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可能直辖,那深圳可能扩容吗?
IMG_256

​瓜友们,晚上好。

刚回深圳,也填坑深圳的文章,那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聊,深圳直辖的事情。

不要看到“简单聊聊”就失望,岱岱一直有这样的信条:

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是忽悠

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才是本事

关于深圳直辖的话题,年年都有,大湾区后消弥了不少,但还有店死灰复燃的迹象,特别是今年是深圳建区40周年。岱岱一直都说深圳不可能直辖,今天就用一篇短文,做这个话题的终结者。

深圳直辖对深圳而言,红利当然是大大滴,给力深圳发展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深圳民间到体制内,都有这样的念头,也无可厚非。

当然,呼吁深圳直辖的那批人也说,直辖不仅对深圳好,对广东也好,对国家大局更好,所谓的

“在如今的发展困境下,让深圳干劲十足,更好发展,带动周围城市发展,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产业升级做出表率,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从金融大国变成金融强国,重演当年深圳为国家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光辉历史”

这样的论点似乎也能自圆其说,这样一来,深圳直辖就成了深圳好国家也好的双赢局。

然而,直辖真的是深圳和国家的双赢吗?

大家都知道,能决定深圳直不直辖的,是国家,那么,就让我们站在国家的角度,好好算一笔账。

一笔深圳直辖的账。

宇宙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市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任何获得,都是有代价的,那么深圳直辖,国家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第一个代价,就是广东。

深圳面积小,参考四大直辖市面积,深圳要直辖,就要扩地,就要向广东要土地,而且要的还是紧靠深圳的东莞惠州等地,广东财政富裕之所在。

深圳计划单列市,财政就是越过省府上缴国库,广东省内贫富差距本来就大,省府拉着一群穷亲戚拼死拼活的共同富裕呢,深圳直辖不仅不拉广东一把,还割一块肥肉,岭南省的感受可想而知。

有个段子是讲广东的——

广东是时候来卖惨了。

“先是建国初期就没了珠江东西岸两个地理最好的地方(澳门 香港)然后又特么没了北部湾(划归广西)改革开放之后又没了海南岛,现在你们还要把深圳给直辖出去?”

深圳市长打破20多年惯例,由广东本土干部(原广州副市长)担任,已经隐含了一种态度。

第二个,就是香港。

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也在搞金融中心,香港是航运中心,深圳也在搞航运中心,而这两个中心地位性质是竞争的,不是互补的。

全球没有哪个地方同时有两个发达金融中心,航运中心。

这是一个跷跷板,你高我就低,你低我就高。

创业板是深圳付出代价后死活要过来的,大湾区规划落地后,广州要搞一家新的期货交易所,再加上澳门可能也要来一家新的证券交易所,这样珠三角四个中心城市各拥有一个交易所,深圳之前的金融优势就被稀释了。

第三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

珠三角没有长三角那么大的腹地也没那么大的平原

这么小小一块地方——

制度而言,一国两制,有两种制度

经济而言 ,3个特大城市(港深穗)

行政而言 ,3个省级行政区(粤港澳),2个省级城市(港澳), 1个计划单列市 ,2个副省级城市

文化而言 ,三种地方文化(广府潮汕客家)两个移民城市(珠海深圳)两个有大量外来务工的轻工业重镇(东莞佛山)

4.5万平方公里,巴掌大的地方,已经够乱了,本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件精神,就是“拆墙”,还搞深圳直辖,那珠三角各种内耗就更严重了,。

“拆墙”还来不及呢,再“建墙”?

这笔账算下来,深圳若直辖,国家层面要这三种**“支出”。**

那么,有支出就有收入,国家在深圳直辖上的**“收入”**,有哪些呢?

一提国家能在深圳直辖上得到什么好处,那些呼吁直辖的笔杆子,已经说的七七八八了。

他们主要有这几点认为:

1、新的经济增长极——

深圳单位面积GDP全国第一,超过政策区位优势更甚的北京上海,这绝对是深圳的骄傲,给深圳更大的面积,深圳必然再度狂飙猛进,毫无疑问,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将诞生,这将大大助力中国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局。

2、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深圳民营企业竞争力爆棚,有华为腾讯大疆,深圳金融潜力不可小觑,有平安有前海,深圳直辖坐大,产业和金融就能更好坐大,助推中国急需的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助推中国“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给阿基米德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给深圳一个直辖,他能杀出一条血路,再次撬动中国!

3、湾区龙头香港前景未明,重用深圳领导湾区,带动湾区重振旗鼓

“蛇无头不行”,中美大概率在香港陷入持久战,如果中国对香港没有足够的“雷霆手段、高超智慧”,香港可能就要和当年的疆独藏独牌一样,被美国一打就是十年,大湾区前路漫漫,难见晨曦。

时不我待,这种时候,选出另一个湾区龙头带领兄弟们,就成了可能的选项。

好的,这基本就是国家在深圳直辖后的“收入”了。

看起来,这收入也不错啊。

虽然“支出”的成本很高很高,但收入的前景也足够诱人的,似乎收入可以覆盖掉支出的成本。

按照这种算账法,国家算了算账后,发现深圳直辖这笔“生意”上,可能还有点赚头。

然而,“收入”真的可能达成吗?这笔账真的是这样算的吗?

这笔账的收入,不是这样算的。

岱岱告诉你,这笔账真实的“收入”是什么。

瓜友们都知道,直辖市的一把手,是什么级别的吧。

是的,直辖市的一把手,是局里的委员——

副国级!

除广东等重要发达的省区外,一般省的一把手,是中央委员,已经很高了,但直辖市在实际建制上,比省级还要高半级。

这个级别的分量,瓜友心里都懂。

这个级别往上走一步,是什么级别,瓜友就更懂了。

一把手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太大的影响了。正是直辖市一把手级别的敏感性,造成了直辖市独特的发展特征。

什么特征?

政治挂帅,稳字当头!

我们一开始设直辖市的初衷,是想这些地方在政经发展方面做出表率,但是,事与愿违。

首先,因为直辖市领导级别原因,直辖市能比省区拥有更多的政策优势,特别是在吸引国家投资方面,所以,我们看到大型央企国企的总部基本全在直辖市。

老一辈领导人不敢那么快浦东改开,就是因为上海那时都是国企,不敢步子迈大了,就先试水深圳厦门,然后再搞上海浦东。而直到现在,四大直辖市国营企业占比都很高。

直辖市的政治优势,换算成了国有经济的优势,这对民营经济实际上产生了一定的挤压作用。

而深圳的主打招牌,就是民营经济。

其次,直辖市一把手的政治级别很敏感,这个位置上都是极其谨慎,“稳字当头”,维持现状不出乱子比进行有风险的改革,成其更理性的选择。狂飙突进搞改革,进行“zheng zhi”豪赌?不可能的。

用一句打游戏的话说,就是——

“猥琐发育,稳住别浪,我们能赢!

别说酸话,换你在那种位置上,你只会更猥琐。

IMG_257

所以我们 改开以来,一些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反而是在一些边缘地区完成的。

举个生动的例子,**“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强北”,**华强北能大搞特高山寨机实现屌丝逆袭,为什么中关村错过了这波机遇呢?

因为中关村的级别是正厅级单位,而且是低挂高配,北京副市长兼管委会主任。而和中关村齐名的华强北,很多年没有什么政府管理部门,因为那片地是一个村子的,是村子里的一个公司和企业联系,级别算是副村级吧,后来才有了华强北办事处。

华强北如果不是泥腿子,而是含着金钥匙,你觉得山寨机能这么火那么多年?

一言以蔽之,指望直辖市进行政经改革的大动作,基本没有可能,只能是其他地方的试验田实践好了,然后直辖市拿过来用。

比如——小岛海南大踏步的自贸港,和直辖市上海可以落地却久久不落地的自贸港……

因为政治级别的特殊敏感,所以直辖市无法象计划单列市那样,不怕试错,不怕争议得摸着石头过河。

深圳的民营经济要不要继续放权让利?深圳的金融建设要不要对外开放?现在深圳还有空间来想来搞,一旦直辖,至少深圳的领导层是没有“不怕争议、敢于试错”的主观意愿了。。。。

换句话说,计划单列市是“敢死队”,负责杀出一条血路,直辖市是主帅坐镇的中军,前锋杀出路了,主帅才挥旗一动——“给我上!”

所以那些叫嚷深圳直辖,能再次给中国“杀出一条血路”的笔杆子,真的不是官场中人。

国家如果直辖深圳,那深圳就很尴尬了,一方面被国家给予厚望,不得不“杀出一条血路”搞深化改革,另一方面,一把手又是“提着脑袋干革命”的豪赌,这些笔杆子不是把深圳架在火上烤吗?

综上所述,深圳直辖后的各种收益,其实根本是伪命题。

深圳是一座有着改革基因的城市,对国家最大的意义就是新时代再度出发,深化改革再次杀出一条血路,但深圳直辖后,不仅不可能继承改革基因,反而会手脚受缚,深圳出于万全之策会大搞无政治风险的国营经济,主打的民营经济反倒会一定程度被挤压,

最后,我们站在国家层面,好好算算“深圳直辖”这笔账。

深圳直辖的“支出”:

亏了广东

亏了香港

亏了大湾区

深圳直辖的“收入”:

“制造强国”?  ——无

“金融强国”?  ——无

“深化改革,再次给中国杀出一条血路”? 

无!

一句话——

对国家来说,“深圳直辖”是个稳赔不赚的买卖!

四个字——

“稳赔不赚!”

深圳直辖,众说纷纭。

算一下账,明明白白。

把简单的事搞复杂,叫忽悠

把复杂的事搞简单,才是本事

而这两者的关键,就是洞察力。

IMG_258

好了,今天岱岱的题目是——“深圳不可能直辖,那深圳可能扩容吗?”

毕竟,马上就到深圳建区40周年了。

毕竟,有太多人将身家财富押宝在深圳扩容上了……

深圳扩容,众说纷纭。

岱岱一写,明明白白。

下篇,我们继续,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