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郑晔。

经过了前面几讲的铺垫,我们已经对软件设计是什么,以及要考虑哪些因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热身之后,就该开启正式的旅程了。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免不了要接手新项目,承担维护该项目的职责。如果一个新项目摆在面前,你会怎么去研究它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看源代码。但是,一头扎入代码中,很快你就会迷失其中,最初那股子探索精神,也会逐渐被迷茫所代替。回想一下,有多少次你满怀希望地打开一个开源项目,结果多半都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出在哪里呢?

你的迷茫在于缺少对这个软件整体的了解,这就如同不带地图指南针闯入密林一般,迷路只是早晚的事。所以,虽然阅读源码是必经的一步,却不应该是你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先从了解软件的设计开始。那我们该如何了解一个软件的设计呢?

模型、接口和实现

了解一个软件的设计可以从三个部分着手:模型、接口和实现。这三者的关系就好比你去看代码,你会先去看有哪些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看模型;然后你会打开一个具体的类,看它提供了哪些方法,这就相当于看接口;最后,你再来打开一个具体的方法,去看它的代码是怎么写的,这就是看实现。

好,接下来,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每一个部分。

首先是模型,它是一个软件的核心部分。在其它的材料里,也有人称之为抽象,为了统一,我这里就都叫模型了。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也说过,设计最关键的就是构建出模型。而理解一个设计中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对这个软件整体的认知。

比如,你在编写分布式计算代码时,需要考虑怎样在不同的节点上调度计算;而使用 MapReduce 时,只要考虑如何把计算分开(Map)最后再汇总(Reduce);而到了 Spark,注意力就集中在要做怎样的计算上。它们在解决同样的问题,只是抽象层次逐步提高了,越来越接近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地考虑计算在不同的机器上是如何执行的,由此,降低了理解的门槛。

当你知道了模型的重要性,目光甚至可以不局限在某一个软件上。如果把同一个领域不同阶段的多个模型联系起来看,你还能看到软件发展的趋势。

其次是接口,它决定了软件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模型提供的能力暴露出去。它是我们与这个软件交互的入口。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给你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1. 一个程序库的接口就是它的 API,但对于同样的模型,每个人会设计出不同的 API,而不同的 API 有着不同的表达能力。比如:Google 的 Guava 对 JDK 的一些 API 重新做了封装,其目的就是简化开发,而很多优秀的做法后来又被 JDK 学了回去。
  2. 一个工具软件一般会提供命令行接口,比如,每个程序员必备的基本技能——Unix 命令行工具就是典型的命令行接口。
  3. 一个业务系统的接口,就是对外暴露的各种接口,比如,它提供的各种 REST API,也可能是提供了 RPC 给其它系统的调用。
  4. ……

如果你想深入源码,去了解一个软件,接口是一个很好的指向标。你可以从一个接口进入到软件中,看它是怎样完成各种基本功能的。

最后是实现,就是指软件提供的模型和接口在内部是如何实现的,这是软件能力得以发挥的根基。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我再来举些例子。

  1. 一个业务系统收到一个请求之后,是把信息写到数据库,还是转发给另外的系统。
  2. 一个算法的实现,是选择调用与别人已有的程序库,还是需要自己实现一个特定的算法。
  3. 一个系统中的功能,哪些应该做成分布式的,哪些应该由一个中央节点统一处理。
  4. 一段业务处理,是应该做成单线程,还是多线程的。
  5. 当资源有竞争,是每个节点自己处理,还是交由一个中间件统一处理。
  6. 不同系统之间的连接,该采用哪种协议,是自己实现,还是找一个中间件。
  7. ……

讲到这,相信你一定发现了,“实现”里面的内容很多。所以,做每一个技术决策都应该结合自己所开发应用的特点,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许多人以为的设计其实是这里所讲的实现。

我也知道,“实现”很重要,但是,它必须建立在模型和接口的基础之上。因为在一个系统的设计中,模型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模型变了,这个软件便不再是这个软件了,而接口通常反映的就是模型。所以,模型和接口的稳定度都要比实现高,实现则是要随着软件发展而不断调整。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 Redis 这个键值对存储性能非常好,他们学习 Redis 时,对其单线程模型印象深刻,因为它简单高效。但随着人们使用 Redis 的增多,对 Redis 有了进一步的需求。所以,从 6.0 开始,它开始支持多线程版本,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即便 Redis 改成了多线程,它还是那个 Redis,它的模型和接口还是一如既往,只是实现变了而已。

了解设计三步走

之所以要把模型、接口和实现区分开来,是因为这三者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而很多人在讨论所谓的“设计”时,经常会把它们混在一起。

如果你在讨论的时候连“讨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都没弄清楚,就很难得出一个清晰的结果。我参与过很多类似的讨论,经常有一种很混乱的感觉。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才发现,问题就在于他们把不同层面的内容混在了一起。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你在讨论设计时应该遵循一个顺序,先模型,再接口,最后是实现,同理,了解一个设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

如果模型都还没有弄清楚,就贸然进入细节的讨论,你很难分清哪些东西是核心,是必须保留的,哪些东西是可以替换的。如果你清楚了解了模型,也就知道哪些内容在系统中是广泛适用的,哪些内容必须要隔离。简单地说,分清模型会帮助你限制实现的使用范围。

下面是一张简化过的架构图,在这幅图里,订单模块完成处理之后,通过一个 Kafka 队列把消息发给支付模块,支付模块处理之后,再通过一个 Kafka 队列把消息发给物流模块。很多人都应该在自己的项目中见过类似的,但是更复杂的架构图。你能看出这张图的问题在哪吗?

这张架构图的问题就在于,它把模型和实现混淆在一起了。图中的订单、支付和物流,说的都是模型层面的东西,但 Kafka 的出现,就把实现层面的东西拉了进来。Kafka 只是实现这个功能时的一个技术选型,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随着业务的发展,它不能很好地扮演它的角色,你就可以替换掉它,而整个设计是不用变的。

所以,实现这段代码的时候,必须把 Kafka 相关的代码进行封装,不能在系统各处随意地调用,因为它属于实现,是可能被替换的。

我还要强调一点,在了解设计时,要按层次去了解,因为设计常常是分层的。每当我们打开一个层次,需要了解它的内部时,我们还要按照模型、接口和实现的顺序解读这个层次。

我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操作系统来举个例子,如果你去了解它的内部,就知道它有内存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等模块。我们可以按照模型、接口和实现去理解每个模块,就以进程管理为例:

  1. 进程管理的核心模型就包括进程模型和调度算法;
  2. 它的接口就包括,进程的创建、销毁以及调度算法的触发等;
  3. 不同调度算法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难以学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很多人没有搞清楚其中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即便层层展开到最后,到了一个具体类,甚至是一个具体的数据结构,我们依然可以按照模型、接口和实现这个结构来理解,比如很多 Java 面试题常问到的 HashMap:

  1. 它的模型就是我们在数据结构中学习的 HashMap;
  2. 它定义了一些接口,比如,get、put 等;
  3. 它的实现原来是用标准的 HashMap 实现,后来则借鉴了红黑树。

实际上,当你能够一层一层地去理解设计,就像一棵知识树逐渐展开一样,每一个知识节点在展开的时候,都会有下面一级更具体的内容。当你的头脑中有了这样一棵设计树,你也就掌握了整个系统的地图,再有新需求到来时,你就不会再盲目地去改代码了。

总结时刻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了解一个软件设计,可以从三个部分入手:模型、接口和实现。

  1. 模型,也可以称为抽象,是一个软件的核心部分,是这个系统与其它系统有所区别的关键,是我们理解整个软件设计最核心的部分。
  2. 接口,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模型提供的能力暴露出去,是我们与这个软件交互的入口。
  3. 实现,就是软件提供的模型和接口在内部是如何实现的,是软件能力得以发挥的根基。

了解设计的顺序应该是,先模型,再接口,最后是实现。了解设计,需要一层一层地展开,在每个层次都按照模型、接口和实现进行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棵设计树。

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了解设计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几讲,我会用几个开源项目带你再进一步,去看看如何去了解模型、接口和实现。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了解设计,先模型,再接口,最后是实现

思考题

现在的开源项目越来越多,每个开源项目都会提供一些不同的特点,请你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开源项目,看看它们分别提供了什么,是新的模型、是新的接口,还是新的实现?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思考。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一讲的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