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黄勇。OKR 专栏讲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掌握了 OKR 的核心内容与使用技巧。

关于今天这篇文章,我的写作意图其实就在于,让你能结合这些 OKR 失败案例,思考这些失败背后的真实原因。你在学习本文时,不妨试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就在这些案例中,那么我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要聊关于 OKR 的失败案例,而不是成功案例呢?”也许一提到 OKR,我们就能想起 Google 这样的成功案例,但自己去效仿后,一部分人却发现成功落地 OKR 似乎并非那么容易,于是就会认为 OKR 不太接地气。

我曾经与一家初创公司的 CEO 结识,他们公司在创立之初就开始使用 OKR,但是当天使轮的钱快烧完之前,果断放弃了 OKR。这位 CEO 曾经非常肯定地表示:“初创公司不适合使用 OKR,因为初创公司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OKR 无法给公司带来明显收益。”

OKR 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无法在初创公司落地成功,很难给公司带来明显收益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家公司落地 OKR 的具体实操过程,看看这家公司是如何应用 OKR 的,又是怎样导致 OKR 落地失败的。

为何这家初创公司落地 OKR 失败了?

要谈及的这家初创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向客户提供自己开发的 HR SaaS 产品。由于公司有位 HR 出身的联合创始人兼 COO,并且她非常懂 OKR,所以在公司创建之初,她就在公司开始实践 OKR。

这家公司刚成立时只有 5 人,大家用 OKR 来管理近期的工作目标。随后,公司招聘了一些新的员工,当人员规模达到 20 多人时,就开始划分不同的团队,各团队主管们也在用 OKR 去管理各自的团队目标,每次开周会时,大家都会同步彼此的 OKR 进展。

在当时看来,OKR 的落地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在半年以后,问题开始出现了。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是销售出身,做事雷厉风行,执行力超强,绝对称得上是“首席执行官”,甚至在团队中大家都对这位 CEO 有种畏惧感,担心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被他一顿“轰炸”,严重情况下,曾经也出现过“拎包走人”的事件。

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这位 CEO 就向公司全员宣布:“我们未来六个月的 OKR 是这样的,销售收入要达到 1000 万。”还没等大家做出反映,他接着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完成我们的 OKR,争取早日拿到新的融资!“讲完话,台下只见掌声一片。

在这次会议结束后,各团队开始讨论并制定自己的 OKR,大家都在思考 1000 万的销售目标,到底怎样才能达到。销售团队应该首先冲到前面,因为售卖产品,本身就是他们的职责,但市场、产品、技术、运营等团队,似乎就没那么容易制定自己的 OKR 了。

市场团队希望每个月能投放广告,CEO 表示需要控制预算;产品团队希望设计一些有价值的功能,让客户愿意花钱买单,CEO 似乎对未来这些功能非常期待;技术团队希望能尽快上线产品提出的需求,CEO 表示务必提前上线;运营团队希望能高质量地完成售后服务,CEO 强调需要确保客户留存。

经过几个回合的讨论,每个团队的 OKR 都制定完毕了,下一步就是正式开始执行 OKR。

一转眼三个月就过去了,但销售业绩不见起色,市场广告投放转化率也不佳,产品团队设计的功能也没看到效果,技术团队每天都在不停地加班干活,运营团队在不断地维护少数几家客户。

可想而知,在这三个月里大家没少挨 CEO 的骂,但问题是就算骂了,也改变不了现状。所以,CEO 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在会上 CEO 强调:“还剩三个月时间,离我们的目标 1000 万,还差 800 万,拜托各位了!”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六个月就要到了,销售业绩是 500 万,并没有达到 1000 万的目标,团队成员似乎有些失落,但好在 CEO 的个人魅力不错,凭借着自己一流的口才和对市场专业的洞察,最终还是拿到了新的融资。

随后,公司进入了下一阶段,同时也废弃了正在使用的 OKR,选择用 KPI 来管理绩效,因为 CEO 认为 KPI 对于初创公司才更有效。

从结果来看,这家公司落地 OKR 显然是不太成功,他们的做法是,**拿 OKR 当 KPI 用,只是通过 OKR 看结果,而忽略了 OKR 执行过程中的跟踪与复盘,最终导致 OKR 没用对,KPI 也没用好。**我认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生存固然重要,但成长也不可忽视,OKR 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关注成长。

你认同这位 CEO 的观点,即初创公司不适合使用 OKR 吗?

请把你的观点告诉我,我与你在评论中继续探讨。

假设初创公司真的无法落地 OKR,那么成熟型的传统企业,是不是就更容易落地 OKR 呢?我认识一家传统企业的 HR 朋友,她曾经就跟我分享过,他们公司从落地 OKR 到放弃实施 OKR 的全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为何这家传统企业落地 OKR 失败了?

接下来要说到的这家公司,它是一家制造型企业,中国 500 强企业之一,他们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时常都会出现一些“明星员工”,他们将在年会时被邀请上台,董事长和集团高管会亲手为明星员工们颁奖并合影。

何谓“明星员工”?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工作业绩突出且价值观正确的员工。那么,工作业绩和价值观又是如何评估的呢?

经了解后得知,公司开发了一套专业的“评估系统”,HR 要求各部门设置自己的部门目标,并要求各部门经理为其部门员工设置员工目标,最终将这些目标提交至评估系统中,每个月要有上级给下级打分,每个季度做一次“360 评估”,即上级给下级打分、下级给上级打分、平级之间互相打分、跨部门同事之间打分、客户给员工打分等。

其中打分的内容,不仅包括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产出,还包括价值观的践行程度。

在 2018 年初,国内多家企业开始陆续落地 OKR,这家企业也不例外。

公司请来了业界知名的 OKR 培训老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 OKR 内部培训和学习,从公司高管到每一位员工,都一点点感受到了 OKR 的精髓,那时似乎 OKR 已成为公司的一项企业文化,大家见面聊天都会谈论自己对 OKR 的理解,也会谈及下一步打算如何去使用 OKR。

但是,在 2019 年初,该企业却全面放弃了 OKR,当我向认识的这位 HR 打听后才得知,当时只是培训了一周,并且内部交流了一个月,后面紧接着一件事,就是 HR 想在各部门推广 OKR 落地。

但实际情况却是完全推不动,公司也采取过强制措施,但推动效果还是不太好,基本上只是行于表面,最终也没能将 OKR 成功落地,更别说产生价值了。

为何一家在商业上做得如此成功的企业,却在 OKR 落地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呢?既然都做过 OKR 培训,应该不至于误解了 OKR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吧?无法落地一定有着自身的原因,你认为会是哪些原因呢?

请把你的观点告诉我,我们在评论中继续探讨。

可能你会认为,传统行业就不适合 OKR,因为传统行业的业务变化不大,员工们按部就班地工作就可以实现目标,每个部门的目标相对清晰和固化,不太需要 OKR 这种适合在多变环境下才去使用的工具。

然而,互联网公司才更适合使用 OKR,落地效果也会立竿见影。事实上真的就是这样吗?我们接下来就看一家互联网公司落地 OKR 的失败案例。

为何这家互联网公司落地 OKR 失败了?

这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他们很早就开始落地 OKR,并且为了让 OKR 落地效果更好,他们内部还成立了一个所谓的“OKR 委员会”,还有一系列“OKR 小分队”。

其中,“OKR 委员会”负责制定 OKR 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以及对现有规范和流程进行优化和管理。此外,“OKR 小分队”的成员会进入各条产品线中,他们的职责是帮助产品线制定目标,并积极配合产品线同事们完成目标。

足以可见,公司对 OKR 落地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也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做这件事情。实践了一年下来,发现这个模式可以顺利运转,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为了精简团队,无法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员到“OKR 委员会”和“OKR 小分队”中,这两个行政机构基本上算是废弃,与此同时,OKR 也伴随着一起废弃。

我对这家公司落地 OKR 的方式非常感兴趣,在深入了解后才得知一些消息。

原来“OKR 委员会”主要由公司 HR 同事担当,“OKR 小分队”全是 HRBP 所构成,后续因为 HR 部门内部人员精简,核心工作无法应对,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督 OKR 的执行流程,所以导致 OKR 无法继续执行。

如果在人员结构上的变化,导致 OKR 落地终止,你认为这类情况合理吗?难道人手不足,就无法继续执行 OKR 吗?OKR 是否需要一个正式的行政机构来监管呢?

请把你的观点告诉我,我们在评论中继续探讨。

总结

今天我分享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早期初创公司,也有成熟型传统企业,还有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为何这些企业在落地 OKR 过程中都遇到了种种障碍,而最终都无法成功将 OKR 顺利落地呢?我希望今天的案例分享,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思考。

针对以上失败案例,我想表达自己的三个观点:

  1. 没有充分理解 OKR 的核心概念,更没有真正体会到 OKR 的精髓,容易将 OKR 当 KPI 用。
  2. 当正确理解 OKR 后,就应该快速落地,并及时跟踪落地效果,持续收集员工反馈。
  3. OKR 的本质就是简单,所以没必要让 OKR 落地变得复杂,无需与流程和制度相绑定。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只在此作为抛砖引玉,期待你留下精彩的评论。

思考时间

我们都知道,成功无法复制,失败可以借鉴,我也非常期待你能分享一些曾经落地 OKR 的惨痛教训,以及如果请你来负责 OKR 落地,你会如何操作呢?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