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湖南公务员考试_行测_卷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08 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卷(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此题考查的是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空格处缺少的动词的施受对象为“国家或政府”与“排放大户”,应填入正式场合用语。
A 项正确,“要求”是指提出具体事项或愿望,希望对方做到或实现,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很客观,符合空格所缺少的成分;B 项错误,“建议”是向集体、领导等提出的主张,题干中是国家或政府对排放大户提要求,不符合政府身份;C 项错误,“强制”是强迫、迫使,语气太过强硬,题干并没有表示出国家或政府对排放大户的强迫;D 项错误,“请求”重点在“求”,语气不适合。故正确答案为 A。
2、考查运用关联词的能力。
根据题干意思,带空格的四个句子要表现的是丰子恺对待人生世事的冷观态度。“即使……也……”表示的是一种假设关系,“即使面对西湖美景,也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表达的是对待美景的冷静,契合题干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假如……却……”表达出来的感情是对只远看不身入其中的不认同,是对题干“冷观态度”的否定。所以前两个空格应填“即使……也”,排除 C、D。
再看第三个空格,“而且”表示递进,空格前后的两个句子并没有递进的关系,反而空格后是对为何面对美景只远观不近身的解释,所以第三个空格应填“因为”,所以正确答案是 B,排除 A 项。
最后把第四个空格处填上“所以”加以验证,因为“乐不在行而在希望”,所以“身入其中”的“行”就是“不乐”了。第三、四句短语构成因果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 B。3、此题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A 项错误,“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一般与事业相搭配;B 项错误,“好心好意”是指怀着善意,语气程度不够;C 项错误,“仁至义尽”指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的限度,与文意不符;D 项正确,“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的劝导,能最好得体现出贝多芬对小卡尔劝诫过程中的“仁慈和宽容”,最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D。4、此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和语境最佳选择。从题干可以看出,洛克菲勒和甘地的人生目标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解释了空格处的成语意思。A 项错误,“相差甚远”是说事物之间的差距很大,重点在于通过比较从中评出优劣,而题干并没有此意;B 项错误,“各有所求”是指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但没有体现不同的程度有多大;C 项正确,“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与前文产生了强烈的呼应,符合文意;D 项错误,“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故正确答案为 C。5、此题考查近义实词侧重点的辨析与填空。“国度”是在历史和地域的角度来对国家进行定位,所以空格处填“国度”,最为合适。“我们是一个……地区”,搭配有问题,所以 B 项错;“民族”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侧重于历史范畴;“国家”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侧重于阶级性,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D。6、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和语境搭配。第一空,根据题干,关键词“或者说”表示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根据后面的语义“科学理论是人类的创造物”可知第一个空选“创造”的近义词,
第二空,根据“并没有隐藏着‘真理’等待我们‘发现’”,可知第二个空选与“发现”近义的词。
故正确答案为 A。
7、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不同侧重点的辨析和语境搭配。
A 项错误,国与国之间正常贸易摩擦不能“要求”对方;B 项错误,根据材料,题干涉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贸易,是正式场合,“商量”不能用于正式场合;C 项正确,“磋商”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交换意见。“敦促”表示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常用于正式文稿中,所以 C 选项最符合空格处内容;D 项错误,国与国之间地位平等,不能用“恳请”。故正确答案为 C。
8、此题考查成语辨析和语境搭配。
题干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为适应气候变化,生物会做出不同反应”这些知识大家都知道。A、B、C 选项都表达“大家都知道”这个意思,但是词义偏重点不同,“众所周知”侧重于普遍性,用在此处最为合适。“妇孺皆知”是说妇女和儿童都知道,侧重知名度高;“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侧重流传的广;“鲜为人知”是说很少有人知道,不符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 B。
9、此题考查近义实词侧重点的不同和语境搭配。
A 选项错误,为干扰项,“修养”是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是人的综合素质,“善于倾听别人讲话”侧重于习惯,所以“素养”比“修养”更加有针对性;B 选项错误,“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用在此处不合适;C 选项正确,“素养”是指修习涵养或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用在此处最为合适;D 选项错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用在此处不合适。故正确答案为 C。
10、此题考查实词辨析和语境填空。
此题可以先从第二个空格入手,游戏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第二个空很明显应该填“虚拟”;因为游戏是虚拟社会,所以只有通过“扮演”达到玩家与游戏角色的统一,而非“挑战”。所以第三空应填“扮演”。
根据材料意思可知,正是因为游戏任务系统各种任务剧情的设置,才使得玩家不知不觉融入了游戏。所以游戏任务的设置对于是否吸引玩家,是否激发玩家的热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第一个空格应填“取决于”。
故正确答案为 B。
11、据提问“意在”一词可知此题属于中心理解题,需要考生推断意图。
分析材料的结构,可知构成“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关键句,通过“主流文化,只有通过与狼‘共枕’温存和与狼‘共舞’较量,才能获得健康的传承基因和生命活力”可以引申得出,主流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竞争和融合后,才能够健康、蓬勃发展。
D 项表述正确。
A、C 选项中“绝境”、“危在旦夕”表达过于绝对;B 选项表述过于空泛。
故正确答案为 D。
12、此题难度很高,为中心理解题。
通过材料中三个并列的分句得出以下几个息:“科学追求真理”是一个错误的说法;科学追求的应是“好的理论”;“科学追求好的理论”这个说法让我们对科学的看法变得乐观;理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故正确答案为 A。
13、据提问可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通过关键词“此外”可知,材料中提到的雨天对车漆的危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雨中的灰尘对车漆的磨损;酸雨对车漆的腐蚀。整段材料都是在说为什么雨水对车漆能带来危害,B 项表述符合文意。
选项 A、C 属于对车漆带来危害的原因之一;选项 D 属于主观臆断。
故正确答案为 B。
14、据提问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
材料开头先出观点:奥运盈利不只包括奥运本身,还包括由奥运影响的其他产业经济发展;然后,通过 2008北京奥运对北京经济的影响来做具体的解释;最后又说随着世界发展,更多的商机会接踵而来,可见奥运果然可以推动多项产业发展,再次重申并印证了开头提出的观点。这属于典型的“提出观点—解释论证—重申评价”的总—分—总结构,解答表面主旨的关键就在于“总”,B 项表述最为全面准确。
A、C 项都是“分”的内容;D 选项表述过于主观。
故正确答案为 B。
15、据提问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提取出这个长句子的主干,即“对人类艺术创作所怀抱的这种神圣感,会使我们去寻踪、朝拜和珍藏这些独一无二的人类秘真,直到千秋万代”。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对人类艺术创作没有抱有这种神圣感是不会去寻踪、朝拜和珍藏这些人类秘真的,只有抱有这种神圣感的人才会去寻踪、朝拜和珍藏这些秘真,选项 B符合文意。
A 选项表述与文意不符,不是所有的人类都可以做到;C 选项“所有艺术”过于绝对;D 选项表述片面。
故正确答案为 B。
16、据提问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
题干中列举了和三种不同工作的朋友在一起时的谈论话题,可以得出,“朋友工作”和“谈论话题”之间的密切关系。C 项表述最能概括出文段的意思。
A 选项属于主观臆断,文中并没有体现外因对内因的改变;通过材料可以看到朋友圈子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体现不出来“关键”;讨论的恶观点跟生活环境没关系,直接排除 D 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 C。
17、据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第一句话“科学的可靠性还源于……”中的关键字“还”,表明除了“因为科学界具有公认的评价准则,所以评价同一问题具有一致度”而说明“科学的可靠性”之外,还有其他的证据可以说明“科学的可靠性”,D 项表述符合文意。
A 选项缺少依据,虽然同一问题反映不同,但不等于“都”自立门户;B、C 选项与文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 D。
18、据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 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后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不能单纯的把污染问题归罪于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责任;B 选项说法错误,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属于主观臆断;C 选项说法正确,简单的把污染原因归罪于中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并不能更好的解决污染;D 选项说法正确,根据《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一文可以看出竹村真一对“都是中国的错”这一说法持否定态度。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 B。
19、借助选项开头的句子 $\textcircled{5}$ 和 $\textcircled{4}$ , $\textcircled{4}$ 是总结评价说结果的句子,不能在头,可排除 A、C 项; $\textcircled{5}$ 和 $\textcircled{1}$ 存在并列关系,由关联词“也”可知 $\textcircled{5}$ 和 $\textcircled{1}$ 形成捆绑。 $\textcircled{3}$ 句“如果相应的机会被垄断”,一定是之前先出现了“机会”,才能对“相应的机会”做出假设,所以 $\textcircled{2}$ 句应紧排在 $\textcircled{3}$ 句之前,排除 D 项。 $\textcircled{4}$ 句是总结性句子,应该放在最后,所以排列顺序是 $\textcircled{5}\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
故正确答案是 B。
20、根据提问知是词句理解题。材料第一句提出研究“梦思”和“梦的内容”的关系的方法,在具体方法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梦表现方法中的正统特征”即“梦的内容”,为外显的梦;“底下的思想”即“梦思”,是内隐的梦的思想。C 项表述正确。
A 选项“梦的表现方法”是与“梦思”和“梦的内容”并列的;B 选项属于梦的内容;D 选项“梦的思维过程”理解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21、数列整体为递减,后项与前项做差可得 8,7,6,( ),可知作差二级数列为等差数列,此时括号里应填入 5,原数为 。
故正确答案为 D。
22、原数列不存在递增递减,且相邻项差异较大,通过观察可将数列奇偶项分组。
奇数项为 1,2,3,4,5;
偶数项为 10,( ),8,7,6。
可知,括号里应填入 9。
故正确答案为 D。
23、原题干为交叉数列。
奇数项:3,6,9,(12)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
偶数项:8,11,14,(17)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 C。
24、原题干为等比数列。
2,8,32,(128)。公比为 4。
故正确答案为 B。
25、原题干数列为做和二级数列。
为等比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 D。
26、原题为交叉数列。
奇数项:18,21,24,(27)成等差数列;
偶数项:24,27,30 成等差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 D。
27、原题干数列为分组数列,分组后为做商二级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 A。
28、原题干数列为等差数列,易知公差为-44,因此结果应为 。
故正确答案为 B。
29、分子部分:9、7、(5)、3、1,为等差数列。
分母部分为做差二级数列:
为等差数列
故正确答案为 C。
30、原数列为做差三级数列。
为等差数列故正确答案为 D。
31、 $=(1-2)+(3-4)+\cdot\cdot\cdot+(1989-1990)+1991=(-1)\times1990\div2+1991=996($ 故正确答案为 D。
32、通过题干可知,该班级人数应为 7、3、2 的公倍数,又因为不能超过 50 人,所以该班人数为 $7\times3\times2=42$ 人。那么不及格的人数为 。故正确答案为 A。
33、通过题干可知,工龄大于 8 年的占 $1-90%=10%$ ,而这部分有 16 人,则共有工人 160 人,同时,通过题干可知,工龄大于 3 年小于 8 年的员工为至少 3 年的员工数减去至少 8 年的员工数,为 $160\times40%-16=48$ 人。
故正确答案为 A。
34、本题考查几何等量最值性质。
容积为 8,深为 2,则底面积为 4,当底面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此时造价最低,故正方形边长为 2,则底面周长为 $2\times4=8$ ,而 $=$ 深度 $x$ 底面周长 $=2\times8=16$ ,则 $=120\times4+80\times16=1760$ 。
故正确答案为 C。
35、设甲每天完成量为 1,则工程总量为 6,甲乙合作两天完成,则甲乙合作每天完成量为 $6\div2=3$ ,所以乙单独每天工作量为 $3-1=2$ ,则乙需要 $6\div2=3$ 天完成任务。
故正确答案为 B。
36、根据题干可知降价比例为 。
故正确答案为 B。
37、根据题干可知,非独生子女人数为 $49-8{=}41$ ,设既有兄弟又有姐妹的人为 人,则$41=(28-x)+(25-x)+x$ ,解得 $x=1\AA$ 。
故正确答案为 C。
38、解析 1:
设路程为 ,则总时间为 ,则平均速度为 $\frac{2x}{y\frac{x}{30}+\frac{x}{50}}=40$
解析 2:
可直接根据等距离平均速度模型公式得到结果。
$\overline{{v}}=\mathbb{2}\times3\mathbb{I}\times\frac{6\mathbb{I}}{30+60}=4\mathbb{I}_{\mathrm{o}}$ 故正确答案为 A。注:本方法是解析 1 的简化,不用设未知数,直接计算得到结果,建议使用。39、设鱼的身长为 ,尾长为 ,则 $\scriptstyle{i j=9+x+2}$ , $x{=}9+y$ ,可得 $x=36$ , $y=27$ ,故鱼长为 $36+27+9=72$ 英寸。故正确答案为 C。40、根据题干可知,前三个数的和为 $15\times3=45$ ,后两个数的和为 $10\times2=20$ ,则五个数的和为 65,其平均数
为 13。故正确答案为 C。41、前两图叠加后去同存异形成第三个图形。故正确答案为 D。42、元素组成相同,考察位置规律。已知图形进行顺时针旋转,每次旋转 90 度。故正确答案为 A。43、数笔画,已知图形均可以一笔画出来。故正确答案为 C。44、第一个和第三个图形附带的小圆圈的数量之和等于中间小圆圈的数量。故正确答案为 B。45、第一组图中,第一个图形没有阴影,第二个图形左半边有阴影,第三个图形全部都是阴影。所以第二组图
形也符合这一规律,第一个图形虽然上半部有阴影,但这个阴影是图形的组成部分,所以看做没有阴影,第二个图
形左半边有阴影,上半部的阴影任然存在,所以第三个图形应当是整个圆内都有竖条阴影,而上半部有横条阴影。故正确答案为 C。46、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同一商品”且“价格差额”。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中的手机,B 中的白菜,D 中的东北大米,均表示的是同一种商品,而且存在价格差额,都属于商品差价;C 中的海尔电视机和 TCL 电视机不是同一种商品,不属于商品差价。故正确答案为 C。47、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行政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的申请者即下级税务机关,不属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B 项中审查机关为单位,不是行政机关;
C 项符合行政许可定义;
D 项中审查机关为学校,不是行政机关。
故正确答案为 C。
48、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第三者”,即“被保险人及其财产”、“保险车辆上的驾驶员和所有乘坐人员,但这些人下车后除驾驶员外,均可视为第三者”、“财产以外的他人、他物”。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中的甲虽然下车,但是作为司机,不符合“第三者”的范围;B 项中甲是司机不属于第三者,所以没有造成第三者的损失;C 项中的乙及其财物都是被保险车辆上的人和财物,不属于第三者范围;D 项表述符合第三者责任险定义。故正确答案为 D。49、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在国外出售商品”、“价格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或低于生产成本”。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选项 A 是低于正常价格销售,可以推出是倾销;选项 B 是该企业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可以推出是倾销;选项 C 中价格虽然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但是不是低于其成本或正常价格而是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
的,所以不能推出是倾销;选项 D 是低于本国的销售价格投标,可以推出是倾销。故正确答案为 C。50、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受过某种特定刺激”、“类似的刺激”、“诱发同样的条件反应”。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杯弓蛇影的含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B 项草木皆兵的含义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C 项四面楚歌的含义是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从 A、B、C 都看不出原先受到过类似的刺激,只有选项 D 给予明确提示,曾被蛇咬过,所以见到类似的井绳时,
误以为是蛇而害怕,属于泛化现象,为合适选项。故正确答案为 D。5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因果关系,且是因果关系,要想有后一个词,就一定有前一个词。播种是为了收获,而撒网是为了捕鱼。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 A;B、C 不是因果关系;D 不是必然因果关系,住院前不一定生病,生病也不是为了住院。故正确答案为 A。5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是包容中的必然组成关系。窗子是房子的一部分,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B 是并列关系,C 是包容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 D。故正确答案为 D。5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是包容中的种属关系。枕头属于卧具,宣纸属于文具。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 无明显逻辑关系;B、D 是包容中的必然组成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 C。故正确答案为 C。5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并列关系,且是并列中的矛盾关系。白天和黑夜为对立关系,男人和女人也为对立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 A,其他选项均是反对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A。5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通过相同的职能属性实现了上下级的对应。校长和老师均属于工作人员,老师归校长管,经理和职员也均属于工作人员,职员归经理管。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C、D 均为对应关系,但是并不是上下级;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 B。故正确答案为 B。56、手接触到球的过程,篮球的动量变化为定值,据动量定理,篮球的冲量也为定值,两臂随篮球后引至胸前.目
的是延长接触时间,减小篮球的动量变化率。故正确答案为 D。注释:动量定理:Ft=mv2-mvi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冲量),其增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57、在宇宙飞船中,由于失重和气压的关系,比重计、天平、水银气压计均不能正常使用。故正确答案为 D。58、两者体积不同,铅球体积小,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小,弹簧秤所受的力 $=$ 铅球或者棉花的重力-浮力,
两者重力相同,棉花的浮力大,所以相应的弹簧秤的度数小。故正确答案为 A。59、本题考查角速度与线速度,齿轮同轴则角速度相同,齿轮相切则线速度相同。C 和 D 相切,线速度相同,B 和 A 相切,线速度相同,D 的半径大于 C 的半径,所以 D 的角速度小于 C 的角速
度,B 和 C 同轴,角速度相同,A 的半径小于 B 的半径,所以 A 的角速度大于 B 的角速度,所以角速度 $\mathrm{D<C=B<A}$ 。故正确答案为 D。注释:
角速度:一个以弧度为单位的圆(一个圆周为 $2\pi$ ,即: $360^{\circ}=2\pi$ ,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弧度即为角速度。公式为: $\therefore=4(t$ (为所走过弧度,t为时间)。线速度: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度量。若物体由M向N运动,某时刻:经过A点。为了描述经过A点附近时运动的快慢可以从此刻开始,取一段很短的时间△t,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由A运动到B,通过的弧长为△L。比值△L△t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线速度,用√表示,即 $\gamma=$ AL/△t.
60、平衡力必须是“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力”,A 错;
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因此相等,C 错;
牛没有动,可知作用于牛的力是平衡力,则绳拉牛的力等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D 错。
故正确答案为 B。
注释:
平衡力: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61、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医生。由“小王和医生不同岁”知,小王不是医生,由“医生比小李年龄小”知,小李不是医生,因此医生是小张。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人: 小
张 小李<职业:教师 医生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人:(小王) 小张 小
李职业:教师 医生 (律师)故正确答案为 C。62、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选项。
第一句:-(成才 $\Rightarrow$ 上大学),利用推导关系的矛盾命题继续推导即为(你成才了∧没上大学)。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 不上大学∧不能成才,A 错;
B 不上大学∧成才,B 正确;
C 上大学 $\Rightarrow$ 成才,C 错;
D-(不成才 $\Rightarrow$ 没上大学),利用推导关系的矛盾命题继续推导即为(不成才∧上大学),D 错。
故正确答案为 B。
63、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 A、B 家。
第二步:将题干信息逐一罗列。
C A B D D B A C
已知 A 家在 B 家的隔壁,A 家与 D 家不相邻,如果 D 家与 C 家也不相邻,则 C 一定和 A 相邻,B 和 D 相邻。
故正确答案为 A。
64、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选项。
第一句:甲没及格∧乙没及格 $\Rightarrow$ 丙及格。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甲考试及格属于否定一个前件,如果想得出该结论,必需否后件,即丙不及格,根据逆否规则,丙不及格 $\Rightarrow$ -(甲没及格∧乙没及格),根据摩根规则,拆开括号可得,丙不及格 $\Rightarrow$ 甲及格∨乙及格,由于”甲及格∨乙及格“属于相容性选言,如果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需要得到甲及格,则乙没及格,综上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故正确答案为 B。
65、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从题干可以看出,此人总结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后,发现成功的秘诀都是大学中途辍学。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此人的观点认为辍学导致成功;B 由于此人总结比尔盖茨和戴尔的传奇经历后,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都是大学中途辍学,这里的”都是“说明
此人对结论的肯定,B 中说可能不正确;C、D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辍学的情况,并且提问句是辍学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为,和不辍学没有关系,属于无关
选项。故正确答案为 A。
66、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外出采访的记者 $\Rightarrow$ 优先买票。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 不是外出采访的记者 $\Rightarrow$ 不可以优先买票,“不是外出采访的记者”属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错;B 优先买票 $\Rightarrow$ 外出采访的记者,“优先买票”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B 错;C 他优先买票 $\Rightarrow$ 他是外出采访的记者,“优先买票”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C 错;D 外出采访的记者 $\Rightarrow$ 优先买票,与原结论相同。故正确答案为 D。
67、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的对象,即苹果、香蕉、秘密、星期三。由“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执行秘密计划”可知,苹果的意思是秘密;由“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广柑香蕉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可知,香蕉的意思是星期三。
第二步: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进行对比。
由“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其中苹果的意思是秘密,香蕉的意思是星期三,则大鸭梨的意思是进攻。
故正确答案为 C。
68、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在市场上流通的出租车中有 $70%$ 是红色的,只有 $30%$ 是蓝色的;第二点说明红色出租车发生车祸的平均概率是 $4%$ ,而蓝色则为 $6%$ ;第三点说明现在该区发生了一起出租车车祸。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
由第一步中“在市场上流通的出租车中有 $70%$ 是红色的,只有 $30%$ 是蓝色的”和“红色出租车发生车祸的平均概率是 $4%$ ,而蓝色则为 $6%^{,}$ 可得,在市场上流通的出租车中红色出租车发生车祸的概率为 $70%\times4%{=}2.8%$ ,蓝色的为 $30%\times6%=1.8%$ ,因此出车祸的更有可能是红色的出租车。通过分析,只有 B 中说法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B。
69、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乙和丁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只有一句为真,故乙和丁的话有一个为真,则甲和丙所说的话均为假,则她年龄超过 35 岁并且在 50 岁以上。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她年龄超过 35 岁并且在 50 岁以上,可知,丁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D。
70、第一步:直接翻译题干等式和不等式关系。
甲的重量 $+$ 乙的重量 $=$ 丙的重量 $+$ 丁的重量 $\textcircled{1}$ ,甲的重量 $+$ 丁的重量 $>$ 丙的重量 $+$ 乙的重量 $\textcircled{2}$ ,乙的重量 $>$ 甲的重量 $+$ 丙的重量 $\textcircled{3}$ 。
第二步:通过式子间的加减运算求解。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 得 2 甲的重量+乙的重量 $+$ 丁的重量 $>2$ 丙的重量 $+$ 乙的重量 $+$ 丁的重量,则甲的重量 $>$ 丙的重量; $\textcircled{1}$ - $\textcircled{2}$ 丁的重量-乙的重量 $>$ 乙的重量-丁的重量,则丁的重量 $>$ 乙的重量(上两步可以代入选项验证,符合的只有D);由 $\textcircled{3}$ 得乙的重量 $>$ 甲的重量,则这四个小球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丁、乙、甲、丙。
故正确答案为 D。
71、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作出行政行为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期间的总和,不可分割。
故正确答案为 A。
本题相关知识点: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的诉讼制度。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72、只有市场配置和国家调控双管齐下,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家调控能克服市场存在其弱点和缺陷,国家要调控价格总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具有自发性、投机性、滞后性的弱点和消极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 D。
7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市场为基础,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配置的目标。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 A。
74、行政法律行为效力中的确定力是指行政法律行为的不可变更力,即指行政法律行为有效成立后,不得变更或撤销。营业执照中的营业范围确定后,未经过合法途径是不能随意变更的。
故正确答案为 A。
本题相关知识点:
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主要表现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
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
7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故正确答案为 A、B、C、D。
76、法律责任是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故正确答案为 B。
77、A 选项错误,为宪法和法律共有的特征;
B 选项正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最根本的事物,是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各种法律都是依照宪法来规定、细化的,如由于宪法相违背之处,则这条法律自动失效,所以宪法又被称为“母法”,制定和修改程序自然比“子法”更加严格;
C、D 选项正确,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并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
故正确答案为 B、C、D。
78、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举证责任的分担规则是“被告对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 A。
79、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这些组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题千中的情况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 C。
本题相关知识点:
行政确认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行政行为。例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伤残等级的确定,产品质量的确认。
行政征收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定授权的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偿收取一定财物的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80、在一定社会中,一般仅存在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但却可以存在代表不同阶级的道德观。
故正确答案为 A、B、C。
8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故正确答案为 B。
82、此名言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故正确答案为 B。
本题相关知识点: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83、我国天然气资源量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盆地。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 10 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
故正确答案为 A、C、D。
8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排放物总量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结构比重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
故正确答案为 C。
85、甲烷是居民使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故正确答案为 A。
86、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故正确答案为 A、B、C。
87、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故正确答案为 C。本题相关知识点:孔子的主要思想有:政治上“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
“德治”或“礼治”;经济上他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韩非子提倡“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88、“火要虚”指要增加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正确答案为 D。89、A 选项错误,食品氧化变质主要是因为包装袋中的氧气,而生石灰不吸收氧气,只吸收水,不能防止氧化;C 选项错误,福尔马林是是特定浓度的甲醛水溶液,甲醛有毒,不可用于消毒自来水;D 选项错误,酶在高温下会失活。故正确答案为 B。90、“消灭偏差”的说法过于绝对,而且要完全消灭偏差成本太高。故正确答案为 B。91、题中温家宝总理讲话的大意是台海两岸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表达了这个意思。故正确答案为 D。9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正确答案为 D。93、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确概括了时代
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但是,并没有包含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选项 C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B、D。9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
些都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故正确答案为 A、B、C、D。9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的思想,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故正确答案为 A。96、A 选项错误,与题意本身无关;B、D 选项正确,“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
共建。”可见,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C 选项错误,真理是永恒存在的,不是某个群体或个人创造的。故正确答案为 B、D。97、商业贿赂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破坏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投资
环境,损害商务事业健康发展,违反了开放原则;增加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减少和公共财产被侵吞,为假
冒伪劣商品开了方便之门,违反了平等原则,直接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故正确答案为 A、C。98、四个选项均属于正确说法,且都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A、B、C、D。99、题干所陈述的现象属于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开放,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故正确答案为 A、C、D。
本题相关知识点:地方保护主义是指政权的地方机构及其成员,以违背中央/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方式去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权力、以维护或扩大该地方局部利益的倾向。
从短期看,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当地的好处有:本地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下,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获取更多的利润,缴纳更多的税金,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同时,企业的发展使投资需求增加,有利于刺激当地经济的有效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端:政府的保护使企业垄断了资源配置的权利,这样形成的垄断地位,阻碍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损害了当地消费者的选择权。损害了外地生产同类商品企业的利益。从长远看,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低下,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致使本地经济受损。另外一个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也会遭到报复,外地也会用同样的保护政策对付保护主义,最后是两败俱伤。
总的来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弊大于利的。除非被保护的是一个幼稚工业,经过保护之后,行业能够从没有竞争力变得有竞争力。一般来讲,这种情况是相当少的。地方保护往往会吃力不讨好,最后都会劳而无功,不得不放弃。
10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故正确答案为 D。
101、通过文字资料可知,云南省贫困地区的文盲率为 $[[9.0]2%$ ,而不是 $\mathbb{L}\bar{\mathbb{J}}{=-}\bar{\mathbb{Z}}{i}^{t}\bar{\mathbb{L}}$ ,A 说法错误;
根据材料“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6.33 年,而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 5.69 年”可知,B 说法正确;
根据“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有 64.33 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 $217.775$ ,正在找工作的有 10.25 万人,占未工作人口的 $4.74%$ 。”可得 $64.33+10.25=74.58$ ,C 说法正确;
根据材料“进入新世纪以后,云南省 126 个农业县市中仍有 73 个国家扶持工作重点县,占全国重点扶贫县市总数 592 个的 $\mathbb{I}\tilde{\underline{{\mathcal{L}}}}{**}\mathbf{3}{*}\mathbf{3}_{\bar{\mathcal{R}}}^{i}\mathbf{5}$ ”可知,D 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A。
102、根据材料可知,未工作人口共有 216.28 万人,其中,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口有 64.33 万人,所以有工作能力的人数 $216.28-64.33=151.95$ 万人。
故正确答案为 B。
103、根据资料可知:
A 说法正确,占比为 ;B 说法正确,男女性别比 ;C 说法正确,直接查找可得;D 说法错误,云南省 126 个农业县市中仍有 73 个国家扶持工作重点县,占全国重点扶贫县市总数 592 个的$\mathbb{I}\tilde{\underline{{\mathcal{L}}}}{**}\mathbf{3}{*}\mathbf{3}_{\bar{\mathcal{R}}}^{i}\mathbf{5}$ 。故正确答案为 D。
104、根据资料“2000 年,73 个国扶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1479 元的 ”。可得$1479\times~(1-71.296)=1479\times28.8976.$ 。
可利用插值法进行比较,快速得到结果。 。
故正确答案为 A。
105、根据资料“2000 年,73 个国扶县 ,人均 GDP2235 元,仅为全省人均 GDP 的 ”,可知全省人均$\mathrm{GDP^{=}2235^{=}48.2%}$ 。可根据估算法速算得到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B。
106、根据材料直接查找相关数据“2004 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 2925.4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91.74 千公顷,增长 $3.24%$ ”,故可得 $91.74\div292.7$ 。根据乘除相抵法, $\approx93\div3000=3.1%$ 。故正确答案为 A。
107、根据资料“2005 年……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 97.8 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 年……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 亿公斤”。故同比增长率为 。故正确答案为 B。
108、根据材料可知 2004 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 2003 年增加的百分比为 $3.24%$ ;由 106 题可知 2003 年山西省粮食种植面积比 2004 年减少的百分比数值为 $3.1%$ ,故 $A\geq B$ ;
根据 107 题可知 2006 年山西省粮食产量比 2005 年增加的百分比为 $9.7%$ ,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可知 $C\geq D$ ;又 $C\geq A$ ,可知 C 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C。109、根据材料可得增长量为 $105\div3173-107.33\div3521.45$ ,根据估算法, $\approx1\div30-108\div3600=0.003$ ,A
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 A。110、通过资料可知,2004 年为再次突破百亿公斤,所以不是首次,A 说法错误;通过材料可知,2004 年总产量为 106.2 亿公斤,2005 年粮食总产为 97.8 亿公斤,所以不是一直上升,B 说法
错误;通过材料可知,2005 年遭遇旱灾,总产量为 97.8 亿公斤,没超过百亿公斤,C 说法正确;通过材料可知,十六大五年年均粮食生产总量为 102.44 亿公斤,超过了百亿公斤,D 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111、由图可知,2004 年人数低于 2003 年人数,A 说法错误;由图可知,增长率折线不是逐年提高,B 说法错
误;由图可知,2003 年最高,C 说法错误,D 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D。112、由图可得 $(87.9-84.9)\div84.9=3\div84.9$ ,根据放缩法, $3%=3\div100<3\div84.9<3\div60=5%$ 。故正确答案为 C。113、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2001 年的增长率最高。故正确答案为 C。114、由图可得:2000 年增长率为 ;
1999 年增长率为 。
根据估算法, $(\mathrm{{1})-(\mathrm{{2})=130\div260-80\div180=5.6}}$ ,D 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 D。115、不能通过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上升,得出贫困人口不断上升的结论,这只能反映人们的保障意识在加强,A 说法错误;由图可知 $(1+x)^{8}={\frac{2205}{84.9}}$ ,计算过于复杂,这种选项可以直接跳过不予考虑;由图可知,2011 年人数为 $1170.7>1000$ ,所以 C 说法正确;由图可知 $\frac{2246.8-2064.7}{2064.7}-\frac{2205-2246.8}{2246.8}=\textcircled{1},$ 利用直除法 $\mathrm{(underline{{\bar{1}}})=\frac{22-20}{20}-\frac{22-22}{22}=10_{*0}^{\circ\pi}}$ ,很接近 ,可以认定 D 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A。116、由表格可知, $15.9%-12.5%=3.4%$ ,A 表述正确;由表格可知,江苏升幅为 $36.6-29.5=7.1$ 个百分点,B 表述错误;由表格可知,广东比江苏高 $38.4-36.6=1.8$ 个百分点,C 表述错误;由表格可知,2003 年 GDP 比重浙江 $>$ 广东,D 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
117、在 $\mathrm{1979\sim1990}$ 年期间广东第三产业增速为 ,而 1991—2003 年期间则为 ,也即 90 年代后广东第三产业增速放慢,B 说法不正确。A、C、D 项说法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B。118、由表格可知 2003 年为 38.4,2002 年为 40.6,故 。故正确答案为 D。119、由表格直接查找可知,该数值为 。故正确答案为 B。120、由表格可知,1990 年数值为 26,2003 年数值为 39.7, 。故正确答案为 C。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