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开始动手开发一个完整的 RPC 框架原型,通过整个实践课程的学习,你不仅可以熟悉 RPC 的实现原理,而且可以对之前 Netty 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同样在工作中也可以学以致用。

我会从服务发布与订阅、远程通信、服务治理、动态代理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一个通用 RPC 框架的实现过程,相信你只要坚持完成本次实践课,之后你再独立完成工作中项目研发会变得更加容易。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了呢?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源码参考地址:mini-rpc

环境搭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我们需要搭建我们的开发环境,这是每个程序员的必备技能。以下是我的本机环境清单,仅供参考。

操作系统:MacOS Big Sur,11.0.1。

集成开发工具:IntelliJ IDEA 2020.3,当然你也可以选择 eclipse。

项目技术栈:SpringBoot 2.1.12.RELEASE + JDK 1.8.0_221 + Netty 4.1.42.Final。

项目依赖管理工具:Maven 3.5.4,你可以独立安装 Maven 或者使用 IDEA 的集成版,独立安装的 Maven 需要配置 MAVEN_HOME 和 PATH 环境变量。

注册中心:Zookeeeper 3.4.14,需要特别注意 Zookeeeper 和 Apache Curator 一定要搭配使用,Zookeeper 3.4.x 版本,Apache Curator 只有 2.x.x 才能支持。

项目结构

在动手开发项目之前,我们需要对项目结构有清晰的构思。根据上节课介绍的 RPC 框架设计架构,我们可以将项目结构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其中每个模块都是什么角色呢?下面我们一一进行介绍。

rpc-provider,服务提供者。负责发布 RPC 服务,接收和处理 RPC 请求。

rpc-consumer,服务消费者。使用动态代理发起 RPC 远程调用,帮助使用者来屏蔽底层网络通信的细节。

rpc-registry,注册中心模块。提供服务注册、服务发现、负载均衡的基本功能。

rpc-protocol,网络通信模块。包含 RPC 协议的编解码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工具等。

rpc-core,基础类库。提供通用的工具类以及模型定义,例如 RPC 请求和响应类、RPC 服务元数据类等。

rpc-facade,RPC 服务接口。包含服务提供者需要对外暴露的接口,本模块主要用于模拟真实 RPC 调用的测试。

如下图所示,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 Maven 的 pom 定义。rpc-core 是最基础的类库,所以大部分模块都依赖它。rpc-consumer 用于发起 RPC 调用。rpc-provider 负责处理 RPC 请求,如果不知道远程服务的地址,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了,所以两者都需要依赖 rpc-registry 提供的服务发现和服务注册的能力。

如何使用

我们不着急开始动手实现代码细节,而是考虑一个问题,最终实现的 RPC 框架应该让用户如何使用呢?这就跟我们学习一门技术一样,你不可能刚开始就直接陷入源码的细节,而是先熟悉它的基本使用方式,然后找到关键的切入点再深入研究实现原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们看下 RPC 框架想要实现的效果,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rpc-facade # HelloFacade
public interface HelloFacade {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
// rpc-provider # HelloFacadeImpl
@RpcService(serviceInterface = HelloFacade.class, serviceVersion = "1.0.0")
public class HelloFacadeImpl implements HelloFacad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
        return "hello" + name;
    }
}
// rpc-consumer # Hello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RpcReference(serviceVersion = "1.0.0", timeout = 3000)
    private HelloFacade helloFacade;
    @RequestMapping(value = "/hello", method = RequestMethod.GET)
    public String sayHello() {
        return helloFacade.hello("mini rpc");
    }
}

为了方便在本地模拟客户端和服务端,我会把 rpc-provider 和 rpc-consumer 两个模块能够做到独立启动。rpc-provider 通过 @RpcService 注解暴露 RPC 服务 HelloFacade,rpc-consumer 通过 @RpcReference 注解引用 HelloFacade 服务并发起调用,基本与我们常用的 RPC 框架使用方式保持一致。

梳理清楚项目结构和整体实现思路之后,下面我们从服务提供者开始入手开发。

服务提供者发布服务

服务提供者 rpc-provider 需要完成哪些事情呢?主要分为四个核心流程:

服务提供者启动服务,并暴露服务端口;

启动时扫描需要对外发布的服务,并将服务元数据信息发布到注册中心;

接收 RPC 请求,解码后得到请求消息;

提交请求至自定义线程池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写回客户端。

本节课我们先实现 rpc-provider 模块前面两个流程。

服务提供者启动

服务提供者启动的配置方式基本是固定模式,也是从引导器 Bootstrap 开始入手,你可以复习下基础课程《03 引导器作用:客户端和服务端启动都要做些什么?》。我们首先看下服务提供者的启动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private void startRpcServer() throws Exception {
    this.serverAddress = InetAddress.getLocalHost().getHostAddress();
    EventLoopGroup boss = new NioEventLoopGroup();
    EventLoopGroup worker = new NioEventLoopGroup();
    try {
        ServerBootstrap bootstrap = new ServerBootstrap();
        bootstrap.group(boss, worker)
                .channel(NioServerSocketChannel.class)
                .childHandler(new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initChannel(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throws Exception {
                    }
                })
                .childOption(ChannelOption.SO_KEEPALIVE, true);
        ChannelFuture channelFuture = bootstrap.bind(this.serverAddress, this.serverPort).sync();
        log.info("server addr {} started on port {}", this.serverAddress, this.serverPort);
        channelFuture.channel().closeFuture().sync();
    } finally {
        boss.shutdownGracefully();
        worker.shutdownGracefully();
    }
}

服务提供者采用的是主从 Reactor 线程模型,启动过程包括配置线程池、Channel 初始化、端口绑定三个步骤,我们暂时先不关注 Channel 初始化中自定义的业务处理器 Handler 是如何设计和实现的。

对于 RPC 框架而言,可扩展性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接下来我们看下如何借助 Spring Boot 的能力将服务提供者启动所依赖的参数做成可配置化。

参数配置

服务提供者启动需要配置一些参数,我们不应该把这些参数固定在代码里,而是以命令行参数或者配置文件的方式进行输入。我们可以使用 Spring Boot 的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很轻松地实现配置项的加载,并且可以把相同前缀类型的配置项自动封装成实体类。接下来我们为服务提供者提供参数映射的对象:

1
2
3
4
5
6
7
@Data
@ConfigurationProperties(prefix = "rpc")
public class RpcProperties {
    private int servicePort;
    private String registryAddr;
    private String registryType;
}

我们一共提取了三个参数,分别为服务暴露的端口 servicePort、注册中心的地址 registryAddr 和注册中心的类型 registryType。@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最经典的使用方式就是通过 prefix 属性指定配置参数的前缀,默认会与全局配置文件 application.properties 或者 application.yml 中的参数进行一一绑定。如果你想自定义一个配置文件,可以通过 @PropertySource 注解指定配置文件的位置。下面我们在 rpc-provider 模块的 resources 目录下创建全局配置文件 application.properties,并配置以上三个参数:

1
2
3
rpc.servicePort=2781
rpc.registryType=ZOOKEEPER
rpc.registryAddr=127.0.0.1:2181

application.properties 配置文件中的属性必须和实体类的成员变量是一一对应的,可以采用以下常用的命名规则,例如驼峰命名 rpc.servicePort=2781;或者虚线 - 分割的方式 rpc.service-port=2781;以及大写加下划线的形式 RPC_Service_Port,建议在环境变量中使用。@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还可以支持更多复杂结构的配置,并且可以 Validation 功能进行参数校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课后再进行深入研究。

有了 RpcProperties 实体类,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使用呢?如果只配置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Spring 容器并不能获取配置文件的内容并映射为对象,这时 @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就登场了。@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的作用就是将声明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的类注入为 Spring 容器中的 Bean。具体用法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onfiguration
@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RpcProperties.class)
public class RpcProviderAutoConfiguration {
    @Resource
    private RpcProperties rpcProperties;
    @Bean
    public RpcProvider init() throws Exception {
        RegistryType type = RegistryType.valueOf(rpcProperties.getRegistryType());
        RegistryService serviceRegistry = RegistryFactory.getInstance(rpcProperties.getRegistryAddr(), type);
        return new RpcProvider(rpcProperties.getServicePort(), serviceRegistry);
    }
}

我们通过 @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使得 RpcProperties 生效,并通过 @Configuration 和 @Bean 注解自定义了 RpcProvider 的生成方式。@Configuration 主要用于定义配置类,配置类内部可以包含多个 @Bean 注解的方法,可以替换传统 XML 的定义方式。被 @Bean 注解的方法会返回一个自定义的对象,@Bean 注解会将这个对象注册为 Bean 并装配到 Spring 容器中,@Bean 比 @Component 注解的自定义功能更强。

至此,我们服务提供者启动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下面你需要添加 Spring Boot 的 main 方法,如下所示,然后尝试启动下 rpc-provider 模块吧。

1
2
3
4
5
6
7
@EnableConfigurationProperties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RpcProvider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RpcProvid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发布服务

在服务提供者启动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核心问题,服务提供者需要将服务发布到注册中心,怎么知道哪些服务需要发布呢?服务提供者需要定义需要发布服务类型、服务版本等属性,主流的 RPC 框架都采用 XML 文件或者注解的方式进行定义。以注解的方式暴露服务现在最为常用,省去了很多烦琐的 XML 配置过程。例如 Dubbo 框架中使用 @Service 注解替代 dubbo:service 的定义方式,服务消费者则使用 @Reference 注解替代 dubbo:reference。接下来我们看看作为服务提供者,如何通过注解暴露服务,首先给出我们自定义的 @RpcService 注解定义:

1
2
3
4
5
6
7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TYPE)
@Component
public @interface RpcService {
    Class<?> serviceInterface() default Object.class;
    String serviceVersion() default "1.0";
}

@RpcService 提供了两个必不可少的属性:服务类型 serviceInterface 和服务版本 serviceVersion,服务消费者必须指定完全一样的属性才能正确调用。有了 @RpcService 注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服务实现类上使用它,@RpcService 注解本质上就是 @Component,可以将服务实现类注册成 Spring 容器所管理的 Bean,那么 serviceInterface、serviceVersion 的属性值怎么才能和 Bean 关联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就 Bean 的生命周期以及 Bean 的可扩展点有所了解。

Spring 的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给提供了对 Bean 进行再加工的扩展点,BeanPostProcessor 常用于处理自定义注解。自定义的 Bean 可以通过实现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在 Bean 实例化的前后加入自定义的逻辑处理。如下所示,我们通过 RpcProvider 实现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来实现对 声明 @RpcService 注解服务的自定义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public class RpcProvider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BeanPostProcessor {
    // 省略其他代码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rpcServiceMap = new HashMap<>();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RpcService rpcService = bean.getClass().getAnnotation(RpcService.class);
        if (rpcService != null) {
            String serviceName = rpcService.serviceInterface().getName();
            String serviceVersion = rpcService.serviceVersion();
            try {
                ServiceMeta serviceMeta = new ServiceMeta();
                serviceMeta.setServiceAddr(serverAddress);
                serviceMeta.setServicePort(serverPort);
                serviceMeta.setServiceName(serviceName);
                serviceMeta.setServiceVersion(serviceVersion);
                // TODO 发布服务元数据至注册中心
                rpcServiceMap.put(RpcServiceHelper.buildServiceKey(serviceMeta.getServiceName(), serviceMeta.getServiceVersion()), bean);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failed to register service {}#{}", serviceName, serviceVersion, e);
            }
        }
        return bean;
    }
}

RpcProvider 重写了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的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方法,对所有初始化完成后的 Bean 进行扫描。如果 Bean 包含 @RpcService 注解,那么通过注解读取服务的元数据信息并构造出 ServiceMeta 对象,接下来准备将服务的元数据信息发布至注册中心,注册中心的实现我们先暂且跳过,后面会有单独一节课进行讲解注册中心的实现。此外,RpcProvider 还维护了一个 rpcServiceMap,存放服务初始化后所对应的 Bean,rpcServiceMap 起到了缓存的角色,在处理 RPC 请求时可以直接通过 rpcServiceMap 拿到对应的服务进行调用。

明白服务提供者如何处理 @RpcService 注解的原理之后,接下来再实现服务消费者就容易很多了。

服务消费者订阅服务

与服务提供者不同的是,服务消费者并不是一个常驻的服务,每次发起 RPC 调用时它才会去选择向哪个远端服务发送数据。所以服务消费者的实现要复杂一些,对于声明 @RpcReference 注解的成员变量,我们需要构造出一个可以真正进行 RPC 调用的 Bean,然后将它注册到 Spring 的容器中。

首先我们看下 @RpcReference 注解的定义,代码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FIELD)
@Autowired
public @interface RpcReference {
    String serviceVersion() default "1.0";
    String registryType() default "ZOOKEEPER";
    String registryAddress() default "127.0.0.1:2181";
    long timeout() default 5000;
}

@RpcReference 注解提供了服务版本 serviceVersion、注册中心类型 registryType、注册中心地址 registryAddress 和超时时间 timeout 四个属性,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这些属性构造出一个自定义的 Bean,并对该 Bean 执行的所有方法进行拦截。

Spring 的 FactoryBean 接口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定义的 Bean,FactoryBean 是一种特种的工厂 Bean,通过 getObject() 方法返回对象,而并不是 FactoryBean 本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public class RpcReferenceBean implements FactoryBean<Object> {
    private Class<?> interfaceClass;
    private String serviceVersion;
    private String registryType;
    private String registryAddr;
    private long timeout;
    private Object object;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Object()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object;
    }
    @Override
    public Class<?> getObjectType() {
        return interfaceClass;
    }
    public void init() throws Exception {
        // TODO 生成动态代理对象并赋值给 object
    }
    public void setInterfaceClass(Class<?> interfaceClass) {
        this.interfaceClass = interfaceClass;
    }
    public void setServiceVersion(String serviceVersion) {
        this.serviceVersion = serviceVersion;
    }
    public void setRegistryType(String registryType) {
        this.registryType = registryType;
    }
    public void setRegistryAddr(String registryAddr) {
        this.registryAddr = registryAddr;
    }
    public void setTimeout(long timeout) {
        this.timeout = timeout;
    }
}

在 RpcReferenceBean 中 init() 方法被我标注了 TODO,此处需要实现动态代理对象,并通过代理对象完成 RPC 调用。对于使用者来说只是通过 @RpcReference 订阅了服务,并不感知底层调用的细节。对于如何实现 RPC 通信、服务寻址等,都是在动态代理类中完成的,在后面我们会有专门的一节课详细讲解动态代理的实现。

有了 @RpcReference 注解和 RpcReferenceBean 之后,我们可以使用 Spring 的扩展点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对 Bean 的定义进行修改。上文中服务提供者使用的是 BeanPostProcessor,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和 BeanPostProcessor 都是 Spring 的核心扩展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是 Spring 容器加载 Bean 的定义之后以及 Bean 实例化之前执行,所以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可以在 Bean 实例化之前获取 Bean 的配置元数据,并允许用户对其修改。而 BeanPostProcessor 是在 Bean 初始化前后执行,它并不能修改 Bean 的配置信息。

现在我们需要对声明 @RpcReference 注解的成员变量构造出 RpcReferenceBean,所以需要实现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修改 Bean 的定义,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Component
@Slf4j
public class RpcConsumerPostProcessor implements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BeanClassLoaderAware,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
    private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privat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BeanDefinition> rpcRefBeanDefinitions = new LinkedHashMap<>();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throws BeansException {
        this.context = applicationContex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BeanClassLoader(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this.classLoader = classLoa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ProcessBeanFactory(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throws BeansException {
        for (String beanDefinitionName : beanFactory.getBeanDefinitionNames()) {
            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 = beanFactory.getBeanDefinition(beanDefinitionName);
            String beanClassName = beanDefinition.getBeanClassName();
            if (beanClassName != null) {
                Class<?> clazz = ClassUtils.resolveClassName(beanClassName, this.classLoader);
                ReflectionUtils.doWithFields(clazz, this::parseRpcReference);
            }
        }
        BeanDefinitionRegistry registry = (BeanDefinitionRegistry) beanFactory;
        this.rpcRefBeanDefinitions.forEach((beanName, beanDefinition) -> {
            if (context.containsBean(beanNam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pring context already has a bean named " + beanName);
            }
            registry.registerBeanDefinition(beanName, rpcRefBeanDefinitions.get(beanName));
            log.info("registered RpcReferenceBean {} success.", beanName);
        });
    }
    private void parseRpcReference(Field field) {
        RpcReference annotation = AnnotationUtils.getAnnotation(field, RpcReference.class);
        if (annotation != null) {
            BeanDefinitionBuilder builder = BeanDefinitionBuilder.genericBeanDefinition(RpcReferenceBean.class);
            builder.setInitMethodName(RpcConstants.INIT_METHOD_NAME);
            builder.addPropertyValue("interfaceClass", field.getType());
            builder.addPropertyValue("serviceVersion", annotation.serviceVersion());
            builder.addPropertyValue("registryType", annotation.registryType());
            builder.addPropertyValue("registryAddr", annotation.registryAddress());
            builder.addPropertyValue("timeout", annotation.timeout());
            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 = builder.getBeanDefinition();
            rpcRefBeanDefinitions.put(field.getName(), beanDefinition);
        }
    }
}

RpcConsumerPostProcessor 类中重写了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的 postProcessBeanFactory 方法,从 beanFactory 中获取所有 Bean 的定义信息,然后分别对每个 Bean 的所有 field 进行检测。如果 field 被声明了 @RpcReference 注解,通过 BeanDefinitionBuilder 构造 RpcReferenceBean 的定义,并为 RpcReferenceBean 的成员变量赋值,包括服务类型 interfaceClass、服务版本 serviceVersion、注册中心类型 registryType、注册中心地址 registryAddr 以及超时时间 timeout。构造完 RpcReferenceBean 的定义之后,会将RpcReferenceBean 的 BeanDefinition 重新注册到 Spring 容器中。

至此,我们已经将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的基本框架搭建出来了,并且着重介绍了服务提供者使用 @RpcService 注解是如何发布服务的,服务消费者相应需要一个能够注入服务接口的注解 @RpcReference,被 @RpcReference 修饰的成员变量都会被构造成 RpcReferenceBean,并为它生成动态代理类,后面我们再继续深入介绍。

总结

本节课我们介绍了服务发布与订阅的实现原理,搭建出了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的基本框架。可以看出,如果采用 Java 语言实现 RPC 框架核心的服务发布与订阅的核心逻辑,需要你具备较为扎实的 Spring 框架基础。了解 Spring 重要的扩展接口,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优雅的代码。

留两个课后作业:

本节课我留下了几处待完成的 TODO,你可以独立思考下,从这些 TODO 入手,是否可以构思出整个 RPC 框架的脉络呢?

复习 Netty 自定义处理器 ChannelHandler 和编解码的基础知识,下节课我们将完成 RPC 框架的网络通信部分。

-– ### 精选评论 ##### **辉: > 老师 RpcProvider是spring实例化吗?如果是单例的,他的rpcServiceMap会不会有线程安全问题? ######     讲师回复: >     是spring初始化完成的,不会有线程安全问题。 ##### **健: > 不黑不吹,老师这种源码-源码的方式,让读者理解得更透彻,3连一个!!! ##### *同: > 老师讲解很细腻,突出了很多知识点,赞 ##### **家: > 很不错 让我复习了I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