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_申论_题_重庆二卷_及参考答案
文章目录
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中论》题(重庆二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未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1.新春伊始,新农村记者小梁到基层调研,以下是他在南北方两个乡村采访的片段。
“村子真干净”。这是外来人对东各村的第一印象。村道路上见不到一张纸片,家家院里院外也清清爽爽。79岁的高大妈笑着把小梁往屋里迎。冬季取暖煤改电以后,高大妈家装了地暖,外面再冷屋里也舒服。高大妈自己收拾得利索,家里拾得干净,屋里屋外的花儿都修剪得齐齐整整,言语间也透着喜悦。“儿子孝顺,春节前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来,专门照顾我们老两口。“爸妈上了年纪,身体都不大好,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人照顾那肯定不成。”高大妈的儿子小曾买完菜刚一进家门就接过了话头。
东各村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一共250多口人,但老龄化程度不低,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多位。平时,村里就是这些老人“守着”。村委会一周放两次公益电影,捧场的也都是这些老人。“村里的大爷大妈都是居家养老,儿女负责赠养。子女外出打工的,只能是老两口互相照顾。村里打算建个“托老所”,解决老人的日间吃饭、活动、照料问题。“村党支部委员李大姐介绍说。她时常会到高大妈家来看看,帮衬帮衬。听说要建“托老所”,高大妈觉得不错,“老姊妹能时常见上一面,崂劳嗑。”“老爸腿脚不好,出不了门,还得我们在跟前伺候着放心。”小曾说。村里买东西不太方便,买点油盐酱醋、买点菜都得去镇上,单程4公里,走到公交站就得一刻钟,这对老年人是个“大挑战”。儿子能在身边尽孝,高大妈心里高兴,可也着急。她跟李大姐商量,“咱村里能不能办个产业,让我儿子也能有点收入,不然他光照顾我们了,以后咋办?”
李大姐说,东各村边有条远近闻名的宋代古道、村内还保留着古道上唯一的一座三孔拱桥。而且村里有10多户已经拿到农家乐的经营执照,“要是乡村旅游搞起来,不愁您儿子没事儿干!"
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水乡小村开弓村,则是另外一种景象。弯弯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如箭在弦,村名由此而来。上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来此调研,写下著名的经济调研报告。岁月变迁,费老留下的精神财富,成了开弓村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发展动力。
甜茶、昆曲、桥文化……-在开弓村文化纪念馆:或图文,或影像,或模型,地方风土人情跃然眼前。陈列厅里,一件件旧物什,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有不少是村民自己捐赠的,像这排老式碗橱,还有那套八仙桌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被村里人称为“农民教授”的老姚感叹,这里存放的是村民共同的乡村文化记忆。开弓村越来越富,村民的生活和城里无异,但老姚喜中有忧,开弓村的曾经,是此地“处处倚蚕范,家家下鱼荃”;如今,农耕文化、蚕桑文化却有淡化之势。“这是我们的根啊。”老姚颇有感慨。
如何传承乡风民俗?“首先要发挥好乡贤的力量。大家都有共识,要有个乡贤议事会。”老姚说。在成立后的乡贤议事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有形的形式展现开弓村文化,如熏豆制作工艺,婚嫁习俗,摇三撸船,桑、蚕、丝到蚕丝被的一条龙产业-为什么要以“有形的形式”?老姚的期盼是:“让来到开弓村的人,从亲身参与民俗活动中体味到农耕文化和蚕桑文化的韵味。”村民的文化活动要有载体,开弓村发展较早,能用的土地已经不多。怎么解决?经过商议,村里准备把老仓库改造成文化礼堂。“脚手架已经搭起来了,估计5月份就能启用。”老姚高兴地说,按照规划,礼堂能容纳100人左右,今后村里的党员活动、小型培训、会议、文艺演出都可以使用。
未来,开弓村的文化回味必定更悠长。
材料2
2.走进李石村村民李姐的超市,她指着里面几个书柜说:“这就是微光书苑,现在有10多平方米、4000册书,既是阅读室,也是给孩子们上课的地方。”
2009年李姐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很多村民经常来买东西。“在超市支个麻将桌吧,俺们打牌你赚钱。”面对村民的提议,李姐却有自己的想法。在她家,祖父好写字,父亲爱读书,李姐在忙碌之余也坚持读书写诗。她自己爱读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李姐想起曾在书中看到的句子,“要驱赶心灵的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阅读”。2008年春天,李姐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自己收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店里。在超市里开辟出一片空间,写上“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靠边的墙上。“为什么起名微光?就是一个农村小超市的货架上,摆了几本书本身就非常非常微小。“李姐说,“微光虽微,但可不断点燃火种。“
书苑刚办起来时,前来借阅的人寥寥无几,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货架上还有书。但是,只要有人来借书,还书的时候,李姐就拿出铅笔、橡皮、毛巾、牙刷等奖品来鼓励阅读。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带动,村里阅读氛围越来越浓。
2012年,李姐一家自费创微光书苑,在乡间推广阅读的事迹,逐渐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最多的时候,微光书苑的零门槛借阅模式,走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还组建起百余人基层阅读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受众30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火种”汇聚起来:69岁的村医老程,将自己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全部拿出来共享:退休教师老全多年来坚持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大学生小茹从小学开始,就帮忙组织微光书苑阅读分享活动“火种汇聚,终成烈焰之势。
2015年,李姐去北京参加一个“微光阅读”论坛,论坛上一位大学教授的话让她印象深刻,“一座图书馆里的学校要比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重要。”"“要让微光书苑不仅能读书,还能“读”电影、“读”音乐,看更广的世界,学更多的知识。”季姐深受启发,“微光书苑也要有自己的学校。”如今,小寸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验、民俗传承等活动,已成为微光书苑的固定项目,这里已经成为了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最美志愿者、图书馆榜样人物、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年,李姐收获了不少荣誉。“也许乡村图书馆做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想让这束在田野间聚起的光,照到更多乡亲。”李姐说。“去吧,向前方,让心温暖心,让光点亮光。”她在一首诗中这样写到。
材料3
3.年近四十、做小生意的杨华,还不知道自己竟有这般能耐:当上香江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重新选聘了小区物业,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杨华的手机中还保留着以前的小区照片:臭水沟、废水池、乱石裸露,垃圾成堆。比环境更糟糕的,是小区的治安,一年至少发生20多起偷盗案。“小区居民对之前的物业“只收钱不做事’怨言很大。”业主魏大哥说。眼瞅着生活家园日益脏乱,业主和物业的矛盾不可调和,爱管闲事,在小区里有些声望的杨华建立了一个业主微信群,时常在群里与大家商讨如何能让小区好起来。大家逐渐达成了共识:成立业主委员会,重新选聘物业公司。前年3月,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支持下,500多户业主投票选举,小区产生了业主委员会,大家选了杨华当主任。一个月后,业主委员会从6家竞标公司中选聘了W物业公司。
“我们在6家竞标公司中,不是实力最强的。”w物业公司罗经理说,“但是,杨华说他们更愿意娶个实在的小媳妇儿,而不愿意娶一个公主。”“罗经理来我们小区考察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是他‘先投入、后回报”的理念打动了业主委员会。”杨华说。进驻小区以来,W物业先后投入44万元安装监控设备、举办百家宴、改造地下停车场等。“在不损害业主利益的前提下,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相互依托,加强沟通,互相理解,最后受益的还是业主。“杨华认为。罗经理还邀请了20多名热心业主,成立了联合监督会,物业公司每季度须向他们汇报工作。“将群众工作的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中。”一位业主这样评价。
杨华认为,小区的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1月,因为公交线路调整,原本附近唯一的公交站点香江小区站被取消,给居民出行造成一定影响。杨华和业主委员会的委员们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恢复了香江小区站,收获了大多数业主的点赞。去年3月,小区内部的景观改造计划也得以顺利完成,杨华号召业主参与,业主们集资5000多元,引入山泉水,买来金鱼苗,业主志愿者义务出工,将原来人人捂鼻的臭水沟变成了亲子乐园的金鱼池。如今,眼前的小区林木繁盛、道路整洁,景观处流水潺潺、鱼翔浅底。
香江小区的成功实践,既给决策者们以启发,也给他们以信心。“近年来,随着交通改善、城市提质,城市外来人口流入大幅增加,加上一些老旧小区管理问题较多,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尤其是小区治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市委刘书记说,“怎么办?我们总结了香江小区的经验,提出了‘五进小区’的工作重点,即推进党建进小区,“微改造”进小区、网格化管理进小区、物业管理进小区、文明创建进小区。”
杨华说,“自从市里推进“五进小区”后,小区居民真正参与小区管理,感觉到自已是小区的主人,业主委员会工作也更加理直气壮。”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香江小区建立了党建工作站,杨华兼任了党建工作站站长。“目前已有36名党员主动报到”,杨华说。现在,他工作更忙了,也更有劲头了,因为与他并肩为业主们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小区楼栋的每个单元,都有1名网格员、1名楼栋长和1名物业联络员。网格员由社区派驻,随时将在小区发现的各种问题上传街道网格办,最终到达市网格中心:楼栋长由居民选举产生,负责解决家长里短:物业联络员是物业公司员工,负责日常公共部分的维护。他们的照片和电话,都醒目地贴在了每个单元门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算是一只蚂蚁,也有它的力量!”杨华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他说:他只是一个爱管闲事的普通老百姓,但在与党委政府同向而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力量。这力量,将支持他继续前行。
材料4
4.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出现不少闲置房屋。2018年以来,2市不少地方着力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产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3月20日,与Z市同省且农房闲置情况基本一致的D市组织调研组到Z市进行调研。
位于东湖镇新泉村的新泉中学,多年前已不再办学,老教学楼被列入闲置农房,有人提议拆掉老楼建住宅,但村两委最终统一意见:拆掉“太可惜”,还是应该盘活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东湖镇产茶历史悠久,周边茶农集中,老房子联手茶产业,能发挥盘活利用的效益。确定发展方向为主营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后,村里通过镇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拍老教学楼使用权。主楼木楼板开始腐烂,副楼已几乎成了危房一一这是泉江茶业有限公司郑董事长与老教学楼初次相遇时的情景。“到这荒村陋屋来干什么?”有人不解。但透过蛛网积尘,郑董事长脑中闪出一个念头:竞拍租下来,改造成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感受当地功夫茶的历史文化积淀。2018年11月,越红博物馆正式开放,曾经调散的老屋重焕生机。博物馆入口处的接待台,是用老房子的木楼梯板搭就;二楼的品茶室,稍加打量就能认出原先教室的格局模样:楼梯拐角墙上,完整保留着当年捐资兴学的石刻铭文。同时,作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还常举办特色研学活动。“去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郑董事长说。经镇村牵线搭桥,博物馆与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定点合作,与200多户茶农结对,帮助他们实施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每斤40至60元的收购价,比以前高出一截。”茶农老周说。从闲置教学楼到茶文化综合体的华丽转身,折射出闲置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的改革之效。
三年前,像越红博物馆这样的自发探索,开始在Z市乡间不断涌现。2019年8月,Z市出台有关办法,明确规定农村范围内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产权合法清晰的、处于闲置状态且能够安全使用的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实施加固、修后可用于发展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
一座占地500多平方米、长期闲置的私熟老建筑,曾是唐仁村唐书记的一块心病。多年无人问津,只好用于村民堆货,成了村容村貌整治中的一处“死角”。改变发生在2019年9月,乡贤老孙通过镇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中标,将这座老建筑改造成融生产销售、非遗传承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越庄酒坊。“父亲做了一辈子酒,能在这里把传统古法酿造的流程展示出来,特别有意义。”老孙说。“过去做仓库堆货,年租金不过4千多元,如今涨到6万多元,仅越庄酒坊一个项目,就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唐书记感慨,这座老建筑之所以能成功盘活,关键是跟镇里的酿酒特色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挂上了钩,“盘活利用要找对路子,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激发活力、持续产生效益。”
截至2020年底,Z市有盘活意愿、尚待开发利用的闲置农房近50万平方米,是扎堆搞农家乐、民宿经营,还是避免”一窝蜂”开发、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局限,直接关系到盘活行动的质量和实效。陈副市长说:“怎么找准方向、善加利用,至关重要。闲置农房利用改造要遵循“规划一设计一建设”规范,与村落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匹配。”唐仁村里的唐仁老街历史悠久,沿街百余间传统民宅,不少处于闲置状态。这段时间,唐书记和村干部正忙着与外地客商对接,将闲置农房盘活同古村落的新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期待盘活出更多越庄酒坊这样有特色的‘点”,串联带动起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面””。
岭北镇孚家村老虞同儿子住在外地,老宅空置多年。去年上半年,一位村干部建议他把闲置房存进“银行”。这个特殊的“银行”就是镇里的闲置农房储备平台,农户和村集体可供利用的闲置农房,都可登记申报。“正式盘活前,房子归自己管,等盘活利用了再按租赁合同得收益。”村干部介绍。老虞和儿子商量后,将老宅存进“银行”。投多久,一位外县企业家通过平台相中了老虞等5户村民的闲置房,准备承租修,用于民宿经营。8月,老虞与承租人签订了租赁合同,拿到了头一年的租金。这是岭北镇率先试点运行闲置农房储备平台的一个例子,通过平台,镇里对可利用的闲置农房预收预储,分门别类进行招商推介。前不久:北周村废旧织布厂通过平台统一对外推介,由社会资本、乡贤和村集体共同入股出资,将老厂房改造成土特产展销中心。中心运行以来,农产品销售额已达100多万元。“通过储备平台的形式运作,资源更集中,吸引投资主体更有效率。”吴镇长说。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要求谈谈高大妈和老姚各自的“喜”与“盼”。(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 $z^{\mu}$ ,概括李姐在创办微光书苑、推广乡村阅读的主要做法。(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 $3^{25}$ ,杨华受邀参加城市基层治理交流会,并准备在会上分享香江小区治理的心得体会,请你为他写一份发言提纲。(25分)
要求:紧扣资料,要点完整,内容具体,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 $4^{35}$ ,假设你是调研组的一名工作人员,写一份z市探素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做法的调研报告提纲。(35分)
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有逻辑性。字数600-800字。
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中论》题(重庆二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高大妈:1.“喜”(1)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2)村委会关心,子女孝心,老有所依所养。2.“盼”(1)创建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比如托老所、增设临近公交线路、增开商店。(2)发展乡村产业,提高村民收入,如乡村旅游产业。
老姚:1.“喜”(1)建设文化纪念馆:存放乡村记忆。(2)村民生活富裕,城乡生活无异。(3)发挥乡贤力量:组建乡贤议事会,完善治理体系。2.“盼”(1)发展特色产业,以有形的形式展现文化,传承乡村文化。(2)改造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
二、参考答案
一、创办微光书苑经验
1.自掏腰包购买图书,将个人藏书作为书苑部分图书:
2.参加论坛等交流活动,吸收经验、拓展思路用于书苑建设发展:
3.举办知识拓展以及素质拓展活动,建立第二课堂。
二、推广乡村阅读的做法:
1.用奖品鼓励群众阅读,形成良好读书氛围:
2.将零门槛借阅模式推广到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等群众较为聚集的场所:
3.组建基层阅读志愿者团队:
4.吸纳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发挥专业所长为推广阅读献计献力。
三、参考答案
关于香江小区社区治理经验的发言提纲
一、背景:致谢,香江小区的问题:小区环境、治安条件差,业主和物业矛盾严重,居民怨言大。取得的成绩:环境宜居,氛围和谐。
二、经验:1.加强自治,推动业主自我管理,改变小区面貌。(1)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业主委员会。(2)选择理念相合的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互相依托,给予业主监督权限,加强沟通,互相理解。(3)联系热心业主,成立联合监督会,将群众工作的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完善共治,借力各方共建社区,推进“五进小区”工作。(1)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改善公共设施,号召业主共同参与,推动景观改造计划。(2)推进网格化管理,社区、居民、物业三方合作。(3)建立党建工作站,鼓励党员主动报到,并肩服务业主。
四、参考答案(F)
关于2市有效激活闲置农房做法的调研报告(提纲)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出现了不少闲置房屋。2017年以来,Z市不少地方围绕如何有效激活农村闲置农房着力,在多方努力下,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探索出了闲置农房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政府重视,出台办法。明确规定可利用闲置农房的产权、安全性、类型以及开发利用途径,并实施必要的加固和修。主要包括农户闲置住宅房,村集体闲置用房和原卫生院、学校、站所等闲置房屋,修后可进行旅游、休闲等三产开发利用。
二、科学规划,联动发展。遵循“规划一设计一建设”规范,与村落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匹配。将闲置农房激活同古村落的新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串联带动起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面’。避免了“一窝蜂”开发、突破了同质化竞争的局限。
三、设立平台,集中交易。一方面,通过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另一方面,设立闲置农房储备平台,农户申报,镇里对闲置农房进行收储,分门别类进行招商推介,通过平台是的资源更集中,更有效率。
四、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唐仁村将长期闲置的私塾老建筑改造成融生产销售、非遗传承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越庄酒坊;北周村废旧织布厂通过平台统一对外推介,由社会资本、乡贤和村集体共同入股出资,将老厂房改造成土特产展销中心,农产品销售额已达100多万元:东湖镇新泉中学老教学楼与茶产业相结合,改造成博物馆、品位茶文化,作为茶文化教育基地,举办特色研学活动,实现了包狱变财富。
文章作者 考公
上次更新 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