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宝玉,欢迎加入我的专栏,和我一起开始软件工程的学习之旅。

和很多人一样,我的职业生涯是从一个自学编程的“野路子”程序员开始的。1999 年,我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但是却对编程很感兴趣。大一的时候自学网页编程,大二开始去学校网络中心兼职,同时在外面接了很多做网站的私活。

那时,虽然我的编程水平提升特别快,但是因为完全是自学,跟其他计算机科班的程序员一比,多少有点自卑感,觉得好像差点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我只能见招拆招,一个一个地解决。

当然,因为一开始我无法从系统层面整体看事情,所以虽然问题解决了,但也总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曾经遇到的问题,你肯定也不陌生,比如:

  • 开发时没有分析没有设计,上手就写,后期难维护,加班熬夜去填“坑”;
  • 缺少理论指导,遇到新项目不能举一反三,工作很平庸;
  • 遇到需求变更这种事,除了抱怨两句客户,只能闷头做,无力反抗;
  • 做项目没计划性,想到哪做到哪,总是延期,比其他同事做的慢;
  • 不知道如何与团队协作,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无法得到晋升。

那时候我不知道啥是正规做法,主要靠自己摸索。也特别困惑:科班出身的程序员是否与我有同样问题?像微软、阿里等这些大厂的程序员,他们又是怎样协调完成好那么庞大的项目?我这个“野路子”程序员面临的问题,他们又是怎么分工协作解决的?

2002 年初,我有幸转了专业,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这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

软件工程学让我知道,软件项目的开发其实是一个工程,整个开发过程是可以有效组织起来的;对于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已经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最佳实践,有很多方法来帮助我们高效完成任务;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协助管理,提升开发效率。

如果说以前自学编程时,我还是停留在学习各种编程方法(术)上面,那软件工程开始让我主动去思考这些“术”后面的“道”,去思考软件项目中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各种方法后面的理论指导。

这种对“道”的思考,逐步影响了我思维方式,让我从单一的程序思维上升到系统的工程思维去看日常的问题;同时让我形成了一套自己对于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方法论,能举一反三,指导我去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或者根据项目特点创造合适的解决方法。

当然,软件工程学的价值不仅于此。有人说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因为计算机技术更新太快,年纪大了学习能力下降,就很难跟得上了。于是就有人很焦虑,会关心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我怎么才能跟得上这些技术变化?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们经常问我,未来 10 年什么会被改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很普通。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 10 年,什么不会变?”

这个回答同样适用于软件开发领域。在软件开发领域,有哪些知识十年前很重要,现在仍然重要,未来可能同样重要?

其实仔细分析,这些知识不外乎:**数据结构、算法、面向对象思想、设计模式、软件工程。**如果范围不局限于程序开发,还要算上测试、产品设计、项目管理、运维这些岗位。

你会发现,无论你是什么岗位,只要你从事软件开发相关领域,都绕不开“软件工程”,因为现代软件项目开发,多多少少都离不开软件工程知识的应用。

想象下在日常工作中,不管你用什么开发语言,不管是前端和后端:

  • 你接到一个开发任务,如果想开发出客户想要的功能,你是不是先要做需求分析;
  • 你接手一个复杂的、大的功能模块,是不是先要做设计,才能把复杂的拆成简单的,才能让大家一起分工去开发;
  • 你完成一个功能模块,如果要保证质量,是不是需要写一些测试代码,还要做一些功能测试;
  • 还有日常用的那些工具,像源代码管理、Bug 跟踪。

而这些内容,都是软件工程相关的知识,和你用什么语言无关。十几年前我开始工作时就在用这些知识,现在还是在用这些知识,未来这些知识还不会过时。

换言之,这就是经典的价值,为什么说我们要学经典,因为经典就是这个行业最为本质的东西。你顺着这个逻辑想,就知道为什么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要设计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这样的课程了。

技术更新迭代速度确实很快,难以把握,更难以预测,但是软件开发背后的逻辑却万变不离其宗。

你只有掌握了这些逻辑,才能步步为营,不被快速发展的软件开发行业所淘汰。因为你脑袋里装有软件开发的战略,相对于赤手空拳、盲打莽撞的人来说,你更能在未来获得先机。

我经常会跟身边的朋友“安利”软件工程的重要性,但是往往都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各个知识点过于偏理论,难以和实际项目的应用联系起来,理解起来生涩乏味。导致有人误以为软件工程是枯燥、无用的。

回想当初我在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时,并没有觉得特别枯燥,主要归功于三点:

  1. 我学习前已经有项目实践经验,所以学习时,很容易能将理论和项目经历串起来;
  2. 我在以前项目中有很多困惑,带着问题再去学习,这样效率更高;
  3. 即学即用,获得正反馈。我不仅会把软件工程的知识应用在工作中,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当成一个项目去思考,不停练习和获得正反馈。

我一直在思索,怎么让软件工程的学习,既不那么枯燥无味,同时,也具有实用性,即学即用,可以用来指引帮助我们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直到 2015 年,我到美国攻读计算机的硕士学位,发现美国的计算机教育确实有可取之处,例如学校会聘请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讲师,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业界最前沿的技术趋势。

这些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企业专家讲师在讲课时,总能把一些知识点和鲜活的案例结合起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知识点背后的历史和逻辑,让软件工程学变得易学、实用。

在美国读书的经历给了我很大启发,软件工程的学习,也可以不那么枯燥。恰好我的经历也比较特殊:

从自学编程的程序员到软件工程专业科班毕业;从技术开发到在微软飞信做项目管理;从程序员到技术总监;从几个人小团队到几千人的大厂;从国内公司到美国公司;从个人小项目到几千万用户的大项目;从传统瀑布模型到最新的敏捷开发。

这些丰富的经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软件工程的知识,也知道如何应用它,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因此,在这个专栏中,我会结合自身在软件开发中的经历,**将软件工程中的知识点和我所看到的国内外前沿的、典型的项目案例结合起来讲解,也会和你一起分享我对这些知识背后的思考。**和你一起去软件工程学中,寻找软件项目中问题的答案。

我希望最终,你能把软件工程知识和项目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转换成你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另外,在实际软件项目开发中,离不开各种工具的使用,像源代码管理、持续集成、看板、监控报警等,帮助我们更好地协作、规范项目流程、上线维护。

在本专栏,我也会在穿插着介绍各种工具的用法,有哪些价值,让你在了解后能很快应用到项目中,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提高项目开发效率、规范项目流程。

我们的专栏会从**“道、术、器”**三个维度来讲解软件工程的知识内容。

  • “器”就是软件工程中的各种工具。
  • “术”就是软件工程中的各种方法。例如如何做需求分析?如何对需求变更做变更管理?
  • “道”就是软件工程知识的核心思想、本质规律。例如为什么要有需求分析?需求变更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项目中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在专栏的模块设置上,我将它分成了三大部分。

1. 基础理论

从宏观的角度建立起软件工程的知识结构,展现软件工程学的全景图,让你掌握从软件工程的基础概念到主流的软件过程方法论。我会帮你开始思维上的转变,去尝试用工程化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2. 项目过程

我会按照软件生命周期,把知识点拆成:规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这六个阶段,然后带着你一起去了解每个阶段要侧重做哪些事;分析每个阶段常见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了解各个阶段有哪些工具可以对项目有帮助,从而学会应用它们。

3. 案例分析

在这个模块中,我会带你一起去看看这些大公司是怎么应用软件工程的。之前你可能会有疑惑,认为软件工程学很虚,我们小公司用不着,或者不知道怎么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软件工程。

其实软件工程的思想是润物细无声,包括微软、谷歌、华为、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早已经深得其精髓,把它用得炉火纯青了。

你的公司,你遇到的大部分项目问题,都可以回到软件工程的逻辑里来解决。我会给你分享我看到的经典的软件工程案例,让你能够通过综合案例,把前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基础能力。

简单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你可以从知到行,打好基本功,掌握软件工程学中涉及的方法和工具,学会举一反三,在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能运用自如;也希望软件工程的思维,可以让你脱离技术的拘泥,有更高的格局和视角去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也希望软件工程学这门基础学科,真正成为武装你职业上升的盔甲。无论你想走技术路线,还是转向做管理,都能从赤身肉搏、苦钻技术却不得法的“野路子”,变得行有章法,在未来软件的快速革新稳步前行。

如果你在专栏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与我交流。相信这段学习之旅,你我都将收获满满。

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