选择 B 选项。
111、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读数比较。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截至2011年末,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20.4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4.5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498.30 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458.70 万人”。第三步,比较可知,最多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8.30 万人)。
因此,选择 C 选项。
112、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截至 2011 年末,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 510.6 亿元,增长 $18.1%$ ”。第三步,根据公式,现期量 $=$ 基期量 $\times$ ( $1+$ 增长率),代入公式,则 2012 年 T 市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 $=510.6\times$ ( $1+18.1%$ ) ${\approx}510{\times}1$ . $18{=}500{\times}1.18{+}10{\times}1.18{=}601.8$ (亿元),与 B 选项最接近。因此,选择 B 选项。
113、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整体量。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截至 2011 年末,全年保障性住房投资完成 306.77 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 $28,4%$ ”。
第三步,根据公式,整体量 $=$ 部分量/比重,选项首位相同,分子取整,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可得 2011307
年 T 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 $\approx284$ ,直除首两位商 10。
因此,选择 A 选项。114、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第三段,“截至 2011 年末,城乡低保对象 27.77 万人,其中城镇 17.93 万人”。
第三步,农村低保对象 $=$ 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低保对象,代入数据,农村低保对象 $=27.77-17.93=9.84$ (万人),选项出现连续自然数,需要精确计算,则城镇低保人数是农村低保人数的倍数= $\frac{17.93}{9.84}\approx1.82$ 因此,选择 B 选项。
115、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求增长量,定位第一段,“2011 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335.8 亿元,增长 $20,4%$ ”,根据公式,增长量 $=$ 现期量 $\times$ 增长率/( $1+.$ 增长率) , ,根据增长量计算 n+1 原则,代入数据得 ${\frac{335.8}{5+1}}\approx56<60$ (亿元),错误。
B 选项,求基期量,定位第二段,“2011 年末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32.77 平方米,同比增长 $4,8%^{\prime}$ ”,根据公式,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增长率 $<5%$ ,考虑采用化除为乘近似计算,则 2010 年末,T 市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approx32.77-32.77\times4.8%>32.77-33\times5%=31.12$ (平方米)。超过 30 平方米,错误。
C 选项,求增长率,定位第三段,“2011 年农村低保标准由 250 元调整为 280 元”,根据公式,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代入公式,2011 年 T 市农村低保标准上调= $\frac{280-250}{250}=\frac{30}{250}=12%<15%$ ,错误。D 选项,求基期量,定位第三段,“2011 年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有床位 3.28 万张,同比增长 $14,5%$ ”,根据公3.28
式,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代入公式,得 ,直除首位商 2。不足 3 万张,正确。
因此,选择 D 选项。
116、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做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2007—2011 年的数据。
第三步,增长多少即考查增长量比较。根据公式,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减法运算考虑截位舍相同,则 2008年—2011 年增加值的增长量分别为 $130-111=19$ , $135-130=5$ , $161-135=26$ , $189-161=28$ ,故 2011 年增加值增加最多。
因此,选择 D 选项。
117、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读数比较。
第二步,定材料第一段。“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9,9%$ ,股份制企业增长 $15,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10,4%$ ;私营企业增长 $19,5%$ ”。
第三步,增长快慢即考查增长率比较。读数可知私营企业的增加值( $19,5%$ )增长最快。
因此,选择 D 选项。
- 24 -
118、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读数比较。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2,3%$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18,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14.7%$ ,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长 $13,6%$ ,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长 $9.7%$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0.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 $7,6%$ ”。
第三步,读数可知,增速超过 $10%$ 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8,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4.7%$ )、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 $13,6%$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0.1%$ )。共 4 个。
因此,选择 B 选项。119、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材料第三段,“2011 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545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4%$ ”。第三步,根据公式,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代入公式,可得 ${\frac{54544}{1.254}}<{\frac{54544}{1.25}}={\frac{54544\times8}{10}}$ ,计算前三位得 436。与 A 选项最接近。
因此,选择 A 选项。
120、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增长率读数比较,定位材料第一段,“2011 年轻工业增长 $13,0%$ ,重工业增长 $14,3%$ 。”轻工业增速( $13,0%$ ) 重工业增速( $14,3%$ ),正确。
B 选项,基期量比较,定位表格,2011 年,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和增速分别为(16620亿元, $46,0%$ )、(14038 亿元, $10,6%$ ),根据公式,基期量 $=$ 现期量/( $1+$ 增长率),代入公式,得 2010 年16620 14038
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分别为 、 ,直除首两位商 11、12。故 2010 年私营企业实现利润 $<$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错误。
C 选项,比值计算,定位柱状图,2006 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91311 亿元) $<2011$ 年工业增加值的一半( $188572\times\frac{1}{2}>94000$ 亿元),正确。
D 选项,现期倍数计算,定位表格,数据截位处理,2011 年股份制企业利润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倍数≈150 >2, 正确。
因此,选择 B 选项。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