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最常见的流程主要是两步,第一步是注册信号处理函数,第二步是发送信号和处理信号。上一节,我们讲了注册信号处理函数,那一般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信号呢?我们这一节就来看一看。
信号的发送
有时候,我们在终端输入某些组合键的时候,会给进程发送信号,例如,Ctrl+C 产生 SIGINT 信号,Ctrl+Z 产生 SIGTSTP 信号。
有的时候,硬件异常也会产生信号。比如,执行了除以 0 的指令,CPU 就会产生异常,然后把 SIGFPE 信号发送给进程。再如,进程访问了非法内存,内存管理模块就会产生异常,然后把信号 SIGSEGV 发送给进程。
这里同样是硬件产生的,对于中断和信号还是要加以区别。咱们前面讲过,中断要注册中断处理函数,但是中断处理函数是在内核驱动里面的,信号也要注册信号处理函数,信号处理函数是在用户态进程里面的。
对于硬件触发的,无论是中断,还是信号,肯定是先到内核的,然后内核对于中断和信号处理方式不同。一个是完全在内核里面处理完毕,一个是将信号放在对应的进程 task_struct 里信号相关的数据结构里面,然后等待进程在用户态去处理。当然有些严重的信号,内核会把进程干掉。但是,这也能看出来,中断和信号的严重程度不一样,信号影响的往往是某一个进程,处理慢了,甚至错了,也不过这个进程被干掉,而中断影响的是整个系统。一旦中断处理中有了 bug,可能整个 Linux 都挂了。
有时候,内核在某些情况下,也会给进程发送信号。例如,向读端已关闭的管道写数据时产生 SIGPIPE 信号,当子进程退出时,我们要给父进程发送 SIG_CHLD 信号等。
最直接的发送信号的方法就是,通过命令 kill 来发送信号了。例如,我们都知道的 kill -9 pid 可以发送信号给一个进程,杀死它。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 kill 或者 sigqueue 系统调用,发送信号给某个进程,也可以通过 tkill 或者 tgkill 发送信号给某个线程。虽然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最终都是调用了 do_send_sig_info 函数,将信号放在相应的 task_struct 的信号数据结构中。
- kill->kill_something_info->kill_pid_info->group_send_sig_info->do_send_sig_info
- tkill->do_tkill->do_send_specific->do_send_sig_info
- tgkill->do_tkill->do_send_specific->do_send_sig_info
- rt_sigqueueinfo->do_rt_sigqueueinfo->kill_proc_info->kill_pid_info->group_send_sig_info->do_send_sig_info
do_send_sig_info 会调用 send_signal,进而调用 __send_signa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
SYSCALL_DEFINE2(kill, pid_t, pid, int, sig)
{
struct siginfo info;
info.si_signo = sig;
info.si_errno = 0;
info.si_code = SI_USER;
info.si_pid = task_tgid_vnr(current);
info.si_uid = from_kuid_munged(current_user_ns(), current_uid());
return kill_something_info(sig, &info, pid);
}
static int __send_signal(int sig, struct siginfo *info, struct task_struct *t,
int group, int from_ancestor_ns)
{
struct sigpending *pending;
struct sigqueue *q;
int override_rlimit;
int ret = 0, result;
......
pending = group ? &t->signal->shared_pending : &t->pending;
......
if (legacy_queue(pending, sig))
goto ret;
if (sig < SIGRTMIN)
override_rlimit = (is_si_special(info) || info->si_code >= 0);
else
override_rlimit = 0;
q = __sigqueue_alloc(sig, t, GFP_ATOMIC | __GFP_NOTRACK_FALSE_POSITIVE,
override_rlimit);
if (q) {
list_add_tail(&q->list, &pending->list);
switch ((unsigned long) info) {
case (unsigned long) SEND_SIG_NOINFO:
q->info.si_signo = sig;
q->info.si_errno = 0;
q->info.si_code = SI_USER;
q->info.si_pid = task_tgid_nr_ns(current,
task_active_pid_ns(t));
q->info.si_uid = from_kuid_munged(current_user_ns(), current_uid());
break;
case (unsigned long) SEND_SIG_PRIV:
q->info.si_signo = sig;
q->info.si_errno = 0;
q->info.si_code = SI_KERNEL;
q->info.si_pid = 0;
q->info.si_uid = 0;
break;
default:
copy_siginfo(&q->info, info);
if (from_ancestor_ns)
q->info.si_pid = 0;
break;
}
userns_fixup_signal_uid(&q->info, t);
}
......
out_set:
signalfd_notify(t, sig);
sigaddset(&pending->signal, sig);
complete_signal(sig, t, group);
ret:
return ret;
}
|
在这里,我们看到,在学习进程数据结构中 task_struct 里面的 sigpending。在上面的代码里面,我们先是要决定应该用哪个 sigpending。这就要看我们发送的信号,是给进程的还是线程的。如果是 kill 发送的,也就是发送给整个进程的,就应该发送给 t->signal->shared_pending。这里面是整个进程所有线程共享的信号;如果是 tkill 发送的,也就是发给某个线程的,就应该发给 t->pending。这里面是这个线程的 task_struct 独享的。
struct sigpending 里面有两个成员,一个是一个集合 sigset_t,表示都收到了哪些信号,还有一个链表,也表示收到了哪些信号。它的结构如下:
1
2
3
4
5
6
7
8
|
struct sigpending {
struct list_head list;
sigset_t signal;
};
|
如果都表示收到了信号,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__send_signal 里面的代码。接下来,我们要调用 legacy_queue。如果满足条件,那就直接退出。那 legacy_queue 里面判断的是什么条件呢?我们来看它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static inline int legacy_queue(struct sigpending *signals, int sig)
{
return (sig < SIGRTMIN) && sigismember(&signals->signal, sig);
}
#define SIGRTMIN 32
#define SIGRTMAX _NSIG
#define _NSIG 64
|
当信号小于 SIGRTMIN,也即 32 的时候,如果我们发现这个信号已经在集合里面了,就直接退出了。这样会造成什么现象呢?就是信号的丢失。例如,我们发送给进程 100 个 SIGUSR1(对应的信号为 10),那最终能够被我们的信号处理函数处理的信号有多少呢?这就不好说了,比如总共 5 个 SIGUSR1,分别是 A、B、C、D、E。
如果这五个信号来得太密。A 来了,但是信号处理函数还没来得及处理,B、C、D、E 就都来了。根据上面的逻辑,因为 A 已经将 SIGUSR1 放在 sigset_t 集合中了,因而后面四个都要丢失。如果是另一种情况,A 来了已经被信号处理函数处理了,内核在调用信号处理函数之前,我们会将集合中的标志位清除,这个时候 B 再来,B 还是会进入集合,还是会被处理,也就不会丢。
这样信号能够处理多少,和信号处理函数什么时候被调用,信号多大频率被发送,都有关系,而且从后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信号处理函数的调用时间也是不确定的。看小于 32 的信号如此不靠谱,我们就称它为不可靠信号。
如果大于 32 的信号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接着看。接下来,__sigqueue_alloc 会分配一个 struct sigqueue 对象,然后通过 list_add_tail 挂在 struct sigpending 里面的链表上。这样就靠谱多了是不是?如果发送过来 100 个信号,变成链表上的 100 项,都不会丢,哪怕相同的信号发送多遍,也处理多遍。因此,大于 32 的信号我们称为可靠信号。当然,队列的长度也是有限制的,如果我们执行 ulimit 命令,可以看到,这个限制 pending signals (-i) 15408。
当信号挂到了 task_struct 结构之后,最后我们需要调用 complete_signal。这里面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说,既然这个进程有了一个新的信号,赶紧找一个线程处理一下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
static void complete_signal(int sig, struct task_struct *p, int group)
{
struct signal_struct *signal = p->signal;
struct task_struct *t;
/*
* Now find a thread we can wake up to take the signal off the queue.
*
* If the main thread wants the signal, it gets first crack.
* Probably the least surprising to the average bear.
*/
if (wants_signal(sig, p))
t = p;
else if (!group || thread_group_empty(p))
/*
* There is just one thread and it does not need to be woken.
* It will dequeue unblocked signals before it runs again.
*/
return;
else {
/*
* Otherwise try to find a suitable thread.
*/
t = signal->curr_target;
while (!wants_signal(sig, t)) {
t = next_thread(t);
if (t == signal->curr_target)
return;
}
signal->curr_target = t;
}
......
/*
* The signal is already in the shared-pending queue.
* Tell the chosen thread to wake up and dequeue it.
*/
signal_wake_up(t, sig == SIGKILL);
return;
}
|
在找到了一个进程或者线程的 task_struct 之后,我们要调用 signal_wake_up,来企图唤醒它,signal_wake_up 会调用 signal_wake_up_stat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void signal_wake_up_state(struct task_struct *t, unsigned int state)
{
set_tsk_thread_flag(t, TIF_SIGPENDING);
if (!wake_up_state(t, state | TASK_INTERRUPTIBLE))
kick_process(t);
}
|
signal_wake_up_state 里面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就是给这个线程设置 TIF_SIGPENDING,这就说明其实信号的处理和进程的调度是采取这样一种类似的机制。还记得咱们调度的时候是怎么操作的吗?
当发现一个进程应该被调度的时候,我们并不直接把它赶下来,而是设置一个标识位 TIF_NEED_RESCHED,表示等待调度,然后等待系统调用结束或者中断处理结束,从内核态返回用户态的时候,调用 schedule 函数进行调度。信号也是类似的,当信号来的时候,我们并不直接处理这个信号,而是设置一个标识位 TIF_SIGPENDING,来表示已经有信号等待处理。同样等待系统调用结束,或者中断处理结束,从内核态返回用户态的时候,再进行信号的处理。
signal_wake_up_state 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试图唤醒这个进程或者线程。wake_up_state 会调用 try_to_wake_up 方法。这个函数我们讲进程的时候讲过,就是将这个进程或者线程设置为 TASK_RUNNING,然后放在运行队列中,这个时候,当随着时钟不断的滴答,迟早会被调用。如果 wake_up_state 返回 0,说明进程或者线程已经是 TASK_RUNNING 状态了,如果它在另外一个 CPU 上运行,则调用 kick_process 发送一个处理器间中断,强制那个进程或者线程重新调度,重新调度完毕后,会返回用户态运行。这是一个时机会检查 TIF_SIGPENDING 标识位。
信号的处理
好了,信号已经发送到位了,什么时候真正处理它呢?
就是在从系统调用或者中断返回的时候,咱们讲调度的时候讲过,无论是从系统调用返回还是从中断返回,都会调用 exit_to_usermode_loop,只不过我们上次主要关注了 _TIF_NEED_RESCHED 这个标识位,这次我们重点关注**_TIF_SIGPENDING 标识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static void exit_to_usermode_loop(struct pt_regs *regs, u32 cached_flags)
{
while (true) {
......
if (cached_flags & _TIF_NEED_RESCHED)
schedule();
......
/* deal with pending signal delivery */
if (cached_flags & _TIF_SIGPENDING)
do_signal(regs);
......
if (!(cached_flags & EXIT_TO_USERMODE_LOOP_FLAGS))
break;
}
}
|
如果在前一个环节中,已经设置了 _TIF_SIGPENDING,我们就调用 do_signal 进行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
void do_signal(struct pt_regs *regs)
{
struct ksignal ksig;
if (get_signal(&ksig)) {
/* Whee! Actually deliver the signal. */
handle_signal(&ksig, regs);
return;
}
/* Did we come from a system call? */
if (syscall_get_nr(current, regs) >= 0) {
/* Restart the system call - no handlers present */
switch (syscall_get_error(current, regs)) {
case -ERESTARTNOHAND:
case -ERESTARTSYS:
case -ERESTARTNOINTR:
regs->ax = regs->orig_ax;
regs->ip -= 2;
break;
case -ERESTART_RESTARTBLOCK:
regs->ax = get_nr_restart_syscall(regs);
regs->ip -= 2;
break;
}
}
restore_saved_sigmask();
}
|
do_signal 会调用 handle_signal。按说,信号处理就是调用用户提供的信号处理函数,但是这事儿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因为信号处理函数是在用户态的。
咱们又要来回忆系统调用的过程了。这个进程当时在用户态执行到某一行 Line A,调用了一个系统调用,在进入内核的那一刻,在内核 pt_regs 里面保存了用户态执行到了 Line A。现在我们从系统调用返回用户态了,按说应该从 pt_regs 拿出 Line A,然后接着 Line A 执行下去,但是为了响应信号,我们不能回到用户态的时候返回 Line A 了,而是应该返回信号处理函数的起始地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static void
handle_signal(struct ksignal *ksig, struct pt_regs *regs)
{
bool stepping, failed;
......
/* Are we from a system call? */
if (syscall_get_nr(current, regs) >= 0) {
/* If so, check system call restarting.. */
switch (syscall_get_error(current, regs)) {
case -ERESTART_RESTARTBLOCK:
case -ERESTARTNOHAND:
regs->ax = -EINTR;
break;
case -ERESTARTSYS:
if (!(ksig->ka.sa.sa_flags & SA_RESTART)) {
regs->ax = -EINTR;
break;
}
/* fallthrough */
case -ERESTARTNOINTR:
regs->ax = regs->orig_ax;
regs->ip -= 2;
break;
}
}
......
failed = (setup_rt_frame(ksig, regs) < 0);
......
signal_setup_done(failed, ksig, stepping);
}
|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干预和自己来定制 pt_regs 了。这个时候,我们要看,是否从系统调用中返回。如果是从系统调用返回的话,还要区分我们是从系统调用中正常返回,还是在一个非运行状态的系统调用中,因为会被信号中断而返回。
我们这里解析一个最复杂的场景。还记得咱们解析进程调度的时候,我们举的一个例子,就是从一个 tap 网卡中读取数据。当时我们主要关注 schedule 那一行,也即如果当发现没有数据的时候,就调用 schedule,自己进入等待状态,然后将 CPU 让给其他进程。具体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
static ssize_t tap_do_read(struct tap_queue *q,
struct iov_iter *to,
int noblock, struct sk_buff *skb)
{
......
while (1) {
if (!noblock)
prepare_to_wait(sk_sleep(&q->sk), &wait,
TASK_INTERRUPTIBLE);
/* Read frames from the queue */
skb = skb_array_consume(&q->skb_array);
if (skb)
break;
if (noblock) {
ret = -EAGAIN;
break;
}
if (signal_pending(current)) {
ret = -ERESTARTSYS;
break;
}
/* Nothing to read, let's sleep */
schedule();
}
......
}
|
这里我们关注和信号相关的部分。这其实是一个信号中断系统调用的典型逻辑。
首先,我们把当前进程或者线程的状态设置为 TASK_INTERRUPTIBLE,这样才能是使这个系统调用可以被中断。
其次,可以被中断的系统调用往往是比较慢的调用,并且会因为数据不就绪而通过 schedule 让出 CPU 进入等待状态。在发送信号的时候,我们除了设置这个进程和线程的 _TIF_SIGPENDING 标识位之外,还试图唤醒这个进程或者线程,也就是将它从等待状态中设置为 TASK_RUNNING。
当这个进程或者线程再次运行的时候,我们根据进程调度第一定律,从 schedule 函数中返回,然后再次进入 while 循环。由于这个进程或者线程是由信号唤醒的,而不是因为数据来了而唤醒的,因而是读不到数据的,但是在 signal_pending 函数中,我们检测到了 _TIF_SIGPENDING 标识位,这说明系统调用没有真的做完,于是返回一个错误 ERESTARTSYS,然后带着这个错误从系统调用返回。
然后,我们到了 exit_to_usermode_loop->do_signal->handle_signal。在这里面,当发现出现错误 ERESTARTSYS 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从一个没有调用完的系统调用返回的,设置系统调用错误码 EINTR。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折腾 pt_regs 了,主要通过调用 setup_rt_frame->__setup_rt_fram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static int __setup_rt_frame(int sig, struct ksignal *ksig,
sigset_t *set, struct pt_regs *regs)
{
struct rt_sigframe __user *frame;
void __user *fp = NULL;
int err = 0;
frame = get_sigframe(&ksig->ka, regs, sizeof(struct rt_sigframe), &fp);
......
put_user_try {
......
/* Set up to return from userspace. If provided, use a stub
already in userspace. */
/* x86-64 should always use SA_RESTORER. */
if (ksig->ka.sa.sa_flags & SA_RESTORER) {
put_user_ex(ksig->ka.sa.sa_restorer, &frame->pretcode);
}
} put_user_catch(err);
err |= setup_sigcontext(&frame->uc.uc_mcontext, fp, regs, set->sig[0]);
err |= __copy_to_user(&frame->uc.uc_sigmask, set, sizeof(*set));
/* Set up registers for signal handler */
regs->di = sig;
/* In case the signal handler was declared without prototypes */
regs->ax = 0;
regs->si = (unsigned long)&frame->info;
regs->dx = (unsigned long)&frame->uc;
regs->ip = (unsigned long) ksig->ka.sa.sa_handler;
regs->sp = (unsigned long)frame;
regs->cs = __USER_CS;
......
return 0;
}
|
frame 的类型是 rt_sigframe。frame 的意思是帧。我们只有在学习栈的时候,提到过栈帧的概念。对的,这个 frame 就是一个栈帧。
我们在 get_sigframe 中会得到 pt_regs 的 sp 变量,也就是原来这个程序在用户态的栈顶指针,然后 get_sigframe 中,我们会将 sp 减去 sizeof(struct rt_sigframe),也就是把这个栈帧塞到了栈里面,然后我们又在 __setup_rt_frame 中把 regs->sp 设置成等于 frame。这就相当于强行在程序原来的用户态的栈里面插入了一个栈帧,并在最后将 regs->ip 设置为用户定义的信号处理函数 sa_handler。这意味着,本来返回用户态应该接着原来的代码执行的,现在不了,要执行 sa_handler 了。那执行完了以后呢?按照函数栈的规则,弹出上一个栈帧来,也就是弹出了 frame。
那如果我们假设 sa_handler 成功返回了,怎么回到程序原来在用户态运行的地方呢?玄机就在 frame 里面。要想恢复原来运行的地方,首先,原来的 pt_regs 不能丢,这个没问题,是在 setup_sigcontext 里面,将原来的 pt_regs 保存在了 frame 中的 uc_mcontext 里面。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程序如何跳过去呢?在 __setup_rt_frame 中,还有一个不引起重视的操作,那就是通过 put_user_ex,将 sa_restorer 放到了 frame->pretcode 里面,而且还是按照函数栈的规则。函数栈里面包含了函数执行完跳回去的地址。当 sa_handler 执行完之后,弹出的函数栈是 frame,也就应该跳到 sa_restorer 的地址。这是什么地址呢?
咱们在 sigaction 介绍的时候就没有介绍它,在 Glibc 的 __libc_sigaction 函数中也没有注意到,它被赋值成了 restore_rt。这其实就是 sa_handler 执行完毕之后,马上要执行的函数。从名字我们就能感觉到,它将恢复原来程序运行的地方。
在 Glibc 中,我们可以找到它的定义,它竟然调用了一个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号为 __NR_rt_sigretur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RESTORE (restore_rt, __NR_rt_sigreturn)
#define RESTORE(name, syscall) RESTORE2 (name, syscall)
# define RESTORE2(name, syscall) \
asm \
( \
".LSTART_" #name ":\n" \
" .type __" #name ",@function\n" \
"__" #name ":\n" \
" movq $" #syscall ", %rax\n" \
" syscall\n" \
......
|
我们可以在内核里面找到 __NR_rt_sigreturn 对应的系统调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asmlinkage long sys_rt_sigreturn(void)
{
struct pt_regs *regs = current_pt_regs();
struct rt_sigframe __user *frame;
sigset_t set;
unsigned long uc_flags;
frame = (struct rt_sigframe __user *)(regs->sp - sizeof(long));
if (__copy_from_user(&set, &frame->uc.uc_sigmask, sizeof(set)))
goto badframe;
if (__get_user(uc_flags, &frame->uc.uc_flags))
goto badframe;
set_current_blocked(&set);
if (restore_sigcontext(regs, &frame->uc.uc_mcontext, uc_flags))
goto badframe;
......
return regs->ax;
......
}
|
在这里面,我们把上次填充的那个 rt_sigframe 拿出来,然后 restore_sigcontext 将 pt_regs 恢复成为原来用户态的样子。从这个系统调用返回的时候,应用还误以为从上次的系统调用返回的呢。
至此,整个信号处理过程才全部结束。
总结时刻
信号的发送与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里来总结一下。
- 假设我们有一个进程 A,main 函数里面调用系统调用进入内核。
- 按照系统调用的原理,会将用户态栈的信息保存在 pt_regs 里面,也即记住原来用户态是运行到了 line A 的地方。
- 在内核中执行系统调用读取数据。
- 当发现没有什么数据可读取的时候,只好进入睡眠状态,并且调用 schedule 让出 CPU,这是进程调度第一定律。
- 将进程状态设置为 TASK_INTERRUPTIBLE,可中断的睡眠状态,也即如果有信号来的话,是可以唤醒它的。
- 其他的进程或者 shell 发送一个信号,有四个函数可以调用 kill,tkill,tgkill,rt_sigqueueinfo
- 四个发送信号的函数,在内核中最终都是调用 do_send_sig_info
- do_send_sig_info 调用 send_signal 给进程 A 发送一个信号,其实就是找到进程 A 的 task_struct,或者加入信号集合,为不可靠信号,或者加入信号链表,为可靠信号
- do_send_sig_info 调用 signal_wake_up 唤醒进程 A。
- 进程 A 重新进入运行状态 TASK_RUNNING,根据进程调度第一定律,一定会接着 schedule 运行。
- 进程 A 被唤醒后,检查是否有信号到来,如果没有,重新循环到一开始,尝试再次读取数据,如果还是没有数据,再次进入 TASK_INTERRUPTIBLE,即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 当发现有信号到来的时候,就返回当前正在执行的系统调用,并返回一个错误表示系统调用被中断了。
- 系统调用返回的时候,会调用 exit_to_usermode_loop,这是一个处理信号的时机
- 调用 do_signal 开始处理信号
- 根据信号,得到信号处理函数 sa_handler,然后修改 pt_regs 中的用户态栈的信息,让 pt_regs 指向 sa_handler。同时修改用户态的栈,插入一个栈帧 sa_restorer,里面保存了原来的指向 line A 的 pt_regs,并且设置让 sa_handler 运行完毕后,跳到 sa_restorer 运行。
- 返回用户态,由于 pt_regs 已经设置为 sa_handler,则返回用户态执行 sa_handler。
- sa_handler 执行完毕后,信号处理函数就执行完了,接着根据第 15 步对于用户态栈帧的修改,会跳到 sa_restorer 运行。
- sa_restorer 会调用系统调用 rt_sigreturn 再次进入内核。
- 在内核中,rt_sigreturn 恢复原来的 pt_regs,重新指向 line A。
- 从 rt_sigreturn 返回用户态,还是调用 exit_to_usermode_loop。
- 这次因为 pt_regs 已经指向 line A 了,于是就到了进程 A 中,接着系统调用之后运行,当然这个系统调用返回的是它被中断了,没有执行完的错误。
课堂练习
在 Linux 内核里面,很多地方都存在信号和信号处理,所以 signal_pending 这个函数也随处可见,这样我们就能判断是否有信号发生。请你在内核代码中找到 signal_pending 出现的一些地方,看有什么规律,我们后面的章节会经常遇到它。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疑惑和见解,也欢迎可以收藏本节内容,反复研读。你也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你的朋友,和他一起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