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_行测_真题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8 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解析)
来源:F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1、本题主要考查时政。第 23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平昌冬奥会”,于 2018 年 2 月9 日-25 日在韩国平昌郡举行。在该届冬奥会上,挪威以 14 块金牌、14 块银牌、11 块铜牌,共39 枚奖牌,位居奖牌榜首位,德国共夺取 31 枚奖牌,位居第二,加拿大排名第三。
故正确答案为 B。
2、本题主要考查海绵城市的建设。《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指出:到 2020年,深圳市建成区 $\underline{{\vec{\mathbf{\psi}}}}(\bar{\mathbf{\psi}})_{i}^{(1)}$ 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到 2030 年,深圳市建成区 $80%$ 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届时深圳将成为国际一流的海绵城市。
故正确答案为 D。
3、本题主要考查哲学有关问题。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本原的哲学学说,其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试图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A 项错误,“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出自黑格尔,意为世上的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总有它存在的道理,有它合理的一面。但现实存在的事物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合理性,正因为事物都有不合理性的一面,合理面才会与不合理面相互斗争,使得事物不断变化发展。这句话否认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B 项正确,“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出自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其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 项错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主席提出的著名论断。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既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D 项错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但祸可能使人吸取教训而产生福,福可能使人乐极生悲而产生祸,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故正确答案为 B。
4、本题主要考查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故正确答案为 D。
5、本题考查时政,主要考查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因此,A 项正确,BCD 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A。
6、本题考查时政,主要考查深圳市所获城市荣誉。2017 年 11 月 14 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深圳榜上有名,第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多年来,深圳持之以恒地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已连续五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国内城市综合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彰显了深圳经济特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的协调发展,彰显了深圳青春之城的新气象、新风尚、新变化、新活力。
故正确答案为 D。
7、本题主要考查宪法宣誓制度相关内容。。
A 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第八条规定:“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B 项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第八条规定:“宣誓场所应当庄重、严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者国徽。宣誓仪式应当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 项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第一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D 项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组织。”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8、本题考查巡视工作条例相关内容。
A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职巡视机构,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
B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巡视工作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
C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巡视组依靠被巡视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
D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应当把巡视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9、本题考查公文常识。按公文的行文方向划分,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发文;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
A 项错误,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知可以作下行文,可以作平行文。
B 项错误,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一般为下行文。C 项错误,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是上行文。D 项正确,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可以作上行文,可以作下行文,也可以作平行文。
故正确答案为 D。
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 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思是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刚刚能把马蹄遮盖。本句描写的是早春植物变化的景象,描述的季节是春季。
B 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本句描写的是早春的垂柳,描述的季节是春季。
C 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意思是长安街上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本句描写的是初春的小雨及小草沾雨后的景色,描述的季节是春季。
D 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意思是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本句描写的是初夏的景色,描述的季节是夏季。
A、B、C 三项描述的是春季,D 项描述的是夏季。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ACD 项正确,B 项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12、本题考查公文相关知识。
A 项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紧急公文办结时间并未明确规定。
B 项正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 年)》第 7.3.5.3 条规定,签名章一般用红色。
C 项正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同级政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之间可以联合行文,因为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同级。
D 项正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 年)》第 7.1 条关于“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中规定,本标准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页码位于版心外。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13、本题考查合署办公的相关知识。
合署办公是中国党政机构一种编制组织形式。两个具有不同编制、职责的党政机构由于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相近或其它原因而在同一地点办公,两个机构的人员、资源可在上级统一指挥调度下视工作需要而灵活运用。
A 项正确,合署办公的两个党政机构,由于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相近或其它原因,须在同一地点办公。
B 项正确,合署办公机构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组成的联合机构。“合署”不是合并,合署单位可分别配备行政领导班子(也可兼职),分别刻制印章和挂牌子。
C 项错误,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十九大强调应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因此合署办公的目的是为赋予党政机构更多自主权,而非机构整合、合并。
D 项正确,合署办公单位的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相近,因此其人员和资源可在上级统一指挥调度下视工作需要而灵活运用。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14、本题考查不当得利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这也是基本延续我国《民法通则》对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A 项正确,李某借用王某的单反相机,并未取得相机的所有权,其将相机出租给刘某并收取租金的行为,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成立要件,构成不当得利。
B 项正确,张某多收取的 40 元找零,使便利店遭受损失,满足上述四个成立要件,构成不当得利。
C 项正确,严某收取纪某打点费的行为本身触犯了我国刑法,其所得钱财满足上述四个要件, 属于不当得利。
D 项错误,赵某送周某化妆品是依据二人的约定,属于合同之债,非不当得利之债。赵某由于认知错误(即误解)而送出化妆品,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15、《农夫与蛇》出自《伊索寓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A 项正确,《东郭先生》中的“东郭先生”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B 项错误,《南郭先生》中的“南郭先生”指滥竽充数的人,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
C 项错误,《杯弓蛇影》中的“杯弓蛇影”意思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D 项错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好的生活处境并没有错,但关键是要懂得适度,过度贪婪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故正确答案为 A。
16、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5 年 8 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其中“双随机”是指要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
“一公开”是指要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故正确答案为 B。
17、A 项正确,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留党察看处分,分为留党察看一年、留党察看二年。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一年的党员,期满后仍不符合恢复党员权利条件的,应当延长一年留党察看期限。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B 项错误,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而不是一直无法重新入党。
C 项错误,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D 项错误,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其中,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而不是处以留党察看处分。
故正确答案为 A。
18、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 项错误,“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B 项错误,“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 2011 年 9 月 29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C 项正确,“天舟一号”是我国第一艘面向空间站建造和运营任务全新研制的货运飞船,于2017 年 4 月 20 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其成功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D 项错误,“丝路一号”不是货运飞船,而是科学试验卫星,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其主要任务是为西部地区及丝路沿线国家提供便捷稳定的增强导航和遥感影像服务,不是为宇宙空间探测。
故正确答案为 C。
19、本题不严谨,选项中四种植物均有吸收甲醛作用,在此情况下,应选择吸收甲醛能力最弱者为本题答案。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甲醛环境下 15 小时内,4 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分别为(以每平方米叶片吸收甲醛质量计算):常春藤 $4.25m g/m^{2}[1]$ ,吊篮为 $\Omega_{i}\nabla\vartheta\vartheta_{i}/m^{2}$ 、芦荟为 $0.13m g/m^{2}$ [2]。另有以山茶花等 8 种植物对对象,对比吸收甲醛能力,15H 内吸收能力排名为:吊兰 $>$ 芦荟 $>$ 绿萝>······ $>$ 山茶花 $>$ ······[1]。可知,山茶花吸收能力为最小。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20、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根据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证监发〔2001〕102 号):“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本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不得由投资人担任,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B。
21、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规律。第一行图,第一个图形顺时针旋转 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旋转 $90^{\circ}$ 后再上下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行图按照此规律,将第二个图形先顺时针旋转 $90^{\circ}$ 后再上下翻转,故正确答案为 A。
22、元素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题干中出现黑白块,考虑黑白叠加。第一行图的规律为:黑 $+$ 空 $=$ , $+$ 白 $=$ , $\yen+$ 自 $=$ , $+$ 白 $=$ , $+\mathbb{Z}=$ , $+$ 空 $=$ , $\smash{\Psi_{1}+\Psi_{1}}=\Psi$ 。第二行图按照此规律进行运算,只有 A 选项符合规律,故正确答案为 A。
23、元素组成不同,考虑属性与数量规律。属性无规律,图形均为汉字组成,面数量较多,考虑数面。第一组图中:面数量分别为 1、2、3。第二组图中:面数量分别为 4、5、?,?处应该为 6,只有 C 选项面的个数是 6。
故正确答案为 C。
24、元素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第一组图中每幅图均有一个长方体,长方体上分别有一个圆锥、两个圆锥、一个圆柱,把图形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来看,上半部分的,下半部分长方体数量不变,所以规律是:
, ,下半部分的长方体数量不变。
第二组图按照此规律进行相加,?处上半部分为 4 个圆锥,而 $=3$ 个圆锥。
故正确答案为 D。
25、元素组成不同,考虑属性规律。第一组图中每幅图均为曲线图,第二组图图一图二也为曲线图,所以?处应该为曲线图。
故正确答案为 A。
26、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飞机起飞”的过程。逻辑关系的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3)和事件(4),只有先“飞行员进行起飞检查”,才能“请求起飞”,因此事件(3)排在事件(4)前面,且事件(3)和事件(4)相邻,同时容易判断事件(3)应该排在最前,排除 A、D项。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 B、C 项符合,通过分析事件(1)、(2)、(5)可知,先“启动引擎开始滑行”,再“达到一定程度,向后拉驾驶杆”,最后“收起起落架”。排序为:
(5)-(1)-(2),从而排除 B 项。
故正确答案为 C。
27、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国家管理制度发展”的过程。“内阁制”在明朝设立,“军机处”在清朝设立,“中外朝制”在汉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在隋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在秦朝设立。根据历史朝代判断先后顺序应该是秦朝、汉朝、隋朝、明朝、清朝,即:(5)-(3)-(4)-(1)-(2)。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根据上述判断,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 B。
28、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落水到呼救”的过程。逻辑关系的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4)和事件(5),只有先“落入水中”,然后尽快“保持镇定”,因此事件(4)排在事件(5)前面,且事件(5)和事件(4)相邻,同时容易判断事件(4)应该排在最前,排除 C、D 项。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 A、B 项符合,通过分析事件(1)、(2)、(3)可知,先“循序上升”,再“浮出水面”后才能“呼救求援”。排序为:(3)-(1)-(2),从而排除A 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29、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节日习俗的先后顺序展开”。逻辑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1)和事件(4),事件(1)“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4)“扫墓”是清明节的习俗。元宵节在清明节之前,因此事件(1)在事件(4)前,且(1)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 C、D 项。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 A 和 B 项符合,通过分析事件(2)和(5)得知,事件(2)“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事件(5)“赏月”是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在重阳节在前,事件(5)排在事件(2)前面,排除 B 项。事件(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故正确答案为 A。
30、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移动交易担保平台”的发展过程。逻辑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1)和事件(2),先有了“交易双方互不信任”才会导致“第三方担保平台兴起”。因此事件(2)排在事件(1)前面,且同时容易判断事件(2)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 A、B 项。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 C、D 项符合,通过分析事件(3)和(5)得知,只有先“移动支付技术发展”,才会导致“居民资金托管到网络担保平台”。因此(3)和(5)相邻,且事件(5)排在事件(3)前面,排除 C 项。
故正确答案为 D。
31、日常推理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 项:丑是美的反面可以理解成丑和美是矛盾关系,因此一个事物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美丑两个状态,无法推出,排除;
B 项:丑是美的反面,两者之间是对立存在的,即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都无法存在,因此可以推出没有美也就没有丑,当选;
C 项:丑是美的反面可以理解成丑和美是矛盾关系,因此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的状态,不美不丑是不存在的,排除;
D 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出如何辨别美丑的方法,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32、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每个月必须有一天同事们要齐聚办公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论据:无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说明面对面交流可以帮助员工评估工作进程,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据来支持论点;
B 项:说明面对面交流可以获取一些非语言交流的信息,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据来支持论点;
C 项:不在办公室面对面交流就会失去办公室的作用,强调的是办公室存在的必要性,与面对面交流无关,排除;
D 项:提出长期独立办公,不与同事交流会削弱员工的团队精神,但是交流并非特指面对面交流,因此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比较 A、B 选项,B 选项指出面对面交流可以获取关键的信息,加强的力度比 A 选项大,故正确答案为 B。
33、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一般规则”、“应用到不适用的特殊事例”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老赵发表的颠覆政府的言论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属于特殊事例,因此不适用“公民依法享有言论自由”的规则,能够产生“偶性的谬论”,符合定义,排除;
B 项:闹事醉汉老钱处于非正常状态,属于特殊事例,因此不适用“借用他人物品应及时归还”的规则,能够产生“偶性的谬论”,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对于正值长身体的小孙来说,跑步不是特殊事例,因此“生命在于运动”的规则适用于小孙,不能够产生“偶性的谬论”,不符合定义,当选;
D 项:泄漏公司机密是违法行为,属于特殊事例,因此不适用“诚实坦率是美德”的规则,能够产生“偶性的谬论”,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34、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S 以糖果价格为武器,专门打击境外航天器。
论据:S 决定将牛轧糖、奶糖单价分别提高 2.9 元和 1.8 元;当天,乙国空军一架 F-222 战机坠毁。一个月后,S 又将奶糖单价翻番,当天 14 时,丙国一架客机起飞不久后遇难。两个月后,S 将牛轧糖单价提高 1.2 元,当日,丁国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该国西北部附近坠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飞机内部程序能够接收 S 的糖果定价信息,遇到特定价格就坠毁,在糖果价格和坠毁之间建立了联系,可以支持论点,当选;
B 项:坠毁的也有本国飞机,说明不是专门打击境外航天器,削弱了论点,排除;
C 项:S 与恐怖组织关系密切且知道恐怖袭击出的详细计划,无法说明糖果价格和飞机坠毁之间的关系,不能支持论点,排除;
D 项:S 销售的糖果中有炸弹与糖果的价格无关,因此不是将价格作为武器,削弱了论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
35、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接下来几年里,该地人均生活水平仍会很低。
论据:过去五十年,某地人均生活水平都在贫困线以下。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近十年来的国家都给予该地扶贫优惠政策,说明该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提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点,当选;
B 项:大批富有成功脱贫经验的官员即将上任,与居民的生活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C 项:只是地质专家的推测,并不是事实,因此属于不确定选项,排除;
D 项:传闻的消息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属于不确定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36、第一步,分析题干条件。
$\textcircled{1}$ 甲:一等奖;
$\textcircled{2}$ 乙:不是一等奖;
$\textcircled{3}$ 丙:不是三等奖。
假设班主任猜中了条件 $\textcircled{1}$ ,则条件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3}$ 都是错的,那么此时甲乙都获得了一等奖,与题干所给条件不符,假设错误;
假设班主任猜中了条件 $\textcircled{2}$ ,则甲不是一等奖,丙是三等奖,那么此时就没有人是一等奖,与题干所给条件不符,假设错误;
条件 $\textcircled{1}$ 和 $\textcircled{2}$ 都是错的,由于“班主任只猜中了一个”,所以条件 $\textcircled{3}$ 一定是对的,即丙不是三等奖。此时甲一定不是一等奖,乙是一等奖,那么甲是三等奖,丙是二等奖。
故正确答案为 C。
37、第一步:找到关键词
“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二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决定”“‘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某平台将闲置私家车统合,用于共享”是针对私家车存在碎片化闲置的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消费结构改革,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符合定义,排除;
B 项:点心店通过升级面点技术,使做出来的点心更精致、更好吃,是生产要素方面的投入,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拥有自有专利的高科技智能终端产品,是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投入,解决了公司的增长动力结构问题,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符合定义,排除;
D 项:“酒厂斥巨资投放广告,拿下某热门综艺节目冠名权”其目的是为了产品的宣传,并没有体现出酒厂在产品供给方面所进行改革,不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38、第一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马的数量增加 或者 狮子怀孕 大象死亡 或者 兔子数量不增加
$\textcircled{2}$ 牛得病 或者 狼的数量减少 兔子数量增加 且 马的数量增加
$\textcircled{3}$ 大象死亡 或者 山羊的数量增加 牛没得病 或者 马的数量不增加
由 $\textcircled{1}$ 可得出: $\textcircled{4}$ 马的数量增加 大象死亡 或者 兔子数量不增加;
根据否一推一可得出: $\textcircled{5}$ 马的数量增加 且 兔子数量增加 大象死亡 ;
由 $\textcircled{2}$ 可知: $\textcircled{6}$ 牛得病 牛得病或者 狼的数量减少 兔子数量增加 且 马的数量增加综合 $\textcircled{5}\textcircled{6}$ 可以得出: $\textcircled{7}$ 牛得病 大象死亡
综合 $\textcircled{3}\textcircled{7}$ 可以得出: $\textcircled{8}$ 牛得病 牛没得病 或者 马的数量不增加
由 $\textcircled{6}$ 可知: $\textcircled{9}$ 牛得病 马的数量增加
综合 $\textcircled{8}\textcircled{9}$ 可以得出:牛得病 牛没得病 ,所以牛没得病一定成立。
故正确答案为 D。
39、第一步,分析题干条件。
$\textcircled{1}$ 东山 $\ I t$ 西山 $\ I_{2}$ 南山 $\tilde{}=$ ;
$\textcircled{2}$ 东山:西山 $=4:1$ ;
$\textcircled{3}$ 北山>南山;
$\textcircled{4}$ 东山 $=$ ;
$\textcircled{5}$ 东 $\mathbf{\mu_{1}}\mathbf{H}\mathbf{\Sigma}=$ ;
$\textcircled{6}$ 西山 $=$ ;
$\textcircled{7}$ 西山 $=$ 北山。
假设: $=4:1$ $=1:0$ $=[]:[]$ $=[]:[]$ ;; ,则各球队的进球数依次为:东山 4、西山 3、南山 2、北山 1,符合题干要求。此时各球队的失球数依次为:东山 1、西山 6、南山 3、北山 0。因此,失球数最少为北山队。
故正确答案为 D。
40、第一步:翻译题干。
$\textcircled{1}$ 甲贪 乙贪;甲走私 丙走私
$\textcircled{2}$ 乙泄密 丙泄密;乙贪污 甲贪污
$\textcircled{3}$ 丙泄密 甲泄密;乙走私 -丙走私
$\textcircled{4}$ 每种罪行都至少被其中一人所犯,有两人所犯罪行完全相同。
将条件综合可得:
甲贪 乙贪 甲贪、甲走私 丙走私 -乙走私、乙泄密 丙泄密 甲泄密。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甲若不犯贪污罪,那么乙一定没贪污,可知丙贪污,又根据“甲走私 丙走私 -乙走私”,则甲乙、甲丙、乙丙不可能有两个人所犯罪行相同,不符合题干条件 $\textcircled{4}$ ,可知甲至少犯了贪污罪,排除;
B 项:乙没有走私,由 A 选项可知甲、乙贪污,则当甲、丙犯了贪污、走私、泄密,乙仅犯了贪污罪时,可以满足题干条件,排除;
C 项:由 A 选项可知甲、乙一定都犯了贪污罪,则甲乙、甲丙不可能犯罪完全相同。由选项 C丙没有泄密,可知乙也没有泄密那甲一定犯了泄密罪,则乙丙既不可能犯同一罪行,也不可能只犯一个罪行,故该选项一定为假,当选;
D 项:由“乙泄密 丙泄密 甲泄密”可知,甲丙所犯罪行可以相同,排除。
故正确答案 C。
41、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做差。用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的新数列为 12、20、28,是公差为 8 的等差数列,则新数列的下一项为 $28+8=36$ ,故原数列的所求项为 $62+36=98$ 。
故正确答案为 B。
42、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做差。后一项减前一项,得到的新数列为-3、9、 $-27$ 、81,是公比为-3 的等比数列,则新数列的下一项为 $\mathrm{81\times(-3)=-243}$ ,故所求项减去 59 所得的差为-243,所求项 $=-243+59=-184$ 。
故正确答案为 A。
43、数列全是多位数,考虑机械划分。将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从中间划分为前后两个两位数,可以得到新数列:17,16;25,23;33,30;46,42;58,53。观察该组数列发现,每组数的前一项减后一项得到的数列为 1,2,3,4,5,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下一项为 6,故划分后的新数列前一项减后一项的差为 6,观察选项,只有 A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A。
44、数列为小数数列,考虑机械划分。将数列中每一个数字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划分后,得到两组新的数列。其中,整数部分组成的新数列为 20、29、40、53,观察该数列,用后一项减前一项得 9、11、13,为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 $13+2=15$ ,故原数列所求项的整数部分为 $53+15=65$ ,排除 A、B 两项;小数部分单独看没有规律,考虑整体看,用整数部分减小数部分,得到周期数列 5, $-5$ ,5, $-5$ ,故下一项为 5,只有 C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C。
45、观察数列,全为分数,故该数列为分数数列。分子和分母有递增趋势,先考虑分子、分母分开看,但分开看没有明显规律;再考虑分子、分母合起来看,于是形成的新数列为 2,3,5,7,11,13,17,19,是质数数列且每两项一组,奇数项为分子,偶数项为分母,故新数列的后两23项分别为 23,29,所求项为 。
故正确答案为 B。
46、牛吃草问题,套用公式:原有草量 $=$ 时间 $\gimel$ (牛的数量 $\gimel$ 牛的吃草速度 草长的速度)。本题中,抽水机相当于“牛”,进水相当于“草”,抽水前已进水量相当于“原有草量”。设抽水机的速度为 ,则有 $15\times(2\times20-V_{\mathcal{K}})=9\times(3\times20-V_{\mathcal{K}})$ ,解得 $V_{y\xi}=10$ ,故当抽水机开始向外抽水时,该轮船已进水 $=15\times(2\times20-10)=450$ 立方米。
故正确答案为 B。
47、假设小磊的速度为 $V_{1}$ ,爸爸的速度为 $V_{2}$ ,爷爷的速度为 $V_{1}$ ,三人之间的间距为 S。追及问题,套用公式, $=$ 速度差 $x_{1}^{2}$ 。
跑了 12 分钟后小磊追上了爸爸 ,则 $S=(V_{1}-V_{2})\times12$ ,即 $V_{1}-V_{2}={\frac{S}{12}}…_{\bigodot},$ ;
又跑了 6 分钟后小磊追上了爷爷,即从开始追到追上爷爷,共用时 18 分钟,$V_{1}-V_{3}=\frac{S}{9}\ldots_{\textcircled{2}},$ ;
题目所求为爸爸追上爷爷的时间,即 $s=(V_{2}-V_{3})t$ ;由 $|\bar{\Delta}\rangle-|\bar{\Delta}\rangle$ 可得 $V_{2}-V_{3}=\frac{\bar{s}}{3\bar{6}}$ ,则$t=S\div\frac{S}{36}=36$ 分钟;所以爸爸从一开始到追上爷爷所需的时间为 36 分钟,但此时已经过去了$12+6=18$ 分钟,所以再过 $36-18=18$ 分钟时爸爸可以追上爷爷。
故正确答案为 C。
48、假设原来手机每月销售量为 1 台,并设该款手机的成本价是 $\mathrm{X}$ 元,则原来每月;促销后,手机每月销售量为 2 台,售价$=2598-300=2298$ 元,则促销后每月 $=$ 销量 $\ast$ $)=2\times(2298-x)$ 。“促销后,每月利润提升为原来的 1.5 倍”,故 $\frac{2\times(2298-x)}{1\times(2598-x)}=1.5$ ,解得, $x=1393$ 元。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49、相遇问题,套用公式, ${\boldsymbol{5}}=$ 速度和 $\gimel$ 。若“梦想号”的乘客从车窗看见“启航号”驶过,看到的车身长度即为相遇的路程;则 ${\mathrm{3fiO=}}$ 速度和 $\mathbb{X}_{1}^{s}$ ,速度和 $=45$ ;若“启航号”的乘客从车窗看见“梦想号”驶过,则 $\underline{{{2}}}\vec{i}\vec{0}=$ 速度和 $\mathbb{X}$ 时间 $=45\times$ ,故“启航号”的乘客从车窗看见“梦想号”驶过的时间是 $\frac{270}{45}=6$ 秒。
故正确答案为 C。
50、
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得, $\mathcal{O A}=1\bar{2}$ 米, $A\bar{C}=\sqrt{2}$ 米。因“此时同一位置站立的人在地面的影子长度恰好与身高相同”,故 $\partial{\cal F}=12$ 米;因“电线杆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以及与地面成 45 度角的土坡上”, $A\bar{C}=\sqrt{2}$ 米,则在等腰三角形 ACD 中, $A B=B D=1$ 米,而在等腰三角形 EOD 中,$E O=O D$ 且 $F O=0A$ ,则有 $E F=A D=1+1=2$ 米,故电线杆的高度为 $\mathcal{O}F+E F=12\div2=14$ 米。
故正确答案为 B。
51、设合唱团一共 $\boldsymbol{\mathrm n}$ 排,则由于各排人数是连续的自然数,则从前到后构成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则 $S_{n}=n\times$ 中位数 $=100\lambda_{\gamma}$ 。分情况讨论:
若 $\boldsymbol{\mathrm n}$ 为奇数,由于乘积 100 是偶数,则中位数只能为偶数;
若 $\boldsymbol{\mathrm n}$ 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最中间两排人数的平均数,由于相邻两排人数相差 1,故中位数应为小数部分为 0.5 的小数。
100 的约数中,只有 1、5、25 为奇数,由于 n 不少于 3,故 $n=5$ 时,中位数为 20,满足题意;$n=25$ 时,中位数为 4,会出现后排人数为负数的情况,排除。
若 $\boldsymbol{\mathrm n}$ 为偶数,只有 $n=8$ 时,中位数为 12.5,满足题意。
所以满足上述要求的排列方案有 2 种, $n=5$ 。
故正确答案为 B。
52、甲、乙、丙三人均检测过的电脑数量,取决于两人共同检测的情况。考虑两人最少的情况,乙检测了 61 台电脑,丙检测了 54 台电脑,根据两集合容斥原理公式:。则乙、丙同时检测过的电脑数量最少台。则三人均检测过的电脑至少为 15 台。如图所示:
故正确答案为 B。
53、由题意可知, $\mathbf{\bar{z}}+\mathbf{3}=5$ , $4+1=5$ ,即小芳和小强分别取一次存在一个加和定值为 5,。分类讨论如下:
若小芳先取,无论小芳取 2 枚还是 4 枚,小强总能与小芳凑成每次加和为 5 的情况,最后剩余 3。此时小芳再取,只能取 2,小强取最后一个获胜;
若小强先取,按照最佳策略,小强先取 3 枚,剩余 2015 枚,随后无论小芳取 2 枚还是 4 枚,小强都与小芳凑成每次加和为 5 的情况,最后剩余 5 枚时,也是小芳取完小强再取,小强获胜。
故小强一定获得最终胜利。
故正确答案为 D。
54、题干要求使用的砖尽可能少,则在铺的时候尽可能使用砖面积最大的一面,砖最大面的面积 $=10\times10=100$ 平方厘米 $=0.01m^{2}$ 。
$\textcircled{1}$ 先铺鱼池的左立面与右立面,分别需要 $\frac{5\times2.5}{0.01}=1250$ 块,两侧共需 $\mathrm{1250\times2=2500}$ 块;
$\textcircled{2}$ 再铺鱼池的前立面与后立面,分别需要 块,两侧共需1225×2=2450块;
$\textcircled{3}$ 最后铺底面,需要
$$ \frac{(5-0.05\times2)\times(5-0.05\times2)}{0.01}=2401_{;} $$
故总共需要 $\mathrm{2500+2450+2401=7351}$ 块,满足条件“将鱼池四壁及底面铺满”。
故正确答案为 C。
55、设小李速度为 $\mathrm{V}$ ,小赵出发半小时时,已经走了 $80\times0.5=40$ 公里,返回丙市需再走公里。
若小赵发现有物品遗落在丙市前,并未与小李相遇。说明小赵在出发半小时时,并未追上小李,即小李走了 $15+30=45$ 分钟 $=[].75$ 的路程大于小赵走的 40 公里,则有 $v\times0.75{\simeq}40$ ,$v>\frac{160}{3}\approx53.3$ 公里/小时;此时由于要在到达乙市之前与小李相遇一次,故小赵到达乙市前,一定超过小李,小赵从甲到达乙市时,共花费时间 $\frac{120+10+10}{80}=1.75$ 小时,此时小李已从甲出发160$1.75+0.25=2$ 小时,尚未到达乙市,则有 $v\times2=120$ , $v=\zeta,00$ 公里/小时。选项 C、D 在 公里/小时 $=-11-60$ 公里/小时范围内,排除。
若小赵发现有物品遗落在丙市前,就已经与小李相遇。由于在到达乙市前与小李只相遇一次则只有可能是小李在到达丙市前被小赵超越(否则小赵返回丙市时,会与小李再次相遇)。小赵到达丙市时,花费时间 $\frac{40+10}{80}=0.625,$ 小时,此时小李已从甲出发 小时,尚未到达丙市,则有 , $v=\frac{240}{7}\approx34.3$ 公里/小时。选项 A 在 $v=\frac{240}{7}$ 公里/小时范围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56、本题从第三空入手,根据“传统的辩证法思想和中庸观念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即“传统文化不受尊重”所填词语评价这一现象或行为,“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B、D 两项符合文意。“声名狼藉”形容名声败坏到了极点,主体为“人”,且“名声”文段无从对应,排除 A、C 两项。
再看第二空,对比“呈现”与“出现”。“呈现”指显露出来,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出现”指不仅指“显露出现”,也有“产生出来”之意,即含有从“无”到“有”的过程,“文革期间社论中的‘斗’字”一定是经过创作产生出来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故“出现”更契合文意,排除 D 项。
代入验证第一空,B 项“印迹”指痕迹,踪迹。置于文段表达社会秩序的好坏在词汇上也有相应的体现或痕迹,语义合适,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B。
【文段出处】《论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57、所填词语与“礼貌程序”搭配,表达“礼貌程序”从史至今仍被作为社会礼节所遵守。B项“延绵”指形态上的连贯、不间断,如“山脉延绵”,根据“至今”,文段侧重强调时间上的不间断,故搭配不当;C 项“延续”指事件或动作上的持续、继续,与“程序”搭配不当,排除。对比 A、D 两项,“沿用”指继续使用原有的方法、制度等,“原有的方法、制度”,其来源较随意;而“沿袭”侧重“来源”为前辈或古人的传统方法或制度,故 D 项“沿袭”更符合“从史至今”这一语境,排除 A 项。
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以感恩之心生活》
58、【解析】第一空,文段主要比较了“苏南”和“苏北”在经济方面的差异,根据“一直有······之分”可知,以及“‘苏南’······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可知“苏南”与“苏北”在经济方面的差异并不小,所填词语形容“苏北”的经济,故“略逊一筹”指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程度过轻,排除 B、D 两项。“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程度适中,A、C 两项符合文意;
第二空,文段主要表达作家要借鉴批评家的意见来生发创作灵感,所填词语形容“批评家的批评意见”,“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语义合适,A 项可选。“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劝告或教诲”与“批评意见”对应不当,排除 C 项;
第三空,根据文意,所填词语用来评价她在外交礼仪和衣着谈吐方面表现得非常“好”,没有任何漏洞或不妥, A 项“无懈可击”,形容没有弱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和破绽,语义合适,可选。
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出处】(1)无(2) 《批评与创作当相互砥砺》(3)《奥巴马启动“夫人外交” 米歇尔访华“软调节”》
59、根据文段两个分号可知,文段属于并列关系,并列结构通常句式相同,又根据语境 “小鱼缸”“大鱼缸或小池塘”“大湖”分别为假设的外界环境变化,故三个分句均需填入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如果······”,对应 A 项。
“只有······才”与“只要······就”均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与文意不符;均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60、第一空,“会晤”指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见面,“会见”一般指身份高低不同的人见面,或是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见面。根据横线前“德法首脑”可判断出是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见面,排除C、D 两项。
第二空,“权力勾兑”是固定搭配,锁定 A 项。“挤兑”指去银行兑现或者指排挤、倾轧,与“权利”搭配不当,排除 B 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61、第一空,搭配“求是精神”,表达竺可桢按照“求是精神”去做事之意,“秉承”指接受指示、按照指示去做,符合文意且搭配恰当。“继承”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财产等接受过来,文段并未涉及前人,排除 B、D 两项。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表达“去行政化”做起来比较困难之意,C 项“举步维艰“指每向前一步都很难,符合文意。A 项“进退维谷”指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处于困境中,文段并未提及进退两难,故与文意不符,排除。
【文段出处】《教育改革梦想者》
62、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表达得奖青年的相貌在同伴中非常引人注目之意,C 项“鹤立鸡群”指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显得很突出,符合文意。而其他几项的词语只能形容才能的突出,不符合文意。
第一空,带入“卓尔不群”验证,“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填入文段表达杨绛先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者,符合文意。
第三空,带入“出类拔萃”验证,“出类拔萃”形容人的品德才能出众,填入文段形容劳动英雄语义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 C。
63、第一空,根据“要做的事情依然很多”可知,横线处表达果园开始有收益之意,“盈利”获得利润,语义恰当。“营利”指谋求利润,无法体现已经获得利润之意,故排除 B、C 两项。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在追悼会上人们留下了眼泪,A 项“唏嘘”指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符合文段语境。D 项“叹息”指叹气,无法对应文段“流下了眼泪”的语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64、第一空,和“信仰”搭配,“忌讳”意为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避讳”指回避。信仰不是不吉利的,所以“忌讳”用在此处不恰当,这里想表达的是企业家不再回避自己的信仰,排除 A、C 两项。
第二空,指代词“这”对应“其中就有人开始从名利场走向教堂”,说明企业家的心灵找到了依托,”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多指虔诚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谓身心归乡、依托。所以”心灵皈依“填入合适。“回归”指重新回来,如“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侧重于过去已经存在,现在重新回来。文段中“开始思考……开始从名利场走向教堂“说明这些企业家曾经并没有心灵的依托,所以填“回归”不合适,排除 B 项。
故本题答案选 D。
65、第一空,“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句式,如“不可置疑”,“不容置疑”。文段表达的是美学教授对此奖项存有疑问,故“质疑”合适,排除 B、D 两项。
第二空,“张口结舌”指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瞠目结舌”指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这句话表达导演对负面声音不淡定的程度让人很吃惊,因此填入“瞠目结舌”合适,排除 A 项。
后两空代入验证,“经营事业”、“拓宽领域”均为常用搭配,语义恰当。
故本题答案为 C。
【文段出处】《“路遥文学奖”争议中如常进行 公布首批上榜作品》
66、B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他在亚洲所建造的所有作品”,排除;C 项存在歧义,“这个问题”指代不明,是指“垂直管理”还是“邱晓华案”,表意不明确,排除;D 项“携带”和“大陆人民的热情”搭配不当,排除;A 项没有语病,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A。
67、B 项“因为······的缘故”,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上色技术有限且年代久远”,当选;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存在语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68、A 项,“生灵涂炭”形容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与前面的“无辜百姓”重复,可将“无辜百姓”删掉,属于成分多余,排除;C 项“凡是”和“一切”重复,属于成分赘余,排除;D 项“光靠逮捕不能防止类似骚乱不再发生”为三重否定,意思为“光靠逮捕可以让类似的骚乱不再发生”,与后面的“应当以社区为基础,把帮派文化消灭在萌芽状态”表意矛盾,排除;B项没有语病,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B。
69、A 项“好多人还不认识”可以理解为“研究员不认识其他人”,也可以理解为“其他人不认识研究员”,存在歧义;
C 项“走”可以理解为走路,也可理解为离开,还可以理解为去世,“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存在歧义;
D 项“高兴得跳了起来”的主语不能确定是“我”还是“他”,存在歧义。
B 项没有歧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B。
70、(1)“对这种从磐安山区走出来的新龙井赞口不绝”前缺少主语“人们”,故成分残缺。(2)“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各行各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句式杂糅,应改为“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各行各业技术人才”或“关键在于能否加速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
故正确答案为 C。
71、B 项,搭配不当,“聪明”不能修饰“手”,“聪明能干”通常搭配人,存在语病。其他选项均表述无误。故正确答案为 B。
72、A 项,“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频发”,“引起”与“频发”搭配不当,可删除“频发”。
B、C、D 三项均没有语病。
故正确答案为 A。
73、A 项,成分残缺,可改为“任何脱离学生实际去追求应试效应的行为都是不恰当的”。C 项,“供中外学者阅读之便”句式杂糅,可改为“供中外学者以便阅读之用”或“以便中外学者阅读。
D 项,“某连锁炸鸡店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语序不当,可改为“在某连锁炸鸡店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
故正确答案为 B。
74、首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5)出现人称代词“他”,前面应有人物介绍,故不适合放在首句,排除 A 项。
引出徐悲鸿父亲达章公是为画家,适合作为首句。对比(2)(5)两句,(5)是对达章公画家身份的详细解释,适合与(1)衔接;但(2)指出他雕刻图章以明心志,与上文“画家”这一身份衔接不够紧密,故排除 B 项。
对比 C、D 两项,区别在于(4)的位置。(4)指出,达章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做人的高尚品德对徐悲鸿影响很大,故前文应阐述艺术追求和高尚品德两个方面,即(2)(3)应在(4)之前,锁定 C 项。
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徐悲鸿小传》
75、对比选项,判断首句, $\textcircled{1}$ 句将现在与二十九岁作对比, $\textcircled{3}$ 句引出“三十”这个话题,相比较 $\textcircled{3}$ 句更加适合做首句,排除 D 项。观察选项 $\textcircled{1}$ 句出现关联词“虽然”, $\textcircled{5}$ 句有关联词“但”,且 $\textcircled{1}$ 和 $\textcircled{5}$ 句语义相反,故关联词捆绑 $\textcircled{1}\textcircled{5}$ 捆绑,且先 $\textcircled{1}$ 再 $\textcircled{5}$ ,排除 C 项。观察选项, $\textcircled{4}$ 句出现指代词“这两个字”,指代 $\textcircled{3}$ 句中“三十”二字,根据指代词捆绑, $\textcircled{3}$ $\textcircled{4}$ 捆绑,排除 B 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出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
76、文段开篇指出“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而后通过指代词“此处”总结前文指出有限的几个生命是徒手的请愿,没有深的意义,尾句首先通过煤的形成举例说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结果收获很小,最后通过程度词“更”强调徒手请愿更是如此,故文段重在强调徒手请愿并无太大意义,对应 B 项。
A 项、D 项均属于结论之前的非重点,且偏离“徒手请愿”这一核心话题,排除;C 项属于举例论证,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文段出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
77、A 项,根据文段“‘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可知,该项表述正确;B 项,根据文段“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及“但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可知,该项表述正确;C 项,根据文段“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可知,该项表述正确;D 项,根据文段“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满足于现状”可知,满足于现状有两个条件,即“认为方法只有一个”及“找到某个答案”,D 项缺少第二个条件,故表述有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高中阅读理解》
78、文段开篇介绍杨振宁做化学实验员时工作并不顺利,而后从化学领域转到物理领域才取得巨大成就,故朋友开玩笑所说 “凡是有杨振宁的地方,就会有爆炸”,是指杨振宁在不擅长的化学领域经常出现过失,“爆炸”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指有很大危险,对应 B 项。
A 项,“做化学实验时被同事围得水泄不通”说明杨振宁受人关注,与文段所述杨振宁在化学领域并不擅长矛盾,排除。C 项,“化学实验成果多成为爆炸性新闻”说明化学实验成果重大,与文段所述杨振宁在化学领域并不擅长矛盾,排除。D 项,“极具危险性”与文意不符,且选项中“夸张的说法”与“极具危险性”前后矛盾,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文段出处】《学会舍弃》
79、A 项,由文段中“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以精神和观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B 项,由文段中“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C 项,由文段中“即不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格习惯等方面”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D 项,由文段中“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幻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可知,少数民族不认同的为华夏人精神上的优越感,并非不认可发展水平的落后,故该项表述错误,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地域歧视?在中国自古有之!》
80、A 项,由文段中“宋锦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主要特征”“底经为有色熟丝”“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B 项,由文段中“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C 项,由文段中“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草木染料,也有小部分矿物染料”可知,文中并未说明染料是二者的混合物,无中生有,故该项表述有误,当选;
D 项,由文段中“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孙迎庆<寻根>》
81、文段主要介绍古代“小学”包含内容的变化过程,B 项“最”表述绝对化,优先验证,原文为“更加丰富”而非“最为丰富”,且由“及至唐代编纂《旧唐书·经籍志》,把《尔雅》等书归入‘小学’”可知,从东汉到隋唐五代,“小学”的内容并非最为丰富,表述有误,当选。
A 项,由“宋代时,把文字之学的内容分为三类:体制(字形)、训诂(字义)、音韵(字音)”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 项,由“古代则把有关文字研究的学问叫‘小学’”以及后文“从东汉至唐朝”的论述可知,表述正确,排除。D 项,由首句“我们现在把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等学问称为文字学。古代则把有关文字研究的学问叫“小学”,古代的字书都统属于“小学”的范围”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文段出处】《中国字典词典史话》
82、文段首先介绍了地震的分类,接着围绕浅源地震阐述其发生频率、释放能量以及对人类产生的影响,A 项,由首句“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可知,表述正确,排除。B 项对应文段“震源深度在 60 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做浅源地震”,表述正确,排除。C 项,由文段可知“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 ”,而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 60 公里范围内,而非“30 公里”,表述有误,当选。D 项,由“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 $85%$ ”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 《浅源地震》
83、文段主要介绍了信念和信仰对于党员干部的重要性,A 项,由尾句“党员干部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坚定信仰、信念和忠诚,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B 项,由首句“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站立不起来;如果没有信仰信念,精神世界就会坍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C 项“头脑”表述不明确,文段重点论述“信念和信仰”对于党员干部的重要性,不符合文意,当选。
D 项,由文段“纵观那些犯错误的党员干部,无论政治上的跑偏、还是生活上的走邪,归根到底都是“总开关”上出了问题”,可知,强调信念信仰对于党员干部的重要性,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84、A 项,根据文意可知,“采用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仅仅是列车采用的原理,真正的优点应是这种原理产生的作用效果,即“悬浮行使,没有磨损,运行平稳安静”,故表述错误,当选;
B 项,根据“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可知为磁浮列车的优点,表述正确,排除;
C 项,根据“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制造成本低”可知为优点,表述正确,排除;
D 项,根据“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可知“适合短途快速运输”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出处】《语文试题》
85、A 项,根据“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B 项,“这种能力”指代上文阐述的能力,根据“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C 项,根据“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可知“读好书可以提高灵魂的品质”表述正确,又根据“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可知 C 项表述正确,排除;
D 项,根据“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可知“培养读书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表述无中生有”,文段仅表明是能力的来源,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 《语文试题》
86、由题意“2013 年,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且材料时间是 2014 年,判定此题为基期计算问题。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14 年,…累计结售汇顺差 7715 亿元人民币(等值 1256 亿美元),下降 $53%$ 。”可知 2013 年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 $=\frac{7715}{1-530%}=\frac{7715}{0.47}\approx1641\mathrm{{!}}$ 亿元人民币。
故正确答案为 B。
87、由题干“…的年平均价为…”,可判定本题为现期平均数问题。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14 年,银行累计结汇 116422 亿元人民币(等值 18958 亿美元)”,可知 100 美元的年平均价$={\frac{116422}{18968}}\times100\approx{\frac{116}{19}}\times100\approx610$ 元人民币,与 C 项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C。
88、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与第二段可得,“2014 年累计结售汇顺差下降 $53%$ ;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较上年增长 $\mathbb{L}\breve{\mathbb{Z}}{\bar{\mathcal{N}}}^{\bar{\mathcal{N}}}$ ;累计对外付款增长 $[[object Object]]{ $ ;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结汇(即签约顺差)较上年下降 $5\bar{8}\bar{7}{\bar{1}}^{\bar{1}}$ ”。同比涨跌幅度最大的为 D 项。
故正确答案为 D。
89、定位文字材料第二段,“衡量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的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外汇收入的比重(即结汇率)总体下降,…全年平均为 $71%$ ,结汇率比上年回落了 1 个百分点;衡量购汇动机的银行代客售汇占涉外外汇支付的比重(即售汇率)逐季上升,…全年为 $69%$ ,售汇率比上年上升了 6 个百分点。”可知 $=71%+1%=72%$ ,售汇率 $=69%-6%=63%$ ,,即 2013 年银行代客结汇率比售汇率高 9 个百分点。
故正确答案为 D。
90、A 项: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14 年…累计结售汇顺差 7715 亿元人民币(等值 1256亿美元)…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 1592 亿美元, $1592\div1256\approx1.27>1.2$ ,正确;
B 项:定位文字材料第二段,2014 年,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 203855 亿元人民币(等值 332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约同比增长 $\frac{33201}{1+12%}\times12%\approx\frac{33201}{1+\frac{1}{8}}\times\frac{1}{8}=\frac{33201}{9}\approx3689$ 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 201375 亿元人民币(等值 32797 亿美元),增长 $[[object Object]]{ $ ,约同比增长$\frac{32797}{1+18%}\times18%\approx\frac{32797}{1+\frac{1}{5.5}}\times\frac{1}{5.5}=\frac{32797}{6.5}\approx5045$ 亿美元。收入小于付款,错误;
C 项:定位文字材料第一段,“2014 年,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 1592 亿美元,二季度降至290 亿美元”,即 2014 年二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为 290 亿美元,错误;D 项:定位文字材料,“2014 年,银行代客累计结汇 113339 亿元人民币…衡量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的银行代客结汇占涉外外汇收入的比重(即结汇率)总体下降,…全年平均为 $71%$ ”,则2014年涉外外汇收入 $=113339\div71%\approx16$ 。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A。
91、由题干“2016 年全国女性人口较 2012 年增长…”,可判定此题为一般增长率计算问题。定位统计图中 2016 年和 2012 年的柱形图,已知 2016 年总人口 138271 万人,男性人口 70815 万人,则 $=138271-70815=67456\mathcal{K}\lambda$ ;已知 2012 年总人口 135404 万人,男性人口 69395 万人,则 $=135404-69395=66009$ 万人;根据增长率公式可得 2016 年全国女性人口较 2012 年增长率 $={\frac{67456-66009}{66009}}\times100%={\frac{1447}{66009}}\times100%\approx2.2%$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92、由题干“2012-2016 年,全国乡村人口年均减少约…”,可判定此题为年均增长量计算问题。定位统计图 2016 年和 2012 年总人口,可得 2016 年总人口较 2012 年增加万人;定位统计图下面的注可得 2016 年城镇人口较 2012 年增加 8116 万人,则 2012-2016 年,全国乡村人口年均减少 万人。
故正确答案为 B。
93、由题干 $^{66}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是…年”,可判定此题为现期比重比较问题。定位统计图中 15-64 岁人口和总人口相关柱形图,根据现期比重公式可得,2013 年 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frac{76306}{136072}\times100%\approx56%$ ;2014年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frac{88910}{136782}\times100%\approx65%$ 2015 年 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frac{100361}{137402}\times100%\approx73%$ ;2016 年 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frac{100260}{138271}}\times100%\approx72.5%$ 。故 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2015 年。
故正确答案为 C。
94、由题干“2011-2016 年人口出生率年均增速约为…”,可判定此题为年均增长率问题。定位统计图,2016 年人口出生率 $\mathrm{i}\tilde{\mathrm{Z}}.95%$ 。根据年均增速公式 $(1+r)^{5}={\frac{\neq4\neq4\pm}{\dot{\sqrt{5}}\eta\pm4\eta\mp}}={\frac{12.95%}{11.93%}}$ ,可计算出 $\yen123,456,78$ 。
故正确答案为 C。
95、A 项:定位统计图中 65 岁以上人口和 15-64 岁人口相关柱形图,可得 65 岁以上人口逐年增加,而 15-64 岁人口在 2012 年-2015 年是逐年增加,在 2016 年是下降,错误;B 项:定位统计图中 2016 年和 2012 年,可得 2016 年总人口较 2012 年增长$\frac{138271-135404}{135404}\times100%\approx2.1%$ ,错误;
C 项:统计图中只提供历年总人数和男性人数,并没有提供城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人口数情况,故无法判断,错误;
D 项:定位统计图,2013 年男性人口增长量 $=69728-69395=333$ 万人,女性人口增长量$=(136072-135404)-333=335$ 万人;2014 年男性人口增长量 $=70079-69728=351$ 万人,女性人口增长量 $\cdot=(136782-136072)-351=359$ 万人;2015 年男性人口增长量 $=70414-70079=335$ 万人,女性人口增长量 $=(137462-136782)-335=345$ 万人;2016 年男性人口增长量$=70815-70414=401$ 万人,女性人口增长量 $=(138271-137462)-401=408$ 万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年增长量最大的年份均为 2016 年,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96、由题干“…同比增幅最大的是…”,可判定此题为一般增长率比较问题。定位统计表中第三行装饰装修产值,2016 年四季度累计 11295 亿元、2015 年四季度累计 10508 亿元,2017 年二季度累计 4793 亿元、2016 年二季度累计 4446 亿元,2017 年三季度累计 7623 亿元、2016 年三季度累计 7153 亿元,2017 年四季度累计 12017 亿元,2016 年四季度累计 11295 亿元。根据公式:×100%基期 ,可得:2016 年四季度累计同比增幅 $=\frac{11295-10508}{10508}\times100%=\frac{787}{10508}\times100%\approx7.5%$ 2017 年二季度累计同比增幅 $={\frac{4793-4446}{4446}}\times100%={\frac{347}{4446}}\times100%\approx7.8%,$ 2017 年三季度累计同比增幅 $={\frac{7623-7153}{7153}}\times100%={\frac{470}{7153}}\times100%\approx6.6%$ ;2017 年四季度累计同比增幅 $={\frac{12017-11295}{11295}}\times100%={\frac{722}{11295}}\times100%\approx6.4%$ 。比较可得,2017年二季度增幅 $7.5%$ 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 B。
97、定位统计表中第五行建筑工程产值,2016 年四季度累计值 171864 亿元、三季度累计值111924 亿元、二季度累计值 68701 亿元,2017 年四季度累计值 189161 亿元、三季度累计值 123540亿元、二季度累计值 76122 亿元。故 2016 年三季度当季建筑工程产值 $=111924-68701=43223/$ 亿元;2016 年四季度当季建筑工程产值 $=171864-111924=59940$ 亿元;2017 年三季度当季建筑工程产值 $=123540-76122=474181$ 亿元;2017 年四季度当季建筑工程产值亿元。比较可得,2017 年四季度当季建筑工程产值最高。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98、由题干“…保持 2015-2017 年间的增速…则 2019 年建筑业总产值为…”,可判定此题为现期计算问题。定位统计表中第二行,2015 年建筑业总产值(即四季度累计值)180757 亿元,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即四季度累计值)213954 亿元。若保持 2015-2017 年间的增速,则$(1+r)^{2}={\frac{2017}{2015}}$ 年建筑业产值一2013年建筑业悠产值,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 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 ×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213954 $={\frac{213954}{180757}}\times213954$ 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approx{\frac{214000}{181000}}\times214000_{\approx1.18\times214000}=252520$ 亿元,与 B 项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B。
99、由题干“2017 年,按总产值计算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可判定此题为现期平均数问题。定位统计表第二行,2017 年建筑业总产值为 213954 亿元,定位统计表倒数第三行,2017 年生产经营活动平均人数为 6158 万人。D 项 347441 元/人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D。
100、A 项:定位统计表第二行和倒数第四行,2015 年建筑业总产值 180757 亿元,建筑业企业单位数 80911 个。2015 年平均每个建筑业企业单位 $j^{\pm}\d t=\frac{180^{\prime}\sqrt{17}}{80911}>2$ 亿元;2016 年建筑业总产值 193567 亿元,建筑业企业单位数 83017 个。2016 年平均每个建筑业企业单位 $=\frac{193567}{83017}52$ 亿元;2017 年建筑业总产值 213954 亿元,建筑业企业单位数 88059 个,2017 年平均每个建筑业企业单位 $={\frac{213954}{88059}}>2$ 亿元。2015-2017 年均超过 2 亿元,正确;
B 项:定位统计表第二行和第五行,2016 年建筑业总产值为 193567 亿元;2016 年建筑工程产值为 171864 亿元。可计算出 2016 年,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 $={\frac{171864}{193567}}\approx88.776$ ,八成以上,正确;C 项:定位统计表倒数第二行和第三行,2017 年二季度累计值,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 969740万平方米;生产经营活动平均人数为 4484 万人。可计算出 2017 年上半年,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人员人均房屋建筑施工 $={\frac{969740}{4484}}\approx{\frac{969740}{4500}}\approx216$ 平方米,正确;D 项:定位统计表倒数第五行和倒数第三行,2015-2017 年建筑业竣工产值分别为 110116 亿元、112893 亿元、116792 亿元;2015-2017 年生产经营活动平均人数分别为 5584 万人、5757 万人、6158 万人。可计算出 2015 年,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人员人均竣工产值 $\frac{110116}{5584}\approx19.7$ ;2016112893≈19.6年,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人员人均竣工产值 ;2017 年,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人员人均竣工产值 $\frac{116792}{6158}\approx19.0$ 。比较可知,最大的是 2015 年,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务员考试挺简单”微信公众号,可获取更多公考经验。分享公考经验,还可获得现金奖励哈手淘扫描淘宝店铺,可以购买省考、国考历年真题哦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