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25联考_行测_真题_贵州卷_答案及解析
文章目录
2015 年 425 联考《行测》真题(贵州卷)答案及解析
1、A 项错误,根据《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该项中男方未达法定婚龄,故不可以结婚。
B 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丙未满 14 周岁,因此不追究刑事责任。
C 项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孩子对压岁钱享有所有权,压岁钱是孩子的个人财产。父母对孩子的财产具有保管义务,除非为维护孩子的利益外,不得处分孩子的财产。故监护人不得将被监护人的财产据为己有。
D 项错误,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该项中 19 岁的大学生戊不符合“未成年”和“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的条件。故其父母没有义务支付他的教育费及生活费至其独立工作为止。
故正确答案为 B。
2、A 项孟春是一月,桃月是农历三月,排除;B 项仲夏是农历五月,荷月指的是六月,排除;C 项仲秋和桂月都是农历八月;D 项季冬是十二月,菊月是九月,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3、 $\textcircled{1}$ 张飞是三国时期人物, $\textcircled{2}$ 程咬金是隋唐时期人物, $\textcircled{3}$ 李逵为水浒传人物(北宋),$\textcircled{4}$ 牛皋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部下,则排列顺序为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
故正确答案为 D。
4、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 项错误,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 632 年,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令晋军后退。楚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大败。城濮之战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B 项错误,垓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 202 年,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围困在垓下,刘邦让自己的军队唱起楚地的民歌,以动摇楚军军心,因此主要战法是心理战。
C 项正确,猇亭之战是三国著名战例,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蜀汉刘备贸然进攻东吴,东吴陆逊坚守,待蜀军疲惫再出击,最终以逸待劳获胜。
D 项错误,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 年,是北方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取胜依靠的是里应外合。
故正确答案为 C。
5、D 项配位效应是化学效应,是指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则沉淀的溶解度增大。A 项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B 项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C 项破窗效应是指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被运用于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6、本题主要考查硬水相关的常识。
A 项,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热,所以水会沸腾,水中的钙镁离子总量会减少,自然降低硬度。该项表述正确。
B 项,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钙镁离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就越高,即硬水;钙镁离子的含量越低,水的硬度就越低,即软水。肥皂中的主要成分为 $N a_{2}C O_{3}$ ,会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产生白色沉淀,而软水却不会产生或极少量产生沉淀。该项表述正确。
C 项,硬度指在水中的钙、镁等离子,水中存在可逆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可逆反应向右移动转化成氢氧化钙沉淀,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水垢不断加热,则钙镁离子基本转化为沉淀析出,从而使硬水变软。该项表述正确。
D 项,长期饮用高硬度的水,会引起心血管、神经、泌尿造血等系统的病变,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该项表述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7、据圆周计算公式( $\underline{{\hat{\mathbf{\Pi}}}}\pi\boldsymbol{\mathsf{F}}$ ),赤道处地球周长约为 40030 千米,符合“八万里”的说法,但是随着纬度的递增,纬线的周长递减。四个选项中新加坡的纬度最低,最靠近赤道,该点位置自转一周最为接近地球半径对应的周长。
故正确答案为 C。
8、现代科学证明,液态水是天体中有生命存活的基础。因为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水才能以液态形式存在。
因此,温度与水密切结合成一切生命现象的环境与资源基础。四个选项中只有 C 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C。9、A 项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造成各种有毒气体,造成更严重的大气污染。B、C、D 三项都属于节能减排的措施。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10、黄鳝的鳃已经退化,不能独立完成水中呼吸,所以口腔及咽腔壁膜帮助呼吸,常将头伸露水面外进行呼吸。水枯竭时,尚能退到低湿处或钻入淤泥内较长时间而不致死亡。但黄鳝仍属于鱼类。A、C、D 三项均正确。故正确答案选 B。
11、A 项错误,利用设定好的证明程序,证明了已经存在的定理,只能说明该程序设计正确,并不能体现人工智能的特点,其他如 B 项中的学习、C 项中的感知、D 项中的交流等直接体现了题干中人工智能的特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12、多普勒效应主要内容是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A 项满足定义描述。B 项的原理为色散,因为同一种介质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C 项的原理为波的传导的一种表现,即机械振动的传递构成的机械波。D 项太阳黑子为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流,又称太阳高能粒子,主要是耀斑活动产生,与题干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 A。
13、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A项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地运动,这一过程需要能量(糖分),且没有氧气参与,属于无氧呼吸。B 项运用的是酵母菌的繁殖,并非是细胞的呼吸,也不涉及能量的释放。C 项农作物受涝时,也会产生无氧呼吸,对植物来说无氧呼吸就意味着死亡,选项说不会死亡,不是因为无氧呼吸,而是因为及时地进行了有氧呼吸。简单地说,如果植物死了和无氧呼吸有关,如果没有,说明和无氧呼吸无关。D 项把生水果和熟苹果放在密闭的缸里催熟原理是水果在密闭空间里,果皮表面逸散分泌出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这种气体具有加速水果成熟的功用。
故正确答案为 A。
14、食物放在冰箱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原因是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并不是低温将细菌冻死。A、B、D三项保存食物的方法都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C。
15、防火墙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建立起的一个安全网关,因而有可能导致电脑不能访问特定的 Web 网站。A 项正确。B 项读取硬盘数据无需网络数据,排除。C 项是否被骗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力,防火墙无法判断广告内容是否虚假。D 项的内容无需通过防火墙软件实现。
故正确答案为 A。
16、题干反映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反映了市场上好的优质产品被挤出市场,反而是那些残次品充斥市场。A 项错误,“滥竽充数”的典故是齐国人南郭处士本身不会吹竽,但是混在几百人的吹竽团队里,不会被发现,等要他个人独奏时,南郭处士就逃跑了。南郭先生一个人不符合题干“充斥着大量(假)产品”的表述,故与题干无关。
B 项错误,民间借贷危机发生在民间借贷这类非正规借贷当中,资金流一旦出现意外,会出现中小企业无法偿还民间借贷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借贷危机”。首先“民间借贷”并非“差(假)产品”;其次未将正规借贷即“商业银行借贷”给挤出市场(事实是因为许多中小企业无法从正规途径贷到款,才有民间借贷)。所以与题干无关。
C 项正确,三聚氰胺事件指的是由三鹿奶粉中被查含有严重超标的三聚氰胺而引发了对于全国奶粉市场大整顿,在整顿过程发现中国奶粉企业在生产中掺杂三聚氰胺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行业乱象。中国奶粉市场的乱象恰恰反映了题干,一开始掺杂三聚氰胺的奶粉并不能被民众识别,好的奶粉企业由于诚信经营而导致成本比三聚氰胺奶粉高,好的奶粉不占优势,慢慢被挤出市场,从而导致了添加三聚氰胺成为了中国奶粉市场的“黑暗规则”。此项符合题意。
D 项错误,三人集结过马路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映了部分人的道德素质不高,道路安全常识缺乏现象,与题干无关,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本题有人认为选B,明显是概念性错误,其一,题干反映的是“劣币驱逐良币”,民间借贷危机指的是民间借贷存在无法还本付息的危险性,与题干无关,其二,民间借贷的存在不会动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正规借贷地位,不可能鸠占鹊巢。之所以选c是因为,好的奶粉企业由于诚信经营而导致成本比三聚氰胺奶粉高,好的奶粉不占优势,慢慢被挤出市场,从而导致了添加三聚氰胺成为了中国奶粉市场的“黑暗规则”,此现象反映了题干。
17、本题主要考查管理知识。
A 项,工期优化也称时间优化,就是当初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大于要求工期时,通过压缩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持续时间或调整工作关系,以满足工期要求的过程。题干并没有体现对时间进行优化,该项应排除。B 项,技术优化是指对一个现存的技术进行改进或升级,使其趋于完善的过程叫做技术优化。中医是现存技术通过借助西医物理检验手段,使中医的诊断准确性有了提高,对其进行了完善,属于技术优化,该项应选。C 项,成本优化是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求质量成本总额最小。题干并没有体现对成本进行优化,该项应排除。
D 项,流程优化是指面对新的环境,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彻底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力求取得突破性的改变。题干并没有体现对流程进行优化,中医诊断仍是望闻问切的流程,该项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18、第 1 项正确,《决定》第十二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指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第 2 项正确,《决定》第十二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 3 项错误,《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宅基地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私有。
第 4 项正确,《决定》第十二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故正确答案为 C。
19、A 项,“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是白居易 27 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到西安的慈恩塔下游玩,所写的诗。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因此与科举制度有关。B 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长策”指科举制度,因此与科举制度有关。C 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语出颜真卿《劝学》,意为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与科举制度无关。D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这两句诗也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与科举制度有关。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20、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A、C、D 三项均符合行政手段的定义。B 项属于运用经济手段,而非强制性手段,不属于行政手段。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选 B。
21、第一空考查词语辨析。“涵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素养”是指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二者多用于人,主体不对,且与“饱满”不搭,故排除 A、B 两项。“内蕴”是指事物内部蕴含的东西,内蕴丰富;“内涵”指内在的涵养或富含的哲理。二者都可与“不断饱满”相搭配。
第二空考查词语的辨析以及固定搭配。“文化积淀”为固定搭配,同时 C 项“沉积”是动词,意为沉淀、堆积、聚积;“积淀”可作名词使用,意为积累沉淀(的思想、文化等),故“积淀”更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 D。
【出处】光明网:凌国华《孔子文化节:各美其美,大美与共》
22、第一空,“如果孜孜于衣食住行的安适,一定谈不上好学”之后出现“同样”一词,根据语境的对应可知,后面一句话的意思为: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衣食的安适,即想生活得更好,与“衣”“食”含义相关。C 项“锦衣玉食”指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最符合语境。A 项“养尊处优”是指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一般作形容词用,可排除;B 项“丰衣足食”的程度没有“锦衣玉食”重,不能反映出生活的更好的意思,可排除;D 项“肥马轻裘”是指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不符合语境,可排除。第二空做验证,这里文中想要强调的是不要将学习功利化的意思。故“排斥”一词准确、恰当。故正确答案为 C。
【出处】广州日报:刘伟见《孔子的好学观(上)》
23、第一空考查词语含义。A 项中的“叩问”是指打听、询问,语义较轻,不符合语境;B 项“质问”是指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多直接搭配质问的对象,与文段中“当下”一词搭配不当,故排除 A、B 两项。C 项“拷问”
原指拷打审问,现多将此词用于较为抽象的搭配,文段中将“问题”拟人化,表示对当下社会的警醒思考,符合题意;“追问”是指追根究底地查问,与文意亦可搭配。第二空考查词语的搭配。“镌刻”指雕刻、雕凿,“铭记”指牢牢地记住,文段中与前文“纪念碑”搭配,显然“镌刻”更为合适。故正确答案为 C。
【出处】人民日报:左妍冰《青年人小追求见大格局》
24、本题突破口为第三空。空格前以“浴火的凤凰”做比喻,而“凤凰涅槃”为最常见的搭配,D 项中的“重生”意思也可,但不如“涅槃”更符合语境。所以, 先排除 A、C 两项。
再以前两空做验证。第二空考查语境词义搭配。填入的词和“革新、发展”是层层递进关系,在“革新”之前我们需要的是“自我反思”即“自省”。D 项中的“觉醒”含义不符,且放在此处语义过重,可排除。第一空填入“包容”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 B。
【出处】云南日报:刘薇薇《原生态文化交融与突围》
25、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没有多少人愿意指出,这仅仅是某一个特殊场合人为的临时规定”可知,这一行为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经常、普遍这样做的。A 项“娴熟”意为十分熟练,恰好体现了人们做法的普遍、经常。B、C、D 三项均体现不出“经常”意思,排除,故正确答案锁定 A 项。
第一空代入验证,“天经地义”常与“似乎”一词连用,后文往往会有转折,表示对前文观点的不认同,符合文意,当选。
第三空代入验证,“约定俗成”指事物名称或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共同认定而形成的,与“已经”的时态对应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A。26、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通过“不仅……而且”与前文构成递进结构,语义与“不仅不能前进”相同,程度加深。B 项“功败垂成”与 C 项“功亏一篑”均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与前文“不能前进”无法对应,均排除。A 项“半途而废”指中途停止,形容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与前文“不能前进语义”相同,无法形成递进关系,排除。D 项“前功尽弃”指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与“不能前进”语义相近且程度更重,当选。
第一空代入验证,“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与“畏葸不前”构成并列结构。
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中国网:《习近平一年印象:是反腐硬汉也是吃包子的习大大》
27、本题考查成语辨析,都是常见常考的成语。A 项“应运而生”是指顺应时机而产生,符合文中提到的“节油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个时机。B 项“供不应求”即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文中没有表明供求之间的关系,可排除。C 项“应接不暇”是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放在此处搭配不当,可排除;D 项“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符合语境。故基本确定正确答案为 A 项。
以第二空做验证,“层出不穷”体现出不断出现的动态发展过程,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 A。
【出处】东方网:《汽车稳压节油器:是高科技还是大忽悠?》
28、第一空与前文中“侵蚀社会诚信”中的“侵蚀”一词做并列对应,并与“基础”做搭配。“侵蚀”意为逐渐侵害使其变坏,故空格处所填词语也需表达对“社会道德基础”的破坏之意,需填入一个贬义词,D 项“渗透”不是贬义词,故排除。A 项“侵入”、B 项“侵袭”均与“基础”一词搭配不当,故基本可确定正确答案为C 项。
以第二空做验证,“甄别”尤为强调认真、严格、慎重的鉴别,十分准确地体现出对网络谣言的认真区分。故正确答案为 C。
【出处】《“虚拟社会”甄别谣言网络呼唤创新管理》
29、文段为“观点 $+$ 解释说明”的结构。首句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震预测研究开拓了新领域,随后以各国经验、一系列地球科学计划为支撑,对首句观点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故首句为中心句,同义替换为 A 项。B、D 两项:B 项“准确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以及 D 项“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在文段中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 项:“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对应文段解释说明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且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30、文段句式结构工整,以“四个没有”的反面论述形式阐述到底何为科学的态度。每一个空格后面的一句话即为空格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第一空“对外国获奖者一味地追捧”是想表达中国科学家应该具有自己的见解,即“独立性”。第二空“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是想表达不能盲目地说中国研究人员能力不行而要“严谨的”调查考证才能下结论。第三空“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这是缺乏一种全面考量的“思辨”精神。
故正确答案为 C。
【出处】中国科学报:周一平《诺奖热背后的冷思考》
31、第一空,需要填入一个形容词修饰“味道”,且由前面提到的“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可知阅读经典的人比较少,A 项中的“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文段说的是沉重,阳春白雪放在这里不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排除;C 项中的“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往往修饰人,不能修饰经典,排除。
第二空,“却”表转折,转折后强调“真实的理解”,故横线处应与“真实的理解”意思相反,侧重强调做表面文章、理解不透彻,对应 B 项,“呼唤”指口头上的倡导、呼吁,并未落到实处,与“真实的理解”可构成反义对应;D 项“苛求”指严苛、过分的要求,文段并未有此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成语积累】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现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曲高和寡:是指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文段出处】《浅阅读时代更需对经典的理解》
32、第一空,横线处搭配“自然界各种物种之间的联系”。B 项“千丝万缕”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D 项“密不可分”形容关系紧密,不可分割;C 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极为密切,相互依靠,均符合文意。A 项“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与“联系”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对应前文物种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横线处应表达出联系紧密之意。B 项“互利共荣”指互相对对方都有利,双方都可以取得成功和荣誉, C 项“互惠共赢”指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均符合文意。D 项“弱肉强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三空,根据后文“保护”可知,横线处应该体现出保护的价值、意义。C 项“属性”指本质特性,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33、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段“先是……后期才……”可知,横线处与“披露”语义相反,“披露”指发表、公布,A 项“秘而不宣”指保守秘密,不肯宣布,符合文意,当选。
B 项“不置可否”指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C 项“各执一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D 项“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均与“披露”语义不相反,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引起“轰动”,搭配恰当,符合文意。
故正确选项为 A。
【文段出处】无
34、文段首先介绍了唐卡的价值和题材,通过总结词“因此”对前两句进行总结,强调它为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随后通过第二个总结词“所以”对前文进行总结,引出文段重点,即“要想了解西藏的历史······你还可以选择一种惬意和愉悦的方式——欣赏唐卡”,后文“与众多的古人对话······可感的过程”则是对“所以”后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强调唐卡是一种惬意、愉悦的了解西藏的方法。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当选。
B、C、D 三项:均对应总结词“所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35、第一空考查语义对应。空格处与前文中的“社会性”、后文中的“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对应,可排除 A、D 两项。“广泛”是表达某事物所涉及的层面比较多,“普遍”是指在某个层面内比较全面的意思,均可形成有效对应。
第二空考查成语的含义。根据“贫困者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也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可知,文段侧重强调“贫困者”和“富有者”有着不同的忧虑。C 项,“相提并论”是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否定句时侧重强调差距大,而文段只是说“贫困者”和“富有者”有不同的忧虑,并不强调两种不同忧虑的差距大,不合文意,排除。B 项,“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置于否定句中表达两者不一样,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 B。
【出处】人民论坛杂志(总第 398 期):唐钧《“全民焦虑”内在肌理解剖》
36、本题考查是相近词语的辨析。“扼制”更突出用强力控制,对象比较具体,且程度较重,如“扼制住内河航道,粉碎敌人向纵深推进的图谋”,与文段中“择校热升温”这一现象搭配不当。故可排除 B 项。“控制”搭配范围较广,且语义程度较轻,常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并无制止使之停下来之意,故排除 C 项。“抑制”意为压抑、控制,常搭配感情或价格上涨的趋势等,故排除 D 项。
A 项“遏制”为常考词,重在制止、阻止、控制,常搭配某种势头,与文意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 A。
【出处】人民网:《教师“无校籍管理”值得期待》
37、第一空与“漫长”搭配,漫长形容一段时间、过程,D 项“发展”搭配不当,可以用“快”“慢”形容发展,发展得慢,但不能说发展“漫长”,故排除;A 项“进程”意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B 项“演进”与 C 项“演变”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强调进化,一般为逐渐向好的一种变化,而后者仅强调变化。此三词对于第一空而言均可搭配使用。
第二空与“经历”搭配,C 项“影响”搭配不当,故排除。且文段对公民社会的表述为积极的,说公民社会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如同引领……所以空格处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应为积极的,A 项中“冲击”感情色彩偏消
极,故排除。验证第三空,“经历政治历练”搭配得当。
故正确答案为 B。
【出处】《多重视角透析公民社会》
38、文段首句介绍了“商业信誉”的含义,随后提出“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这一情况,后文进一步具体论述到媒体曝光“因商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不良行为”,并不构成犯罪,故文段重在说明这一现象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对应 A 项。B 项与文段论述的主体不一致,文段重在强调“媒体”的行为,而非“商家”,且根据前文逻辑可知,后文重在强调什么样的情况不犯罪,而 B 项表达的意思是自身问题造成的信誉损害属于犯罪,前后逻辑不符,排除。C 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探讨法律对侵犯商业信誉行为认定的态度问题。D 项表述有误,现今已有法律保护媒体,故不需要再出台法律。
故正确答案为 A。
【出处】《冷静看待涉嫌损害商业信誉》
39、第一空,根据后文“无数网友争相效仿”“呈菱形”“词句婉约”的表述,可知文段感情色彩偏积极,A、B、C 三项均符合文意。而 D 项“风传”意为辗转流传,也指传闻、道听途说,感情色彩偏消极,排除。第二空,文段搭配主语为“文笔”,A 项“精美”多搭配具体物品,无法与“文笔”搭配,排除;与“优美”相比,“精妙”有精美巧妙之意,更能体现出菱形情书的巧妙特别之处,且语意更为丰富。故基本锁定答案 C。代入第三空进行验证,C 项“别具匠心”意为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填入横线处意思恰当。故正确答案为 C。
【出处】《创意诗句表白从“长发及腰体”到微情书种种》
40、文段为并列关联词“此外”引导的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物种丧失所导致的两方面危害,即使食物多样性减少和导致某些病原体增加。文段中并未提到“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这一内容,故 C 项无中生有,当选。
A 项:根据“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可知,表述正确。
B 项:文段中的“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和“病原体的增加”,均属于影响人类健康的范畴,表述正确。
D 项:根据“而这些病原体……代人类承担了很多疾病的侵袭”可知,表述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来源】《中国自然保护区 6 年零增长 多种特有生物待保护》
41、文段为“观点+ 解释说明”的总分结构,首句通过转折词“但”引出重点:“黏土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后文对中心句进行具体的说明和分析,即黏土中形成的水凝胶对形成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以及最终生成活细胞的各种系统的化学反应过程起到了禁锢和保护的作用,最终形成细胞膜。可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地球生命也许最初发源于黏土。
D 项:与文段中心句表述一致,当选。
A 项:对应文段首句,为“但”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 项:与文段主题词不一致,文段主题词为“黏土”,而非“水凝胶”,排除。
C 项:表述不明确,只说“作用”,没有提到是“最初起源”,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地球生命或起源于黏土》
42、文段首句以介绍含羞草的奇妙机理作为铺垫,随后引出重点“因为‘含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冒号后面通过两种形态对这一中心句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含羞草预示天气的能力,B 项当选。
A 项:“生长习性”是指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湿度、水分、土壤等因素,反推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
C 项:“奇妙之处”为文段第一句话意思的表述,非重点,且表述不明确,排除。
D 项: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重点为“含羞草能够预示天气”,并非“天气会影响含羞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出处】《植物预测天气拾趣》
43、文段首句介绍了“环境资源商品化”的内涵,随后强调赋予环境适当的价值,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接着进一步分析原因,故文段的重点在于强调环境资源商品化对于环境的作用,对应 C 项。
A 项没有文段的主题词“环境资源商品化”,脱离文段核心,排除;B 项表述为无中生有,排除;D 项属于原因的论述,本身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出处】《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化解》
44、文段起初大篇幅描绘了一幅狂风四起的画面,表现出环境的恶劣程度,之后用一个“可是”进行转折,引出重点。主人翁祥子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这衬托出了他的坚强,对应 C 项。
A 项:“环境之恶劣”对应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D 两项:均缺少主体“祥子”,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老舍《骆驼祥子》
45、文段主要介绍了目前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这些困境使此类索赔案件无法起诉或成功率低,那么下文最有可能介绍的就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境的策略。而参考以往的成功案例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环节。A项与文段衔接最为紧密。B 项没有提到“大气污染索赔”,与文段主题不一致,且“规制企业的行为”也并不能对企业起到震慑作用。C 项与原文衔接不够紧密,从原文可知现实困难并不在于法律依据,而在于具体实施过程。D 项为文段已经提到的内容,不是下文介绍的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 A。
【出处】《公民大气污染索赔权如何落实》
46、第一步:给出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可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一一对应。
第二步:分析选项
A 项,对应原文“LiFi 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可知 Lifi 是借助灯光来传输信号的,表述正确。
B 项,对应原文“WiFi 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可知 Wifi 技术存在安全隐患,表述正确。
C 项,对应原文“像 WiFi 那样走进千家万户”,可知 Wifi 的应用范围较广,表述正确。
D 项,对应原文“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原文强调的是无需“新的”基础设施,而不是选项中所表述的“任何”基础设施,范围扩大,表述错误。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47、从选项中观察首句,对比 $\textcircled{2}\textcircled{3}\textcircled{5}$ 三句, $\textcircled{2}$ 句论述“对话的目的”, $\textcircled{3}$ 句引 出“对话与沟通”的话题, $\textcircled{5}$ 句介绍对话忌讳的内容,只有先引出话题才能展开具体 论述,故 $\textcircled{3}$ 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 B、D 两项。再确定捆绑衔接, $\textcircled{3}$ 句与 $\textcircled{2}$ 句中均有 “对话”这一共同信息,故其衔接更加紧密,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 句话题不一致,无法捆绑,可确定 正确答案为 C 项。且 $\textcircled{1}\textcircled{4}$ 句以“面对面”这一共同信息捆绑。
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出处】《中国文化要与世界多元共生》
48、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先以“另”为衔接提到了关于“演员认证”存在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考量标准含糊,二是名称使用不规范,是习惯使然,更多的只是对荣耀的显示。尾句“也可以这么理解”进一步清晰地做出总结,点明了文段主旨,即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主要来自他的作品,与职称并无关系,C 项当选。
A、B 两项:A 项“应明确、可行”、B 项“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尺”相较于 C 项均没有明确地说明评价演员的标准具体应该是什么,文段点明了应该是作品,排除。
D 项:“现实问题”为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49、文段首句从“不重视”“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忽略‘树德立志’”这几个方面提出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后文阐述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即重视道德思想,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对应 A 项。
B 项:“教师”概念扩大,文段强调的是“音乐教师”,排除。
C 项:文段并未阐述当下音乐教育主旨发生变化,而是强调在音乐教育中应以何种方式开展,故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D 项:音乐教育的主旨不需要改变,文段表述为忽略了树德立志的主旨,重视即可,不需要改变,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出处】《传播正能量,严肃音乐义不容辞》
50、文段主要介绍怀旧能够对某些心理痛苦起到应对机制的作用,让人的情感得到缓冲,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可见作者对于“怀旧”持有积极态度,重点阐述怀旧对于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B 项“前进的动力”、C 项“情感缓冲”、D 项“变得乐观”都表意积极,只有 A 项中的“让我们逃避现实”的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段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来源】《80 后,我们怀旧怀的是什么?》
51、作者介绍了科学家成功破译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谱这一事实,并以此为引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科学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更多的是从白鳍豚身上找到可以“利用”的特点。尾句强调如果科学研究不能为物种提供保护,那么这是人类的罪恶。可见作者意在强调科学研究应以保护为前提,应负起保护物种的应有责任。C 项正确。
A、B 两项围绕白鳍豚这个引子设计选项,并非文段重点,故排除。D 项“犯下罪恶”出现在反面论证当中的结果部分,并且文段的前提是“如果对着标本来谈论习性”才会导致人类犯下罪恶,故该结果并没有真正发生,D项属于假设变现实,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来源】《白鳍豚全基因组图被破译似哀伤的“祭文”》
52、文段介绍了目前城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各自为政,地方性条例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不良事件,影响社会安定。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目前城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首要措施是消除地方性条例的差异,统一管理,对应 D 项。
A 项:强调当下多头管理之“乱”,是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重点应是如何“治乱”,排除。
B 项:“社会关注的焦点”无中生有,排除。
C 项:“纳入法制轨道”与文意不符,文段强调当下城市管理并非无“法”,而是“法”太多、太乱,并非不在“法制轨道”之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53、文段第一句话讲述古文明形成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接下来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且人类活动转向了沿海,形成这种差异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交通。尾句通过转折词“但”引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由沿海和内陆这两个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曾经交通这一因素让内陆的发展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而当今内陆交通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故文段意在强调交通十分重要,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D 项表述与原文相符,当选。
A、B 两项:“环境要素”对应“但”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 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话,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环境要素”,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交通”这一要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
54、由文段可知,闪电由宇宙射线引起,是因“电子和水分子的碰撞”而产生,C 项偷换概念成“云朵”,故
与原文不符。A 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进入雷云的宇宙射线……”可知。B、D 两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当空气中现有的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时,会释放出更多的电子,研究者将其称之为高能量微粒的雪暴……这种
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可知。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出处】《更多证据表明闪电由宇宙射线引起而非云层碰撞》
55、从选项中确定首句,对比 $\textcircled{2}\textcircled{5}$ 两句, $\textcircled{2}$ 句介绍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的含义,为常作首句的“下定义”句式,而 $\textcircled{5}$ 句是对“情绪劳动”影响的具体介绍,相比之下 $\textcircled{2}$ 句更适合作为首句,通过定义开启下文,故排除C、D 两项。再观察 A、B 两项,A 项 $\textcircled{2}$ 后为 $\textcircled{3}$ ,根据 $\textcircled{3}$ 句内容,“此时”应指代某个时刻,而 $\textcircled{2}$ 句中没有出现此意,构不成指代,故排除 A 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出处】《情绪调节提升劳动者深层扮演能力》
56、掷出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情况共两种:(奇数 $^+$ 奇数)或(偶数 $+$ 偶数)。(奇数 $\cdot+$ 奇数)的概率 $\stackrel{3}{=}\frac{3}{6}\times\frac{3}{5}=\frac{1}{4}$ ;(偶数 $+$ 偶数)的概率 ${\underline{{\underline{{\mathrm{3}}}}}}\times{\underline{{\underline{{\mathrm{3}}}}}}={\underline{{\underline{{\mathrm{1}}}}}}$ 。则掷出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总概率 $P_{\mathrm{{\scriptsize{2}}}}={\frac{1}{4}}+{\frac{1}{4}}={\frac{1}{2}}$ 。那么掷出点数之和为奇数的概率 $P_{1}=1-{\frac{1}{2}}={\frac{1}{2}}$ 。
故正确答案为 A。57、分针一分钟走 1 个单位,秒针则一分钟走 60 个单位。假设分针走过的角度为 ,秒针走过的角度为 ,则 ,根据弧长公式 ( 为弧长, $\mathrm{\Deltar}$ 为半径, $\boldsymbol{\mathrm n}$ 为圆心角度数)可得 ,则 $l_{\hat{\eta}}=\frac{l_{\hat{\eta}\hat{y}}}{90}=\frac{942}{90}\approx10.47$ 厘米。
故正确答案为 B。
158、当捆 7 根甘蔗时,每根甘蔗需要用绳子的长度 $=1\div7={\overline{{7}}}$ 米;当捆 5 根甘蔗时,每根甘蔗需要用绳子的长度 $=0.5\div5=0.12$ 米;当捆 3 根甘蔗时,每根甘蔗使用绳子的长度 $=^{0.3\div3}=0.1$ 米。则可推知采取短绳捆绑较为节省,尽量用短绳去捆绑,并且使每根绳子都充分得到利用,则 23 根甘蔗使用绳子最节省的情况为:6 根短绳、1 根中绳。最少使用绳子长度 $0.3\times6+0.6=2.4$ 米。故正确答案为 B。
59、两端相向出发,12 分钟内,甲模型走了 $100\times{\frac{12\times60}{72}}=1000$ 米,乙模型走了 米,甲、乙的路程和 $=1200+1000=2200$ 米,是 22 个水池长度。
根据相向而行相遇问题公式 $\tilde{S}_{n=\left(2\mathrm{n-1}\right)\mathrm{S}}$ ( $\boldsymbol{\mathrm n}$ 代表相遇的次数), $\mathrm{2200}=\mathrm{(2}n-1\mathrm{)}\times10\bar{0}$ ,解得 $n=11.5$ ,即可以迎面相遇 11 次。
备注:在相向而行相遇问题当中,不计追及相遇的次数,题目特别说明除外。
故正确答案为 C。
60、由题意可知,运输机运输一次往返需要 $2\times$ ( $1100\div550)=4$ 小时,单位时间运输 5 吨;列车运输一次往
返需要 $2\times(1100\div100)=22$ 小时,单位时间运输 $20+$ 吨。要求运输时间最短,那么必然要让单位时间运输量大的列车尽可能多地运输。货运列车运输能力为 600 吨,运输总量为 1480 吨,因此可推知货运列车共运输两次,即 $2\times600=1200$ 吨。还剩 $1480-1200=280$ 吨,需要运输机运输 $280\div20=14$ 次。且第 14 次不用计算返回所用的时间,则最短时间为 $13\times4+2=54$ 小时。
故正确答案为 B。61、赴台总人数 $=$ $\frac{\equiv}{\equiv}$ $=92000\div4600=20$ 人;个人办理赴台手续费 $=$ 总平均费用-车费-飞机票-其他费用 $=4600-503-1998-1199=900$ 元。
故正确答案为 C。
62、第一步:分析问题
甲获胜有三种情况:赢赢、赢负赢、负赢赢,将三种获胜的概率相加即为本题答案。第二步:计算过程
甲获胜有三种情况:赢赢、赢负赢、负赢赢。
甲赢赢的概率为: $0.8\times0.8\mathrm{=}0.64$ ;
甲赢负赢的概率为: $0.8\times0.2\times0.8{=}0.128$ ;
甲负赢赢的概率为: $0.2\times0.8\times0.8{=}0.128$ ;
则甲获胜的概率为: $0.64\substack{+0.128\substack{+0.128\equiv0.896}}$ 。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 C。
第四步:考点拓展
【相关知识点】排列组合的分类和分步。
63、因要求参观者每个展室仅通过一次,故应要求参观者尽量以直线参观,否则参观过程中出现重复的概率将会增大。假设参观者以 A 点开始向 B 点参观,则 C 点顶点处的展览馆必须放弃,否则会出现重复参观的情况。以此类推,如下图所示,参观过程中每一行都必须放弃一个,顶点 B 处不须放弃,共计应放弃 5 处,则至多能参观 $36\textrm{-}5{=}31$ 个展室。
故正确答案为 C。
64、方法一:已知去 A 地员工人数为 $\mathrm{X}$ ,则在 A 地植树 5x 棵,共植树 $\mathrm{y}=\left(8\mathrm{x}^{-}15\right)$ )棵,则在 B 地植树 $8\mathrm{x-15}\mathrm{-5}\mathrm{x}{=}$ (3x-15)棵,去 B 地人数 $\underline{{\underline{{\mathbf{\Pi}}}}}$ ${\mathrm{(3x-15)}}\div3={\mathrm{(}}x-5{\mathrm{)}}$ 人,总费用 $=20x+30\times(x-5)=50x-150{\leq}3000$ ,$\overline{{\mathbf{\mathcal{L}}}}=\overline{{\mathbf{\mathcal{L}}}}_{z}^{*}\mathrm{()}\overline{{\mathbf{\mathcal{D}}}}_{z}^{*}\mathrm{)~}$ ,植树 $y=8x-15\le8\times63-15=489$ 棵,故最多可植树 489 棵。
方法二:因植树棵数 $\scriptstyle\mathrm{y}=8\mathrm{x}$ —15,根据奇偶特性,可以推出植树的棵数 y 一定为奇数,查看选项,只有 C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C。65、根据 A 公司 300 天和 B 公司 200 天可单独完成工程,设工程总量为 600,则 A 公司效率为 2,B 公司效率为3。A 公司先开工 50 天,完成了 $2\times50=100$ 的工作量。剩下工程 A、B 公司合作,共需要 $\frac{600-100}{2+3}{=}100$ 天,所以工程的总费用 $=1.5\times50+$ ( $1.5+3$ ) $\times100{=}525$ 万元。
故正确答案为 C。
66、图形元素组成不同,且属性无明显规律,因此考虑数量规律。图形封闭面特征明显,因此优先数面。各图面的数量分别为 4、5、6,需要选择 7 个面的选项。A 项是 6 个面,B 项是 4 个面,因此排除 A、B 两项,C、D两项都是 7 个面,继续观察题干图形,发现题干图形的外边框的边数分别为 3、4、5,问号处应选外边框为 6边形的图形,因此排除 C 项。
故正确答案为 D。
67、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图形出现黑白块,且黑块数量不同,因此考虑黑白运算。观察图形的前两行可知,阴影(看作黑)与空白的叠加符合以下规律: $=$ $+$ 黑 $=$ $+$ 黑 $=$ ,
,第三行应符合此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 B。68、各个图形拟物化,考虑图形的共有特性。观察可知,所有的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且 $\textcircled{1}\textcircled{2}\textcircled{6}$ 只有一条对称轴, $\textcircled{3}\textcircled{4}\textcircled{5}$ 有三条对称轴。
故正确答案 A。69、观察题干四幅图形,每相隔两幅图形所构成的立体图形元素相同,即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 相同,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 相同。且在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 中短箭头为立体图形,在 $\textcircled{2}\textcircled{4}$ 中短箭头为平面图形。第五幅图形应与 $\textcircled{1}\textcircled{3}$ 保持一致,选择短箭头为立体,长箭头为平面的图形,排除 B、D;另一侧为圆柱形非圆筒形,只有 C 项符合。
验证选项,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吻合,故正确答案为 C。
70、A 项:如下图所示,若“田”字面为原图面 1,其与圆面的公共边为全白,但 A 项为半黑半白,错误。若“田”字面为原图面 2,其与面 3 的公共边为半黑半白,但 A 项为全白,错误。故 A 项排除。
B 项:如下图所示,原图中五角星面和面 3 之间的公共边与面 3 中上面的黑色三角形挨着,B 项中五角星面和面3 的公共边与面 3 中下面的黑色三角形挨着,因此和题干不符,排除。
C 项:画边法,如下图所示,从三角形顶点边开始在三角形面上顺时针画边,原图三角形面与圆形面的公共边为边 4,而 C 项三角形面与圆形面的公共边为边 2,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71、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
目的: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开发,减少碳排放。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该做法没有减少污染,也没有减少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B 项,该做法可以减少碳排放,符合题意。
C 项,该做法可以增加能源使用率,从而减少碳排放,符合题意。
D 项,碳信用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所以可以通过购买排放权实现排放达标,符合题意。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本题是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72、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行为人基于反社会型变态人格而实施的犯罪行为”“ $\textcircled{1}$ 智力和精神上并无明显缺陷,没有妄想或其他思维障碍; $\textcircled{2}$ 多数有劣迹前科,有多次、多类型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textcircled{3}$ 行为冲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的动机;$\textcircled{4}$ 没有悔过和自责的心理,在接受服刑以后仍然照旧违法犯罪,难以自控”。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由前提条件“下列选项中行为人精神智力正常”可知各选项均满足关键词 $\textcircled{1}$ 。A 项:未涉及关键词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4}$ ,“怀疑有人跟踪自己将李某刺伤”,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 $\textcircled{3}$ ,不符合定义,排除;
B 项:未涉及关键词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4}$ ,“多次被领导当众呵斥将领导打伤”,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 $\textcircled{3}$ ,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未涉及关键词 $\textcircled{4}$ ,满足关键词 $\textcircled{2}$ ,“因被抢劫将对方打成残疾”,属于有明确动机的行为,不满足关键词 $\textcircled{3}$ ,不符合定义,排除;
D 项:未涉及关键词 $\textcircled{2}$ 和 $\textcircled{4}$ ,“突然将陌生人连刺两刀”,无明确动机,符合关键词 $\textcircled{3}$ ,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73、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公民参加行政决策”“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政府发布倡议书,号召民众“绿色出行”,市民回应支持,并没有体现市民参与行政决策,也未体现防止和化解任何冲突,不符合定义,当选;
B 项:居民通过向市人大进行投诉,叫停违规审批项目,参与了决策,化解了居民与规划局之间的冲突,符合定义,排除;
C 项:村民与县政府之间通过座谈会进行沟通,村民参与到引进生产线的决策中, 防止了村民与县政府就此项目产生的矛盾,符合定义,排除;
D 项:市政府公开新建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案,民众提出反对意见,为双向交流的过程,项目缓行是民众参与决策的结果,防止了市政府与民众就垃圾填埋场选址产生 的矛盾,符合定义,排除。
74、定义关键词: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B 项中的数学课程学习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被明确规定的,相比数学课,A、C、D 三项中的“军训”“文化节”“活动”,不能算作有明确规定的学校学习。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75、第一步:找到题干定义关键词。
定义关键词: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就是近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张某打猎摔伤,等待救援时感冒受凉引发肺炎,肺炎是摔伤引发的必然性结果,也就是说没有摔下来的话也就不会引发肺炎,因此摔伤属于决定性的原因,即近因,符合定义,排除;
B 项:驾驶员启动汽车时没有检查汽车进气管有无进水,而是强行启动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受损,因此强行启动发动机才是事故的近因,不符合定义,当选;
项:仓库火灾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暴雨致电线杆倒塌,暴风雨属于近因,符合定义,排除项:烟草受损起决定性因素为船舶进水,船舶进水属于近因,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76、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缺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本人权的一种贫困状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张某收入低下说明张某物质贫困,张某成为“蚁族”,蜗居城乡结合部说明张某的住房权没有得到保障,是社会基本人权的一种贫困状态,符合定义,排除;
B 项:王某好心却被讹诈确实受到了冤枉,但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张某的权利并未被侵犯或者被剥夺,如果张某认为判决有误可行使申诉权利继续上诉,因此张某的遭遇不属于权利贫困,当选;
C 项:李某因工受伤却无法获得工伤赔偿体,李某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和剥夺,符合定义,排除;
D 项:辛某房屋被强拆,上访过程被拘留说明辛某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和剥夺,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注:本题为争议题,A 项张某蜗居的情况属于住房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住房权是指公民有权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有良好的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具有安全、健康和尊严,并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我国的住房政策是要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因此,对于张某这类“蚁族”群体来说,也应该享有住房权,享有被保障的权利。政府应通过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积极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困难。而 B 项中法院没有侵犯王某的权利,而是公开公正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了审理,法院也没有剥夺王某的解释权、申诉权等。因此,比较择优,本题为选非题,粉笔倾向 B 选项。
77、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方式:在协商、谈判和履行协议等交易性活动中。目的:达成合作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公司搜索交易信息,是为交易活动做得前期准备,属于交易期间。而消耗的两天时间,是为了达成交易活动而支付的成本,符合定义,排除;
B 项:为开拓生产花费的五十万元,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并不是为了达成交易活动而支付的成本,,当选;C 项:购房是一项交易活动,支付中介费是为了达成交易活动而支付的成本,符合定义,排除;
D 项:某企业因违反合同而支付违约金,说明之前签订了相关合同,有合同存在肯定有交易,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按合同办事而支付违约金,符合履行协议等交易性活动,而支付五百万元的违约金是在支付金钱这一资源成本,符合定义要求,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 B。附:百度百科说明
总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Williamson.1975)
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奖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1985年威廉姆森(Wiamson)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事前与事后两大类。
事前的交易成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
78、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或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形成的。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是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符合定义。
B 项,是因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符合定义。
C 项,是因职业不同而形成的,符合定义。
D 项,客家语是汉族客家民系的母语,没有体现题干定义中的关键词,不符合定义。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79、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人们共同约定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舌苔”是对象本身,不是共同约定的标准物,不符合定义。
B 项,“指南针”是对象本身,不是共同约定的标准物,不符合定义。
C 项,“红绿灯”是共同约定的标志,而且通过视觉来显示意义,符合定义。
D 项,“人体气味”是对象本身,不是共同约定的标准物,不符合定义。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 C。
80、定义关键词: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
A 项,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给人传递的信息是加鸡蛋,只是加多加少的问题,因此销售额高,符合定义;
B 项,女孩并没有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不符合关键词;
C 项,华盛顿传递出来的第一信息是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邻居的回答受其影响了,因此,符合定义;
D 项,导购小姐传递的信息为今天是来买鞋的,不是来闲逛的,顾客受到信息影响从中选了一双,因此,符合定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81、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港湾是停泊的一个地点,二者之间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 项的基因并非遗传的地点,C 项的电缆并非发电的地点,与题干关系不符,排除;B 项的法庭是诉讼的一个地点,D 项的公路是运输的一个地点,均与题干关系一致。纵向比较,港湾和公路都属于具象的词汇,且都与运输有关,而法庭是一个抽象的词汇,BD 两项比较,D 项更好。
故正确答案为 D。
82、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之间为对应关系,谎言的作用是欺骗。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谣言是指没有事实基础的言论,作用并非抱怨,两者不是对应关系,排除。
B 项,谗言是指说坏话诽谤人,作用不是无知,两者不是对应关系,排除。
C 项,佯言是指说假话,假装要做什么,作用不是委婉,两者不是对应关系,排除。
D 项,诤言是指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作用是劝诫他人,与题干逻辑关系对应,应选。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 D。
8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淘汰是竞争的可能性结果,二者为或然因果的对应关系,且后者为前者的消极性结果。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失色是惊吓的必然性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 项:失算是疏忽的必然性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亏损和失信不是因果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失误是判断的可能性结果,二者为或然因果的对应关系,且后者为前者的消极性结果,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D。84、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白发象征着沧桑,后者为前者的象征物。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 项,酒窝不能象征清纯,排除;B 项,乳牙象征着稚嫩,符合题干逻辑关系;C 项,健壮象征着健康,并不能代表鲁莽,排除;D 项,眼镜象征着近视,并不能代表博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85、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三个词是因果关系,爆胎导致事故发生,从而需要保险理赔。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旱灾导致农民减产,从而需要政府补贴,三者是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B 项,前卫、时尚与流行是近义词,三者是并列关系,排除。
C 项,电力是能源的一种,两者是包容关系下的种属关系,排除。
D 项,论坛可以用作学术交流,三者是对应关系,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 A。
86、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三个词是对应关系,“海关”的作用是检查,“海关”是产生“关税”的必要条件,三个词的词性分别为名词、动词、名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光缆”的作用是“通讯”,“光缆”是保证网速的必要条件,三个词的词性分别为名词、动词、名词,与题干关系对应,应选。
B 项,三个词的词性均是动词,与题干词性不符,排除。
C 项,第二个词“氧气”是名词,与题干词性不符,排除。
D 项,第二个词“骆驼”是名词,与题干词性不符,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 A。
87、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根雕是一种工艺品,是由树根制作而成,其中第一项为第二项的制作原材料。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 项,风筝与春天并非题干的种属关系,与题干不符;B 项,唐三彩是一种古董,是由粘土制作而成,与题干的逻辑关系对应;C 项,借贷与信用之间并非种属关系;D 项,混凝土与建筑并非种属关系,混凝土应属于建筑材料的一种。
故正确答案为 B。
88、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家属、亲属、家族之间概念范围逐步扩大,三者之间为逐一包容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三者之间为并列关系,排除;
B 项:三者之间为并列关系,排除;
C 项:三者之间为并列关系,排除;
D 项:事故、事变、事情概念范围逐步扩大,三者之间依次为包容关系,事情包含事变,事变包含事故。
故正确答案为 D。
89、逐一代入选项。
A 项:海马和海龙都属于“海龙科”,海马和海龙是并列关系;海葵和珊瑚都属于“珊瑚纲”,海葵和珊瑚也是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 项:海马与河马均为动物,而礁石并非动物,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木马与海马之间并无直接联系,木马不属于动物,排除;
D 项:贝壳与海带都不是动物,填入括号内不能形成对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90、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赛事为名词,编辑在题干中也应为名词词性。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 项:赛事需要裁判去裁决判断,书稿需要编辑去编审整理,裁判与编辑分别为赛事和书稿的必要人物,前后之间相互对应;B 项:校对为动词,与赛事之间,词性不能相互对应,排除;C 项:哨子为物,编辑为人,二者之间属性不能相互对应,排除;D 项:精确为形容词,与赛事之间,词性不能相互对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A。
91、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人体的生理反应一旦被破坏,免疫力就会下降。论据:人体生理反应的节奏与昼夜交替一致。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坐飞机到不同时区易产生头疼反胃等时差综合症。到不同时区会导致昼夜变化,继而引发人体生理反应发生变化,导致免疫力下降产生综合症,说明不遵守昼夜交替节奏,就会引发病症,加强了题干论证;B 项,说明人体生理反应与昼夜交替的节奏一致,若不遵守交替节奏,便会引发病症,加强了题干论证;C 项,说明在特殊条件下“运动后”,运动对“代谢平衡”的影响,与人体新陈代谢无关,排除;D 项,免疫系统先天缺陷病人并非没有遵守昼夜交替节奏,即没有打乱人体的生理反应。说明人体的生理反应没被破坏,免疫力也下降了,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正确答案为 D。
92、第一步:找论点论据。论点:将这种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来年的火灾情况。论据:研究发现,大西洋、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微小变化与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火灾的面积具有密切联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举例说明海水温度的变化与亚马逊雨林火灾之间的关系,加强论证;B 项:海水温度增高导致干旱或火灾,只能用来证明海水温度的变化和火灾之间可能有联系,但不必然一定有关系,因此,属于可能性的加强;C 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题干无关,属无关选项;D 项:北冰洋海面海水温度与“温度变化”并非同一范畴,另外,此选项试图以类比的形式来加强,类比论证是较弱的支持形式,也没有 A 项直接。
故正确答案 A。
93、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蚊子叮咬了 HIV 感染的人而在叮咬下一位时不会将存在蚊子体内的 HIV 在人际间传播。本题无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HIV 感染的人血液中是否拥有高水平的 HIV 病毒与题干无关,属无关选项;B 项,蚊子叮咬 HIV 感染的人后不一定立即去叮咬下一个人,无法证明下一个人被叮咬后是否会感染,无法削弱;C 项,血液的吸入是单向的,说明蚊子只会吸入血液,而被吸者不会感染血液,因此,不会被感染 HIV 病毒,加强论点;D 项,孩子是否容易被蚊子叮咬与题干无关,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 C。
94、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各种细菌在自己的地盘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促进社会的稳定。本题无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说明细菌可以群体活动,互相配合,加强结论;B 项,阻断交流可以抗菌,说明交流确实是存在的,加强结论;C 项,说明细菌生活单调,各自行动,削弱论点;D 项,讨论细菌聚集的危害,也在印证前文“群居”的说法,不能削弱。
故正确答案为 C。
95、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理解这一点的人都明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才是科学进步的正道。
论据: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会过期的。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举例说明对婴儿应该如何入睡和孕妇是否应该抽烟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可以支持,排除;
B 项:举例说明医学院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在逐渐过期的,可以支持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会过期的,可以支持,排除;
C 项:是个人的认知出现了错误,因为根本没有雷龙这个名字,而不是深信不疑的事情过期了,无关选项,排除;
D 项: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事实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举例说明我们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没有过期,可以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 D。96、A 项:玩益智游戏与看电视消耗的体能具体是多少,二者是否相同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无法得知,排除。
B 项:两组志愿者体能是否相近,题干中也没有提到,无法得知,排除。
C 项:由“自认为筋疲力尽的第一组成员比第二组更容易放弃。然而,研究者却发现,两组志愿者的血压、耗氧量及心排血量之间并没有差异”可知,自认为筋疲力尽的第一组实际消耗和第二组是相同的,由此可知,脑力活动影响体力只是一种感觉上的偏差,可以推出,当选。
D 项:题干中未提到激发潜能,无法推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97、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不同的矿物种类可以有相同的化学成分。论据: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矿物结晶体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和表象,但可能是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成不同结构的晶体,而且一般都有着不同的物理特征。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二氧化碳并非矿物,与题干无关,无法支持;B 项,晶体是否变色与题干无关,无法支持;C 项,分析仪器判断晶体化学成分,与题干无关,无法支持;D 项,说明有 12 种不同矿物的结晶体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加强论点。
故正确答案为 D
98、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指出,当遇到有人冒犯你时,如果你选择原谅冒犯者,冒犯者会更有可能在心理上感到悔恨而产生内在的愧疚,从而降低类似冒犯行为的出现。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冒犯者被感化对应题干的愧疚,且由“可能”来修饰,可以得出。
B 项,不原谅冒犯 $\twoheadrightarrow$ 类似行为增加,直接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确定结论,典型逻辑错误,排除。
C 项,被冒犯的可能性与题干的冒犯的可能性不同,属于概念偷换,排除。
D 项,原谅是否是唯一避免再次发生冒犯的方法题中没有提到,与题干无关,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 A。
99、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年收入在 10000 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年收入达到 10000 美元以上,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在增强但增强得较为缓慢。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题干中年收入超过 10000 美元后,幸福感增强缓慢,但是也在增加,比年收入不足 10000 美元的幸福感还是要高,年收入不足 10000 美元的家庭不会更加幸福,排除;
B 项:题干中年收入在 10000 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说明幸福感与金钱之间有直接关系,排除;
C 项:题干中幸福感不管是明显增强还是缓慢增强,都是表明幸福感会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强,符合题干信息,当选;
D 项:题干中收入 10000 美元以上的家庭幸福感在增强,只是增强的速度较为缓慢,不能体现出面临幸福感危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100、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手机比电脑更伤人。论据:手机屏幕小,玩手机时注意力更投入,目不转睛,因此更伤眼。使用电脑时,人们的肢体还能活动活动,可是“手机控”往往很少活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仅说明电脑会产生电磁、电离辐射。只是说明电脑不好,但是没有和手机进行比较,手机是否会产生此类辐射与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均无阐述,无法看出手机是否更伤人,不能削弱论证;B 项,仅说明使用手机与癌症发病率的关系,说明手机有其他害处,但是未提到电脑,无法削弱论点,属无关选项;C 项,将手机与电脑对比,说明相比手机,电脑更易使人视力下降和头疼,削弱论证;D 项,仅说明电脑产生的另类病症,手机是否会产生此类病症并未表明,不能削弱论证。
故正确答案为 C。
101、根据题干中“2011 年中国大陆总人口”和材料第一段“2012 年全年出生人口 1635 万人,死亡人口 966 万人”确定本题为简单加减计算。2012 年新增人口 $=$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1635–966=669 万人,则 2011 年中国大陆总人口 $=135404-669$ ,尾数为 5,直接判定为 C 项。
故正确答案为 C。102、根据题干中“乡村就业人员变化”和材料第二段“全国就业人员增加 284 万人,其中城镇增加 1188 万人”,可求得乡村就业人员变化,需用总增加–城镇增加。故本题为简单加减计算问题。2012 年乡村就业人员变化为$284-1188=-904$ ,减少 904 万人。
故正确答案为 B。
103、根据题干中“增长率按大小排序”确定本题为一般增长率比较问题。根据材料第一段可知城镇、男性、女增加量
性人口的现期量和增加量,代入增长率计算公式 $-$ ,可得城镇人口增长率 $=$
$\frac{2103}{71182-2103}{\approx}\frac{2}{71-2}{=}\frac{2}{69}$ ;327
男性人口增长率 $=69395-327\approx69.3-0.3={\overline{{69}}}$ ;
女性人口增长率 $=66009-342}\approx{\overline{{66-0.3}}}={\overline{{65.7}}}$ 。
观察发现,分母相差不多,分子很明显城镇最大,因此城镇增速最大;女性的增长量(分子)大于男性,而总
量(分母)小于男性,那么女性增速必然大于男性增速。则城镇人口增长率>女性人口增长率>男性人口增长率。
故正确答案为 B。
104、根据题干中“可以推出的是”确定本题为综合分析问题,可逐项分析选择出可以推出的一项。
A 项:因为材料中并没有划分城镇男性人口和城镇女性人口,所以错误;
B 项:根据材料最后一段,本地农民工增长量= ${\frac{9925}{1+5.476}}\times5.4%\approx{\frac{9925}{1+{\frac{1}{18}}}}\times{\frac{1}{18}}={\frac{9925}{19}}\approx500$ 万人(采用百化分估算: $\mathbf{5.4}%\approx5.5%\approx{\frac{5}{90}}={\frac{1}{18}}.$ ),
误;
C 项:根据材料第三段,在 2026 年,原本(2012 年末) $0{\sim}14$ 岁(含不满 15 周岁)的 22287 万人,会进入 $15\sim$ 59 岁(含不满 60 周岁)的范围,所以会让 $15{\sim}59$ 岁人口数量增加 22287 万人。但是原本(2012 年末) $45\sim59$ 岁(含不满 60 周岁)的那一批人,也会老去,所以 $15{\sim}59$ 岁(含不满 60 周岁)的人口除了有增加,也会有减少的部分,故最多比 2012 年多 22287 万人,正确;
D 项:根据材料第一段,2012 年末,乡镇人口同比减少 1434 万人。若减少的乡镇的人口数量全部转到城镇人口,则从乡镇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为 1434 万人。而此时未考虑出生与死亡人数问题,若 2012 年乡村转进城市的人口中出生人数大于死亡人数,则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人口的数量应多于 1434 万人,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105、根据题干中“2012 年, $1\sim14$ 岁(含不满 15 周岁)人口数量”和材料第三段“2012 年末, $0{\sim}14$ 岁(含不满 15 周岁)人口 22287 万人”可推断 $1{\sim}14$ 岁(含不满 15 周岁)的人数应该比 22287 万人略小,故 A 项符合。故本题为直接找数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 A。
106、根据题干问“最适合进入台湾哪个层次资本市场”和文字材料给出了各个选项的准入门槛判断本题为直接找数问题。根据文字材料第三段判断该企业实收资本 2 亿新台币,符合准入门槛 5000 万元以上的要求;最近 2个年度会计报表获利能力均为 $3%$ ,符合获利能力中的“最近 2 个年度获利能力均达 $2%$ 以上”。所以该企业最适合进入台湾上柜市场。
故正确答案为 B。
107、根据题干问“2012 年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总市值”,表格材料中台湾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 213520亿新台币,即 21.352 兆新台币且文字材料第二段中台湾证券交易所总市值所占比重为 $1,34%$ ,确定本题为现期21.352
比重计算中的计算总量问题。2012 年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总市值= $:\overline{{1.3476^{\circ}}}\approx1600$ 兆新台币,与 B 项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B。108、根据题干“2012 年平均每家公司成交值的倍数为”确定本题为现期倍数问题,且需先计算台湾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和兴柜市场成交值的平均数。根据表格材料可得倍数 $={\frac{20789}{809}}\div{\frac{154}{285}}\approx{\frac{21000}{810}}\times{\frac{280}{150}}\approx48$ ,与 D 项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D。
109、根据题干问“2011 年总成交值”确定本题为基期计算问题。表格材料给出三个市场的成交值可得出 2012
年总成交值 $=20789+2987+154{=}23930$ ,得到现期。文字材料第一段得到增速 $=-23.38%$ 。代入基期计算公式,2393024000
2011 年总成交值 $=\overline{{{\bf1}-{\bf23}.{\bf38}%}}\approx\overline{{{\bf0.77}}}\approx{\bf31000}{=\bf31}$ 兆新台币,与 C 项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C。
110、根据题干“发生变化的是”确定本题为综合分析问题,需逐项根据材料判断变化情况。
根据文字材料第二段,可知“台湾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中排名与前一年相同,为第22 名(A 项不变),所占比重仍为 $1,34%$ (B 项不变);成交值排名第 15 名,排名不变(D 项不变),所占比重由 $1,41%$ 略降至 $1,39%$ (C 项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 C。
111、根据题干中“2012 年 1—6 月”和文字材料第一段给出 2013 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现期)=59260.61亿元,增速 $=7.9%$ ,确定本题为基期计算问题。代入公式 : ,则 2012 年 1—6 月全国税收总收入
59260.6159260.61$=\overline{{1+7.9_{/0}^{07}}}\approx\overline{{\mathrm{1.08}}}\approx54900_{\scriptstyle{1}}$ 亿元,与 B 项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 B。
112、根据题干“2013 年上半年比重为”确定本题为现期比重问题。由表格材料可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契税的增收之和 $=81.7+67.44+554.07\approx70.3$ 亿元;根据文字材料第一段“截至 2013 年 6 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 59260.61 亿元,同比增长 $\overline{{1}}.\tilde{\Pi}_{i j k}^{(1)},$ ”可得,2013 年上半年全国税收增长
$\frac{59260.61}{1+7.9%}\times7.9%^{\approx}\frac{59260.61}{1+\frac{1}{12.5}}\times\frac{1}{12.5}\approx\frac{59260.61}{13.5}\approx4400/\angle\bar{\eta}$ 。因此,2013 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契税等三项增收之和占全国税收增收比重为 $\frac{703}{4400}\approx10%$ ,与 D 最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113、根据题干求“2011 年 1—6 月全国关税收入”和表格材料中 2013 年现期量和增长量可得 2012 年 1—6 月全国关税收 $\setminus=1212.1\substack{+230.9\approx}1443$ 亿元;根据文字材料中“2013 年上半年增速下降 $16%$ 且比上年同期回落 22.9个百分点”可得 2012 年上半年的增速 $\d s=-16%+22.9%=6.9%$ ,确定本题为基期计算问题。代入基期计算公式:$\times{\frac{1}{1+r}}={\frac{1443}{1.069}}\approx1350$ 亿元。
故正确答案为 B。
114、根据题干中“增速最快”确定本题为一般增长率比较问题。根据文字材料可得,企业所得税增长率为 $14,2%$ ,国内增值税增长率为 $6,6%$ ;根据表格材料可得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的增速 ,负增长,
554.07 554契税的增速 $1946.04-554.07\approx{\overline{{1400}}}^{>339}/0$ ,所以增速最快的是契税。故正确答案为 $\mathrm{D}$ 。
115、第 1 项:根据材料文字部分 2013 年前 6 个月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速为 $7,9%$ ,其中 4 月为 $7,9%$ ,5 月为 $8,3%$ ,$12,9%$ ,根据混合增长率可知第二季度大于 李度大于7.9%。则2013年第 $7,9%$ 。则 2013 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低于 比增长率低于7.9%,相付。 $7,9%$ ,相符。第 2 项:材料中仅指出 2013 年上半年的税收收入,下半年无从得出,不符。
第 3 项:根据表格材料若 2013 年上半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维持上年同期水平,则 2013 年全年税收总收入比实际多 1313.78 亿元,根据文字材料税收总收入 $\approx59260$ 亿元。这个增量带来的增速$1313.78\div{\frac{59260}{1.079}}\approx1300\times{\frac{1.1}{60000}}\approx2.4%$ ,而今年实际增速比去年低 1.9 个百分点,若多 $2,4%$ ,则比去年高出0.5 个百分点,相符。
第 4 项:根据表格材料可得企业所得税与国内增值税之和 $=14963.38+14319.5{\approx}29282$ 亿元,根据文字材料可得同期税收总收入的 $50%$ 约为 $59260\div2=29630$ 亿元, $29282<25630$ ,故不符。
综上,相符的有两个。
故正确答案为 C。116、根据题干中“2011 年”和材料报告期为 2012 年数据确定本题为基期计算问题。根据文字材料可得 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 22706.22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17,6%$ ,故 2011 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 $=\frac{22706.22}{1+17.60%}\approx19300,$ 亿元人民币,与 D 项最为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 D。117、根据题干问“2012 年比重”确定本题为现期比重问题。根据文字材料中“2012 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 29.57亿人次,其中,城镇居民 19.33 亿人次”可得农村居民旅游人数 $=29.57-19.33=10.24$ 亿人次。则农村居民旅游人数所占全国比重 $=\frac{10.24}{29.57}$ ,略大于 $\sqrt[5]{5}$ ,只有 C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C。
118、根据题干问“2012 年超过欧洲入境游客总量比例的 $11%^{\pmb{\mathscr{s}}}$ 确定本题为现期比重比较问题。根据表格材料可得欧洲(592.16 万人次)国家包括:俄罗斯(242.62 万人次)、英国(61.84 万人次)、德国(65.96 万人次)、意大利(25.2 万人次)和法国(52.48 万人次)五个。比例超过欧洲入境总人数 $11%$ 的国家,即人数应超过 592.16$\times11%{=}59.2\substack{+}5.92\approx65.12$ 万人次,只有俄罗斯(242.62 万人次)和德国(65.96 万人次)2 个国家超过。故正确答案为 B。
119、根据题干中“2011 年人数”、文字材料“2012 年美洲市场入境人数 317.95 万人次,减少 $0.7%^{\prime}$ ”与表格材料中 2012 年美国、加拿大人数及增速可得,除美国、加拿大以外的美洲国家游客入境旅游人数 $=2011$ 年美洲国家的人数-2011 年美国人数-2011 年加拿大人数
$={\frac{317.95}{1-0.796}}-{\frac{211.81}{1+0.196}}-{\frac{70.83}{1-5.396}}\approx317.95+2-{\mathrm{~(}}211.81-0.21{\mathrm{)}}-{\mathrm{(}}70.83+3.5{\mathrm{)}}\approx33}{\mathrm{)}}$ 万人次,与 C 项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 C。
0、根据题干中“不能推出的是”确定本题为综合分析问题,需逐项判断根据材料能否推出。
A 项:根据表格材料韩国在我国主要客源国数据中排名第一,能够推出;
B 项:根据表格材料 20 个主要客源国中,有 12 个位于亚洲,占总数的 $60%$ ,能够推出;
C 项:根据文字材料可得非洲入境人数 $=52.49$ 万人次,根据文字材料“亚洲市场入境人数 1664.88 万人次,占入境外国游客人数的 $61,2%^{\prime}$ ”可得入境外国游客= $\frac{1664.88}{61.276}\approx2720$ 万人次,故非洲地区入境游客量占入境外国游客的比重= $\frac{52.49}{2720}\approx29%$ ,正确;
D 项:根据表格材料只能得到在主要客源国中越南增长最快,但不知道其它非主要客源国的增长情况,所以无法确定越南一定是增长最快的客源国,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