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深入剖析:哪些资源,容易成为瓶颈?
文章目录
在第 02 课时,我们简单介绍了解决性能问题常用的一些切入点。本课时我将从计算机资源层面向你讲解,哪些系统组件容易出现性能瓶颈?以及如何判断该系统组件是否达到了瓶颈?
计算机各个组件之间的速度往往很不均衡,比如 CPU 和硬盘,比兔子和乌龟的速度差还大,那么按照我们前面介绍的木桶理论,可以说这个系统是存在着短板的。
当系统存在短板时,就会对性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当 CPU 的负载特别高时,任务就会排队,不能及时执行。而其中,CPU、内存、I/O 这三个系统组件,又往往容易成为瓶颈,所以接下来我会对这三方面分别进行讲解。
CPU
首先介绍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计算组件中央处理器 CPU,围绕 CPU 一般我们可以:
通过 top 命令,来观测 CPU 的性能;
通过负载,评估 CPU 任务执行的排队情况;
通过 vmstat,看 CPU 的繁忙程度。
具体情况如下。
1.top 命令 —— CPU 性能
如下图,当进入 top 命令后,按 1 键即可看到每核 CPU 的运行指标和详细性能。
CPU 的使用有多个维度的指标,下面分别说明:
us 用户态所占用的 CPU 百分比,即引用程序所耗费的 CPU;
sy 内核态所占用的 CPU 百分比,需要配合 vmstat 命令,查看上下文切换是否频繁;
ni 高优先级应用所占用的 CPU 百分比;
wa 等待 I/O 设备所占用的 CPU 百分比,经常使用它来判断 I/O 问题,过高输入输出设备可能存在非常明显的瓶颈;
hi 硬中断所占用的 CPU 百分比;
si 软中断所占用的 CPU 百分比;
st 在平常的服务器上这个值很少发生变动,因为它测量的是宿主机对虚拟机的影响,即虚拟机等待宿主机 CPU 的时间占比,这在一些超卖的云服务器上,经常发生;
id 空闲 CPU 百分比。
一般地,我们比较关注空闲 CPU 的百分比,它可以从整体上体现 CPU 的利用情况。
2.负载 —— CPU 任务排队情况
如果我们评估 CPU 任务执行的排队情况,那么需要通过负载(load)来完成。除了 top 命令,使用 uptime 命令也能够查看负载情况,load 的效果是一样的,分别显示了最近 1min、5min、15min 的数值。
如上图所示,以单核操作系统为例,将 CPU 资源抽象成一条单向行驶的马路,则会发生以下三种情况:
马路上的车只有 4 辆,车辆畅通无阻,load 大约是 0.5;
马路上的车有 8 辆,正好能首尾相接安全通过,此时 load 大约为 1;
马路上的车有 12 辆,除了在马路上的 8 辆车,还有 4 辆等在马路外面,需要排队,此时 load 大约为 1.5。
那 load 为 1 代表的是啥?针对这个问题,误解还是比较多的。
很多人看到 load 的值达到 1,就认为系统负载已经到了极限。这在单核的硬件上没有问题,但在多核硬件上,这种描述就不完全正确,它还与 CPU 的个数有关。例如:
单核的负载达到 1,总 load 的值约为 1;
双核的每核负载都达到 1,总 load 约为 2;
四核的每核负载都达到 1,总 load 约为 4。
所以,对于一个 load 到了 10,却是 16 核的机器,你的系统还远没有达到负载极限。
3.vmstat —— CPU 繁忙程度
要看 CPU 的繁忙程度,可以通过 vmstat 命令,下图是 vmstat 命令的一些输出信息。
比较关注的有下面几列:
b 如果系统有负载问题,就可以看一下 b 列(Uninterruptible Sleep),它的意思是等待 I/O,可能是读盘或者写盘动作比较多;
si/so 显示了交换分区的一些使用情况,交换分区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大,需要格外关注;
cs 每秒钟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的数量,如果上下文切换过于频繁,就需要考虑是否是进程或者线程数开的过多。
每个进程上下文切换的具体数量,可以通过查看内存映射文件获取,如下代码所示:
|
|
内存
要想了解内存对性能的影响,则需要从操作系统层面来看一下内存的分布。
我们在平常写完代码后,比如写了一个 C++ 程序,去查看它的汇编,如果看到其中的内存地址,并不是实际的物理内存地址,那么应用程序所使用的,就是逻辑内存。学过计算机组成结构的同学应该都有了解。
逻辑地址可以映射到两个内存段上: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那么整个系统可用的内存就是两者之和。比如你的物理内存是 4GB,分配了 8GB 的 SWAP 分区,那么应用可用的总内存就是 12GB。
1. top 命令
如上图所示,我们看一下内存的几个参数,从 top 命令可以看到几列数据,注意方块框起来的三个区域,解释如下:
VIRT 这里是指虚拟内存,一般比较大,不用做过多关注;
RES 我们平常关注的是这一列的数值,它代表了进程实际占用的内存,平常在做监控时,主要监控的也是这个数值;
SHR 指的是共享内存,比如可以复用的一些 so 文件等。
2. CPU 缓存
由于 CPU 和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异非常大,解决方式就是加入高速缓存。实际上,这些高速缓存往往会有多层,如下图所示。
Java 有大部分知识点是围绕多线程的,那是因为,如果一个线程的时间片跨越了多个 CPU,那么就会存在同步问题。
在 Java 中,和 CPU 缓存相关的最典型的知识点,就是在并发编程中,针对 Cache line 的伪共享(False Sharing)问题。
伪共享指的是在这些高速缓存中,以缓存行为单位进行存储,哪怕你修改了缓存行中一个很小很小的数据,它都会整个刷新。所以,当多线程修改一些变量的值时,如果这些变量都在同一个缓存行里,就会造成频繁刷新,无意中影响彼此的性能。
CPU 的每个核,基本是相同的,我们拿 CPU0 来说,可以通过以下的命令查看它的缓存行大小,这个值一般是 64。
|
|
当然,通过 cpuinfo 也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
|
在 JDK8 以上的版本,通过开启参数 -XX:-RestrictContended,就可以使用注解 @sun.misc.Contended 进行补齐,来避免伪共享的问题。具体情况,在 12 课时并行优化中,我们再详细讲解。
3. HugePage
我们再回顾一下上文提到的这张图,上面有一个 TLB 组件,它的速度很快,但容量有限,在普通的 PC 机上没有什么瓶颈。但如果机器配置比较高,物理内存比较大,那就会产生非常多的映射表,CPU 的检索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传统的页大小是 4KB,在大内存时代这个值偏小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页的尺寸,比如将其增加到 2MB,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少的映射表来管理大内存。而这种将页增大的技术,就是 Huge Page。
同时,HugePage 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比如竞争加剧,但在一些大内存的机器上,开启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性能。
4. 预先加载
另外,一些程序的默认行为也会对性能有所影响,比如 JVM 的 -XX:+AlwaysPreTouch 参数。
默认情况下,JVM 虽然配置了 Xmx、Xms 等参数,指定堆的初始化大小和最大大小,但它的内存在真正用到时,才会分配;但如果加上 AlwaysPreTouch 这个参数,JVM 会在启动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内存预先分配。
这样,启动时虽然慢了些,但运行时的性能会增加。
I/O
I/O 设备可能是计算机里速度最慢的组件了,它指的不仅仅是硬盘,还包括外围的所有设备。那硬盘有多慢呢?我们不去探究不同设备的实现细节,直接看它的写入速度(数据未经过严格测试,仅作参考)。
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普通磁盘的随机写与顺序写相差非常大,但顺序写与 CPU 内存依旧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缓冲区依然是解决速度差异的唯一工具,但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断电时,就产生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这时这些缓冲区,都容易丢。由于这部分内容的篇幅比较大,我将在第 06 课时专门讲解。
1. iostat
最能体现 I/O 繁忙程度的,就是 top 命令和 vmstat 命令中的 wa%。如果你的应用写了大量的日志,I/O wait 就可能非常高。
很多同学反馈到,不知道有哪些便捷好用的查看磁盘 I/O 的工具,其实 iostat 就是。你可以通过 sysstat 包进行安装。
上图中的指标详细介绍如下所示。
%util:我们非常关注这个数值,通常情况下,这个数字超过 80%,就证明 I/O 的负荷已经非常严重了。
Device:表示是哪块硬盘,如果你有多块磁盘,则会显示多行。
avgqu-sz:平均请求队列的长度,这和十字路口排队的汽车也非常类似。显然,这个值越小越好。
awai:响应时间包含了队列时间和服务时间,它有一个经验值。通常情况下应该是小于 5ms 的,如果这个值超过了 10ms,则证明等待的时间过长了。
svctm:表示操作 I/O 的平均服务时间。你可以回忆一下第 01 课时的内容,在这里就是 AVG 的意思。svctm 和 await 是强相关的,如果它们比较接近,则表示 I/O 几乎没有等待,设备的性能很好;但如果 await 比 svctm 的值高出很多,则证明 I/O 的队列等待时间太长,进而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
2. 零拷贝
硬盘上的数据,在发往网络之前,需要经过多次缓冲区的拷贝,以及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多次切换。如果能减少一些拷贝的过程,效率就能提升,所以零拷贝应运而生。
零拷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性能优化手段,比如常见的 Kafka、Nginx 等,就使用了这种技术。我们来看一下有无零拷贝之间的区别。
(1)没有采取零拷贝手段
如下图所示,传统方式中要想将一个文件的内容通过 Socket 发送出去,则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将文件内容拷贝到内核空间;
将内核空间内存的内容,拷贝到用户空间内存,比如 Java 应用读取 zip 文件;
用户空间将内容写入到内核空间的缓存中;
Socket 读取内核缓存中的内容,发送出去。
没有采取零拷贝手段的图
(2)采取了零拷贝手段
零拷贝有多种模式,我们用 sendfile 来举例。如下图所示,在内核的支持下,零拷贝少了一个步骤,那就是内核缓存向用户空间的拷贝,这样既节省了内存,也节省了 CPU 的调度时间,让效率更高。
采取了零拷贝手段的图
小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对性能影响最大的三个组件:CPU、内存、I/O,并深入了解了观测它们性能的一些命令,这些方式可以帮我们大体猜测性能问题发生的地方。
但它们对性能问题,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帮助我们精准地定位至真正的性能瓶颈,还需要做更多深入的排查工作,收集更多信息。
最后留一个思考题:磁盘的速度这么慢,为什么 Kafka 操作磁盘,吞吐量还能那么高?你可以先在留言区讨论,下一课时我会讲解。
不知你在实际的工作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疑惑,欢迎留言讨论,我会一一解答~
在接下来的第 04 课时,我将介绍一系列更深入的工具,帮你获取性能数据,离“病灶”更近一步。
-– ### 精选评论 ##### **9125: > Kafka采用了顺序写、零拷贝技术、大量内存页,减少io读写 ###### 讲师回复: > 很不错,还有批量处理、异步和pull模式的影响 ##### *振: > 共享内存,虚拟内存,物理内存,逻辑内存,SWAP分区,老师,讲讲这几个定义和关系? ###### 讲师回复: > 先来实际有空间的: - 物理内存:机器的配置,比如4GB - 虚拟内存:划一块磁盘充当内存,格式就是SWAP。它能当内存用但并不是内存 - 机器的可用内存=物理内存+虚拟内存 再来虚的: - 共享内存:可以被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比如加载到内存的libjvm.so,可以被多个虚拟机使用,不用每个加载一份 - 逻辑内存:和程序运行有关,和内存占用无关。就是使用硬件,将二进制中的逻辑内存(一份exe的逻辑地址都是固定的),翻译成实际的可用内存 ##### **方: > kafka对磁盘操作是顺序读写,顺序读写操作要比随机读写速度快很多,再加上使用零拷贝技术所以其吞吐量非常高。 ###### 讲师回复: > 很棒。学习kafka能够获取很多优化经验,主要有5点。 1. Cache | Filesystem Cache PageCache缓存 2. 顺序读写 由于现代的操作系统提供了预读和写技术,磁盘的顺序写大多数情况下比随机写内存还要快。 3. Zero-copy 零拷⻉,少了一次内存交换。 4. Batching of Messages 批量量处理。合并小的请求,然后以流的方式进行交互,直顶网络上限。 5. Pull 拉模式 使用拉模式进行消息的获取消费,与消费端处理能力相符。 ##### **辉: > 希望有一些,性能测试优化的实例!分析+定位+优化 ##### Howe: > 老师好,请问对于CPU、内存、磁盘、用户空间、内核空间等这些知识,有什么书籍推荐吗? ###### 讲师回复: > 本质上还是操作系统。理论版本可以直接看《操作系统》,实践方面的找一下Linux的热卖书籍就可以了 ##### **勇: > 在内核的支持下,零拷贝少了一个步骤,那就是内核缓存向用户空间的拷贝 问下零拷贝是怎么实现的,什么场景下要使用零拷贝,什么场景下不能使用零拷贝? ###### 讲师回复: > 底层实现,可以参考sendfile函数。典型的应用如netty的zero copy,kafka的文件传输,nginx的大文件传输等。只要你的数据不需要经过二次加工发送出去,都可以使用零拷贝,非常适合下载这种场景。 ##### **4562: > Top中每个值多少是好的,多少又要注意了,这些点一般怎么计算呢 ###### 讲师回复: > 正常业务cpu应在90%以下;load超过了cpu数,则负载过高(需要迁移扩容),wa过高(10%之上),可初步判断io问题。sy,si,hi,st,任何一个超过5%,都有问题。 ##### **0686: > 由于 CPU 和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异非常大,解决方式就是加入高速缓存 那这个高速缓存从硬件上看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 讲师回复: > 高速缓存指的是CPU的L1,L2,L3甚至Ln层缓存。CPU缓存离CPU最近,但由于材质(SRAM)比较贵,所以容量很小,比如一级缓存可能只有32KB。在Linux下,可以通过查看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 下面的文件,查看高速缓存的配置规格。 ##### *晴: > kafka顺序写,批量写等特点,吞吐量大 ##### **用户8537: > 为什么我使用iostat 和老师使用iostat 的界面不一样呢? ###### 讲师回复: > iostat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有细微的差别,在一些Unix机器上的表现可能和Linux上的不太一样,但主要的利用率等指标,都是相似的。 ##### **生: > kafka是顺序写 ##### **4551: > 学习了,kafka 采用顺序写磁盘,零拷贝来提升它的吞吐量 ##### **7324: > 干货满满 ,收获颇大,帮我们监控系统的重要参数给罗列出来了 ##### **飞: > 将文件内容拷贝到内核空间;–老师,请问从哪拷贝到内核空间? ###### 讲师回复: > 文件当然在磁盘上,一般值得是open和read函数。 ##### *言: > 是因为用了零拷贝吗? ###### 讲师回复: > 参见其他留言,主要有5点 ##### *仔: > 机械硬盘、ssd、内存的读写速度的比较数据来源哪?机械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比ssd还快? ###### 讲师回复: > 已经提示数据有出入了哈,不同的硬件测试结果也不同。但肯定的是,机械硬盘的顺序写,是一定比SSD的随机写快的,我们主要突出的是这一点。 ##### **鹏: > 期待老师后续更精彩的课程 ##### **鹏: > 老师分别从CPU、内存、IO讲解了性能指标,以及优化方式。kafka的一次发送到接收流程中,自然会涉及到上述的这些设备交互,再回顾上节课中说到的buffer,page cache不会每次写入都要刷盘,消费时若还在内存中就不用访问磁盘了。还有本节课中说到的顺序写磁盘,io零拷贝加上分区设计与数据压缩都是kafka高吞吐量的重要因素。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