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苏杰。今天是第四篇番外篇,主题比较特别,让我们聊一个正在发生的,你正在参与的案例——苏杰的产品创新课。这一讲里,我会把很多知识点都串起来。

这门课的缘起于 2019 年 7 月,我在台北参加了极客邦组织的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GTLC)。

在会上,我遇到了主办方的老板 Kevin,他邀请我做一门和产品有关的课。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产品相关课程都已经那么多了,可能找不到空隙,还是算了吧。但大家跟我说,空隙挤一挤总是有的。

MV Paperwork

于是,我扫了一圈已有的产品课,看看有没有定位的空间。

竞品分析

这其实,就是进入了第一轮 MVP——Paperwork 的分析阶段。那我们来重点说说我是怎么做竞品分析的。

先是直接竞品,避不开的是“得到”上梁宁的《产品思维》《增长思维》,我自己都看过,看下来也有明确区别,梁宁的专栏主要教你怎么想,更宏观,我的课主要教你怎么从 0 到 1 地做,更微观。

在这门课的打磨过程中,拉勾也推出了薛军的《腾讯产品启示录》,主要是向腾讯学习。而我的课程中,有更多阿里的、我做孵化器时遇到的、做产品顾问时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案例。

然后是极客时间上,本身已经有三门和产品有关的课——邱岳的《产品手记》《产品实战》,曲晓音的《硅谷产品实战 36 讲》,如果这几门课程你都订阅过,你也可以试试做个竞品分析看看它们的区别都在哪。

那么这门课的间接竞品是什么呢,我还是用了四象限的分析思路:

  1. 问题同方案异:比如各种产品创新相关主题的图书,包括我自己的书;
  2. 问题异方案同:比如其他主题的音频内容,特别是极客时间上的其他课程,大家一起消耗了用户有限的时间和预算;
  3. 问题异方案异:主要是考虑行业里的其他玩家,做工具的、做平台的,会不会自己来做内容?貌似不会。

理解用户

在我对竞争情况做分析的同时,再来聊聊我对用户的理解,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小插曲了。

吴晓波频道几乎也是同时找到我,想做一门产品主题的课程,我觉得两边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而且受众差异化很大,极客时间是广义的“程序员”,而吴晓波频道那边是广义的“企业家”,在和双方都充分交流沟通之后,我最终选择了极客时间。

理由很简单,创新有两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程序员少了企业家会做出没市场的东西,企业家少了程序员啥也做不出来。但程序员可以通过做出海量的创新来试错,还可以通过我的课来提高试错效率,而企业家们本身已经很强了,似乎我帮不上太多忙。

MV Prototype

然后,做这门课程的想法通过了我自己的点子过滤器框架,进入了第二个 MVP,Prototype 的阶段。

我并没有一上来就做正式的内容,而是做了很多测试,有些测试并不是当下做的,而是很久前就做过的。比如,我在 2018 年,自己试着推出过一个叫“产品 36 计”的付费音频课,主要讲一些产品方法在生活中的有趣应用,这让我体会到了,内容型产品分为开阔视野和解决问题两个方向,相比于前者,目前更广泛受众对音频课的期待还是集中在“要解决问题”上。

又比如,我和极客时间的编辑一起在正式决定做课之前,反复打磨了三篇样稿,以对焦用户需求课程内容

再比如,我们一起试录了一些课程片段,光是开篇词,我自己就尝试了多种风格,有轻快的、激情的、理性的,甚至还有午夜电台风格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极客时间之前几门产品课的学员有参与进来一起打磨,因为他们是最精准的用户。

MV Product

打磨到一定程度后,这门课就进入了第三轮 MVP,Product 阶段,正式设计、开发了。

大体的流程你也想得到,对于某一篇文章,是这样的,我写初稿,极客时间加用户给反馈,我改稿,如此多轮,定稿,然后把文字转化为适合朗读的音频逐字稿,最后我把稿子读熟,用相对自然的说法把它变成音频。

这门课,一共 20 多讲,所以在任意时刻,不同篇章会处于不同的阶段,很像我们开发产品时,多个分支并行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起约定了协作的方法,这里只说一个版本号管理的小点,我们把所有的内容都完全在线编辑管理,我的初稿会叫作 0.5 版,然后极客时间的编辑反馈完毕,会改为 0.6,我再改为 0.7,小修小改会增加诸如 0.71 这样的版本号,以此类推,到了终稿,我们会定义为 1.0 版。

随着这门课程内容的逐步成型,比如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大框架和每一篇的主题,初稿基本都定了,我就会开始思考更后面的事情,比如这门课里提到的产品服务系统,简单分享一下。

这门产品创新课,其实只是一个小产品,它会是将来一个产品服务系统里的很小一部分,它主要承担的是 2C 的线上交付,2C 的线下交付呢,会在这门课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内容,变成我的第四本书。而所有 2C 的交付,属于更大体系里的引流部分,在落地到 2B 的深度服务类产品上去,比如企业咨询的业务、创业孵化的业务,毕竟,仅仅靠几个小时的在线音频学习,只能管中窥豹地了解一些片段。

然后,我会通过这些 2B 的业务,积累更多更精彩的案例,梳理出更靠谱的方法论,再转化为 2C 的内容呈现,以此,形成我整个产品服务系统的闭环。

MV Promotion

内容做得差不多,课程也上线了,产品创新课就要进入第四轮 MVP——Promotion 阶段了。

推广上,那肯定不能一上来就猛推,我自己是先观察几天,看看用户对内容的反馈,感觉稳了之后再推。然后试探各种可能的渠道,大 V 合作、自己多年积累的流量池、让已购买用户转介绍返利……等等。当你听到这里,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也可以分享一下,生成自己的海报,每推荐成功一位用户,有 18 元的返利,还是不错的哦。相信你也发现了,这也是一种提高“推出去”效率的做法。

我一直说,用户和产品是一体的,协同演化,那么在共同提升产品创新课的价值上,你的每一次分享、转发,都为它做了贡献。

于是乎,我最在乎的成功指标,也一定是和主动分享相关的,而不是付费用户数和收入。

不知道你听到这一段时候,是不是清楚“产品创新课”这个产品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了?是应该继续拉新的听众呢?还是应该为已有的听众再做点什么来激活?亦或是把部分听众转化为我的 B 类客户?期待和你一起共创各种玩法。

产品创新的价值在何处

这一讲的最后,我也想再分享一下我对产品创新能创造的价值的思考。我认为产品创新的价值一共有四个层次,这些价值的达成,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促使我做这门课的原动力。

1. 发明价值

我只要原创性的做出了这门课,这个价值就有了。发明价值是能被称为创新的最最基础的前提,也就是说你得弄点世上原本不存在的新东西出来。有些做产品的人,只是抄抄抄,就是连第一层价值都没有。

我对发明创新这两个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发明,只需要东西新,但创新,还需要“有用”。

有很多被发明出来的科研成果都被束之高阁,只能在实验室里等待适合的应用场景,你可以说它们有发明价值,但暂时还不是创新。因为它们还没有没找到用户价值。

注意,这不是说科研不重要,科学研究当然很重要,如果拉长时间的尺度,你会发现底层的发明经常能带来重大的产业变革。只不过,在商业环境下,我们做产品,不能局限于发明价值。

额外提一句,在这个 AI 当道的时代,你更要警惕那些连发明价值都难有的工作,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某些流水线上的工人。毕竟,按规则执行标准动作,机器比活人更擅长。

2. 用户价值

要有相当多的听众,认为我的课有价值,才算有用户价值。

任何一个产品要达到第二层价值,都不容易。毫不夸张地说,每年上市的新产品中,有 90% 都缺乏用户价值,是“没人需要的新玩意”。

可你该如何达成用户价值呢?

这需要我们去理解用户、去深挖需求、感受场景,分析竞品等等,这叫想清楚;再把问题转化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多快好省地做出来;还需要推出去,让尽可能多的目标用户用上我们的产品。这些内容课程里已经说过很多了、也是做好产品创新,最最基础的标准动作。

3. 商业价值

要求这门课赚到的钱,足够 cover 各方的投入,这个要后面才能核算清楚。

有用户价值的产品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没法赚钱盈利,它们要么靠团队的情怀加资金积蓄、要么靠一个更大组织里的其他团队来输血、要么靠风险投资人对未来可能性的认可。

但这些都只能短期解决问题,长期来看,是无法支撑的。所以,一个可以长期独立生存的产品,一定要有自我造血能力。没法创造商业价值的产品,只能是一个真正的闭环产品的部分模块。

一个产品是否有商业价值,也是评判一个产品人是否具备**“端到端”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大公司里做产品总监、甚至产品副总裁,也未必能训练到这个能力,但要自己创业成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

4. 社会价值

如果这门课的内容,给很多产品带来了正向的改变,那我想,也算是一种社会价值吧。

社会价值的厉害之处在于,一个产品不但自给自足,还产生了正向的外部性影响,可以让更多的社会角色受益。比如,淘宝让有些残疾人,可以通过开网店自给自足。又比如快手,让一些有才华的小镇青年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产品有了社会价值,也就意味着,它在该领域的生态中,占据了相对重要的生态位,不那么容易“死”掉了。

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社会价值这一层,最常见的模式是“依次实现”的。如果跳级的话,总会让人感觉哪里有点不对,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如果一个产品没实现发明价值,而是通过“抄”别人的产品,实现了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这就是一种偷盗的行为。

而一个产品,在还没实现商业价值,没赚到钱的情况下,就想着社会价值,整天谈理想、谈使命、谈情怀的话,则是陷入了一种自以为是的空谈。

这一讲的最后,我祝福一下自己吧,希望这门产品创新课,可以创造更多、更高层次的价值。

思考题

我希望你可以结合自己手头的在做的产品,思考一下,应用这门课讲的方法,你能够创造什么层次的价值?

你可以在留言区写出自己的答案,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