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案例分析:无处不在的缓存,高并发系统的法宝
文章目录
在上一课时,我们介绍了“缓冲”,这一课时我将介绍“缓冲”的孪生兄弟“缓存”。
和缓冲类似,缓存可能是软件中使用最多的优化技术了,比如:在最核心的 CPU 中,就存在着多级缓存;为了消除内存和存储之间的差异,各种类似 Redis 的缓存框架更是层出不穷。
缓存的优化效果是非常好的,它既可以让原本载入非常缓慢的页面,瞬间秒开,也能让本是压力山大的数据库,瞬间清闲下来。
缓存,本质上是为了协调两个速度差异非常大的组件,如下图所示,通过加入一个中间层,将常用的数据存放在相对高速的设备中。
在我们平常的应用开发中,根据缓存所处的物理位置,一般分为进程内缓存和进程外缓存。
本课时我们主要聚焦在进程内缓存上,在 Java 中,进程内缓存,就是我们常说的堆内缓存。Spring 的默认实现里,就包含 Ehcache、JCache、Caffeine、Guava Cache 等。
Guava 的 LoadingCache
Guava 是一个常用的工具包,其中的 LoadingCache(下面简称 LC),是非常好用的堆内缓存工具。通过学习 LC 的结构,即可了解堆内缓存设计的一般思路。
缓存一般是比较昂贵的组件,容量是有限制的,设置得过小,或者过大,都会影响缓存性能:
缓存空间过小,就会造成高命中率的元素被频繁移出,失去了缓存的意义;
缓存空间过大,不仅浪费宝贵的缓存资源,还会对垃圾回收产生一定的压力。
通过 Maven,即可引入 guava 的 jar 包:
|
|
下面介绍一下 LC 的常用操作:
1.缓存初始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参数设置一下 LC 的大小。一般,我们只需给缓存提供一个上限。
maximumSize 这个参数用来设置缓存池的最大容量,达到此容量将会清理其他元素;
initialCapacity 默认值是 16,表示初始化大小;
concurrencyLevel 默认值是 4,和初始化大小配合使用,表示会将缓存的内存划分成 4 个 segment,用来支持高并发的存取。
2.缓存操作
那么缓存数据是怎么放进去的呢?有两种模式:
使用 put 方法手动处理,比如,我从数据库里查询出一个 User 对象,然后手动调用代码进去;
主动触发( 这也是 Loading 这个词的由来),通过提供一个 CacheLoader 的实现,就可以在用到这个对象的时候,进行延迟加载。
|
|
上面是主动触发的示例代码,你可以使用 get 方法获取缓存的值。比如,当我们执行 lc.get(“a”) 时,第一次会比较缓慢,因为它需要到数据源进行获取;第二次就瞬间返回了,也就是缓存命中了。具体时序可以参见下面这张图。
除了靠 LC 自带的回收策略,我们也可以手动删除某一个元素,这就是 invalidate 方法。当然,数据的这些删除操作,也是可以监听到的,只需要设置一个监听器就可以了,代码如下:
|
|
3.回收策略
缓存的大小是有限的,满了以后怎么办?这就需要回收策略进行处理,接下来我会向你介绍三种回收策略。
(1)第一种回收策略基于容量
这个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如果缓存满了,就会按照 LRU 算法来移除其他元素。
(2)第二种回收策略基于时间
一种方式是,通过 expireAfterWrite 方法设置数据写入以后在某个时间失效;
另一种是,通过 expireAfterAccess 方法设置最早访问的元素,并优先将其删除。
(3)第三种回收策略基于 JVM 的垃圾回收
我们都知道对象的引用有强、软、弱、虚等四个级别,通过 weakKeys 等函数即可设置相应的引用级别。当 JVM 垃圾回收的时候,会主动清理这些数据。
关于第三种回收策略,有一个高频面试题:如果你同时设置了 weakKeys 和 weakValues函数,LC 会有什么反应?
答案:如果同时设置了这两个函数,它代表的意思是,当没有任何强引用,与 key 或者 value 有关系时,就删掉整个缓存项。这两个函数经常被误解。
4.缓存造成内存故障
LC 可以通过 recordStats 函数,对缓存加载和命中率等情况进行监控。
值得注意的是:LC 是基于数据条数而不是基于缓存物理大小的,所以如果你缓存的对象特别大,就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内存占用。
围绕这点,我分享一个由于不正确使用缓存导致的常见内存故障。
大多数堆内缓存,都会将对象的引用设置成弱引用或软引用,这样内存不足时,可以优先释放缓存占用的空间,给其他对象腾出地方。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容易出现问题。
当你的缓存使用非常频繁,数据量又比较大的情况下,缓存会占用大量内存,如果此时发生了垃圾回收(GC),缓存空间会被释放掉,但又被迅速占满,从而会再次触发垃圾回收。如此往返,GC 线程会耗费大量的 CPU 资源,缓存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把缓存设置的小一些,减轻 JVM 的负担,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缓存算法
1.算法介绍
堆内缓存最常用的有 FIFO、LRU、LFU 这三种算法。
FIFO
这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模式。如果缓存容量满了,将会移除最先加入的元素。这种缓存实现方式简单,但符合先进先出的队列模式场景的功能不多,应用场景较少。
LRU
LRU 是最近最少使用的意思,当缓存容量达到上限,它会优先移除那些最久未被使用的数据,LRU是目前最常用的缓存算法,稍后我们会使用 Java 的 API 简单实现一个。
LFU
LFU 是最近最不常用的意思。相对于 LRU 的时间维度,LFU 增加了访问次数的维度。如果缓存满的时候,将优先移除访问次数最少的元素;而当有多个访问次数相同的元素时,则优先移除最久未被使用的元素。
2.实现一个 LRU 算法
Java 里面实现 LRU 算法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就是 LinkedHashMap,这也是一个需要你注意的面试高频考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LinkedHashMap 的构造方法:
|
|
accessOrder 参数是实现 LRU 的关键。当 accessOrder 的值为 true 时,将按照对象的访问顺序排序;当 accessOrder 的值为 false 时,将按照对象的插入顺序排序。我们上面提到过,按照访问顺序排序,其实就是 LRU。
如上图,按照缓存的一般设计方式,和 LC 类似,当你向 LinkedHashMap 中添加新对象的时候,就会调用 removeEldestEntry 方法。这个方法默认返回 false,表示永不过期。我们只需要覆盖这个方法,当超出容量的时候返回 true,触发移除动作就可以了。关键代码如下:
|
|
相比较 LC,这段代码实现的功能是比较简陋的,它甚至不是线程安全的,但它体现了缓存设计的一般思路,是 Java 中最简单的 LRU 实现方式。
进一步加速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 free 命令,能够看到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其中,有一块叫作 cached 的区域,占用了大量的内存空间。
如图所示,这个区域,其实就是存放了操作系统的文件缓存,当应用再次用到它的时候,就不用再到磁盘里走一圈,能够从内存里快速载入。
在文件读取的缓存方面,操作系统做得更多。由于磁盘擅长顺序读写,在随机读写的时候,效率很低,所以,操作系统使用了智能的预读算法(readahead),将数据从硬盘中加载到缓存中。
预读算法有三个关键点:
预测性,能够根据应用的使用数据,提前预测应用后续的操作目标;
提前,能够将这些数据提前加载到缓存中,保证命中率;
批量,将小块的、频繁的读取操作,合并成顺序的批量读取,提高性能。
预读技术一般都是比较智能的,能够覆盖大多数后续的读取操作。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我们的数据集合比较小,访问频率又非常高,就可以使用完全载入的方式,来替换懒加载的方式。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将数据加载到缓存中。
缓存优化的一般思路
一般,缓存针对的主要是读操作。当你的功能遇到下面的场景时,就可以选择使用缓存组件进行性能优化:
存在数据热点,缓存的数据能够被频繁使用;
读操作明显比写操作要多;
下游功能存在着比较悬殊的性能差异,下游服务能力有限;
加入缓存以后,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性,或者引入不可预料的复杂性。
缓存组件和缓冲类似,也是在两个组件速度严重不匹配的时候,引入的一个中间层,但它们服务的目标是不同的:
缓冲,数据一般只使用一次,等待缓冲区满了,就执行 flush 操作;
缓存,数据被载入之后,可以多次使用,数据将会共享多次。
缓存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命中率,有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命中率。
(1)缓存容量
缓存的容量总是有限制的,所以就存在一些冷数据的逐出问题。但缓存也不是越大越好,它不能明显挤占业务的内存。
(2)数据集类型
如果缓存的数据是非热点数据,或者是操作几次就不再使用的冷数据,那命中率肯定会低,缓存也会失去了它的作用。
(3)缓存失效策略
缓存算法也会影响命中率和性能,目前效率最高的算法是 Caffeine 使用的 W-TinyLFU 算法,它的命中率非常高,内存占用也更小。新版本的 spring-cache,已经默认支持 Caffeine。
下图展示了这个算法的性能,从官网的 github 仓库就可以找到 JMH 的测试代码。
推荐使用 Guava Cache 或者 Caffeine 作为堆内缓存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它们提供的一系列监控指标,来调整缓存的大小和内容,一般来说:
缓存命中率达到 50% 以上,作用就开始变得显著;
缓存命中率低于 10%,那就需要考虑缓存组件的必要性了。
引入缓存组件,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但也会引入新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也是面试高频问题:如何保证缓存与源数据的同步?关于这点,我们会在下一课时进行讲解。
小结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本课时的知识要点。
我们先以 Guava 的 LoadingCache 为例,讲解了堆内缓存设计的一些思路;同时,介绍了一个因为缓存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内存故障,这些都是面试中的高频问题;然后又讲解了,三个常用的缓存算法 LRU、LFU、FIFO,并以 LinkedHashMap 为基础,实现了一个最简单的 LRU 缓存。
本课时还提到了使用预读或者提前载入等方式,来进一步加速应用的方法,readahead技术,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使用非常多,性能提升也比较显著。
最后,我们提到可以通过利用缓存框架的一些监控数据,来调整缓存的命中率,要达到50% 的命中率才算有较好的效果。
接下来,我再简单举两个缓存应用的例子。
第一个是 HTTP 304 状态码,它是 Not Modified 的意思。浏览器客户端会发送一个条件性的请求,服务端可以通过 If-Modified-Since 头信息判断缓冲的文件是否是最新的。如果是,那么客户端就直接使用缓存,不用进行再读取了。
另一个是关于 CDN,这是一种变相的缓存。用户会从离它最近最快的节点,读取文件内容。如果这个节点没有缓存这个文件,那么 CDN 节点就会从源站拉取一份,下次有相同的读取请求时,就可以快速返回。
缓存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可以尝试进行总结、类比。
-– ### 精选评论 ##### **伟: > 你好,我想请问一下,因为我不是做开发的,所以问的小白问题,之前一直以为redis 就是缓存,看了一门课程才知道错了,所以缓存跟redis 有关系吗? ###### 讲师回复: > redis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分布式缓存,但由于它的数据结构类型很多,所以它的应用场景很广泛:比如,分布式锁、排行榜、限流等。 ##### **6114: > 还可以专题比较一下,本地缓存和远程缓存;原来做过一个项目,虽然用到了Redis缓存,但是速度还是慢;后来进行各步骤时间统计,发现取远端缓存的时间,占用了整个处理时间的将近一半(需要使用的缓存数据较多,从Redis取了好几次),后来改成了本地缓存,解决了问题。当然,使用了本地缓存,也引入了其他问题,譬如主要一个就是:缓存数据更新的问题;不过都在业务允许的范围内解决了; ###### 讲师回复: > 缓存是高并发下最重要的优化组件,使用的时候确实需要仔细设计。Redis(6.x)最新版已经把数据传输这部分改成多线程了,一定程度上会解决因为数据量过大引起的传输问题。 ##### **辉: > 老师,引入缓存后,数据一致性的问题是怎么考量的呢? ###### 讲师回复: > 一致性在08,下一小节有讨论 ##### **君: > 老师,您课程里架构图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 编辑回复: > 同学你在APP上看到的图是我们后期同学制作的, 老师的原图是用 OmniGraffle 做的(不过只有mac版本有) ##### **温: > 赞,学到很多 ##### **炯: > 如何解决第一次慢的问题 ###### 讲师回复: > 缓存一般都是懒加载触发,加载动作比较分散,单次加载缓慢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你缓存的数据不多,可以采用预加载的方式,在应用启动时把数据全部加载到内存里。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