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州公务员考试_行测_卷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08 年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卷
1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知识。
第二步,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拔高低、日照长短、天气状况等。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海南虽然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但是海南为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云层厚且多,太阳辐射相对弱,所以海南人说法错误。
B 项:黑龙江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比较弱,所以黑龙江人说法错误。
D 项:新疆虽然云雨少,晴天多,但纬度比西藏高且海拔比西藏低,所以比西藏太阳辐射弱。
2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产业。
第二步,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机构。信息产业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即信息工业;二是信息服务业。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textcircled{1}$ 信息工业指直接或间接与电子计算机有关的工业,A 项、B 项和 C 项都属于信息工业。
$\textcircled{2}$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资源产业。
3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4%$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知识。
第二步,“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粤)、福建(闽)、江西(赣)、广西(桂)、海南(琼)、湖南(湘)、四川(川)、云南(滇)、贵州(黔)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珠江由东江、北江、西江构成,与其相通的省(区)包括广西(桂)、江西(赣)、广东(粤)、云南(滇)、贵州(黔)和湖南(湘)。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珠江水系不流经闽(福建)。东江发源于广东东部山地,其流域不经过福建。
C 项:珠江水系不流经川(四川)。西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东南部,四川在云贵高原以北,其流域不经过四川D 项:珠江水系不流经琼(海南)。珠江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未流经海南省。
4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古诗词。
第二步,杜甫《忆昔》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无家别》云:“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他 24 岁中进士,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 26 岁、36 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其存诗共 100 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 首,《蓟丘览古》7 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B 项: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D 项: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 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5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共关系。
第二步,2005 年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A 项:连战是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1936 年 8 月出生于陕西西安。2000 年 3 月,连战作为国民党候选人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败。李登辉辞去国民党主席之职后,连战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2 年连任国民党主席,两次得票率都超过 $90%$ 。
B 项:江丙坤出生于台湾南投县,祖籍福建省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国民党第一副主席、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董事长。2018 年 12 月 10 日,江丙坤在台北去世,终年86 岁。
C 项:宋楚瑜 1942 年 3 月 16 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中国台湾政治人物,曾任台湾省省长,现任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是台湾省自 1885 年建省以来唯一的一届民选省长(1994 年至 1998 年);曾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后脱离中国国民党,创立亲民党并担任党主席。
D 项:马英九祖籍湖南省衡山县,曾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1950 年 7 月 13 日出生于中国香港,1952 年随家人移居中国台湾,1967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2005 年、2009 年两度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6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
第二步,投资指牺牲或放弃现在可用于消费的价值以获取未来更大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小王购买旅游保险,可以在未来意外发生后获得相应的理赔,属于投资行为。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存款储蓄行为指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很明显购买保险不属于储蓄。
C 项:交换行为指各经济社会主体为实现各自的需求而开展的互相交易资源的行为。购买保险不是资源的相互交易。
D 项:生产行为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等。购买保险不是创造财富的过程。
7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属性。
第二步,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即国家执行公共事务和社会职能的属性。这种属性不是直接解决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而是解决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如对自然资源、生态平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管理,对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管理等。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以维护社会利益的名义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规则,用以规范被统治者的行为。由于这些法律和规则是不利于被统治者的,所以会引起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而统治阶级则会动用国家机器强制性地推行或实施这些法律和规则,这就是统治。
B 项:国家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恩格斯指出:“国家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
C 项:主权是从政治地理意义的角度阐释构成国家要素方面来说明国家的。每一个国家都是由它所必备的要素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要素和属性,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8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格权。
第二步,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必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内容,并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人格权具体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名称权、姓名权、肖像权、身份权、配偶权
等等。所以选项中只有生命权属于人格权。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债权指在债的关系中权利主体具备的能够要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和债务一起共同构成债的内容,债权与物权相对应,成为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项: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身份权。C 项: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项权利。
9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6%$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发表权的保护期限。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21 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 12 月 31 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 12 月 31 日。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textcircled{1}$ 著作人身权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textcircled{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20 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10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2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承诺生效时间。
第二步,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从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26条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乙公司表示同意要约的信件是在 3 月 7 日正式到达甲公司,承诺生效。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textcircled{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24 条规定,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自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信件未载明日期的,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
$\textcircled{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16 条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11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意思是《律师法》需要作修订,从而能够从法律上全方位地保护中外律师。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权力”指权位、势力。C 项“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A 项“权力”与 C 项“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政治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法律上的概念,因此排除 A 项和 C 项。B 项“权益”指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相比较“权利”和“利益”而言“权益”更全面。
因此,选择 B 选项。
12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搭配“中华民族文化”。A 项和 C 项“发源地”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或者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B 项和 D 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相较而言“发祥地”更符合文意,排除 A 项和 C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考古发现”的结果证实了元谋人和蓝田人生活在同一时间。D 项“表明”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B 项“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真伪。“考古发现”是可靠的材料,故“证明”符合文意,排除 D 项。锁定答案为 B 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B 项“并存”指同时存在,但“并存”是作为单独个体并列存在,两者之间可以不相互依靠的。D 项“共存”是一起作为一体存在,两者相互依赖。文段意思仅是元谋人与蓝田人同时存在,B 项“并存”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B 选项。
13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需要形象地突出全球化浪潮快速地包围了整个地球村。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B 项“席卷”
有两层意思,一是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二指迅速有力地掠过,第二层意思符合文意。C 项“覆盖”有三层意思,指遮盖、掩盖;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指地面生长的成片植物,这三层意思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C 项。D 项“平铺”指平着铺展开,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平直地叙述出来,这两层意思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14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歧义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D 选项中,“两个”一词既可以修饰“工厂”也可以修饰“领导”。如果修饰“工厂”,则表示隶属于两个工厂的领导,不确定多少人。如果修饰“领导”,则表示领导只有两位。
因此,选择 D 选项。
15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 21 世纪的主导性文化的观点,十分流行”,接着表明了“我”的观点即“我则持怀疑态度”。可见,“我”对此事的态度是“怀疑”。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作者的态度。
因此,选择 C 选项。
16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A 项属于“一面对两面”,“正确”“充分”“完整”是好的一面,“好坏”是两面,排除。第二步,B 项属于主语残缺,“由于”是状语。
第三步,C 项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和“水平”搭配,可改为“提高水平”。
第四步,D 项,表述明确,没有语病。
因此,选择 D 选项。
17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A 项“一面对两面”,“与否”是两面,“衡量一个青年学生愿意为四化贡献的大问题”是一面,排除 A 项。
第二步,B 项表述明确,没有语病。
第三步,C 项句式杂糅,“作者”与“合作完成”需去掉其中一个,排除 C 项。
第四步,D 项语义重复,“注意”与“重视”表述重复,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18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2%$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歧义句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B 项“他”指代不明,可以指“英雄”也可以指“父亲”。该句可以理解为大家欢迎的是英雄的父亲和这位英雄的小儿子,也可以理解为大家欢迎的是英雄的父亲和父亲的小儿子(即英雄的兄弟),属于歧义句。
因此,选择 B 选项。
19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论述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的,接着用《选举法》中的规定阐明什么情况下,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后用转折词“但是”引出主旨句,“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这段话主要论述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在何种情况下会受到限制。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属于首句的内容,非重点。B 项:围绕第二句的内容,转折前的非重点。C 项: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20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7%$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因果关联词“由于……所以……”说明了人造关节所用材料的化学性质必须高度稳定。结论为文段重点。文段结构为“分—总”结构。文段主旨为“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质必须高度稳定”。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 4 -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表述错误,不是必须用金属材料。B 项和 C 项:非重点,属于结论词“所以”前的内容。
21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空格处填入的句子是对前文的总结。前文的论述中国传统儒家制度安排大多是非正式,强调行为规则的内化过程。“内化”是将外在行为规则进行“内省”和自我吸收的过程,所以强烈的主观性导致行为规则在不同人的内心中吸收消化的内容、程度会不一致,但行为规则依然存在,个体只能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上述语境内容的总结。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现代性”无中生有。B 项和 D 项:曲解文意,“内化”的意思不是不受约束或有最大的自由。
22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出现在文段首句,分析“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的下文语境。“碰撞和融合”指的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说的是语言之间的关系。“碰撞”是指相互影响,“融合”是指相互吸收。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仅是对外来语言的态度,表述片面。C 项:曲解文意,不是一种语言吸收了另外一种,而是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D 项:是本国语言的做法,对应转折之后的内容,而这句话强调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说明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物证检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接着具体说明了电子显微镜在物证检验方面的用途:一是对工具痕迹、弹头、弹壳、毛发、射击残留物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能够提供物证图像,三是能对验材进行定性分析。因此,文段首句为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C 项:均属于解释说明的部分,非重点。D 项:“最广泛的一种仪器”文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24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讲了人体一些生理指标的机能状况有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能直接支持原文观点的内容。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生长发育不同,表述不明确。C 项:论述“脉搏”和“性别”的关系,表述片面。D 项:论述“血压”和“肺活量”的关系,而文段是论述人体生理指标的机能状况和年龄、性别的关系,排除。
25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描述日本政府不去正视历史,一直以二战受害者自居,接下来通过递进关联词“尤其”引出主旨句,“一些右翼政客,置周边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于不顾……根本就不提对战争罪行谢罪之事。”文段重点描述了日本不正视历史,日本的右翼政客歪曲历史,不对本民族所犯罪行进行谢罪的丧失良知的表现。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侵略成性”无中生有。B 项:“日本坚持扩张之路”无中生有。C 项:“为新的扩张找借口”无中生有。
26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根据横线所在句子的句式“从形式上讲……,但从实质上讲……”可知,横线处内容和前半句语义相反,应表示对民事主体有利,“冲击”和“侵犯”倾向性不符,排除 C 项和 D 项。第二步,再分析“这种情况”所指代的前一句,该句说的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的做法,这些特殊的民事主体是不具备完全的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因而法定代理人代其进行民事活动的做法是为了帮助他们,实现其民事主体的人格,而不是“肯定民事主体独立人格”,故排除 B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27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0%$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电子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的内容出现在原文第一段。A 项对应“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现实制造了巨大的快乐”,符合原文。B 项对应“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符合原文。D 项对应“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符合原文。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对应“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这是人们抱怨的内容,不是进步的标志,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 C 选项。
28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划线句子出现在第一段。分析划线句子的上下文语境。通过后文的解释说明可知,划线句前半部分对应“电视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后半部分对应“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也就是说电视垄断了信息的处理,观众不满,希望获得更大、更广泛的公共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互联网产生了,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一种媒介”“新型媒介”表述不明确。B 项:无中生有,“电视的弊端”和“互联网的出现”这两者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D 项:论述的是互联网的特性,不是划线句子表达的内容。
29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2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解放之中所包含的另一些新型的隐蔽枷锁”出现在原文第二段。B 项对应“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者已经事先指定了人们所能驰骋的范围”,符合原文,排除。C 项对应“英语是网络空间的通行语种,不谙英语的人进入网络之后常常空手而归”,符合原文,排除。D 项对应“如果电视台运行的费用不是如此之高……惟一的裁决”,符合原文,排除。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互联网的无中心网络结构——互联网的进出路径是分散的”,可知该项是对互联网无中心网络结构的解释说明,分散的进出路径是自由的,并非枷锁,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因此,选择 A 选项。
30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4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计算机互联网正在将这些权力归还大众”,符合文意,排除。C 项对应第二段“网络提供的自由是以享有某些社会条件为前提的,这即是另一种新型的限制”,符合文意,排除。D项对应第二段尾句“广告商又怎么能如此大规模地包揽文化权力,裁定电视节目的趣味,甚至充当惟一的裁决”,符合文意,排除。B 项对应第二段“电视发射台的部分权威来自机械的力量”,选项去掉了“部分”,属于偷换数量,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B 选项。
31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26%$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外围”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分析“外围”的上下文语境。根据“细胞膜便是自由基的第一靶子……也有所更改”可知,是自由基对细胞进行攻击。“与此同时”后是自由基对细胞“外围”的攻击,通过“它会使支撑组织变质”可知,“外围”指“支撑组织”。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根据“它会使支撑组织变质,特别是会破坏弹性纤维及胶原蛋白”可知,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都是支撑组织的构成成分,表述片面。D 项:细胞膜是细胞组成的一个部分,“细胞膜”对应自由基对细胞的攻击而非对细胞“外围”的攻击。
32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7%$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自由基”出现在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A 项对应第三段首句“上述因素都会协助体内各种毒素的形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由基”,符合原文,排除。B 项对应第四段“自由基进行攻击的目标是细胞及其外围”,符合原文,排除。D 项对应第三段“经由本身能量的转化而成为有毒的分子”,符合原文,排除。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对应第三段“经由本身能量的转化而成为有毒的分子”,可见自由基本身可以成为有毒的分子,而不是把有毒的分子化解为无毒,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 C 选项。
33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18%$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这六句话。 $\textcircled{2}$ 句“降低呼吸道器量”出现在第二段,只是讲述吸烟会带来此危害,但是并未涉及其在容颜老化中的具体顺序,排除 B 项和 C 项。 $\textcircled{6}$ 句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支撑组织变质”,而不是“支撑组织断裂”,排除 C 项。锁定答案为 D 项。
第二步,验证 D 项,“反映吸烟对容颜老化”对应第三、四段,自由基是在氧电子的作用下产生的,故 $\textcircled{4}\textcircled{3}$ 绑定。根据“自由基进行攻击的目标是细胞及其外围,细胞膜便是自由基的第一靶子”可知, $\textcircled{5}$ 在 $\textcircled{1}$ 前,所以正确顺序为 $\textcircled{4}\textcircled{3}\textcircled{5}\textcircled{1}$ 。
因此,选择 D 选项。
34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2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先提出问题“老化现象是否可以避免”,然后解释皮肤老化的外在因素以及这些外在因素破坏皮肤老化的过程。文章结构为“总—分”结构,主要讲的是皮肤老化的外在因素。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B 项和 D 项均为文章主旨的同义替换,此三项均排除。C 项的“内因”不是原文主要内容,原文只是提到了“与个人体质有关”,并没有具体讲述“与个人体质有关”的内在因素,故“内因”不适合在标题中出现。
因此,选择 C 选项。
35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禽流感”的定义出现在第一段。分析文段,此段首先给“禽流感”下定义,然后介绍了“禽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的是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并非定义,不符合原文。C 项“给人类造成大量死亡”文段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B 项和 D 项均对应“禽流感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但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对“禽流感”的通俗解读,而后半句“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才是“禽流感”准确定义。
36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出现在第二段。分析“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的上下文语境。上文是讲“候鸟有可能将禽流病毒带到更远的地方”,下文讲述了迪克•汤普森的一段讲话,指出全球公共卫生网络在监控动物疾病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些漏洞包括世卫组织内部系统的信息传达问题、设施不完备、部门信息资源没有共享等。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迪克•汤普森讲话以及“漏洞”表现的概括,也是对“缺乏……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的进一步解释。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表述片面,属于“漏洞”的其中的一个方面。B 项:“世界十分脆弱”对应“候鸟有可能将禽流感病毒带到更远的地方,目前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这个世界的脆弱”,可知“人类无法控制禽流感,连小小的病毒都对付不了”曲解文意。C 项:表述过于绝对,根据“全球公共卫生网络在监控许多对人类造成影响的动物疾病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可知世界上有跟踪鸟类、监控动物疾病的机构。
37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的好处”出现在第四段。
第二步,对比选项。根据“如果及早发现并做出有效反应,本来可能控制禽流感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并使科学家们能确定传播病毒的动物”可知,“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的好处”为三点,分别对应 A 项、B 项和 D 项,此三项均排除。C 项出自第三段,是专家提出的改善动物疾病监控的措施之一,并非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的好处。因此,选择 C 选项。
38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二段“虽然世卫组织研究一些动物疾病,但它并没有要求成员向其报告这些动物疾病的情况”,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B 项对应第四段“医学院和兽医学院需要更多合作”,符合原文,排除。C 项对应第五段“世卫组织已开始研究建造水坝……禽流感的传播”,符合原文,排除。D 项对应最后一段“这种病毒最近从鸭子、鹅、天鹅和火烈鸟等各种动物身上查出”,符合原文,排除。因此,选择 A 选项。
39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文中“既……也……”表示并列关系,并且前句宾语为“弄潮儿”即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后句宾语为“意志薄弱者”,故前后两个分句是反义并列的关系,空格处填入的词语应与“造就”语义相反。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暴露”指隐蔽的事物、矛盾、缺陷、问题等显露出来,与“意志薄弱者”搭配不当,排除 A 项。B 项“出现”意为呈现,显露,无法与“造就”形成反义并列的关系,排除 B 项。C 项“清除”指扫除干净,全部去掉,语义过重,与横线后的“一些”表述不符,排除 C 项。D 项“淘汰”是指去掉差的、不合适的,能够与“造就”形成反义并列的关系,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40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2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如果姑息肇事者……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可知,三空暗含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一步步导致“国家资源蒙受损失”的后果,故这三个空的成语语义上前后连贯,感情色彩上逐渐加重。第二步,辨析选项。B 项和 C 项“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D 项“群起效尤”指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A 项“以身试法”指明知法律的规定还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根据逻辑思维,一部分人做事“肆无忌惮”又得不到惩处,才会有更多的人去效仿、去做坏事,再严重就会触犯法律,最后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所以顺序应该是“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故排除 A 项、B 项和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41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数列有明显倍数关系,考虑做商。
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
做一次商
商数列是一个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3+1=4$ 。则所求项为 $18\times4{=}72$ 。
因此,选择 B 选项。
42、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 $\mathrm{D}$ 。
解析
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
第二步,数列有十二项,考虑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成规律。
奇数项:9,7,5,3,1,(-1),是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第一项为 $1+(-2)=-1$ ;
偶数项:4,-4,4,-4,4,(-4),是以 4,-4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则所求项第二项为-4。
因此,选择 C 选项。
43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第二步,数列共有七项,为对称数列。以第四项 0 为中心,对称加和为 0。规律如图所示:
因此,选择 C 选项。
44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C。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有明显倍数关系,考虑做商。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
做一次商
商数列是一个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4+1=5$ 。则所求项为 $24\times5{=}120$ 。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该数列是阶乘数列,阶乘如下:
1 | 7 | 6 | 24 | (120) | |
阶乘数 | 1! | 2! | 3! | 4! | (5!) |
阶乘数列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4+1=5$ ,则所求项为 $5!=120$ 。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若 $\mathrm{n}{=}0$ ,则 $\mathrm{n}!=1$ ;若 $\mathrm{n}\in\mathrm{N}*$ ,则 $\mathrm{{\Omega_{n}}!=n\times~\Omega_{\left(n-1\right)}\times~\Omega_{\left(n-2\right)}\times\cdots…..\times2\times1}$ 。例如: $4!=4\times3\times2\times1{=}24$ ;0! $=1$ 。
45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两次差如图所示:
二次差数列是公差为 6 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 $0+6=6$ ,一次差数列下一项为 $2+6=8$ ,则所求项为 $6+8{=}14$ 。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每项数据皆在幂次数附近波动,考虑幂次修正数列。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26 —6 2 4 6 (14)
幂次数 $\begin{array}{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3)}}&{{3}}&{{}}&{{(-2)}}&{{3}}&{{}}&{{(-1)}}&{{3}}&{{}}&{{0^{3}}}&{{}}&{{}}&{{1^{3}}}&{{}}&{{}}&{{}}&{{}}&{{}}&{{}}&{{}}&{{}}&{{}}&{{}}&{{}}&{{}}&{{}}&{{}}&{{}}&{{}}&{{}}&{{}}&{{}}&{{}}&{{}}&{{}}&{{}}&{{}}&{{}}&{{}}&{{}}&{{}}&{{}}&{{}}&{{}}&{{}}&{{}}&{{}}&{{}}&{{}}&{{}}&{{}}&{{}}&{{}}&{{}}&{{}}&{{}}&{{}}&{{}}&{{}}&{{}}&{{}}&{{}}&{{}}&{{}}&{{}}&{{}}&{{}}&{{}}&{{}}&{{}}&{{}}&{{}}&{{}}&{{}}&{{}}&{{}}&{{}}&{{}}&{{}}&{{}}&{{}}&{{}}&{{}}&{{}}&{{}}&{{}}&{{}}&{{}}&{{}}&{{}}&{{}}&{{}}&{{}}&{{}}&{{}}&{{}}&{{}}&{{}}&{{}}&{{}}&{{}}&{{}}&{{}}&{{}}&{{}}&{{}}&{{}}&{{}}&{{}}&{{}}&{{}}&{{}}&{{}}&{{}}&{{}}&{}&{{}}&{{}}&{}&{{}}&{{}}&{}&{{}}&{}&{{}}&{}&{{}}&{}&{}{}&{}&{}{}&{}&{}{}&{}}&{{}}&{}&{{}}&{}&{}{}&{}&{}{}&{}}&{{}}&{}&{}&{{}}&{}{}&{}}&{{}}&{}&{{}}&{}{$ 修正项 $+1+2+3+4+5$ $(+6)$
底数数列和修正数列都是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 $1+1{=}2$ ,修正数为 $5+1=6$ 。指数数列是 3的常数数列,则所求项为 $2^{3}+6=14$ 。
因此,选择 D 选项。
46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原式 $=(-32+12)+(5-5)-3=-23\circ$ 。
因此,选择 D 选项。
47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1%$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原式= $\begin{array}{r}{\stackrel{!}{\downarrow}=\left(-2\right)^{2004}+\left(-2\right)\times\left(-2\right)^{2004}=\left(1-2\right)\times\left(-2\right)^{2004}=-2^{2004}\circ~\quad}\end{array}$ 因此,选择 C 选项。
48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A。
解析
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总货量为 1,设甲车单独完成需要 $\mathrm{X}$ 次,根据甲车完成的次数比乙车少 5 次,可知乙车单独需要1 $\frac{1}{x+5}$
$\mathrm{{x}}+5$ 次。故甲车的效率为 $x$ ,乙车的效率为 。
第三步,利用各用 6 次运完,则( $\frac{1}{x}+\frac{1}{x+5},\times6{=}1$ ,解得 $\mathrm{\Deltax=10}$ 。
因此,选择 B 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由甲车运送次数比乙少,可知甲车运送次数一定少于两车合运次数的 2 倍,排除 C,D 选项;代入 A选项,甲车每次运送 ,乙车每次运送 ,合运 ,排除 $\mathrm{A}$ 选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49、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7%$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总货量为 1,设甲车单独完成需要 $\mathrm{X}$ 次,根据甲车完成的次数比乙车少 5 次,可知乙车单独需要$\mathrm{{x}}+5$ 次。故甲车的效率为 $x$ ,乙车的效率为 。 $\frac{1}{x+5}$
第三步,利用各用 6 次运完,则( $\frac{1}{x}+\frac{1}{x+5}$ $x+x+5)\times6=1$ ,解得 $\mathrm{\Deltax=10}$ 。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由甲车运送次数比乙少,可知甲车运送次数一定少于两车合运次数的 2 倍,排除 C,D 选项;代入 A选项,甲车每次运送 ,乙车每次运送 ,合运 ,排除 A 选项。
因此,选择 B 选项。
50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7%$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数字特性解题。
第二步,篮子中的苹果数目减 1 能同时被 2、3、4、5、6 整除,即 $\mathrm{n-1}$ 是 60 的倍数,且苹果总数是一个奇数。在不大于 500 的正整数中,60 的倍数有 60、120、180、240、300、360、420、480,分别加上 1 为 61、121、181、241、301、361、421、481。
第三步,其中能被 7 整除的只有 301。所以篮子中共有苹果 301 个。
因此,选择 D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数字特性解题。
第二步,每次取出七个,没有苹果剩下,可知苹果总数能被 7 整除。
第三步,298,299,300,301 这 4 个数字,唯一能被 7 整除的就是 301。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n-1 是 60 的倍数,即 $\mathrm{n=60m+1}$ ( $\mathfrak{m}=1$ ,2,3,……),尾数为 1,选择 D 选项。
51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C。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原计划每人每天挖土 $\mathrm{X}$ 方,t 天完成,施工 25 天后剩余工作量为 $\mathrm{x}{\times}120\times$ (t-25)。根据每人每- 10 -天多挖 1 方土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可知剩余工作量为 $(\mathrm{x+1)\times(120-30)\times(t-25)}$ 。
第三步,剩余工作量不变,可得 $\mathrm{x}\times120\times::(\mathrm{t}-25)=:(\mathrm{x}+1)\times::(120-30)\times::(\mathrm{t}-25).$ 。
,解得 $\mathrm{{x}=3}$ (方),第四步,25 天后每人每天挖土 $3+1=4$ (方)。
因此,选择 B 选项。
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用比例法解题。
第二步,施工 25 天后剩余工作量与完成时间不变,人数为原来的 ${\frac{120-30}{120}}={\frac{3}{4}}$ ,则每人的效率必须为原来4 1
的 ,即效率提高 。
1
第三步,每人每天必须挖 1 方土,才能将功效提升 ,即每人每天本来应挖土 $1\times3{=}3$ (方)。
第四步,25 天后每人每天挖土 $3+1=4$ (方)。
因此,选择 B 选项。
52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A。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需要从第一队调 $\mathrm{X}$ 人到第二队,则第一队人数变为 $320\mathrm{-x}$ ,第二队人数变为 $280+\mathrm{x}$ 。
第三步,第二队的人数是第一队的 2 倍,因此 $280+{\mathrm{x}}=2$ ( $320\mathrm{-}\mathrm{x}.$ ),解得 $\mathrm{{x}=120}$ 。
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两个运输队的总人数不变,为 $320+280=600$ (人)。
第三步,由倍数关系知,抽调后第一队的人数为 $\frac{600}{2+1}=200$ (人),即抽调了 $320-200=120$ (人)到第二队。
因此,选择 C 选项。
53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89%$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用方程法解题。
$x$
第二步,设管道全长为 x 米,甲队 8 天完成,则甲队的效率为 。
第三步,根据甲、乙两队合作 4 天完成全长的 ,可得( $\frac{x}{8}+50)\times4=\frac{2}{3}x$ ,解得 $\mathrm{\Deltax=1200}$ (米)。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条件类,用数字特性解题。
2
第二步,甲、乙两队合作 4 天完成全长的 ,可知全长是 3 的倍数,只有 C 项满足。
因此,选择 C 选项。
54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原式= ${\frac{3}{4}}+({\frac{1}{5}}+{\frac{4}{5}})+({\frac{1}{6}}+{\frac{5}{6}})+({\frac{1}{7}}+{\frac{6}{7}})+({\frac{1}{8}}+{\frac{7}{8}})+({\frac{1}{9}}+{\frac{8}{9}})-{\frac{1}{10}}={\frac{3}{4}}+5-{\frac{1}{10}}$ $=5,65$ 。
因此,选择 B 选项。
55 、正确答案: $\mathrm{A}$ ,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B。
解析
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商品进货价为 $\mathrm{X}$ 元,根据 9 折出售可获利 $10%$ ,得 $165\times0.9\mathrm{-x}{=}0.1\mathrm{x}$ ,解得 $\mathrm{{x}=135}$ (元)。
因此,选择 A 选项。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因实际售价是进货价的(1+10%),则进货价为 $\frac{165\times90%}{1+10%}=135$ (元)。
因此,选择 A 选项。
56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但每一幅图中 $\bullet$ 和 $\bigcirc$ 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平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顺时针依次移动 3 格, $\bigcirc$ 逆时针依次移动 2 格;第二段应用规律,△顺时针移动 3 格,▲逆时针移动 2 格,依此规律,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7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简单,均是螺旋状线条,考虑书写的方向性。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形从外向里路径都是顺时针;第二段应用规律,问号处应选择从外向里路径都是顺时针的图形,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58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均由 2 个四边形和 4 条弧线组成,弧线变化明显,优先考虑弧线变化。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从图 1 到图 3,四边形均保持不动,弧线不断向四边形中心靠近;第二段,前两图形中的四边形均保持不动,弧线不断向四边形中心靠近,问号处图形圆弧更靠近四边形中心,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59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19%$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一幅图中时针和分针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平移,但是无规律。时钟显示时间不同,考虑实体信息。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时钟表示的时间分别为 2:30、6:45、9:15,图 1、图 2 时间相加得图 3 时间;第二段应用规律,图 1、图 2 时间分别为 4:00、3:15,图 3 时间应为 7:15,只有 A 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规律二:时针分针之间有夹角,考虑角度。第一段,图 1、图 2 角度相加得图 3 角度;第二段,图 1、图 2 角度相加得图 3 角度,只有 A 项符合。
60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5%$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个数依次为:3、2、1,呈等差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补充 C 项后,六边形、菱形、五角星的个数依次为:3、2、1,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61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出现十字交点,考虑数点。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每幅图中“L”与“Z”均有 2 个交点;第二段应用规律,前两幅图“Z”与矩形交点个数为 3,问号处应选择交点为 3 的图形,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62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直线条数分别为:8、7、6,呈等差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直线条数分别为:6、7、?,问号处应选择直线条数为 8 的图形,排除 A、D 项。继续观察,图形由外向内都是顺时针方向,只有 B 项符合。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规律二:直角个数分别为:7、6、5,呈等差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直角个数分别为:5、6、?,问号处应选择直角个数为 7 的图形,排除 A、D 项。继续观察,图形由外向内都是顺时针方向,只有 B 项符合。63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多种元素组成,考虑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 1 线条数(角个数)为 3,图 2 是正方形,图 3 是 3 个正方形,即图 3 元素个数 $\left[=\right.$ 图 2 元素 $\times$ 图 1线条数(或角个数);第二段应用规律,问号处图形应由 4 个圆构成,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64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似,前两幅图都与第三幅图有相同的部分,优先考虑样式类运算。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 1 和图 2 相加,黑圈覆盖白圈得图 3;第二段应用规律,前两图相加,黑三角形覆盖白三角形,只有 A 项符合。
因此,选择 A 选项。
65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91%$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此题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 1 和图 3 关于图 2 的竖轴对称;第二段应用规律,只有 B 项符合。
因此,选择 B 选项。
66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6%$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的话和乙的话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一个说了真话,所以丙的话为假,那么是丙干的。
因此,选择 C 选项。
67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33%$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由题干信息可知: $\textcircled{1}$ 没有两个人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完全相同; $\textcircled{2}$ 没有人恰好发表了 10 篇论文; $\textcircled{3}$ 没有人发表的论文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全所研究人员的数量。
由 $\textcircled{1}$ 、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3}$ ,可知Ⅰ正确。因为如果假设研究所为 5 人,那么他们发表论文数量分别是 1、2、3、4、5,但是,第五个人的论文数量就等于全所研究人员的数量,所以必须是 0、1、2、3、4。如果这样,必然有人没有发表 1 篇论文。
由 $\textcircled{1}$ 、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3}$ ,可知Ⅱ不正确。因为假设研究所人数小于 3 人,这两人分别发表论文数量可以是 0、1,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满足题中三个条件。
由 $\textcircled{1}$ 和 $\textcircled{2}$ 可知Ⅲ正确。因为假设研究所人数多于 10 人,即使有人发表 0 篇论文,由于 $\textcircled{1}$ 和 $\textcircled{3}$ 的限制,也必然有人发表 10 篇论文,这样则与 $\textcircled{2}$ 矛盾。
因此,选择 B 选项。
68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7%$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一个企业的产品才能拥有高科技含量。这种高科技含量,对于一个产品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是必不可少的。
该论点可以翻译为: $\textcircled{1}$ 占领市场 $\twoheadrightarrow$ 拥有高科技含量。根据鲁宾逊定理“ $\mathrm{{}^{6}P\mathrm{{\rightarrow}Q}}$ 等价于¬P 或 Q”所以论点等价于:“或者不占领市场,或者拥有高科技含量”
$\textcircled{2}$ 拥有高科技含量 $\twoheadrightarrow$ 资金投入且技术人才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加强论点。该项可翻译为:拥有高科技含量且占领着市场。论点 $\textcircled{1}$ 为“或关系”,根据其性质“一真为真”可知论点成立支持论点,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B 项:加强论点。该项可翻译为:¬占领市场且高科技含量,同时满足论点 $\textcircled{1}$ “或关系”的两个方面,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C 项:加强论点。该项可翻译为:¬高科技含量 $\twoheadrightarrow$ 占领市场,依据“否后必否前”,可知“占领市场 $\twoheadrightarrow$ 拥有高科技含量”,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D 项:削弱论点。该项可翻译为:占领市场且¬资金投入,依据“ $\mathrm{A}{\rightarrow}\mathrm{B}^{\mathrm{~~}}$ ”与“A 且¬B”矛盾,可知该项表述与论点矛盾,直接否定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 D 选项。
69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24%$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必须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为了提高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竞技水平,应该加强他们在高海拔地区的训练。
论据: $\textcircled{1}$ 对同一个人来说,心率越快,单位时间内进入循环的血液量越多,血液中的红血球运输氧气,一个人单位时间内通过血液循环获得的氧气越多,他的体能及其发挥就越佳。
$\textcircled{2}$ 在高海拔地区,人体内每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红血球数量,要高于在低海拔地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增加论据。该项是对论点成立的论据补充,具有加强作用。利用否定代入,如果海拔高低对心率会发生影响,不明确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题干的结论依然可能成立,因此不是必须假设,排除。
B 项:建立联系。海拔高的地区心率不低于海拔低的地区,从而在高海拔地区含有更多红血球数量情况下,提高竞技水平,具有加强作用。利用否定代入,如果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的心率会低于低海拔地区,这样尽管在高海拔地区会增加血液中的红血球数量,但心率变慢,会导致无法通过更多的血液循环而获得更多的氧气,对体能的发挥有负面效果,也就没有必要到高海拔地区训练了,也就否定了论点,因此是必须假设。
C 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慢,不能确定在在高海拔地区能否提高其运动水平,论题不一致,排除。
D 项:增加论据。高海拔地区训练运动员心率会加快,进一步支持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利用否定代入,如果在高海拔地区运动员心率不会加快,不明确是保持不变还是会下降,题干的结论依然可能成立,因此不是必须假设。
因此,选择 B 选项。
70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43%$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20 岁以下的人对非法药品的使用正在下降。
论据:过去 30 年里上高中的高年级学生对非法药品的使用呈持续而明显的下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切断联系。上高中的高年级学生使用非法药品水平变化很少与 20 岁以下其他人变化相符,说明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具有削弱作用,排除。
B 项:无关选项。未提及 20 岁以下人群,并且选项说的是“在过去”无法知道现在的情况,论题不一致,排除。
C 项:建立联系。上高中的高年级学生使用非法药品的比例与所有的 20 岁以下使用非法药品的人的比例非常相似,说明两者有关系,建立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D 项:无关选项。题干并未提及药物教育计划,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71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确定,选项信息充分,优先考虑排除法。根据“约翰不打算去美国”排除 A 项,根据“布朗既不去美国也不去瑞士”排除 B、D 项,即只有 C 项符合。
因此,选择 C 选项。
72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
$\textcircled{1}$ 甲(汉、英); $\textcircled{2}$ 乙(德、汉); $\textcircled{3}$ 丙(英、法); $\textcircled{4}$ 丁(日、法); $\textcircled{5}$ 戊(日、德)。
由上述条件可知,丙戊相邻,不能自由交谈,排除 A 项;乙丙相邻,不能自由交谈,排除 B、C 项。
因此,选择 D 选项。
73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31%$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两位并没有讨论日达公司雇员是否都参与了投诉,该项与题干的话题不一致,排除;
B 项:该项指出“日达公司大多数员工的薪资待遇”,但两位讨论的是员工的薪资待遇是否公正,而非待遇具体是多少,话题不一致,排除;
C 项,两位讨论的内容是通过员工的工资数目来看待员工是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该项内容与题干内容一致,可以推出;
D 项,题干中未涉及“日达公司雇员投诉的主要原因”,话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74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根据题干可以推出:新事物替代了具有同等效用的旧事物,导致人们对旧事物的需求下降。电冰箱代替了冰的作用,那么,同样的道理,抵抗害虫的农作物将替代农药的作用。可以推出;
B 项:研究出抵抗害虫的农作物,推不出对种子成本的影响,排除;
C 项:研究出抵抗害虫的农作物,推不出农作物产量增加,排除;
D 项:研究出抵抗害虫的农作物,推不出农田价值下降,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75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降低员工工资能增加竞争优势。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 项:无关选项。不能在原材料上获得批量折扣,与是否要降低员工工资无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B 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表明降工资后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这会影响营业额,进而使企业失去竞争力,有削弱作用。
C 项:无关选项。仅能说明 J 企业营业额高,与论点“S 企业应该降低员工的工资”主体不同,论题不一致,排除。
D 项:不明确项。虽然 S 企业所付工资高于 J 企业,但无法明确得知降低企业员工工资是否能够帮助 S 企业有竞争优势,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 B 选项。
76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36%$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编辑”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编辑”工作时会使用“文字”,二者属于工具与职业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记者”是从事采访和报道的工作人员,“报纸”不是工作时使用的工具,排除;
B 项:“麦子”是“农民”劳作的成果,而不是工具,排除;
C 项:“桌椅”是“木匠”工作最终获得的成果,而不是工具,排除;
D 项:“鱼网”是“渔夫”工作时使用的工具,二者属于工具与职业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77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45%$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红豆”是“秋衣”的一个品牌,二者属于品牌与产品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宝马”是车的一个品牌,而非“香车”,排除;
B 项:“沙漠”里有“骆驼”,二者属于动物与地点的对应关系,排除;
C 项:“冬天”会下“白雪”,二者不属于品牌与产品对应关系,排除;
D 项:“绿箭”是“口香糖”的一个品牌,二者属于品牌与产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78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58%$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 月 5 日”,二者属于节日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地球日”是每年的“4 月 22 日”,二者属于节日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中国植树节”是每年的 3 月 12 日,并非“3 月 1 日”,排除;
C 项:“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 5 月 31 日,并非“5 月 30 日”,排除;
D 项:“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 12 月 1 日,并非“2 月 1 日”,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79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上海”的简称是“沪”,二者属于地点与简称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河南”的简称是“豫”,二者属于地点与简称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福建”的简称是闽,“鲁”是山东的简称,排除;
C 项:“江西”的简称是赣,“皖”是安徽的简称,排除;
D 项:“河北”的简称是冀,“赣”是江西的简称,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80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68%$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按照人的性别分类,不是“男人”就是“女人”,非此即彼,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除了“黑”和“白”还有红、黄等其他颜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B 项:除了“左”和“右”还有上、下等其他方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C 项:除了“高”和“矮”还有中等高度,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 项:不是“生”就是“死”,非此即彼,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81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90%$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大海”中有“鱼”,二者属于空间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天空”中有“小鸟”,二者属于空间与动物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 项:“高山”在“大地”表面,二者属于事物与位置的对应关系,排除;
C 项:“森林”中有“猪”,二者属于空间与动物的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 项:“核”是“果子”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A 选项。
82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54%$ ,易错项: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成功”的反义词是“失败”,二者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开始”的反义词是结束,并非“中断”,排除;
B 项:“幸福”是一种生活的感受,“悲哀”是一种情绪,“幸福”的反义词是不幸,并非“悲哀”,排除;
C 项:“希望”的反义词是“失望”,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 项:“喜欢”的反义词是厌恶,并非“仇恨”,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83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79%$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马铃薯”就是“土豆”,“土豆”是“马铃薯”的别称,二者属于全同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地瓜”与“梨”是不同的植物,排除;
B 项:“西红花”是中药,“玫瑰”是观赏的花,排除;
C 项:“甘蓝”与“大白菜”是不同的植物,排除;
D 项:“杜鹃花”就是“映山红”,“映山红”是“杜鹃花”的别称,二者属于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 D 选项。
84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98%,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翅膀”是“鸟”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羊”和“狗”都是动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B 项:“鳍”是“鱼”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蝉”就是“知了”,二者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D 项:“牛”吃“草”,二者属于主宾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85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5%$ ,易错项: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语法”可能是“谬误”的,“谬误”可以修饰“语法”,二者属于偏正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 项:“木头”是“煤炭”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排除;B 项:“文章”可能是“俗气”的,“俗气”可以修饰“文章”,二者属于偏正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 项:“面粉”是“馒头”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排除;
D 项:“快乐”与“高兴”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86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5%$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和差类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
第三步,甲、乙两个公司总人数即图中所有数据总和,共 $3+1+14+12+20+18+9+12+4+5+1+2=101$ (人)。
因此,选择 A 选项。
87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的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甲公司”数据(即白色柱体)。
第三步,甲公司 90 分以上人数为 $14+3=17$ ,其总人数 $3+14+20+9+4+1=51$ ,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甲公司优秀率为 ,最为接近的是 B 选项。 ${\frac{17}{51}}={\frac{1}{3}}$
因此,选择 B 选项。
88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期比重计算的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乙公司 60 分以下 2 人”,甲、乙两公司总人数为 101 人(第 86 题),甲公司 51 人(第 87 题)。
第三步,乙公司总人数为 $101-51=50$ ,其中及格人数 $50-2=48$ ,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乙公司及格率为 $\frac{48}{50}=96%$
因此,选择 C 选项。
89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75%$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比重比较,定位柱状图,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乙公司优秀率为 $\frac{1+12}{50}=26%$ ,甲公司优秀率约为 $34%$ (第 87 题),前者低于后者,错误。
B 选项,比重比较,定位柱状图,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乙公司及格率为 $96%$ (第 88 题),甲公司及格率约 ${\frac{51-1}{51}}\approx98%$ ,前者低于后者,正确。
C 选项,和差比较,由 88 题可知,甲公司人数(51 人)比乙公司(50 人)多,错误。
D 选项,表述等价于 C 选项,错误。
因此,选择 B 选项。
90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69%$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甲公司 51 人(第 87 题),乙公司 50 人(第 88 题)。
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可得甲公司 80 分以上占比乙公司多
${\frac{3+14+20}{51}}-{\frac{1+12+18}{50}}={\frac{37}{51}}-{\frac{31}{50}}\approx72.5%-62%=10.5%$ ,最为接近的是 A 选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91 、正确答案:A,全站正确率: $80%$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比重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 10878 千米……东部地区有 5 个,其中山东超过 2000 千米,达 2077 千米”。第三步,根据比重 $=$ 部分量÷整体量,选项出现首位相同情况,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则山东高速公路里2077
程占本区域的比例为 ,直除首位为 1。
因此,选择 A 选项。
92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4%$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整体量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 10878 千米……在各地区的公路总里程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所占比重为 $2,0%$ ”。
10878
第三步,根据整体量 $=$ 部分量÷比重,可得到东部公路总里程为 $2%$ ,直除首四位为 5439。
因此,选择 B 选项。93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5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增长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在全国高速公路超过 1000 千米的 7 个省中,东部地区有 5 个,其中山东超过 2000千米,达 2077 千米,河北、广东分别超过和达到 1500 千米,而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超过 1000 千米的省各只有 1 个,分别是河南 1077 千米和四川 1144 千米”。
第三步,东部 5 省除山东、河北和广东外,余下两省高速公路均超过 1000 千米,和差计算截位处理并保持量级一致,则东部 5 省的高速公路至少约为: $2080+1500\times2+1000\times2=7080$ (千米);中西部 2 省的高速公路里程约为 $1080+1140{=}2220$ (千米);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东部 5 省至少比中西部 2 省约多 7080$-2220=4860$ (千米),在 4800 千米以上。
因此,选择 D 选项。
94 、正确答案: $\mathrm{A}$ ,全站正确率: $39%$ ,易错项: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增长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 10878 千米……西部地区 3545 千米……在各地区的公路总里程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所占比重为 $2,0%$ ……西部地区仅为 $0,6%$ ”。
第三步,根据整体量 $=$ 部分量÷比重,可得西部公路总里程为 ${\frac{3545}{0.6%}}\approx590800$ (千米),由 92 题可知东部公路总里程为 543900 千米,根据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比东部地区约多 590800-543900$=46900$ (千米)。
因此,选择 A 选项。
95 、正确答案:C,全站正确率: $78%$ ,易错项:D。
解析
第一步,本题现期比重计算中求整体量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 10878 千米,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 $56%$ ;中部地区 5014千米;西部地区 3545 千米”。
10878
第三步,解法一:根据整体量 $=$ 部分量÷比重,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 $\overline{{56%}}$ ,直除首两位为 19。因此,选择 C 选项。
解法二:由材料可知,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即东、中、西部高速公路里程之和,加法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全国共有高速公路里程约为 $109+50+35=194$ ,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C 选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96 、正确答案:D,全站正确率: $9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读数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
第三步,观察表格每一行,发现表格中每个专业都是逐年递增的,所以近几年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的专业有 4个。
因此,选择 D 选项。
97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1%$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率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2001 年”所在列。
- 19 -第三步,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2001 年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为电子工程(360 人),招生人数最少的专业为生物工程(320 人),前者比后者多 $\frac{360-320}{320}=\frac{1}{8}=12.5%$
因此,选择 B 选项。
98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
第三步,所有数据单位相同,尾数都为 0,同时去掉 0 不影响比较,故四年来自动控制招生总人数 $14+22+27$ $+33{=}96$ ,生物工程 $12+20+29+32=93$ ,电子工程 $20+25+30+36=111$ ,计算机科学工程 $15+24+28+$ $34{=}101$ ,故人数相对最少的是生物工程。
因此,选择 B 选项。
99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83%$ ,易错项: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比较中的和差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1998 年”与“2001 年”所在列。
第三步,所有数据单位相同,尾数都为 0,同时去掉 0 不影响比较,2001 年自动控制、生物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招生人数相对于 1998 年分别增加 $33-14=19$ 、 $32-12=20$ 、 $36-20=16$ 、 $34-15{=}19$ ,故增加最多的是生物工程。
因此,选择 B 选项。
100 、正确答案:B,全站正确率: $62%$ ,易错项: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 选项,增长率计算,定位表格“自动控制”所在行,根据增长率 $=$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2000 年自动控制专业招生扩展规模为 $\frac{270-220}{220}=\frac{50}{220}<\frac{1}{2}$ ,错误。
B 选项,现期倍数计算,定位表格“生物工程”所在行,2001 年生物工程专业招生人数是 1998 年的 $\frac{320}{120}\approx2.7$ (倍),正确。
C 选项,读数比较,定位表格“2000 年”所在列,2000 年招生总人数相对最少的一个专业是自动控制(270 人),错误。
D 选项,增长率比较,定位表格“电子工程”所在行,根据增长率 $=$ 增长量÷基期量,电子工程专业 1999 年招生增长量( $250-200=50$ )与 2000 年增长量( $300-250=50$ )相等,但由于基期量不等,增长率显然不等,错误。
因此,选择 B 选项。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