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闲话九州(陕西、湖北篇)
文章目录
闲话九州(陕西、湖北篇)
最近陕西高新和秦岭别墅的事件,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个沉睡于西陲之地的省份,貌似有了地震的前兆。
而之所以写陕西和湖北一起写,也是因为两个省份之间很很高的相似度和可比性,放在一起,我们能更多一些全局性思考。
首先,我们先分清陕西和湖北的异同。
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中西部省份,深处内陆,而身处内陆的地区,其官吏干部一般都难脱“保守固化”之陋习,当地少新产业,干部少新思维。
如有一次中央领导到陕西视察,省里一二把手当面汇报的重点,是近几年陕西发展的龙头产业,如三宝双喜,505神功元气袋等(都是陕西生产的男性滋阴壮阳的产品),领导很是无语啊,他在别地方听的产业汇报,都是高大上的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来陕西听到的却是满耳的“生殖器官”……
中央领导看着一脸自得自满的陕西省一二把手,说了那句经典的话:
你们陕西这几年,就搞了个球!
还有湖北官场,如武汉低效的城建效率众所周知,“曾经解放大道循礼门要进行地下通道改造这么小的一个工程,就硬是扯皮拉筋花了2年多时间”,这样懒政怠政的情况,直到拆迁狂魔满城挖主政后才得到改善。
另外两省经济都不是多好,陕西在国民心中长期有“少边穷”的印象,而湖北武汉,堂堂的一省之省会,更是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城乡结合部”。**
陕西和湖北,都是有历史欠账的省份,都是要加劲追赶的省份。
湖北陕西,除了官场风气和经济欠发达类似,还有一个相同点很多人注意不到。
就是省委和市委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钱穆那句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贯穿中国两千年政治的主线之一”,**嗯,这句话岱岱已经给吃瓜群众重复了N+1次了,大家肯定都听腻了,对央地关系肯定心里有数。
但是,陕西湖北和他们各自的省会,这样另一种意义上的“央地关系”,大家也许比较陌生。
是的,陕西、湖北类似中央,省会西安、武汉类似地方,央地关系有困局,陕西和西安、湖北和武汉也有类似的困局。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西安人口960万 ,GDP 7469亿 ,财政总收入 654亿
2017年,陕西人口3810万,GDP 21898亿 ,财政总收入2000亿
西安人口占陕西比例为25%,为四分之一。
西安经济占陕西比例为34%,为三分之一。
西安财政收入占陕西比例为32%,近三分之一。
看到这样的数据,吃瓜群众就知道西安对陕西的重要性了。
也能知道,为什么西安不可能直辖了。
陕西社科院张宝通一针见血:
陕西只有一个蛋黄,西安直辖,陕西就成了空壳。
是的,西安不仅不可能直辖,而且如果西安有直辖的愿景和行动,甚至会导致省上对西安进行一定的遏制,不利于西安自身的发展。
这是西安的夜景:
这是西安的表情包:
再看武汉的数据:
2017年,武汉人口1100万 ,GDP 13410亿, 财政总收入 2677亿。
2017年,湖北人口5880万 ,GDP 36522 亿,财政总收入 5441亿
武汉人口占湖北比例为18%,近五分之一
武汉人口占湖北比例为36%, 为三分之一
武汉财政收入占湖北比例达到了**惊人的49%!**湖北省级财政基本全部挂在武汉
武汉以占全省1/5的人口,1/3的GDP,贡献占全省一半左右的财税收入……
怪不湖北省的人常常感叹说:
这是湖北的武汉,还是武汉的湖北?
这是武汉的夜景
这是武汉的表情包:
你还觉得武汉能直辖吗?
你还觉武汉追求直辖对武汉有利吗?
如果说西安是陕西的重中之重的话,那武汉就更是湖北的重中之中了。
湖北和陕西都有省会过强、其他地方过弱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甚至政治地位上,西安和武汉都在无形之中给省委不小的压力。
两省是怎么平衡呢?
我们慢慢看。
省市困局比较重的,不是陕西和西安,而是湖北和武汉。
因为西安人口占陕西4分之一,武汉人口占湖北5分之一,西安比武汉人口占比更多,陕西面积20万平方公里,西安1万平方公里,西安占比约5%,湖北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武汉0.84万公里,**武汉占比4.5%,**西安占比比武汉多,不论从人民数量还是发展面积看,陕西都比湖北更有理由发展好自家的省会。
另外,陕西共有10个地级市,湖北共有12个地级市,湖北大家庭的人口比陕西大家庭的人口少,地市多则省内关系更复杂,而且湖北有武汉、宜昌、襄阳这三个国家钦定的省中心城市,陕西只有西安、宝鸡2个钦定的省中心城市,**在省会资源倾斜方面,湖北更需要做出公平公正的省内决策,**而家中长子的武汉,话语权也更被一定削弱。
还有一定的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西安能和临近的咸阳,搞经济联系紧密的“西咸一体化”,(类似广州佛山的广佛一体化),但是武汉只能和黄石、鄂州等,搞**经济联系次一级的“武汉一小时大都市圈”,**就带动周边发展、向省委壮大自身资本上,西安比武汉更有优势。
所以,按理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西安武汉同为省会,陕西和湖北要发展经济,资源肯定要优先倾斜省会,省委肯定要集中力量发展省会城市,但是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省会城市的很多要求,省委是不会满足也不能满足的。
这方面的困局,西安比较轻,这方面的博弈,武汉比较多。
最典型的,就是现在处于郑州的商品交易所,未落地之前各省都有一个名额去申报竞争,当时武汉是很想去争的,武汉九省通衢,区位优势优越,竞争商品交易所的成功率很高,然而湖北省不让武汉搞,让荆州去申报。
最后我们都知道结果,荆州毫无悬念的落败,商品交易所花落郑州。
这估计是武汉的表情:
湖北武汉的“别扭”,一闹几十年,最终才在那位湖北“老书记”的关怀下,得到了明显好转。
那位“老书记”处理问题,很有章法。
首先,“老书记”因家庭背景,有足够高的地位和能量,能让底下任何人不敢放肆。
然后,他一改之前省委对武汉的“压制”策略,和气对待武汉,让武汉心悦诚服。
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把原处十堰三十年的东风,都给了武汉。
2003年9月,东风公司总部迁往武汉,2006年6月,东风有限也将总部迁至武汉。
至此,东风两大总部均迁出了十堰。
之前武汉一直想参加申报的商品交易所,上面连机会都不给武汉,现在来了一个新头头,竟然点头同意东风迁武汉了,完全公平公正的对待武汉。
武汉市委班子,明显感到了“老书记”温暖的目光。
然后,“老书记”从全局出发,知道省市矛盾的核心,**在于湖北就武汉一个拿的出手的城市,其他城市要发展、省委就不可避免的要搞武汉的平衡,因此贡献了近半财政收入的武汉怨气难平。**而如果湖北有另一座城市能拿得出手,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湖北能成为双核驱动甚至三核驱动,矛盾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因此,“老书记”铺开湖北地图,在地图上寻找那个有望实现跨越性增长的城市。
“老书记”找到了。
是的,就是上面列出的湖北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
宜昌市、襄阳市
近年来,我国各省纷纷设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解决该省一城独大的困境。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距离省会城市150公里以上远、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
其中,“老书记”最寄予厚望,也是最花心血的,是襄阳。
襄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要发展,干部队伍是首要的。因此,在2002年反腐还是“表面功夫”,还能打招呼的时代,襄阳爆发腐败案,并罕见的没有被捂盖子,而是被一追到底,最终引发襄阳塌方式腐败窝案。
目前襄樊市15名县级领导干部正在接受查处,仅“一把手”就有12人。74名官员被审查,11名市厅级高官涉案,这意味着襄樊正在经历着一次“地震”。
嗯,那是2003年哦,难得有这么认真的反腐。
襄阳反腐没有捂盖,干部队伍得到净化,随后,“老书记”信任的干部,到达襄阳,开始大施拳脚。
这期间,被省会寄予厚望的襄阳,崛起速度惊人,从2003年GDP400多亿,到17年突破4000亿,14年间,襄阳GDP整整翻了十倍,发展速度惊人,虽然还离武汉有很远的距离,但襄阳带动了周边市区发展,做到了武汉没能做到的贡献。
另外,为配套襄阳的经济发展,在省委的直接关怀下,襄阳也成为了湖北省的政治高地。
这是省域中心城市武汉和副省域中心城市襄阳、宜昌区别于其他地级城市的特别之处,这三个城市的市委书记都由省委常委兼任。
范锐平任省委常委、襄阳书记开启了省官治市的序曲。此后的王君正、任振鹤都是先有副省长履历,然后升任省委常委后兼任襄阳市委书记。
从腐败塌方地,到政治高地
时人曰:
“前后6任襄阳书记,共同出席19大,全国都属罕见。”
随后,“老书记”转过头又给了武汉一个大礼包。
什么大礼包呢?
当年上海的干部说:
“上海对重庆这些年的对口支援,最大的支援,就是送给重庆一位懂经济的黄奇帆。”
现在岱岱依样画葫芦地说:
“老书记对武汉这些年的照顾,最大的照顾,就是送给武汉一位能干实事的阮成发。”
如果说岭南有**“yue人不得主yue”的政训,那么在省市困局上严重的湖北,早就有“武汉人不得主武汉”**的不成文规定了,然而“老书记”突破藩篱,大胆起用阮成发,并在质疑声四起的时刻力挺之。
阮成发在武汉的发言
这才有了武汉那几年日新月异的发展,才有了武汉摘掉“中国最大城乡结合部”帽子的成功,才有了武汉后来一年招商引资2.5万亿的硬件优势。
湖北的省市困局,在“老书记”到后,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们常常忽略的那位“老书记”,还是很有能力的。
本文题目是“陕西、湖北”,为何岱岱大笔墨只写湖北、武汉,未写陕西、西安呢?
非不写也,实乃写了文章就通过不了也。
也许,就像济南人怀念走了的王书记一样,西安人,也要怀念他们的王书记了……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