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运用是面试过程中常考的,学习设计模式切勿死记硬背,结合优秀项目的源码去理解设计模式的使用会事半功倍。Netty 源码中运用了大量的设计模式,常见的设计模式在 Netty 源码中都有所体现。本节课我们便一起梳理 Netty 源码中所包含的设计模式,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 Netty 的设计精髓,并可以结合 Netty 源码向面试官讲述你对设计模式的理解。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最常见的设计模式,它可以保证全局只有一个实例,避免线程安全问题。单例模式有很多种实现方法,其中我比较推荐三种最佳实践:双重检验锁、静态内部类方式、饿汉方式和枚举方式,其中双重检验锁和静态内部类方式属于懒汉式单例,饿汉方式和枚举方式属于饿汉式单例。
双重检验锁
在多线程环境下,为了提高实例初始化的性能,不是每次获取实例时在方法上加锁,而是当实例未创建时才会加锁,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Test instance;
public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thi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
}
}
return instance;
}
}
|
静态内部类方式
静态内部类方式实现单例巧妙地利用了 Java 类加载机制,保证其在多线程环境下的线程安全性。当一个类被加载时,其静态内部类是不会被同时加载的,只有第一次被调用时才会初始化,而且我们不能通过反射的方式获取内部的属性。由此可见,静态内部类方式实现单例更加安全,可以防止被反射入侵。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ingletonTest()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饿汉方式
饿汉式实现单例非常简单,类加载的时候就创建出实例。饿汉方式使用私有构造函数实现全局单个实例的初始化,并使用 public static final 加以修饰,实现延迟加载和保证线程安全性。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
枚举方式
枚举方式是一种天然的单例实现,在项目开发中枚举方式是非常推荐使用的。它能够保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实例的唯一性,而且不用担心线程安全问题。枚举方式实现单例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public enum SingletonTest {
SERVICE_A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service A");
}
},
SERVICE_B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service B");
}
};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hello();
}
|
在《源码篇:解密 Netty Reactor 的线程模型》课程中,我们介绍了 NioEventLoop 的核心原理。NioEventLoop 通过核心方法 select() 不断轮询注册的 I/O 事件,Netty 提供了选择策略 SelectStrategy 对象,它用于控制 select 循环行为,包含 CONTINUE、SELECT、BUSY_WAIT 三种策略。SelectStrategy 对象的默认实现就是使用的饿汉式单例,源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
final class DefaultSelectStrategy implements SelectStrategy {
static final SelectStrategy INSTANCE = new DefaultSelectStrategy();
private DefaultSelectStrategy() { }
@Override
public int calculateStrategy(IntSupplier selectSupplier, boolean hasTasks)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hasTasks ? selectSupplier.get() : SelectStrategy.SELECT;
}
}
|
此外 Netty 中还有不少饿汉方式实现单例的实践,例如 MqttEncoder、ReadTimeoutException 等。
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模式封装了对象创建的过程,使用者不需要关心对象创建的细节。在需要生成复杂对象的场景下,都可以使用工厂模式实现。工厂模式分为三种: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定义一个工厂类,根据参数类型返回不同类型的实例。适用于对象实例类型不多的场景,如果对象实例类型太多,每增加一种类型就要在工厂类中增加相应的创建逻辑,这是违背开放封闭原则的。
工厂方法模式。简单工厂模式的升级版,不再是提供一个统一的工厂类来创建所有对象的实例,而是每种类型的对象实例都对应不同的工厂类,每个具体的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类型的对象实例。
抽象工厂模式。较少使用,适用于创建多个产品的场景。如果按照工厂方法模式的实现思路,需要在具体工厂类中实现多个工厂方法,是非常不友好的。抽象工厂模式就是把这些工厂方法单独剥离到抽象工厂类中,然后创建工厂对象并通过组合的方式来获取工厂方法。
Netty 中使用的就是工厂方法模式,这也是项目开发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如何使用呢?我们先来看个简单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public class TSLAFactory implements Ca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Car createCar() {
return new TSLA();
}
}
public class BMWFactory implements Ca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Car createCar() {
return new BMW();
}
}
|
Netty 在创建 Channel 的时候使用的就是工厂方法模式,因为服务端和客户端的 Channel 是不一样的。Netty 将反射和工厂方法模式结合在一起,只使用一个工厂类,然后根据传入的 Class 参数来构建出对应的 Channel,不需要再为每一种 Channel 类型创建一个工厂类。具体源码实现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public class ReflectiveChannelFactory<T extends Channel> implements ChannelFactory<T> {
private final Constructor<? extends T> constructor;
public ReflectiveChannelFactory(Class<? extends T> clazz) {
ObjectUtil.checkNotNull(clazz, "clazz");
try {
this.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
} catch (NoSuchMethodException 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Class " + StringUtil.simpleClassName(clazz) +
" does not have a public non-arg constructor", e);
}
}
@Override
public T newChannel() {
try {
return constructor.newInstance();
} catch (Throwable t) {
throw new ChannelException("Unable to create Channel from class " + constructor.getDeclaringClass(), t);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ringUtil.simpleClassName(ReflectiveChannelFactory.class) +
'(' + StringUtil.simpleClassName(constructor.getDeclaringClass()) + ".class)";
}
}
|
虽然通过反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工厂类的数据量,但是反射相比直接创建工厂类有性能损失,所以对于性能敏感的场景,应当谨慎使用反射。
责任链模式
想必学完本专栏的前面课程后,责任链模式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自然而然联想到 ChannlPipeline 和 ChannelHandler。ChannlPipeline 内部是由一组 ChannelHandler 实例组成的,内部通过双向链表将不同的 ChannelHandler 链接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对于 Netty 中责任链模式的实现,也遵循了责任链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责任处理器接口
ChannelHandler 对应的就是责任处理器接口,ChannelHandler 有两个重要的子接口:ChannelInboundHandler和ChannelOutboundHandler,分别拦截入站和出站的各种 I/O 事件。
动态创建责任链,添加、删除责任处理器
ChannelPipeline 负责创建责任链,其内部采用双向链表实现,ChannelPipeline 的内部结构定义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public class DefaultChannelPipeline implements ChannelPipeline {
static final InternalLogger logger = InternalLoggerFactory.getInstance(DefaultChannelPipeline.clas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HEAD_NAME = generateName0(HeadContext.clas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IL_NAME = generateName0(TailContext.class);
// 省略其他代码
final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head; // 头结点
final AbstractChannelHandlerContext tail; // 尾节点
private final Channel channel;
private final ChannelFuture succeededFuture;
private final VoidChannelPromise voidPromise;
private final boolean touch = ResourceLeakDetector.isEnabled();
// 省略其他代码
}
|
ChannelPipeline 提供了一系列 add 和 remove 相关接口用于动态添加和删除 ChannelHandler 处理器,如下所示:
上下文
从 ChannelPipeline 内部结构定义可以看出,ChannelHandlerContext 负责保存责任链节点上下文信息。ChannelHandlerContext 是对 ChannelHandler 的封装,每个 ChannelHandler 都对应一个 ChannelHandlerContext,实际上 ChannelPipeline 维护的是与 ChannelHandlerContext 的关系。
责任传播和终止机制
ChannelHandlerContext 提供了 fire 系列的方法用于事件传播,如下所示:
以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的 channelRead 方法为例,ChannelHandlerContext 会默认调用 fireChannelRead 方法将事件默认传递到下一个处理器。如果我们重写了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的 channelRead 方法,并且没有调用 fireChannelRead 进行事件传播,那么表示此次事件传播已终止。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有两个角色:观察者和被观察。被观察者发布消息,观察者订阅消息,没有订阅的观察者是收不到消息的。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看下观察者模式的是如何实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 被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able {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void notifyObservers(String message);
}
// 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notify(String message);
}
// 默认被观察者实现
public class DefaultObservable implements Observable {
private final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
@Override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String message)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notify(message);
}
}
}
|
Netty 中观察者模式的运用非常多,但是并没有以上示例代码这么直观,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ChannelFuture#addListener 接口就是观察者模式的实现。我们先来看下 ChannelFuture 使用的示例:
1
2
3
4
5
6
7
8
|
ChannelFuture channelFuture = channel.writeAndFlush(object);
channelFuture.addListener(future -> {
if (future.isSuccess()) {
// do something
} else {
// do something
}
});
|
addListener 方法会将添加监听器添加到 ChannelFuture 当中,并在 ChannelFuture 执行完毕的时候立刻通知已经注册的监听器。所以 ChannelFuture 是被观察者,addListener 方法用于添加观察者。
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非常简单,通过链式调用来设置对象的属性,在对象属性繁多的场景下非常有用。建造者模式的优势就是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自由选择需要的属性,并不是强绑定的。对于使用者来说,必须清楚需要设置哪些属性,在不同场景下可能需要的属性也是不一样的。
Netty 中 ServerBootStrap 和 Bootstrap 引导器是最经典的建造者模式实现,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设置非常多的参数,例如配置线程池 EventLoopGroup、设置 Channel 类型、注册 ChannelHandler、设置 Channel 参数、端口绑定等。ServerBootStrap 引导器的具体使用可以参考《引导器作用:客户端和服务端启动都要做些什么?》课程,在此我就不多作赘述了。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针对同一个问题提供多种策略的处理方式,这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替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策略模式非常符合开闭原则,使用者在不修改现有系统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便于扩展增加新的策略。
Netty 在多处地方使用了策略模式,例如 EventExecutorChooser 提供了不同的策略选择 NioEventLoop,newChooser() 方法会根据线程池的大小是否是 2 的幂次,以此来动态的选择取模运算的方式,从而提高性能。EventExecutorChooser 源码实现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public final class DefaultEventExecutorChooserFactory implements EventExecutorChooserFactory {
public static final DefaultEventExecutorChooserFactory INSTANCE = new DefaultEventExecutorChooserFactory();
private DefaultEventExecutorChooserFactory() {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Override
public EventExecutorChooser newChooser(EventExecutor[] executors) {
if (isPowerOfTwo(executors.length)) {
return new PowerOfTwoEventExecutorChooser(executors);
} else {
return new GenericEventExecutorChooser(executors);
}
}
// 省略其他代码
}
|
装饰者模式
装饰器模式是对被装饰类的功能增强,在不修改被装饰类的前提下,能够为被装饰类添加新的功能特性。当我们需要为一个类扩展功能时会使用装饰器模式,但是该模式的缺点是需要增加额外的代码。我们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学习下装饰器模式应当如何使用,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public interface Shape {
void draw();
}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draw a circle.");
}
}
abstract class ShapeDecorator implements Shape {
protected Shape shapeDecorated;
public ShapeDecorator(Shape shapeDecorated) {
this.shapeDecorated = shapeDecorated;
}
public void draw() {
shapeDecorated.draw();
}
}
class FillReadColorShapeDecorator extends ShapeDecorator {
public FillReadColorShapeDecorator(Shape shapeDecorated) {
super(shapeDecora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hapeDecorated.draw();
fillColor();
}
private void fillColor() {
System.out.println("Fill Read Color.");
}
}
|
我们创建了一个 Shape 接口的抽象装饰类 ShapeDecorator,并维护 Shape 原始对象,FillReadColorShapeDecorator 是用于装饰 ShapeDecorator 的实体类,它不对 draw() 方法做任何修改,而是直接调用 Shape 对象原有的 draw() 方法,然后再调用 fillColor() 方法进行颜色填充。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 Netty 中 WrappedByteBuf 是如何装饰 ByteBuf 的,源码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class WrappedByteBuf extends ByteBuf {
protected final ByteBuf buf;
protected WrappedByteBuf(ByteBuf buf) {
if (buf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buf");
}
this.buf = buf;
}
@Override
public final boolean hasMemoryAddress() {
return buf.hasMemoryAddress();
}
@Override
public final long memoryAddress() {
return buf.memoryAddress();
}
// 省略其他代码
}
|
WrappedByteBuf 是所有 ByteBuf 装饰器的基类,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是在构造函数里传入了原始的 ByteBuf 实例作为被装饰者。WrappedByteBuf 有两个子类 UnreleasableByteBuf 和 SimpleLeakAwareByteBuf,它们是真正实现对 ByteBuf 的功能增强,例如 UnreleasableByteBuf 类的 release() 方法是直接返回 false 表示不可被释放,源码实现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final class UnreleasableByteBuf extends WrappedByteBuf {
private SwappedByteBuf swappedBuf;
UnreleasableByteBuf(ByteBuf buf) {
super(buf instanceof UnreleasableByteBuf ? buf.unwrap() : buf);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release() {
return false;
}
// 省略其他代码
}
|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一个疑问,装饰器模式和代理模式都是实现目标类增强,他们有什么区别吗?装饰器模式和代理模式的实现确实是非常相似的,都需要维护原始的目标对象,装饰器模式侧重于为目标类增加新的功能,代理模式更侧重于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总结
学习设计模式切勿死记硬背,不仅要吸收设计模式的思想,还要理解为什么使用该设计模式。锻炼代码设计能力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读优秀框架的源码,Netty 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需要了解源码中设计模式的使用场景,不断吸收消化,并能够做到在项目开发中学以致用。
本节课所介绍的设计模式在 Netty 中并不能涵盖所有,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挖掘。留一个课后任务,学习以下设计模式在 Netty 中的运用。
模板方法模式:ServerBootStrap 和 Bootstrap 的 init 过程实现;
迭代器模式:CompositeByteBuf;
适配器模式:ScheduledFutureTask。
如果你还有更多设计模式在 Netty 中的巧妙运用,欢迎留言分享。
-– ### 精选评论 ##### **耀: > 单例模式是最常见的设计模式,它可以保证全局只有一个实例,避免线程安全问题。避免线程安全是指? ###### 讲师回复: > 多线程并发安全问题