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黄勇。在本专栏的“OKR 活学活用”模块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在招聘工作中如何使用 OKR,以及一系列相关人才激励的方式,并讨论了在敏捷时代下如何做绩效管理的方法,以及在如何使用 OKR 提高开会效率的技巧。

当我在每篇文章末尾给大家做问题解答时,经常会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我希望能借助本文为大家做一个更加详细的解答。首先,我们就从一个大多数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开始探讨。

如何避免“跳槽”变“跳坑”?

在《22 | 面试人才好纠结,新人试用难考核?你其实可以这样做》文中,我本想讲述如何在招聘时使用 OKR,不过在留言区里看到有位读者由此联想到了换工作的场景,既然 OKR 用来选拔人才,反过来,是否也能用 OKR 来筛选公司呢?这位读者的问题是这样的:

读者「夜空中最亮的星(华仔)」提问:

老师讲得很好,通过这个 OKR,确实可以很好地筛选新员工。那么员工是否也可以有个 OKR 来筛选公司呢?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不管是程序员、技术总监,还是 CTO,大家在面临择业时,到底该如何正确选择未来的工作机会呢?是否存在科学的判断方法,让我们避免在跳槽时踩坑呢?

用 OKR 来制定“择业目标”并不难,难就难在当你遇到多个新的工作机会时,如何尽快做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我认为,与其告诉你如何制定这样的“择业 OKR”,不如为你分享一些对于择业的科学判断方法,让你能够做出不后悔的跳槽决定。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旷世奇书《孙子兵法》中就发表过这样的观点: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以上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的最终胜负,即哪一方君主更得民心?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更得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更为严明?哪一方兵力更加强大?哪一方士卒更加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更加公正严明?我通过这些就能够料知谁胜谁负了。

我认为,对于准求职者而言,在公司级别越高,跳槽风险也越大。因此,当我们在寻找新的工作时,不妨使用《孙子兵法》中提到的这“七计”加以判断,我将其定义为**“择业七计”。**尤其当我们面对未来想要加入的公司,而不知道应该选择去哪家时,不妨试试这套方法。

第一步,比较老板。比较的是他的战略方向是否明确?眼光是否长远?以及你是否喜欢他的性格?这些问题其实都能在面试的时候找到答案,我们更多的是抛出一些问题,看他的回答是否让自己满意。

对于我所说的“老板”,可以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者你未来的直接上级,在面试时一定要搞清楚你的“老板”是谁,并深入了解他。其实,面试就像谈恋爱一样,在正式领证结婚前,应该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对方。

第二步,比较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尤其是将来和自己密切共事的几位领导,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在面试的时候要求和他们当面聊聊,通过交谈可以对他们的才能有一个初步判断和了解。尤其对于高级管理岗而言,我们必须培养自己与跨部门同事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三步,判断公司做的项目是否赢得了市场?是否适应当前时机?

第四步,比较公司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判断自己是否能接受并适应。

第五步,比较公司的市场份额与人员规模。

第六步,比较员工的基本素质。

第七步,比较薪资和待遇。

如果你打算换一份新工作,而对这些新的机会犹豫不决时,不妨参考以上七个步骤,但需要注意判断顺序千万不要搞颠倒了,如果你更在意个人的成长,建议不要将薪资作为第一考虑因素。

但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却似乎有悖于这套科学的择业方法论,在公司中仍然有一些同事,正因为涨薪不理想,最终才选择离开公司,去寻找薪资更高的地方。所以,作为团队领导者,不禁常常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到底应该如何给团队涨薪呢?”

你应该如何给团队成员涨薪?

对于涨薪而言,一直都是团队管理者的难题,一旦做得不好,可能带来团队成员的不满。在《23 | 人才激励方式众多,哪种方式最有效?》文中,就有位读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一部分人涨薪,还是给全员涨薪呢?

读者「天涯海峰」提问:

想和老师探讨一个问题,涨薪应该按照考核划分,只能给一部分人涨,还是应该按照工龄有个阳光普照?涨幅需要按照考核来,从而达到激励效果?

我认为,**个人能力得到了成长,或者对团队做出了贡献,这两类情况只要有一类满足了,就能为其涨薪,否则就没有必要涨薪。**此外,为了让涨薪做到对每个人尽可能公平,你不仅需要一套合理的“考核方法”,还需要一套公开的“涨薪规则”。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们曾经使用的考核方法与涨薪规则,你可以参考我给出的方案,并结合自身情况,设计出更适合于你自己的方案。

我们不妨先从“考核方法”开始探讨,随后再逐步了解“涨薪规则”。

我首先想表达的观点是,通过考核决定涨薪,这件事本身具备合理性,但不要单纯地只看 KPI 绩效考核结果,也要看 OKR 目标实现程度。

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员工的“个人 OKR”的完成率非常高,说明他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成长,或者他对团队做出了贡献,这是加分项,决定了涨薪。同时,如果他的 KPI 也达标了,没有扣分项,那么他就有可能得到一个不错的考核成绩。

我们将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级别,即 S、A、B、C。其中,S 表示“特级”,即卓越,在整个团队中它所占比例最小,只有 10%。

此外,每种级别都有一个叫做“倍数”的概念,比如 S 的倍数是 1,A 的倍数是 0.5,这意味着两个 A 相当于一个 S,也可以理解为“A + A = S”。

除了倍数以外,每种级别还分别对应不同的“分数”,比如 S、A、B 的分数依次为 4、2、1,它们均为正数,但 C 的分数却为 -1,它为负数,表示不加分,反而要扣分。总之,倍数用于反映级别对应的比重,分数用于累加级别对应的成绩。

关于不同级别对应的比例、倍数、分数,如下表所示:

由于一年有四个季度,但四个季度对应的自然天数却不太相同,所以我们将四个季度转化为了三个考核周期,即每年考核三次,分别是:

  1. 第一次:春节后 ~ 六月底
  2. 第二次:七月初 ~ 九月底
  3. 第三次:十月初 ~ 春节前

上级为下级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不同级别的比例,将自动决定每个人对应的级别。将这三次考核结果所产生的级别累加起来,就能计算出每个人对应的考核分数。

比如,某员工三次考核结果分别是 S、A、B,那么他的“总倍数”为“1 + 0.5 + 0 =1.5”,他的“总分数”为“4 + 2 + 1 =7”。

为了使得最后能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涨薪比例”,我们引入了一个叫做“涨薪系数”的概念,并将其设置为 0.015,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系数。

我们将涨薪比例计算公式定义为:

涨薪比例 = 总倍数 × 总分数 × 涨薪系数

回到以上示例中,该员工一年考核结果为“S A B”,那么他的最终涨薪比例为“1.5 × 7 × 0.015 =0.1575”,四舍五入并转化为百分比后,约等于 16%。假如该员工当前工资是 10000 元,那么他可涨薪 1600 元,即涨薪后的工资为 101600 元。

由于一年有 3 次考核,每次考核有 4 种不同级别,我们根据排列组合,可以得到 20 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根据以上算法,我们可直接算出每种级别组合所对应的涨薪比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展示的涨薪比例可见,一年最高涨薪比例为 54%,这将意味着每次考核都要拿 S。如果三次考核中有两次都拿了 S,那么涨薪比例将高于 20%,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涨薪幅度。凡是三次考核中,没有拿过 S 且有两次都拿 C,或者三次都是 B,那么也就与涨薪无缘了。

最后需要做的是,将以上考核方法与涨薪规则公开透明地分享给团队成员们。

此外,如果你希望在团队中建立“末尾淘汰”机制,不妨建立一条规则:凡是得不到涨薪的伙伴,就意味着可以考虑主动离开团队。如果大家都认同这个规则,那么你也不必为每次解雇员工而感到万分棘手。

介绍完了这套涨薪方案,我们继续回到探讨 OKR 这一主题上,目前从部分留言回复上来看,仍然还有一些读者对“承诺型 OKR”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

承诺型 OKR 难道不是 KPI 吗?

我们知道 OKR 与 KPI 的区别,但得知包括“承诺型”和“愿景型”两类 OKR 后,难免会对承诺型 OKR 和 KPI 的差异产生混淆。在《24 | 敏捷时代下你该如何做绩效管理?》文中,有位读者就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读者「Jxin」提问:

1. 这个承诺型 OKR,失去了往更好地做挑战的诱导,回归到了降低标准到 100% 成功的保守。如果再挂上年终绩效考核奖金,那么我到底该叫它 OKR 还是 KPI 2.0 呢?毕竟这个模式下的 OKR 除了依旧有向上对齐的反向沟通,其他功能基本没了。因为挂靠奖金和 100% 达成,会导致我无视目标,只盯着关键结果去发力。

2. 并不是反对老师的观点,只是这一路跟下来,感觉这章的阐述跟之前学到的认知有所分歧。主要是这个承诺型 OKR 觉得其实就是 KPI。既然如此,也没必要给它套个 OKR 的名字。直说这个就是 KPI,用来保障职责必须达成的任务的完成。而愿景型的任务再采用 OKR,并去做跳一跳的挑战。OKR 和 KPI 结合使用,各有应用场景也是极合理的。

坦率地说,承诺型 OKR 和 KPI 确实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期望结果必须达成,承诺型 OKR 的评分应该为满分 1 分,否则就是没有完成目标。

对于 KPI 而言,也是这样,只要结果没完成,就是不过关。但是,它们两者之间也有不同之处,接下来我就来重点介绍它们之间的差异。

首先,我们从“承诺型 OKR”这个名字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 OKR 究竟是谁承诺的?很明显,就是制定 OKR 的人自己承诺的,而不是别人为他承诺,并命令或指派他来完成的。因此,“承诺型 OKR”就与 KPI 就产生了本质区别了,承诺型 OKR 是自己承诺并主动执行,KPI 是他人承诺并让自己被动执行。

其次,既然 KPI 是上级为你制定,并要求你来达成的,那么对于你而言,KPI 就是一条底线,你达到即可,如果达不到会怎样?可能会影响你的个人利益,比如扣奖金,甚至降级别,所以 KPI 才能更大程度上起到威慑作用。

然而,承诺型 OKR 本质上还是 OKR,而不是 KPI,最终无法达成目标时,你要去复盘,去找原因,看看到底是因为主观过渡承诺,还是因为客观因素而导致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你想在团队中针对“承诺型 OKR”对他人进行考核,建议你可以设置奖项,但不要设置惩罚。**因为惩罚将可能带来的是,大家都不愿意做出承诺,这不仅让 OKR 很难在团队中落地,而且也可能使得团队制造出一种“不愿担责”的文化,我想这些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总结

今天我深入回答了三个问题,关于跳槽判断原则与涨薪实操方法,以及承诺型 OKR 与 KPI 的区别。总地来说,我想表达的是以下三个观点:

  1. 择业有风险,跳槽需谨慎,学会“择业七计”,从此“跳槽”不再“跳坑”。
  2. 考核要科学,涨薪要公平,规则要公开,赏罚要分明,这都是管理者的职责。
  3. 自己承诺的事情,自己才会更愿意去兑现,这不是 KPI,而是“承诺型 OKR”。

真心希望本期答疑能够为你解惑,我们在下一篇“OKR 未来展望”中再见。

思考时间

关于跳槽、涨薪、考核方面,你往往会遇到哪些困惑呢?欢迎留言分享给我。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