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winter。

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已经讲过了 JavaScript 语法的顶层设计,接下来我们进入到更具体的内容。

JavaScript 遵循了一般编程语言的‘语句 - 表达式’结构,多数编程语言都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在上节课讲的脚本,或者模块都是由语句列表构成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语句。

在 JavaScript 标准中,把语句分成了两种:声明和语句,不过,这里的区分逻辑比较奇怪,所以,这里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给你整理一下。

普通语句:

声明型语句:

我们根据上面的分类,来遍历学习一下这些语句。

语句块

我们可以这样去简单理解,语句块就是一对大括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var x, y;

    x = 10;

    y = 20;

}

语句块的意义和好处在于:让我们可以把多行语句视为同一行语句,这样,if、for 等语句定义起来就比较简单了。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语句块会产生作用域,我们看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

    let x = 1;

}

console.log(x); // 报错

这里我们的 let 声明,仅仅对语句块作用域生效,于是我们在语句块外试图访问语句块内的变量 x 就会报错。

空语句

空语句就是一个独立的分号,实际上没什么大用。我们来看一下:

1
2

;

空语句的存在仅仅是从语言设计完备性的角度考虑,允许插入多个分号而不抛出错误。

if 语句

if 语句是条件语句。我想,对多数人来说,if 语句都是熟悉的老朋友了,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用法,但是为了我们课程的完备性,这里还是要讲一下。

if 语句示例如下:

1
2
3
4

if(a < b)

    console.log(a);

if 语句的作用是,在满足条件时执行它的内容语句,这个语句可以是一个语句块,这样就可以实现有条件地执行多个语句了。

if 语句还有 else 结构,用于不满足条件时执行,一种常见的用法是,利用语句的嵌套能力,把 if 和 else 连写成多分支条件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if(a < 10) {

    //...

} else if(a < 20) {

    //...

} else if(a < 30) {

    //...

} else {

    //...

}

这段代码表示四个互斥的分支,分别在满足 a<10、a<20、a<30 和其它情况时执行。

switch 语句

switch 语句继承自 Java,Java 中的 switch 语句继承自 C 和 C++,原本 switch 语句是跳转的变形,所以我们如果要用它来实现分支,必须要加上 break。

其实 switch 原本的设计是类似 goto 的思维。我们看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switch(num) {

case 1:

    print(1);

case 2:

    print 2;

case 3:

    print 3;

}

这段代码当 num 为 1 时输出 1 2 3,当 num 为 2 时输出 2 3,当 num 为 3 时输出 3。如果我们要把它变成分支型,则需要在每个 case 后加上 brea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switch(num) {

case 1:

    print 1;

    break;

case 2:

    print 2;

    break;

case 3:

    print 3;

    break;

}

在 C 时代,switch 生成的汇编代码性能是略优于 if else 的,但是对 JavaScript 来说,则无本质区别。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 switch 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了,应该用 if else 结构代替。

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应该也是你所熟悉的语句了,这里我们把重点放在一些新用法上。

while 循环和 do while 循环

这两个都是历史悠久的 JavaScript 语法了,示例大概如下:

1
2
3
4
5
6
7
8

let a = 100

while(a--) {

    console.log("*");

}
1
2
3
4
5
6
7
8

let a = 101;

do {

    console.log(a);

} while(a < 100)

注意,这里 do while 循环无论如何至少会执行一次。

普通 for 循环

首先我们来看看普通的 for 循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for(i = 0; i < 100; i++)

    console.log(i);

 for(var i = 0; i < 100; i++)

    console.log(i);

 for(let i = 0; i < 100; i++)

    console.log(i);

 var j = 0;

for(const i = 0; j < 100; j++)

    console.log(i);

 

这里为了配合新语法,加入了允许 let 和 const,实际上,const 在这里是非常奇葩的东西,因为这里声明和初始化的变量,按惯例是用于控制循环的,但是它如果是 const 就没法改了。

我想,这一点可能是从保持 let 和 const 一致性的角度考虑的吧。

for in 循环

for in 循环枚举对象的属性,这里体现了属性的 enumerable 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let o = { a: 10, b: 20}

Object.defineProperty(o, "c", {enumerable:false, value:30})

 for(let p in o)

    console.log(p);

 

这段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对象 o,给它添加了不可枚举的属性 c,之后我们用 for in 循环枚举它的属性,我们会发现,输出时得到的只有 a 和 b。

如果我们定义 c 这个属性时,enumerable 为 true,则 for in 循环中也能枚举到它。

for of 循环和 for await of 循环

for of 循环是非常棒的语法特性。

我们先看下基本用法,它可以用于数组:

1
2
3
4

for(let e of [1, 2, 3, 4, 5])

    console.log(e);

但是实际上,它背后的机制是 iterator 机制。

我们可以给任何一个对象添加 iterator,使它可以用于 for of 语句,看下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let o = {  

    [Symbol.iterator]:() => ({

        _value: 0,

        next(){

            if(this._value == 10)

                return {

                    done: true

                }

            else return {

                value: this._value++,

                done: false

            };

        }

    })

}

for(let e of o)

    console.log(e);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为一个对象添加 iterator。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不需要这样定义 iterator,我们可以使用 generator func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function* foo(){

    yield 0;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for(let e of foo())

    console.log(e);

这段代码展示了 generator function 和 foo 的配合。

此外,JavaScript 还为异步生成器函数配备了异步的 for of,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function sleep(dura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duration);

    })

}

async function* foo(){

    i = 0;

    while(true) {

        await sleep(1000);

        yield i++;

    }

        }

for await(let e of foo())

    console.log(e);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异步生成器函数,异步生成器函数每隔一秒生成一个数字,这是一个无限的生成器。

接下来,我们使用 for await of 来访问这个异步生成器函数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这形成了一个每隔一秒打印一个数字的无限循环。

但是因为我们这个循环是异步的,并且有时间延迟,所以,这个无限循环的代码可以用于显示时钟等有意义的操作。

return

return 语句用于函数中,它终止函数的执行,并且指定函数的返回值,这是大家非常熟悉语句了,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1
2
3
4
5
6

function squre(x){

    return x * x;

}

这段代码展示了 return 的基本用法。它后面可以跟一个表达式,计算结果就是函数返回值。

break 语句和 continue 语句

break 语句用于跳出循环语句或者 switch 语句,continue 语句用于结束本次循环并继续循环。

这两个语句都属于控制型语句,用法也比较相似,所以我们就一起讲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都有带标签的用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outer:for(let i = 0; i < 100; i++)

    inner:for(let j = 0; j < 100; j++)

        if( i == 50 && j == 50)

            break outer;

outer:for(let i = 0; i < 100; i++)

    inner:for(let j = 0; j < 100; j++)

        if( i >= 50 && j == 50)

            continue outer;

带标签的 break 和 continue 可以控制自己被外层的哪个语句结构消费,这可以跳出复杂的语句结构。

with 语句

with 语句是个非常巧妙的设计,但它把 JS 的变量引用关系变得不可分析,所以一般都认为这种语句都属于糟粕。

但是历史无法改写,现在已经无法去除 with 了。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基本用法即可。

1
2
3
4
5
6
7
8

let o = {a:1, b:2}

with(o){

    console.log(a, b);

}

with 语句把对象的属性在它内部的作用域内变成变量。

try 语句和 throw 语句

try 语句和 throw 语句用于处理异常。它们是配合使用的,所以我们就放在一起讲了。在大型应用中,异常机制非常重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try {

    throw new Error("error");

} catch(e) {

    console.log(e);

} finally {

    console.log("finally");

}

 

一般来说,throw 用于抛出异常,但是单纯从语言的角度,我们可以抛出任何值,也不一定是异常逻辑,但是为了保证语义清晰,不建议用 throw 表达任何非异常逻辑。

try 语句用于捕获异常,用 throw 抛出的异常,可以在 try 语句的结构中被处理掉:try 部分用于标识捕获异常的代码段,catch 部分则用于捕获异常后做一些处理,而 finally 则是用于执行后做一些必须执行的清理工作。

catch 结构会创建一个局部的作用域,并且把一个变量写入其中,需要注意,在这个作用域,不能再声明变量 e 了,否则会出错。

在 catch 中重新抛出错误的情况非常常见,在设计比较底层的函数时,常常会这样做,保证抛出的错误能被理解。

finally 语句一般用于释放资源,它一定会被执行,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讨论过一些 finally 的特征,即使在 try 中出现了 return,finally 中的语句也一定要被执行。(你可以参考第 19 讲)

debugger 语句

debugger 语句的作用是:通知调试器在此断点。在没有调试器挂载时,它不产生任何效果。

介绍完普通语句,我们再来看看声明型语句。声明型语句跟普通语句最大区别就是声明型语句响应预处理过程,普通语句只有执行过程。

var

var 声明语句是古典的 JavaScript 中声明变量的方式。而现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let 和 const 都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在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 var 声明对全局作用域的影响,它是一种预处理机制。

如果我们仍然想要使用 var,我的个人建议是,把它当做一种“保障变量是局部”的逻辑,遵循以下三条规则:

  • 声明同时必定初始化;
  • 尽可能在离使用的位置近处声明;
  • 不要在意重复声明。

例如:

1
2
3
4
5
6
7
8

var x = 1, y = 2;

doSth(x, y);

 for(var x = 0; x < 10; x++)

    doSth2(x);

这个例子中,两次声明了变量 x,完成了两段逻辑,这两个 x 意义上可能不一定相关,这样,不论我们把代码复制粘贴在哪里,都不会出错。

当然,更好的办法是使用 let 改造,我们看看如何改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let x = 1, y = 2;

    doSth(x, y);

}

 for(let x = 0; x < 10; x++)

    doSth2(x);

这里我用代码块限制了第一个 x 的作用域,这样就更难发生变量命名冲突引起的错误了。

let 和 const

let 和 const 是都是变量的声明,它们的特性非常相似,所以我们放在一起讲了。let 和 const 是新设计的语法,所以没有什么硬伤,非常地符合直觉。let 和 const 的作用范围是 if、for 等结构型语句。

我们看下基本用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onst a = 2;

if(true){

    const a = 1;

    console.log(a);

}

console.log(a);

这里的代码先在全局声明了变量 a,接下来又在 if 内声明了 a,if 内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用域。

const 和 let 语句在重复声明时会抛错,这能够有效地避免变量名无意中冲突:

1
2
3
4

let a = 2

const a = 1;

这段代码中,先用 let 声明了 a,接下来又试图使用 const 声明变量 a,这时,就会产生错误。

let 和 const 声明虽然看上去是执行到了才会生效,但是实际上,它们还是会被预处理。如果当前作用域内有声明,就无法访问到外部的变量。我们来看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const a = 2;

if(true){

    console.log(a); // 抛错

    const a = 1;   

}

这里在 if 的作用域中,变量 a 声明执行到之前,我们访问了变量 a,这时会抛出一个错误,这说明 const 声明仍然是有预处理机制的。

在执行到 const 语句前,我们的 JavaScript 引擎就已经知道后面的代码将会声明变量 a,从而不允许我们访问外层作用域中的 a。

class 声明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了解过 class 相关的用法。这里我们再从语法的角度来看一遍:

1
2
3
4

class a {

 }

class 最基本的用法只需要 class 关键字、名称和一对大括号。它的声明特征跟 const 和 let 类似,都是作用于块级作用域,预处理阶段则会屏蔽外部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onst a = 2;

if(true){

    console.log(a); // 抛错

    class a {

     }

}

class 内部,可以使用 constructor 关键字来定义构造函数。还能定义 getter/setter 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lass Rectangle {

  constructor(height, width) {

    this.height = height;

    this.width = width;

  }

  // Getter

  get area() {

    return this.calcArea();

  }

  // Method

  calcArea() {

    return this.height * this.width;

  }

}

这个例子来自 MDN,它展示了构造函数、getter 和方法的定义。

以目前的兼容性,class 中的属性只能写在构造函数中,相关标准正在 TC39 讨论。

需要注意,class 默认内部的函数定义都是 strict 模式的。

函数声明

函数声明使用 function 关键字。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讨论过函数声明对全局作用域的影响了。这一节课,我们来看看函数声明具体的内容,我们先看一下函数声明的几种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function foo(){

 }

 function* foo(){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async function foo(){

    await sleep(3000);

    }

 async function* foo(){

    await sleep(3000);

    yield 1;

}

 

带 * 的函数是 generator,我们在前面的部分已经见过它了。生成器函数可以理解为返回一个序列的函数,它的底层是 iterator 机制。

async 函数是可以暂停执行,等待异步操作的函数,它的底层是 Promise 机制。
异步生成器函数则是二者的结合。

函数的参数,可以只写形参名,现在还可以写默认参数和指定多个参数,看下例子:

1
2
3
4
5
6

 function foo(a = 1, ...other) {

    console.log(a, other)

}

这个形式可以代替一些对参数的处理代码,表意会更加清楚。

结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语句家族,语句分成了普通语句和声明型语句。

普通语句部分,建议你把重点放在循环语句上面。声明型语句我觉得都很重要,尤其是它们的行为。熟练掌握了它们,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中去综合运用它们,从而减少代码中的错误。新特性大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代码中的错误。

最后留一个小作业,请你找出所有具有 Symbol.iterator 的原生对象,并且看看它们的 for of 遍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