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朱晔。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主题是,别以为“自动挡”就不可能出现 OOM。

这里的“自动挡”,是我对 Java 自动垃圾收集器的戏称。的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Java 的垃圾收集器已经非常成熟了。有了自动垃圾收集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写程序时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无需过多考虑对象的分配和释放,一般也不会出现 OOM。

但,内存空间始终是有限的,Java 的几大内存区域始终都有 OOM 的可能。相应地,Java 程序的常见 OOM 类型,可以分为堆内存的 OOM、栈 OOM、元空间 OOM、直接内存 OOM 等。几乎每一种 OOM 都可以使用几行代码模拟,市面上也有很多资料在堆、元空间、直接内存中分配超大对象或是无限分配对象,尝试创建无限个线程或是进行方法无限递归调用来模拟。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业务代码并不会这么干。所以今天,我会从内存分配意识的角度通过一些案例,展示业务代码中可能导致 OOM 的一些坑。这些坑,或是因为我们意识不到对象的分配,或是因为不合理的资源使用,或是没有控制缓存的数据量等。

在第 3 讲介绍线程时,我们已经看到了两种 OOM 的情况,一是因为使用无界队列导致的堆 OOM,二是因为使用没有最大线程数量限制的线程池导致无限创建线程的 OOM。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看,在写业务代码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意识上的疏忽可能会导致 OOM。

太多份相同的对象导致 OOM

我要分享的第一个案例是这样的。有一个项目在内存中缓存了全量用户数据,在搜索用户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返回用户信息。现在为了改善用户体验,需要实现输入部分用户名自动在下拉框提示补全用户名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自动完成功能)。

在第 10 讲介绍集合时,我提到对于这种快速检索的需求,最好使用 Map 来实现,会比直接从 List 搜索快得多。

为实现这个功能,我们需要一个 HashMap 来存放这些用户数据,Key 是用户姓名索引,Value 是索引下对应的用户列表。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两个用户 aa 和 ab,那么 Key 就有三个,分别是 a、aa 和 ab。用户输入字母 a 时,就能从 Value 这个 List 中拿到所有字母 a 开头的用户,即 aa 和 ab。

在代码中,在数据库中存入 1 万个测试用户,用户名由 a~j 这 6 个字母随机构成,然后把每一个用户名的前 1 个字母、前 2 个字母以此类推直到完整用户名作为 Key 存入缓存中,缓存的 Value 是一个 UserDTO 的 List,存放的是所有相同的用户名索引,以及对应的用户信息:

//自动完成的索引,Key 是用户输入的部分用户名,Value 是对应的用户数据
private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List> autoCompleteIndex = new ConcurrentHashMap<>();

@Autowired
private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wrong() {
//先保存 10000 个用户名随机的用户到数据库中
userRepository.saveAll(LongStream.rangeClosed(1, 10000).mapToObj(i -> new UserEntity(i, randomName())).collect(Collectors.toList()));

//从数据库加载所有用户  
userRepository.findAll().forEach(userEntity -> {  
    int len = userEntity.getName().length();  
    //对于每一个用户,对其用户名的前 N 位进行索引,N 可能是 1~6 六种长度类型  
    for (int i = 0; i < len; i++) {  
        String key = userEntity.getName().substring(0, i + 1);  
        autoCompleteIndex.computeIfAbsent(key, s -> new ArrayList<>())  
                .add(new UserDTO(userEntity.getName()));  
    }  
});  
log.info("autoCompleteIndex size:{} count:{}", autoCompleteIndex.size(),  
        autoCompleteIndex.entrySet().stream().map(item -> item.getValue().size()).reduce(0, Integer::sum));  

}

对于每一个用户对象 UserDTO,除了有用户名,我们还加入了 10K 左右的数据模拟其用户信息:

@Data
public class UserDTO {
private String name;
@EqualsAndHashCode.Exclude
private String payload;

public UserDTO(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payload = IntStream.rangeClosed(1, 10_000)  
            .mapToObj(__ -> "a")  
            .collect(Collectors.joining(""));  
}  

}

运行程序后,日志输出如下:

[11:11:22.982] [main] [INFO ] [.t.c.o.d.UsernameAutoCompleteService:37 ] - autoCompleteIndex size:26838 count:60000

可以看到,一共有 26838 个索引(也就是所有用户名的 1 位、2 位一直到 6 位有 26838 个组合),HashMap 的 Value,也就是 List一共有 1 万个用户 *6=6 万个 UserDTO 对象。

使用内存分析工具 MAT 打开堆 dump 发现,6 万个 UserDTO 占用了约 1.2GB 的内存:

看到这里发现,虽然真正的用户只有 1 万个,但因为使用部分用户名作为索引的 Key,导致缓存的 Key 有 26838 个,缓存的用户信息多达 6 万个。如果我们的用户名不是 6 位而是 10 位、20 位,那么缓存的用户信息可能就是 10 万、20 万个,必然会产生堆 OOM。

尝试调大用户名的最大长度,重启程序可以看到类似如下的错误:

[17:30:29.858] [main] [ERROR] [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826 ] - Application run failed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BeanCreationException: Error creating bean with name ‘usernameAutoCompleteService’: Invocation of init method failed; nested exception is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数据库中有 1 万个用户,内存中也应该只有 1 万个 UserDTO 对象,但实现的时候每次都会 new 出来 UserDTO 加入缓存,当然在内存中都是新对象。在实际的项目中,用户信息的缓存可能是随着用户输入增量缓存的,而不是像这个案例一样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全量缓存,所以问题暴露得不会这么早。

知道原因后,解决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把所有 UserDTO 先加入 HashSet 中,因为 UserDTO 以 name 来标识唯一性,所以重复用户名会被过滤掉,最终加入 HashSet 的 UserDTO 就不足 1 万个。

有了 HashSet 来缓存所有可能的 UserDTO 信息,我们再构建自动完成索引 autoCompleteIndex 这个 HashMap 时,就可以直接从 HashSet 获取所有用户信息来构建了。这样一来,同一个用户名前缀的不同组合(比如用户名为 abc 的用户,a、ab 和 abc 三个 Key)关联到 UserDTO 是同一份: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right() {

HashSet<UserDTO> cache = userRepository.findAll().stream()  
        .map(item -> new UserDTO(item.getName()))  
        .collect(Collectors.toCollection(HashSet::new));  


cache.stream().forEach(userDTO -> {  
    int len = userDTO.getName().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 i++) {  
        String key = userDTO.getName().substring(0, i + 1);  
        autoCompleteIndex.computeIfAbsent(key, s -> new ArrayList<>())  
                .add(userDTO);  
    }  
});  
...  

}

再次分析堆内存,可以看到 UserDTO 只有 9945 份,总共占用的内存不到 200M。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修复后的程序,不仅相同的 UserDTO 只有一份,总副本数变为了原来的六分之一;而且因为 HashSet 的去重特性,双重节约了内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清楚数据总量,但却忽略了每一份数据在内存中可能有多份。我之前还遇到一个案例,一个后台程序需要从数据库加载大量信息用于数据导出,这些数据在数据库中占用 100M 内存,但是 1GB 的 JVM 堆却无法完成导出操作。

我来和你分析下原因吧。100M 的数据加载到程序内存中,变为 Java 的数据结构就已经占用了 200M 堆内存;这些数据经过 JDBC、MyBatis 等框架其实是加载了 2 份,然后领域模型、DTO 再进行转换可能又加载了 2 次;最终,占用的内存达到了 200M*4=800M。

所以,在进行容量评估时,我们不能认为一份数据在程序内存中也是一份

使用 WeakHashMap 不等于不会 OOM

对于上一节实现快速检索的案例,为了防止缓存中堆积大量数据导致 OOM,一些同学可能会想到使用 WeakHashMap 作为缓存容器。

WeakHashMap 的特点是 Key 在哈希表内部是弱引用的,当没有强引用指向这个 Key 之后,Entry 会被 GC,即使我们无限往 WeakHashMap 加入数据,只要 Key 不再使用,也就不会 OOM。

说到了强引用和弱引用,我先和你回顾下 Java 中引用类型和垃圾回收的关系:

  1. 垃圾回收器不会回收有强引用的对象;
  2. 在内存充足时,垃圾回收器不会回收具有软引用的对象;
  3. 垃圾回收器只要扫描到了具有弱引用的对象就会回收,WeakHashMap 就是利用了这个特点。

不过,我要和你分享的第二个案例,恰巧就是不久前我遇到的一个使用 WeakHashMap 却最终 OOM 的案例。我们暂且不论使用 WeakHashMap 作为缓存是否合适,先分析一下这个 OOM 问题。

声明一个 Key 是 User 类型、Value 是 UserProfile 类型的 WeakHashMap,作为用户数据缓存,往其中添加 200 万个 Entry,然后使用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发起一个定时任务,每隔 1 秒输出缓存中的 Entry 个数:

private Map<User, UserProfile> cache = new WeakHashMap<>();

@GetMapping(“wrong”)
public void wrong() {
String userName = “zhuye”;
//间隔 1 秒定时输出缓存中的条目数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scheduleAtFixedRate(
() -> log.info(“cache size:{}”, cache.size()), 1, 1, TimeUnit.SECONDS);
LongStream.rangeClosed(1, 2000000).forEach(i -> {
User user = new User(userName + i);
cache.put(user, new UserProfile(user, “location” + i));
});
}

执行程序后日志如下:

[10:30:28.509]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29 ] - cache size:2000000
[10:30:29.507]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29 ] - cache size:2000000
[10:30:30.509]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29 ] - cache size:2000000

可以看到,输出的 cache size 始终是 200 万,即使我们通过 jvisualvm 进行手动 GC 还是这样。这就说明,这些 Entry 无法通过 GC 回收。如果你把 200 万改为 1000 万,就可以在日志中看到如下的 OOM 错误:

Exception in thread “http-nio-45678-exec-1”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GC overhead limit exceeded
Exception in thread “Catalina-utility-2”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GC overhead limit exceeded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进行堆转储后可以看到,堆内存中有 200 万个 UserProfie 和 User:

如下是 User 和 UserProfile 类的定义,需要注意的是,WeakHashMap 的 Key 是 User 对象,而其 Value 是 UserProfile 对象,持有了 User 的引用: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NoArgsConstructor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No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UserProfile {
private User user;
private String location;
}

没错,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分析一下 WeakHashMap 的源码,你会发现 WeakHashMap 和 HashMap 的最大区别,是 Entry 对象的实现。接下来,我们暂且忽略 HashMap 的实现,来看下 Entry 对象:

private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WeakReference
/**

  • Creates new entry.
    */
    Entry(Object key, V value,
    ReferenceQueue queue,
    int hash, Entry<K,V> next) {
    super(key, queue);
    this.value = value;
    this.hash = hash;
    this.next = next;
    }

    Entry 对象继承了 WeakReference,Entry 的构造函数调用了 super (key,queue),这是父类的构造函数。其中,key 是我们执行 put 方法时的 key;queue 是一个 ReferenceQueue。如果你了解 Java 的引用就会知道,被 GC 的对象会被丢进这个 queue 里面。

    再来看看对象被丢进 queue 后是如何被销毁的: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Object k = maskNull(key);
    int h = hash(k);
    Entry<K,V>[] tab = getTable();
    int index = indexFor(h, tab.length);
    Entry<K,V> e = tab[index];
    while (e != null) {
    if (e.hash == h && eq(k, e.get()))
    return e.value;
    e = e.next;
    }
    return null;
    }

    private Entry<K,V>[] getTable() {
    expungeStaleEntries();
    return table;
    }

    /**

    • Expunges stale entries from the table.
      */
      private void expungeStaleEntries() {
      for (Object x; (x = queue.poll()) != null; ) {
      synchronized (queue)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ntry<K,V> e = (Entry<K,V>) x;
      int i = indexFor(e.hash, table.length);

           Entry<K,V> prev = table[i];  
           Entry<K,V> p = prev;  
           while (p != null) {  
               Entry<K,V> next = p.next;  
               if (p == e) {  
                   if (prev == e)  
                       table[i] = next;  
                   else  
                       prev.next = next;  
                   // Must not null out e.next;  
                   // stale entries may be in use by a HashIterator  
                   e.value = null; // Help GC  
                   size--;  
                   break;  
               }  
               prev = p;  
      

      `` p = next;
      }
      }
      }
      }

    从源码中可以看到,每次调用 get、put、size 等方法时,都会从 queue 里拿出所有已经被 GC 掉的 key 并删除对应的 Entry 对象。我们再来回顾下这个逻辑:

    1. put 一个对象进 Map 时,它的 key 会被封装成弱引用对象;
    2. 发生 GC 时,弱引用的 key 被发现并放入 queue;
    3. 调用 get 等方法时,扫描 queue 删除 key,以及包含 key 和 value 的 Entry 对象。

    WeakHashMap 的 Key 虽然是弱引用,但是其 Value 却持有 Key 中对象的强引用,Value 被 Entry 引用,Entry 被 WeakHashMap 引用,最终导致 Key 无法回收。解决方案就是让 Value 变为弱引用,使用 WeakReference 来包装 UserProfile 即可:

    private Map<User, WeakReference> cache2 = new WeakHashMap<>();

    @GetMapping(“right”)
    public void right() {
    String userName = “zhuye”;
    //间隔 1 秒定时输出缓存中的条目数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scheduleAtFixedRate(
    () -> log.info(“cache size:{}”, cache2.size()), 1, 1, TimeUnit.SECONDS);
    LongStream.rangeClosed(1, 2000000).forEach(i -> {
    User user = new User(userName + i);
    //这次,我们使用弱引用来包装 UserProfile
    cache2.put(user, new WeakReference(new UserProfile(user, “location” + i)));
    });
    }

    重新运行程序,从日志中观察到 cache size 不再是固定的 200 万,而是在不断减少,甚至在手动 GC 后所有的 Entry 都被回收了:

    [10:40:05.792]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40 ] - cache size:1367402
    [10:40:05.795]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40 ] - cache size:1367846
    [10:40:06.773]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40 ] - cache size:549551

    [10:40:20.742]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40 ] - cache size:549551
    [10:40:22.862]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40 ] - cache size:547937
    [10:40:22.865] [pool-3-thread-1] [INFO ]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40 ] - cache size:542134
    [10:40:23.779] [pool-3-thread-1] [INFO ]
    //手动进行 GC
    [t.c.o.demo3.WeakHashMapOOMController:40 ] - cache size:0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 Value 也就是 UserProfile 不再引用 Key,而是重新 new 出一个新的 User 对象赋值给 UserProfile:

    @GetMapping(“right2”)
    public void right2() {
    String userName = “zhuye”;

    User user = new User(userName + i);
    cache.put(user, new UserProfile(new User(user.getName()), “location” + i));
    });
    }

    此外,Spring 提供的ConcurrentReferenceHashMap类可以使用弱引用、软引用做缓存,Key 和 Value 同时被软引用或弱引用包装,也能解决相互引用导致的数据不能释放问题。与 WeakHashMap 相比,ConcurrentReferenceHashMap 不但性能更好,还可以确保线程安全。你可以自己做实验测试下。

    Tomcat 参数配置不合理导致 OOM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案例。有一次运维同学反馈,有个应用在业务量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假死,日志中也有大量 OOM 异常:

    [13:18:17.597] [http-nio-45678-exec-70] [ERROR] [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Protocol:175 ] - Failed to complete processing of a request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于是,我让运维同学进行生产堆 Dump。通过 MAT 打开 dump 文件后,我们一眼就看到 OOM 的原因是,有接近 1.7GB 的 byte 数组分配,而 JVM 进程的最大堆内存我们只配置了 2GB:

    通过查看引用可以发现,大量引用都是 Tomcat 的工作线程。大部分工作线程都分配了两个 10M 左右的数组,100 个左右工作线程吃满了内存。第一个红框是 Http11InputBuffer,其 buffer 大小是 10008192 字节;而第二个红框的 Http11OutputBuffer 的 buffer,正好占用 10000000 字节: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 Http11InputBuffer 为什么会占用这么多内存。查看 Http11InputBuffer 类的 init 方法注意到,其中一个初始化方法会分配 headerBufferSize+readBuffer 大小的内存:

    void init(SocketWrapperBase socketWrapper) {

    wrapper = socketWrapper;  
    wrapper.setAppReadBufHandler(this);  
    
    int bufLength = headerBufferSize +  
            wrapper.getSocketBufferHandler().getReadBuffer().capacity();  
    if (byteBuffer == null || byteBuffer.capacity() < bufLength) {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ufLength);  
        byteBuffer.position(0).limit(0);  
    }  
    

    }

    在Tomcat 文档中有提到,这个 Socket 的读缓冲,也就是 readBuffer 默认是 8192 字节。显然,问题出在了 headerBufferSize 上:

    向上追溯初始化 Http11InputBuffer 的 Http11Processor 类,可以看到,传入的 headerBufferSize 配置的是 MaxHttpHeaderSize:

    inputBuffer = new Http11InputBuffer(request, protocol.getMaxHttpHeaderSize(),
    protocol.getRejectIllegalHeaderName(), httpParser);

    Http11OutputBuffer 中的 buffer 正好占用了 10000000 字节,这又是为什么?通过 Http11OutputBuffer 的构造方法,可以看到它是直接根据 headerBufferSize 分配了固定大小的 headerBuffer:

    protected Http11OutputBuffer(Response response, int headerBufferSize){

    header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headerBufferSize);
    }

    那么我们就可以想到,一定是应用把 Tomcat 头相关的参数配置为 10000000 了,使得每一个请求对于 Request 和 Response 都占用了 20M 内存,最终在并发较多的情况下引起了 OOM。

    果不其然,查看项目代码发现配置文件中有这样的配置项:

    server.max-http-header-size=10000000

    翻看源码提交记录可以看到,当时开发同学遇到了这样的异常: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Request header is too large

    于是他就到网上搜索了一下解决方案,随意将 server.max-http-header-size 修改为了一个超大值,期望永远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但,没想到这个修改却引起了这么大的问题。把这个参数改为比较合适的 20000 再进行压测,我们就可以发现应用的各项指标都比较稳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来修改参数配置,可以考虑预留 2 到 5 倍的量。容量类的参数背后往往代表了资源,设置超大的参数就有可能占用不必要的资源,在并发量大的时候因为资源大量分配导致 OOM

    重点回顾

    今天,我从内存分配意识的角度和你分享了 OOM 的问题。通常而言,Java 程序的 OOM 有如下几种可能。

    一是,我们的程序确实需要超出 JVM 配置的内存上限的内存。不管是程序实现的不合理,还是因为各种框架对数据的重复处理、加工和转换,相同的数据在内存中不一定只占用一份空间。针对内存量使用超大的业务逻辑,比如缓存逻辑、文件上传下载和导出逻辑,我们在做容量评估时,可能还需要实际做一下 Dump,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假设。

    二是,出现内存泄露,其实就是我们认为没有用的对象最终会被 GC,但却没有。GC 并不会回收强引用对象,我们可能经常在程序中定义一些容器作为缓存,但如果容器中的数据无限增长,要特别小心最终会导致 OOM。使用 WeakHashMap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强引用的 Value 有引用 Key,也无法回收 Entry。

    三是,不合理的资源需求配置,在业务量小的时候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业务量一大可能很快就会撑爆内存。比如,随意配置 Tomcat 的 max-http-header-size 参数,会导致一个请求使用过多的内存,请求量大的时候出现 OOM。在进行参数配置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很多限制类参数限制的是背后资源的使用,资源始终是有限的,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参数。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出现 OOM 之后,也不用过于紧张。我们可以根据错误日志中的异常信息,再结合 jstat 等命令行工具观察内存使用情况,以及程序的 GC 日志,来大致定位出现 OOM 的内存区块和类型。其实,我们遇到的 90% 的 OOM 都是堆 OOM,对 JVM 进程进行堆内存 Dump,或使用 jmap 命令分析对象内存占用排行,一般都可以很容易定位到问题。

    这里,我建议你为生产系统的程序配置 JVM 参数启用详细的 GC 日志,方便观察垃圾收集器的行为,并开启 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以便在出现 OOM 时能自动 Dump 留下第一问题现场。对于 JDK8,你可以这么设置: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 -XX:+PrintGCDateStamps -XX:+PrintGCDetails -Xloggc:gc.log -XX:+UseGCLogFileRotation -XX:NumberOfGCLogFiles=10 -XX:GCLogFileSize=100M

    今天用到的代码,我都放在了 GitHub 上,你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查看。

    思考与讨论

    1. Spring 的 ConcurrentReferenceHashMap,针对 Key 和 Value 支持软引用和弱引用两种方式。你觉得哪种方式更适合做缓存呢?
    2. 当我们需要动态执行一些表达式时,可以使用 Groovy 动态语言实现:new 出一个 GroovyShell 类,然后调用 evaluate 方法动态执行脚本。这种方式的问题是,会重复产生大量的类,增加 Metaspace 区的 GC 负担,有可能会引起 OOM。你知道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吗?

    针对 OOM 或内存泄露,你还遇到过什么案例吗?我是朱晔,欢迎在评论区与我留言分享,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