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a.x=a={n:2}:一道被无数人无数次地解释过的经典面试题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周爱民。
在前端的历史中,有很多人都曾经因为同一道面试题而彻夜不眠。这道题出现在 9 年之前,它的提出者“蔡 mc(蔡美纯)”曾是 JQuery 的提交者之一,如今已经隐去多年,不复现身于前端。然而这道经典面试题仍然多年长挂于各大论坛,被众多后来者一遍又一遍地分析。
在 2010 年 10 月,Snandy于 iteye/cnblogs 上发起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之后,淘宝的玉伯(lifesinger)也随即成为这个问题早期的讨论者之一,并写了一篇“a.x = a = { }, 深入理解赋值表达式”来专门讨论它。再后来,随着它在各种面试题集中频繁出现,这个问题也就顺利登上了知乎,成为一桩很有历史的悬案。
蔡 mc 最初提出这个问题时用的标題是“赋值运算符:"=", 写了 10 年 javascript 未必全了解的"="”,原本的示例代码如下:
var c = {};
c.a = c = [];
alert(c.a); //c.a 是什么?
蔡 mc 是在阅读 JQuery 代码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使用模式:
elemData = {}
…
elemData.events = elemData = function(){};
elemData.events = {};
并置疑,为什么elemData.events
需要连续两次赋值。而 Snandy 在转述的时候,换了一个更经典和更有迷惑性的示例:
var a = {n:1};
a.x = a = {n:2};
alert(a.x); // –> undefined
Okay,这就是今天的主题。
接下来,我就为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第二行代码之后a.x
成了 undefined 值。
与声明语句的不同之处
你可能会想,三行代码中出问题的,为什么不是第 1 行代码?
在上一讲的讨论中,声明语句也可以是一个连等式,例如:
var x = y = 100;
在这个示例中,“var”关键字所声明的,事实上有且仅有“x”一个变量名。
在可能的情况下,变量“y”会因为赋值操作而导致 JavaScript 引擎“意外”创建一个全局变量。所以,声明语句“var/let/const”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语句的关键字 var/let/const 只是用来“声明”变量名 x 的,去除掉“var x”之后剩下的部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赋值运算”,而是被称为“初始器(Initializer)”的语法组件,它的词法描述为:
Initializer: **=**AssignmentExpression
在这个描述中,“=”号并不是运算符,而是一个语法分隔符号。所以,之前我在讲述这个部分的时候,总是强调它“被实现为一个赋值操作”,而不是直接说“它是一个赋值操作”,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说在语法“var x = 100”中,“= 100”是向 x 绑定值,那么“var x”就是单纯的标识符声明。这意味着非常重要的一点——“x”只是一个表达名字的、静态语法分析期作为标识符来理解的字面文本,而不是一个表达式。
而当我们从相同的代码中去除掉“var”关键字之后:
x = y = 100;
其中的“x”却是一个表达式了,它被严格地称为“赋值表达式的左手端(lhs)操作数”。
所以,关键的区别在于:(赋值表达式左侧的)操作数可以是另一个表达式——这在专栏的第一讲里就讲过了,而“var 声明”语句中的等号左边,绝不可能是一个表达式!
也许你会置疑:难道 ECMAScript 6 之后的模板赋值的左侧,也不是表达式?确实,答案是:如果它用在声明语句中,那么就“不是”。
对于声明语句来说,紧随于“var/let/const”之后的,一定是变量名(标识符),且无论是一个或多个,都是在 JavaScript 语法分析阶段必须能够识别的。
如果这里是赋值模板,那么“var/let/const”语句也事实上只会解析那些用来声明的变量名,并在运行期使用“初始器(Initializer)”来为这些名字绑定值。这样,“变量声明语句”的语义才是确定的,不至于与赋值行为混淆在一起。
因此,根本上来说,在“var 声明”语法中,变量名位置上就是写不成a.x
的。例如:
var a.x = … // <- 这里将导致语法出错
所以,在最初蔡 mc 提出这个问题时,以及其后 Sanady 和玉伯的转述中,都不约而同地在代码中绕过了第一行的声明,而将问题指向了第二行的连续赋值运算。
var a = {n:1}; // 第一行
a.x = a = {n:2}; // 第二行
…
来自《JavaScript 权威指南》的解释
有人曾经引述《JavaScript 权威指南》中的一段文字(4.7.7 运算顺序),来解释第二行的执行过程:
JavaScript 总是严格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来计算表达式。
并且还举了一个例子:
例如,在表达式
w = x + y * z
中,将首先计算子表达式 w,然后计算 x、y 和 z;然后,y 的值和 z 的值相乘,再加上 x 的值;最后将其赋值给表达式 w 所指代的变量或属性。
《JavaScript 权威指南》的解释是没有问题的。首先,在这个赋值表达式的右侧x + y*z
中,x
与y*z
是求和运算的两个操作数,任何运算的操作数都是严格从左至右计算的,因此 x 先被处理,然后才会尝试对y
和z
求乘积。这里所谓的“x 先被处理”是 JavaScript 中的一个特异现象,即:
一切都是表达式,一切都是运算。
这一现象在语言中是函数式的特性,类似“一切被操作的对象都是函数求值的结果,一切操作都是函数”。
这对于以过程式的,或编译型语言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在这些传统的模式或语言范型中,所谓“标识符 / 变量”就是一个计算对象,它可能直接表达为某个内存地址、指针,或者是一个编译器处理的东西。对于程序员来说,将这个变量直接理解为“操作对象”就可以了,没有别的、附加的知识概念。例如:
a = 100
b * c
这两个例子中,a、b、c 都是确定的操作数,我们只需要
- 将第一行理解为“a 有了值 100”;
- 将第二行理解为“b 与 c 的乘积”
就可以了,至于引擎怎么处理这三个变量,我们是不管的。
然而在 JavaScript 中,上面一共是有六个操作的。以第二行为例,包括:
- 将
b
理解为单值表达式,求值并得到GetValue(evalute('b'))
; - 将
c
理解为单值表达式,求值并得到GetValue(evalute('c'))
; - 将上述两个值理解为求积表达式’*‘的两个操作数,计算
evalute('*', GetValue(evalute('b')), GetValue(evalute('c')))
所以,关键在于b
和c
在表达式计算过程中都并不简单的是“一个变量”,而是“一个单值表达式的计算结果”。这意味着,在面对 JavaScript 这样的语言时,你需要关注“变量作为表达式是什么,以及这样的表达式如何求值(以得到变量)”。
那么,现在再比较一下今天这一讲和上一讲的示例:
var x = y = 100;
a.x = a = {n:2}
在这两个例子中,
- x 是一个标识符(不是表达式),而 y 和 100 都是表达式,且
y = 100
是一个赋值表达式。 - a.x 是一个表达式,而
a = {n:2}
也是表达式,并且后者的每一个操作数(本质上)也都是表达式。
这就是“语句与表达式”的不同。正如上一讲的所强调的:“var x”从来都不进行计算求值,所以也就不能写成“var a.x …”。
所以严格地说,在上一讲的例子中,并不存在连续赋值运算,因为“var x = …”是值绑定操作,而不是“将…赋值给 x”。在代码
var x = y = 100;
中实际只存在一个赋值运算,那就是“y = 100”。
两个连续赋值的表达式
所以,今天标题中的这行代码,是真正的、两个连续赋值的表达式:
a.x = a = {n:2}
并且,按照之前的理解,a.x
总是最先被计算求值的(从左至右)。
回顾第一讲的内容,你也应该记得,所谓“a.x”也是一个表达式,其结果是一个“引用”。这个表达式“a.x”本身也要再计算它的左操作数,也就是“a”。完整地讲,“a.x”这个表达式的语义是:
- 计算单值表达式
a
,得到a
的引用; - 将右侧的名字
x
理解为一个标识符,并作为“.”运算的右操作数; - 计算“a.x”表达式的结果(Result)。
表达式“a.x”的计算结果是一个引用,因此通过这个引用保存了一些计算过程中的信息——例如它保存了“a”这个对象,以备后续操作中“可能会”作为this
来使用。所以现在,在整行代码的前三个表达式计算过程中,“a”是作为一个引用被暂存下来了的。
那么这个“a”现在是什么呢?
var a = {n:1};
a.x = …
从代码中可见,保存在“a.x”这个引用中的“a”是当前的“{n:1}”这个对象。好的,接下来再继续往下执行:
var a = {n:1};
a.x = // <- a
is {n:1}
a = // <- a
is {n:1}
…
这里的“a = …”中的a
仍然是当前环境中的变量,与上一次暂存的值是相同的。这里仍然没有问题。
但接下来,发生了赋值:
…
a.x = // <- a
is {n:1}
a = // <- a
is {n:1}
{n:2}; // 赋值,覆盖当前的左操作数(变量 a
)
于是,左操作数a
作为一个引用被覆盖了,这个引用仍然是当前上下文中的那个变量a
。因此,这里真实地发生了一次a = {n:2}
。
那么现在,表达式最开始被保留在“一个结果值(Result)”中的引用a
会更新吗?
不会的。这是因为那是一个“运算结果(Result)”,这个结果有且仅有引擎知道,它现在是一个引擎才理解的“引用(规范对象)”,对于它的可能操作只有:
- 取值或置值(GetValue/PutValue),以及
- 作为一个引用向别的地方传递等。
当然,如同第一讲里强调的,它也可以被 typeof 和 delete 等操作引用的运算来操作。但无论如何,在 JavaScript 用户代码层面,能做的主要还是取值和置值。
现在,在整个语句行的最左侧“空悬”了一个已经求值过的“a.x”。当它作为赋值表达式的左操作数时,它是一个被赋值的引用(这里是指将a.x
的整体作为一个引用规范对象)。而它作为结果(Result)所保留的“a”,是在被第一次赋值操作覆盖之前的、那个“原始的变量a
”。也就是说,如果你试图访问它的“a.n”,那应该是值“1”。
这个被赋值的引用“a.x”其实是一个未创建的属性,赋值操作将使得那个“原始的变量a
”具有一个新属性,于是它变成了下面这样:
// a.x 中的“原始的变量 a
”
{
x: {n: 2}, // <- 第一次赋值“a = {n:2}”的结果值
n: 1
}
这就是第二次赋值操作的结果。
复现现场
上面发生了两次赋值,第一次赋值发生于“a = {n: 2}”,它覆盖了“原始的变量a
;第二次赋值发生于被”a.x”引用暂存的“原始的变量a
”。
我可以给出一段简单的代码,来复现这个现场,以便你看清这个结果。例如:
// 声明“原始的变量 a”
var a = {n:1};
// 使它的属性表冻结(不能再添加属性)
Object.freeze(a);
try {
// 本节的示例代码
a.x = a = {n:2};
}
catch (x) {
// 异常发生,说明第二次赋值“a.x = …”中操作的 a
正是原始的变量 a
console.log(‘第二次赋值导致异常.’);
}
// 第一次赋值是成功的
console.log(a.n); //
第二次赋值操作中,将尝试向“原始的变量a
”添加一个属性“a.x“,且如果它没有冻结的话,属性“a.x”会指向第一次赋值的结果。
回到标题中的示例
那标题中的这行代码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答案是:
- 有一个新的
a
产生,它覆盖了原始的变量a
,它的值是{n:2}
; - 最左侧的“a.x”的计算结果中的“原始的变量
a
”在引用传递的过程中丢失了,且“a.x”被同时丢弃。
所以,第二次赋值操作“a.x = …”实际是无意义的。因为它所操作的对象,也就是“原始的变量a
”被废弃了。但是,如果有其它的东西,如变量、属性或者闭包等,持有了这个“原始的变量a
”,那么上面的代码的影响仍然是可见的。
事实上,由于 JavaScript 中支持属性读写器,因此向“a.x”置值的行为总是可能存在“某种执行效果”,而与“a”对象是否被覆盖或丢弃无关。
例如:
var a = {n:1}, ref = a;
a.x = a = {n:2};
console.log(a.x); // –> undefined
console.log(ref.x); // {n:2}
这也解释了最初“蔡 mc”的疑问:连续两次赋值elemData.events
有什么用?
如果a
(或elemData
)总是被重写的旧的变量,那么如下代码:
a.x = a = {n:2}
意味着给旧的变量添加一个指向新变量的属性。因此,一个链表是可以像下面这样来创建的:
var i = 10, root = {index: “NONE”}, node = root;
// 创建链表
while (i > 0) {
node.next = node = new Object;
node.index = i–; // 这里可以开始给新 node 添加成员
}
// 测试
node = root;
while (node = node.next) {
console.log(node.index);
}
最后,我做这道面试题做一点点细节上的补充:
- 这道面试题与运算符优先级无关;
- 这里的运算过程与“栈”操作无关;
- 这里的“引用”与传统语言中的“指针”没有可比性;
- 这里没有变量泄露;
- 这行代码与上一讲的例子有本质的不同;
- 上一讲的例子“var x = y = 100”严格说来并不是连续赋值。
知识回顾
前三讲中,我通过对几行特殊代码的分析,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引用(规范类型)”在 JavaScript 引擎内部的基本运作原理,包括:
- 引用在语言中出现的历史;
- 引用与值的创建与使用,以及它的销毁(delete);
- 表达式(求值)和引用之间的关系;
- 引用如何在表达式连续运算中传递计算过程的信息;
- 仔细观察每一个表达式(及其操作数)计算的顺序;
- 所有声明,以及声明语句的共性。
复习题
下面有几道复习题,希望你尝试解答一下:
- 试解析
with ({x:100}) delete x;
将发生什么。 - 试说明
(eval)()
与(0, eval)()
的不同。 - 设“a.x === 0”,试说明“(a.x) = 1”为什么可行。
- 为什么
with (obj={}) x = 100;
不会给 obj 添加一个属性’x’?
希望你喜欢我的分享,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